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逵夫
楚辞学家、文献学家
赵逵夫,男,汉族,1942年12月生,甘肃省西和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负责人,我国著名楚辞学家、文献学家、先秦文学研究专家。
个人经历
1963年西和一中毕业,1967年甘肃师大中文系毕业,分配武都一中任高中语文教师(毕业后在武都工作十年)。
1975年调武都七中。在两校均任语文教研组长。 1979年考取西北师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古代文献研究专家、音韵学家、龙学研究专家郭晋稀先生。1982年留校任教。
现为西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导师。
社会职务
古籍整理所名誉所长,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西北师大对外汉语教育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个博士点及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创建者和博士生导师。
中国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甘肃省对外文化传播交流协会副理事长,甘肃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理事、甘肃省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诗词学会学术顾问。为甘肃省8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主要社会兼职有甘肃省第八届、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甘肃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赵逵夫传略》(《中国当代名家名师传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9月)。讲设课程:《先秦文学》《楚辞》中《惜往日》《悲回风》的作者问题、《离骚》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等。
出版图书
主要成就
科研方面
赵逵夫教授,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10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专著《屈原与他的时代》,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屈骚探幽》,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其编校的《张康候诗草》。
主编《诗赋研究丛书》和《历代赋评注》(包括《汉赋评注》等5部),为《诗经要籍集成》编委,并承担其中《毛诗补疏》等7种书的《前言》撰写工作。其论著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国内一些学术刊物发表学者的专文评价和研究赵逵夫先生的成就与学术思想,日本、韩国学术杂志全文转载其论文,并加按语予以介绍;美国影响最大的华文日报《世界日报》、《侨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等都刊文评价其成果,《人民日报》(海外版)1993年l2月在第一版以《在楚辞、宋前戏剧及氐族史研究等领域赵逵夫解开一系列中国古典文学之谜》为题,并加了“发表论文8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轰动”的副题导语,加以报道。
在甘肃省社会科学最高奖4次评奖中,两次获一等奖,两次获二等奖;在甘肃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4次评奖中,4次俱获一等奖,在全省为绝无仅有;又获中国屈原学会“屈原研究十年”评奖一等奖等,其他类型奖多项。
他主持完成的《先秦文论全编要诠》、《全先秦文》,列入《“十一五”国家古籍整理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他任总主编、组织校内外学者共同承担的《历代赋评注》(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金元、明清七部,共420万字),2010年由巴蜀书社出版。
2004年,由赵逵夫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院基金项目《先秦文学编年史》被国家社科规划办评为优秀项目,这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甘肃省第一个被评为优秀的项目,2006年收入《国家社科基金文库》,国家社科规划办写的《出版说明》中认为“代表国家社科研究的最高水平”,201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在前不久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由学校党委书记刘基教授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温家宝总理,一并赠送的还有省委宣传部与省社科院主编的《陇上学人——赵逵夫卷》一书(这也是甘肃省古代文学研究方面唯一入选的学者)。
2011年,由赵逵夫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编纂整理与研究”获准立项,为甘肃省语言文学方面第一个国家重大项目。该项目正在全面、紧张地进行当中。
赵逵夫在汉赋、氏族史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古学研究
赵逵夫,在武都任教期间,他便对《敦煌变文》、《史记》、《楚辞》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天问离骚》中的伯庸就是《史记·楚世家》中的句 王熊伯庸,从而论定屈原同《离骚》的关系。该文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而赵逵夫在另一篇论文《战国策·张仪相秦章发微》第一次发现有关屈原政治活动与政治思想的佚文美国华盛顿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达维也给以高度评价。
屈赋研究和楚文化研究得到很大的开拓和进展。
赵逵夫,在《诗经》、《周易》、宋前戏剧史研究方面也卓有成就。尤其对《宋书·乐志》所载的《公莫舞》认真地研究,在《我国最早的歌舞?lt;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中华文史论从》1990年1期)一文中恢复了它的原貌,在文献学方面,他对汉简 《孙膑兵法》进行了补校整理,使这部失传两千多年的佚书,更趋于原状,代表了《孙膑兵法》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
早期成绩
赵逵夫,在60年代末学校教学制度完全被破坏的情况下,武都一中刚开始复课时,有的造反派学生随便将上课的老师从讲台上扯下来,赶出教室;学生在课堂上随便质问老师,教学工作很难组织。赵逵夫接受给69届高中毕业班讲“革命文艺”(包括语文、音乐、美术、文学理论)课的任务,因势利导,讲毛泽东诗词、鲁迅著作,教革命歌曲,以其精彩的讲解、透彻的分析和渊博的知识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使一些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办了《学语文》专刊。
文革时期
文革时期“政治冲击文化”的情况,特别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他编写了《易错易混字》小册子,《古汉语的虚词与句式》受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部分省外学校的好评。武都一中曾办了1次小学教师进修班,他为此写了《关于汉字教学的笔画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发表于《甘肃大学报》1978年第l期。
对学生
他每年任1个班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武都山城,居民密集,常常发生火灾,每次都是他领着高中学生救火,半夜听到广播,便提上脸盆、水桶就走。对学生关怀无微不至。1969年,在自己身体很差的情况下曾抽血给王玉莲同学,使之转危为安。
对学术
1979年,他考取甘肃师大(即今西北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专攻先秦两汉文学,毕业后留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和选修课“诗赋流变”、“诗骚”、“庄子”等学位课。以其深入的研究、开阔的视野、精彩的分析,受到历届学生的好评,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都成为相关院校的教学科研骨干。
主要荣誉
赵逵夫,1992年5月赵先生任西北师大中文主任后,重视科研与学科建设。
1992年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在全校教学评估中名列第一,被评为优秀;该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部署的全国硕士学位点评中,该学位点被评为优秀(为此次评估中西北师大唯一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科);
1993年4月创建了西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育中心,并获国家教委批准,在西北师大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学生成绩优良获得学生和委派国的好评,
1996年4月,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的西北师大古代文学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建立了博士点,后又获得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与中国语言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博士与博士后多名;
1991年5月被甘肃省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同年9月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1992年,为了表彰其“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务院决定让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1992年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二等奖;
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其事迹写入《华夏师魂》一书。
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甘肃省道德模范等称号。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8年,荣膺“感动甘肃·2017十大陇人骄子”。
参考资料
赵逵夫.西北师范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8:50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社会职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