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裔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宰相
赵光裔(?-940年),字焕业,京兆奉天(今陕西省乾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宰相,唐朝左仆射赵隐之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赵光裔出身于唐朝名门,是左仆射赵隐次子,年轻时便刻苦勤学。他和兄长赵光逢、弟弟赵光胤俱以文学德行著称,兄弟三人在唐末相继考中进士。
赵光裔是光启三年(887年)进士,至唐昭宗乾宁年间(894年-898年)时已官至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又改任膳部郎中,加知制诰,获赐紫服金鱼袋。当时,赵光逢担任翰林学士承旨,掌内制。赵光裔则以知制诰掌外制。兄弟二人“对掌内外制命”,时人都以此为荣。
奉使岭外
开平元年(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赵光裔又仕于后梁,仍任原职。
开平二年(908年),朱温为了笼络割据岭南的清海军节度使刘隐,又命其兼任静海军节度使,并以赵光裔及右补阙李殷衡为官告使,让他们到岭南宣诏。刘隐接受了诏命,但却将赵光裔、李殷衡扣留在广州,不让他们返回后梁。赵光裔被刘隐安置在幕府,授为节度副使。李殷衡则为节度判官。当时,中原战乱,士人多避乱于岭南。刘隐及其继任者刘䶮任用赵光裔、李殷衡以及客居岭南的杨洞潜王定保刘濬等人,大力发展岭南,终得“致治”。
宰执南汉
乾亨元年(917年),刘䶮在广州称帝,国号大越。赵光裔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和兵部侍郎杨洞潜、礼部侍郎李殷衡一同担任宰相。当时,杨洞潜以赵光裔家世显赫,甘居其下。不久,赵光裔又改任门下侍郎,仍为同平章事。
乾亨二年(918年),刘䶮又改国号为汉,史家称之为南汉。当时,赵光裔自认为出身中原大族,不甘心仕于偏邦小国,常有北归之意。刘䶮竟伪作赵光裔的手书,派人偷偷潜入洛阳,将他的家眷全部诓到广州。赵光裔大为意外,从此只能安心留在了岭南。他在南汉为相二十余年,政绩突出,被誉为贤相。
病逝任上
大有十二年十二月(940年年初),赵光裔在宰相任上病逝。刘䶮以其子赵损接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一职。
主要影响
赵光裔辅佐刘隐、刘䶮治理岭南,在南汉担任宰相二十年,居位期间南汉“府库充实,政事清明,辑睦四邻,边境无恐”,被时人誉为贤相。
刘䶮在建立南汉之前,为了与湖南的楚国修好,聘娶楚王马殷之女为正妻,称帝后又立其为皇后。但马皇后在大有七年(934年)病逝。南汉从此与楚国又断了邦交,数年未通使节。赵光裔认为“亲邻旧好,不可忘也”,于是举荐谏议大夫李纾为使,于大有十二年(939年)出使楚国“以通旧好”。楚国亦派使臣回访南汉。两国再次修好。此次出使达到了“睦邻封,续旧姻,宁边鄙,弭敌兵”的目的,其谋皆出于赵光裔。此后终刘䶮之世,南汉不复有楚国之患。
历史评价
欧阳修:王定保、倪曙、刘浚、李衡、周杰、杨洞潜、赵光裔之徒,隐皆招礼之。……为国制度,略有次序,皆用此数人焉。
王夫之:刘严曰:“中国纷纷,孰为天子。”此唐亡以后五十余年之定案也。严既已知之矣,而又拥海隅一曲之地,自号为帝。赵光裔、杨洞潜、李殷衡之琐琐者,冒宰辅之荣名。
吴任臣:① 光裔为相二十余年,府库完实,政事清明,辑睦四邻,边境无恐,当时号称贤相。② 五季时,中原扰攘,独岭海承平小安,民不受兵,光裔、洞潜之功居多。
陈鳣:光裔安境辑邻,洞潜设科立学,当时号称贤相。
梁廷楠:五岭之南,自李唐以前,声名文武,远不逮夫中原。光化、天复之间,扰攘干戈,事益多故,一旦策以治安,恐非岭表二、三君子所能任。赵光裔、李殷衡之徒皆出中朝华胄,竭其耳目、手足、心腹、肾肠以定规模,以匡庶绩,创乘五十余载,视他国运祚较长。虽曰天实为之,抑微之数人者,不及此。
亲属关系
赵光裔及其子赵损在南汉相继为宰相,其兄赵光逢是后梁的宰相,其弟赵光胤则是后唐的宰相。赵家在五代乱世之中,一门两辈四人分任三国宰相,被时人誉为缙绅盛事。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赵光裔出身于新安赵氏,后徙于京兆奉天。其家后来又侨居于洛阳。亲属关系如下:
表格参考资料:
轶事典故
旧唐书》记载,赵光裔在光化三年(900年),宦官刘季述废黜唐昭宗改立太子李裕之时,“旅游江表以避患”,结果受到岭南刘隐的礼遇,被“奏为副使”,从此“因家岭外”。
史料记载
十国春秋·卷六十二·南汉五》
续唐书·卷六十三·诸国臣传第二十九》
南汉书·卷九·列传第三·诸臣传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6 15:1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