赫克托耳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
赫克托耳(希腊语:Έκτορας、英语:Hector),又译赫克托尔、赫克托、赫克特。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凡人英雄。特洛伊的王子,普里阿摩斯的长子,帕里斯的哥哥。特洛伊第一勇士,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方的统帅。最后和希腊联军第一勇士阿喀琉斯决斗,落败而亡。
史诗里的形象
形象
伊利亚特》(Iliad):
“犹如凶煞星忽然从浓云里呈现出来,
光亮闪烁,忽而又隐进昏暗的云层里;
赫克托耳也这样一会儿出现在队伍的最前列,
一会儿有隐进队伍的后列里,向他们训令。
他一身铜装,犹如提大盾的父神宙斯的闪电……”
战绩
特洛伊战争中带领特洛伊军数次击退希腊联军,令希腊士兵胆寒不已。
与希腊联军中最高大雄壮的埃阿斯的决斗并不分胜负,在两人对战之前,没有任何一位战士能挡下赫克托耳的长矛,而埃阿斯为此特别制作一面包了七层牛皮的青铜盾。对决中赫克托耳先投出长矛,将坚固的盾牌击穿六层;大埃阿斯随后掷矛,穿破赫克托耳的盾牌并伤害到他。但是负伤的赫克托耳依旧勇猛,最后两人英雄相惜,赫克托耳把漂亮的银柄宝剑连同剑鞘和腰绑相送给对方,埃阿斯则解下他的紫色腰带回赠赫克托耳。
赫克托耳放火烧船,严重打击了希腊联军,但却因埃阿斯的顽强抵抗而未能完全成功。
杀死阿喀琉斯亲密伙伴,披戴着阿喀琉斯铠甲,代替他作战,驾着神驹的帕特罗克洛斯。并试图从埃阿斯手中夺取帕特罗克洛斯身上阿喀琉斯的铠甲。此战导致了阿喀琉斯的参战,并加剧了其对于赫克托耳的愤怒和憎恨。
决斗
这场决斗几乎是一面倒,并且毫无悬念的,战前,阿喀琉斯的女神母亲为其亲自到火与锻造之神赫淮斯托斯那儿求了一副近乎完美的盔甲。这使迎战阿喀琉斯的赫克托耳以为天神下凡而胆怯不已,之后便出现了著名的绕城墙三圈的赛跑,而后雅典娜化作赫克托耳的兄弟引诱赫克托耳与刀枪不入的阿喀琉斯决战,甚至还将阿喀琉斯抛出的矛又拔起来还给阿喀琉斯,这使得赫克托耳连最后的胜算也化作了乌有,随后熟知自己原先铠甲弱点的阿喀琉斯用矛尖戳破了赫克托耳的喉咙,并冷酷拒绝了赫克托耳的恳求,将其尸体绑在战车后,拖尸回到希腊阵营中。(另一说法是将倒挂在马上,绕了帕特罗克洛斯的灵柩三圈)
葬礼
赫克托耳倒下后,在神的指引下,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深夜来到阿喀琉斯的帐中,经过苦苦哀求,普里阿摩斯赎回了儿子的尸体,在其中我们可以看见阿喀琉斯作为英雄的光辉,之后与载着赫克托耳遗体的战车,老国王回到了特洛伊城,用了九天时间准备火葬用的木柴,第十天终于举国为赫克托耳的死哀悼。史诗中有以下这么一段
接着,海伦也哭诉着。“赫克托耳,在我的丈夫的兄弟之中,你是我最敬佩的人。自从帕里斯把我这个不幸的女子带到特洛伊后,已过去了整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我从来没有听到你说过一句脏话。虽然国王普里阿摩斯像父亲一样保护我,可是一旦兄弟间发生纠纷,一旦有我丈夫的兄弟姐妹出来责骂我时,你总是站出来劝他们息怒,为我解围。你死了,我失掉了一个朋友和安慰我的兄长。现在,每一个人都要嫌弃我了!”
当众人都在埋怨海伦的红颜祸水时,只有赫克托耳为她出面。因为他知道,这场战争只是诸神的一场游戏,海伦也好,帕里斯也好,都只是他们手中的一枚棋子。特洛伊的命运怎能埋怨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呢,清楚这一点的赫克托耳受到海伦如此的感激与尊敬也不足为奇。
战争的起源
拉俄墨冬的残暴
老国王普里阿摩斯的父亲拉俄墨冬是个专横武断、凶恶残暴的人,他不仅欺骗国人,也欺骗神祇。他看到特洛伊城没有牢固的设防,便想在周围建造一堵城墙,把城围住,这样就有了牢固的防守,从而成为一座真正的城池,那个时候,太阳神阿波罗和海神波塞冬因反对宙斯而被逐出天国,在人间漂泊。宙斯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想让两个神帮助国王拉俄墨冬建造城墙,让他和他的女儿所保护的城市有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墙。命运女神把他们送到特罗伊城区。因为他们无所事事,便向拉俄墨冬自荐,只收低廉的报酬,为国王干一年重活。国王同意了。波塞冬帮助建造城墙,而阿波罗在艾达山的山谷和河岸间为国王放牧。一年过去了,雄伟的城墙已经完成。城墙造得又高又宽,十分坚固。可是国王拉俄墨冬赖帐,不肯给他们报酬,为此他们和国王争论起来。阿波罗激烈地责备国王不守信义,国王下令把他们两人驱逐出境,并威胁说,要把阿波罗的手脚捆住,并把两人的耳朵割下来。两个神因此发誓与国王不共戴天,从此他们就成了特洛伊人的死敌。而原本是该城保护神的雅典娜也不再保护这座城市,后来赫拉也参加进来,反对这座城市。在宙斯的默许和支持下,这座城市将听凭诸神去毁灭,它的国王和人民也要跟着遭殃。这对之后的特洛伊战争中的局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帕里斯的出生
赫克托耳的弟弟帕里斯在出生之前,其母后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她梦到自己生下一只熊熊燃烧的火炬,燃烧掉了整个王宫,甚至将特洛伊城烧成了一片火海,所有的一切都变成灰烬,她将这个梦告诉了预言家,问他们这意味着什么。预言家告诉她这预示这个孩子将会给这个国家带来灾祸和不幸。因为他的原因,特洛伊城将会遭到毁灭。可怜的王后吓坏了,就将刚出生的孩子交给了一个奴隶,让他杀掉自己的孩子。奴隶可怜这个孩子,不忍心亲手杀死他,就将他扔到艾达山(Mount Ida)上的森林里。一只母熊后来收养了他,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养大。最终一个牧羊人发现了帕里斯,带回来抚养,他健康茁壮成长,很早就显示出过人的勇气和力量,就仿佛从养母----母熊的奶汁里继承了他的凶猛。而之后他便一直在艾达山放牧,后来便裁决了大名鼎鼎的金苹果之争
金苹果的纷争
是命运呢还是巧合,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据神话记载,间接导致其爆发的金苹果事件(Golden Apple of Discord),恰恰就发生在赫克托耳的宿敌、希腊联军的第一勇士阿喀琉斯的父亲珀琉斯与他母亲海中女神忒提斯的婚宴上。
由于婚事直接由天神宙斯撮合,当时邀请了一批身份高贵的神赴宴。据一些史诗记载是因为金制的名贵餐具有限,当然也不排除其本身不受欢迎的因素,管辖纠纷与灾祸的女神厄里斯未被邀请。
觉得受到冒犯的厄里斯不请自来,一言不发从赫斯佩里得斯果园(Hesperides)采了一只金苹果,并在上面刻了“καλλίστῃ”(kallistē(i)/ Kallisti)的字样,意思是“献给最美丽的女神”。然后悄悄扔在宴会上,在场神级最高、同时也最为美艳的三位女神:众神之母赫拉(Hera)、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和爱神兼美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为了抢夺这个金苹果而争论不休,三个女神各认为自己才是最美的,她们要求宙斯评判谁可以获得金苹果。宙斯拒绝作裁判并认为,凡间最俊秀的人——帕里斯更适合成为这道难题的评判,其人当时正在特洛伊城附近的艾达山上牧羊。于是,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在神使赫耳墨斯的前导下,前往艾达山,请帕里斯王子作仲裁。三个女神都希望帕里斯能够把金苹果判给自己,于是各自对他许诺。众神之母赫拉说假如将帕里斯能将金苹果让给自己,她就让帕里斯统治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智慧女神雅典娜说则许诺让他成为最有智慧的人。而爱神阿佛洛狄忒则许诺给他天下最美丽的女人。最终帕里斯把金苹果给了阿佛洛狄忒,这使赫拉和雅典娜非常恼怒,发誓要向他、向他的父亲和所有的特洛伊人报复,并决心要毁掉特洛伊城
海伦
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委托了一项任务给赫克托耳的弟弟帕里斯,让他前往萨拉密斯接回国王的姐姐——萨拉密斯的女君主赫西俄涅,帕里斯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往锡西拉岛进发。帕里斯受到阿佛洛狄忒的唆使,乘船到斯巴达海伦,普里阿摩斯另一位儿子、预言家赫勒诺斯(Helenus)警告帕里斯,他却置若罔闻。他来到拉科尼亚(Laconia)的海岸,和他的朋友埃涅阿斯(Aeneas)上了岸,作为客人探访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Menelaus),宴上帕里斯及海伦已互生情愫。过了几天,墨涅拉奥斯说要到克里特岛(Crete),临行前嘱咐海伦好好招呼客人。墨涅拉奥斯一走,帕里斯就唆使海伦离开丈夫,跟他同赴特洛伊,海伦为了爱情抛弃了一切,包括她的女儿赫尔弥奥涅。回程途中,海神涅柔斯(Nereus)突然将船停住,告诉他们要付出代价,然而阿佛洛狄忒安慰他们,三天后他们就回到了特洛伊。为了夺回海伦,墨涅拉奥斯以及他的兄长阿伽门农率领希腊联军越过海峡,向特洛伊城发起进攻。惨烈的特洛伊战争便由此拉开序幕。
人物评论
伊利亚特这部大型古希腊史诗主要描写了特洛伊城与希腊长达10年的战争,重点则落在战争结束前50天。在这场长达10年的战斗中,涌现了一个个形象鲜明、个性特出的英雄,如: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埃阿斯等等。其中,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以其勇敢、重情、缜密的英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那不好战却甘愿为保卫家园而奋起献身的英勇气概让读者不免一声叹息。
那么,这部史诗是如何塑造出赫克托耳勇敢、重情、缜密的形象呢?
勇敢
请看一段赫克托耳出战前的真情告白:
“听罢这番话,顶着闪亮的头盔,高大的赫克托耳答道:‘我也在考虑这些事情,夫人。但是,如果我像个懦夫似的躲避战斗,我将在特洛伊的父老兄弟面前,在长裙飘摆的特洛伊妇女面前,无地自容。我的心灵亦不会同意我这么做。我知道壮士的行为,勇敢的顽强,永远和前排的特洛伊壮勇一起战斗,替自己,也为我的父亲,争得伟大的荣光。……”
冷静又坚定地拒绝。这是当赫克托耳的妻子安德洛玛刻泣涕连连地哀求他退出战场时他所作出的第一反应。面对险峻的形势,望着心忧神伤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赫克托耳内心肯定相当不舍。但是,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必须杀出去,如果逃避,他将会在妇女面前无地自容,他的心灵也不同意他这么做。在他的心目中,能够面对现实,勇敢顽强,永远和前排的特洛伊壮勇一起战斗,才是壮士的行为。事实上,这也符合当时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那就是“用有限的生命抗拒无限的困苦和磨难,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价值,使它在抗争的最炽烈的热点上闪耀出勇力、智慧和进取精神的光华,显示出自己的勇敢、技艺、智慧和健美。诚然,赫克托耳是个勇敢而高大的英雄。大敌当前,即使明知那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但为了部落、人民、亲人,他毅然迈出前进的步伐,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中的燕国刺客荆轲。他们在面对恶战的时候,都是那样的义无返顾,从容坦然。这样的胆识确非一般勇士或是只懂得杀戮的人所能够拥有的。
重情
他深爱自己的国家、父母、人民和孩子,对自己的妻子更是一往情深。在道别妻子之际,他道出了令他难受的事就是特洛伊失守,国家沦陷,士兵遇难,父母遭到不幸,弟兄们战死沙场,和地上泥尘作伴……但最令他难受、甚至痛心疾首的是妻子被敌人掳走,沦为奴隶,在别人的冷眼下受苦受难。这些发自内心的感受真挚地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和博爱情怀。部落、人民、亲人在他心目中是重要的,他不忍心看到他们受苦遇难,所以必须冲出战墙与敌人作殊死搏斗;然而妻子对于他来说则是最重要的,如果她不幸沦为敌国的奴隶,那将会令他悲痛欲绝,无法承受。为了妻子不受凌辱,他宁愿为残酷的战斗奉献出全部,甚至愿意用生命去承担失败的后果,因为那样可以“一死了事,可以在垒起的土堆下长眠,不致听到你(即安德洛玛刻)的嚎啕,被人拉走时发出的尖叫”。可见,即便是死,他念念不忘的、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妻子,不愿听到的是她受难时发出的哀号,那种深情挚爱的确教人为之动容。事实上,外表坚毅的铁汉赫克托耳,也是个蕴藏着仁慈、博爱之心和满腔柔情的男儿。他的重情,也在那段充满慷慨激昂和悲愤的真情告白的后半部分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缜密
在那般危急,那般令人激动、伤悲的时刻里,赫克托耳仍能作出相当周全的考虑,把形势、后果分析得非常深入,如:清醒地意识到对方的强大,己方的不利,特洛伊或许很快就会灭亡,人民将陷入一片灾难中,妻子也许就被掳走,然后在敌国受着各种磨难,身心饱受煎熬等等。可见,他也是个心思缜密,头脑冷静、清晰的人。尽管情况如此不妙,他所预料的后果可能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但他在出征前还是沉着地做了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摘下盔冕,温情脉脉地抱起年幼的孩子,俯首亲吻,表达自己最后的父爱,然后放开嗓门向各位神祇发出祈祷,希望可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比自己更出众、卓越;二是把孩子托付给妻子,抚摸着她并叮嘱她日后好好“操持活计、织机和纱杆,催督家中的女仆”,劝慰她不要伤悲,并鼓励她在以后的生活中勇敢面对好好教育孩子。同时更流露出他的领导者风范,因为惟有具备此等风范的人,才能在最紧急的时刻有条不紊,从容作出细致、周密的安排和嘱托。
叹息
就这样,勇敢、重情、缜密就形成了赫克托耳的性格核心,同时,也造就了他不落的光辉形象。古希腊的人生观(也是西方“悲剧意识”的源头)认为“凡人中的精英,不应回避生活的挑战——相反,他们有责任在赴汤蹈火的实践中,把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寻”。所以说,赫克托耳既是一个被宿命和悲剧、爱与血成全的凡人,也是一个由激烈的战斗和有限的生命煅造的悲剧式英雄。他在生与死的战火中得到了磨练,表现出即使是在最酷烈的条件下也不准备放弃抗战和自我检验的决心。在他那双深色的眼睛中,仿佛包含着无声的千言万语,流露出作为一个男人所能具有的美德、重负和无奈。他的眼睛更像夜幕中的海港,任凭惊涛骇浪拍击也处变不惊,坚定不移地为所爱的人提供温暖和安全。但这样的一个人收获的却只有国家的覆灭,家人的惨死。妻子被俘干最下贱的劳动,甚至被仇人之子玩弄,命运对这样的一个英雄,实在太过于残忍了,但就像阿喀琉斯宽慰来向他讨要儿子遗体的普里阿摩斯一样,”悲伤徒劳无用,这些悲惨的命运都是神所分配的,他们自己却生活的无忧无虑。“也许就因为这样,所以参加特洛伊的英雄们大多回不到自己的家乡。也许正因为这样,挑战命运的英雄名字被人们一代又一代传唱。
影片里的赫克托耳
形象
在影片《特洛伊》里,赫克托耳的形象更是十分鲜明,
身为人子,他对父亲尊重孝顺
身为长兄,他对弟弟保护包容
身为丈夫,他对妻子柔声关怀
身为父亲,他对儿女慈祥和善
对战争,他英勇无惧
对国家,他义无反顾
对人民,他鞠躬尽瘁。
他屡次试图阻止战争,但作为国家最好的勇士和领袖,他只能选择战斗。
身为一个凡人,却以一己之躯担负起亲人、士兵、人民所有厚重的期望。而作为一个凡人,一个平常的凡人,他肩上承担着的责任又太多太多。
当他以身体挡在兄弟帕里斯身前,违反约定的决斗规则刺死斯巴达王时;
当他灵巧而勇敢地击杀了穿着阿喀琉斯铠甲的帕特洛克罗斯时;
当他即将迎战阿喀琉斯的那个清晨,象往常一样穿戴好盔甲,吻别摇篮中的儿子,凝视着爱妻熟睡的面容,转身而去时;
当他与阿喀琉斯约定“如果我取得胜利,那么我只剥下你的铠甲,把你的尸体还给你们希腊人,你也应该同样对待我”被拒绝时;
当阿喀琉斯的矛尖刺穿赫克托耳的心脏,用战车拖着他的遗体,傲慢地扬长离开特洛伊城下时,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肩负着尊严,荣誉,和责任形象高大的赫克托耳。他是整部影片中唯一一位从讲述他的那一刻开始直至他倒下都是以偏向完美的英雄形象呈现于我们的眼前的战士。他是英雄,特洛伊的英雄,不折不扣的英雄,活在悲剧世界里的英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拥有这样接近完美英雄形象的赫克托耳,最让我们为之心碎的,也是影片最悲壮的情节,就是阿喀琉斯揭下赫克托耳的头盔,赫克托耳听见奥德修斯说话的时候,他惊愕表情之后万念俱灰的流露,这绝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自己再也无法保护家人祖国的悲伤终于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心里有过的一点点微薄的希望也随着这场阴差阳错的单打独斗而丧失。仿佛特洛伊毁灭的情景已经出现在他的面前,也无法不为这一刻命运的昭示而动容。
接着就是明知道自己将要成为阿喀琉斯的枪下亡魂的时候,他仍然只身步出特洛伊城城门与其决斗。他的勇气不是一时的冲动和血气上头,而是经过痛苦思考和理性选择的结果,是没有开始就已知结局,依然平静面对死亡的最后决定。他的弟弟帕里斯可以在打败仗后匍匐回来抱着自己哥哥的脚,可以躲在黑暗中向阿喀琉斯射冷箭,但他不可以,正因为帕里斯不是真正的战士,而他是。他把在战场上死于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手中视为对自己最后的归宿。至此,我认为我们都值得为他哭泣。
后人每每谈到阿喀琉斯的脚踵时,都叹息其悲剧英雄的命运。其实,特洛伊的伟大战士赫克托耳,比阿喀琉斯更具悲剧英雄的气质。因为他知道自己打的是一场必输的战争,他走上的是一条不可回头的路,通往的是一个悲剧世界,只不过他也知道什么叫“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所以即使是身处于悲剧当中,他也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当屏幕上高大的赫克托耳———英雄的特洛伊的大王子,对着自己的战士们说出这样一句话:
“Honor the gods, love your women, and defend your country!”
敬奉自己的神明,热爱自己的女人,保卫自己的祖国。
非常简单的人生信条,但称得上史诗、称得上英雄的男人,用他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恪守着诺言,并以此中无限的力量震撼着每一颗热血涌动的心灵。
影评
▇赫克托耳,真正的斗士和统帅。他有着睿智的头脑和强健的身体,他是特洛伊最英勇善战的勇士,同时他又富有爱心,在坚毅的眼神中,没有多余的报怨和叛逆,更多的是冷静和容忍。在帕里斯不计后果的将海伦从希腊带回特洛伊时,他没有因为弟弟愚蠢而甩手,也没有因为父亲的纵容而愤怒,为了国家、为了家庭也为了荣誉,他毅然穿起战袍率领特洛伊护国勇士应敌,毅然决然地承担起抵抗希腊入侵者的重任。他是一个优秀的将领,迎战阿伽门农的第一场战斗,是他救起了懦弱且濒临死亡的帕里斯,也是他带领特洛伊人坚强的顶住了希腊军队狂妄的进攻,更是他最后的一声令下,阻止了特洛伊军队冒进可能导致的大溃败。他又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和政治家,在胜利冲昏了所有人的头脑,在糊涂的国王面前,他力陈防守的分化和作战策略,这种难得的冷静和睿智似乎无法阻档特洛伊人的冲动,但事实却证明他的观点有多远见,同时也证明了国王在关键时刻犯下了多么不可饶恕的错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错误,赫克托耳完全将个人的安危置之渡外,明知此去无回路,却将热血洒沙场,为了团结,他出城应死战阿喀琉斯,以生命换回了特洛伊的尊严。只可惜昏庸的国王将这一切全都葬送在了对特洛伊木马的无知和轻敌上了!赫克托耳别无选择,但如果说他有遗憾的话,那就是假如他不出战阿喀琉斯,也许特洛伊能够保全,也许木马根本不会进城,但这绝对不是赫克托耳的风格,他是真正的勇敢者和贵族,他的词典里没有狡诈和退缩。
回顾这场血腥的战争,回顾这场战争中的芸芸众生,我只佩服一个人,他战死沙场,力敌不济,却没有半点怨言,他忠诚的履行了他作为王子、统帅、长兄、丈夫的职责,留下诤言,承担起保卫国家的使命,书写下那个时代伟大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就是影片里的赫克托耳。
“有句话说,战争可以让你看到最光明,也最丑陋的人性”。但是对每个被卷入的人而言,战争是灾难。这部片让观众看到了前所未见,成千上万的士兵交战的场面。但真正的焦点却是荷马史诗所描绘的,在胜利与毁灭之间永垂不朽的人性。
“我想过去三千年,再也没有一个作者可以像荷马这样把战争的残酷描写的如此淋漓尽致的境界。”导演沃夫冈·彼得森说,“但是在他的笔下,种种战争的暴行掩盖了故事中的曲折人性。而现代的电影观众,必须要从中体会到剧中人物的生命与激情,才能够完全领悟战争的残忍。”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洛伊》是部不错的电影!
▇赫克托耳是电影特洛伊中真正的英雄,也是电影中两位主角中的另一个。他是符合一些人向往的那种英雄人物:英勇善战,高尚,冷静,不屈服于命运,对国家忠诚,照顾亲人,无畏死亡,负同情心,又希望和平反对战争,但愿意为保卫国家而战……太多词汇都可以来形容他。但正是因为他太完美,我的语言不足以来形容他,所以我不知道该怎样写他,我只能说,他是影片中真正的英雄,他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他与周围人的关系是影片中处理得最好的,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他在战斗中的表现是最为人惊叹的,也许他不是最强的战士,但是他的顽强他的精神在每次挥剑中都能表现出来,他在战斗前的演说,是我见过得最令人动容的,他的死也是如此,令人心酸感动流泪。——我的水平让我只能用如此乏味的言语来形容,我能表达出的是在不及他的完美的万一。
曾记得金庸先生评价他自己笔下的众多英雄人物当中,能真正称得上侠之大者的只有两人------郭靖萧峰。因为只有这两者是摒弃了自己的私念,把人民的苦难放在了第一位。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担心“刀兵一起,生灵涂炭”,在民族矛盾民族感情的夹缝中,乔峰选择了自杀,他用自己的死,换来了雁门关数十年的和平。郭靖选择了抗争到底,他不能死,也不能逃避,因为在他背后是千千万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这两位大侠巨大背影的映衬下,其他金庸笔下的男主角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而我觉得在《特洛伊》里的赫克托耳也堪与这两者并肩,因为从片中看来,阿喀琉斯是为荣誉而战,帕里斯是为儿女私情而战,阿伽门农是为利益而战,只有赫克托耳是为他的国家、人民而战。相比之下,赫克托耳层次比其他的角色高的太多。但正是由于处在这样特定角色存在的背景之下,造就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其实,特洛伊的覆灭早已是命运的必然,这也是伊利亚特乃至希腊神话都不可避免的伤感色彩。电影中,不可一世的阿伽门农死了,势不可挡的埃阿斯死了,勇猛傲慢的阿喀琉斯死了,为国为民的赫克托耳也死了,只留下了圆滑而机智的奥德修斯。
但就如影片结尾所说:
If they ever tell my story,
如果世人传颂我的故事
let them say…
让他们说
I walked with giants.
我曾与英雄同在
Men rise and fall like the winter wheat,
人的生命犹如冬麦般脆弱
but these names will never die.
但这些名字将永垂不朽
结语
有所敬畏因而有所约束,有所保卫因而无所畏惧。寻章问底,这是责任的指引。
所谓“一定要守护到底”的东西,才让人拼尽了心力也在所不惜。生活也好,信仰也好,祖国也好,正是这些我们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必须要守护住的部分,才激发起我们心底里最深沉的力量。
与天生的战士阿喀琉斯不同,赫克托耳的力量来自他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当阿喀琉斯可以因为一己的矛盾而置千万希腊军于不顾,拒不出战时,赫克托耳却不得不舍下娇妻幼子,为惹下祸端的弟弟承担起并不光彩的战争和整个特洛伊。他不会任性,不会逃避,只会迎难而上。
任情驰骋的阿喀琉斯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关于力量的梦想,但背负着责任的赫克托耳却才是真正拥有力量的肩膀。这位本该继承特洛伊意志的大王子也许稍欠身为霸者的野心,但这个以全部心力支持着祖国的男人足以成为特洛伊最坚强的守护者。
奥林匹斯的众神永远都是那么任性恣意,故意要用一颗小小的绊脚石来烘托希腊人的荣耀。赫克托耳轻易倒下,号称坚无不催的特洛伊城也在木马计中陷落崩溃。神力面前,人类渺小得随时可以湮灭。然而即使在千年之后,仍有这样一种纪念,在《伊利亚特》的诗文里,在电影《特洛伊》里,一个英雄的男子,曾拼却了全力,承担着自己必须的承担,守护着自己必须的守护,成就了一个关于勇敢的传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1 15:52
目录
概述
史诗里的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