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鞓(1)
金带扣 (2)(6)
金带箍 (3)方形
兽面纹金带 (4)桃形有孔金带 (5)圭形金尾 (7)(8)
金带饰 (9)(11)鎏金錾花银囊 (10)倒悬葫芦形金带饰
也叫
带板,是从蹀躞带上的
牌饰演变而来的一种装饰。其造型有方形、圆形、椭圆形及鸡心形等。
蹀躞带实用、装饰之外,在官服中代表不同的等级,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用玉带,是最高等级。蹀躞带上装饰的质料和数目的多少,表示服用者身份的高低。带板既然是等级的象征,也成为赐物。如《新唐书·车服志》记唐代蹀躞带等级:
以后又规定一至三品用金玉带銙,共十三枚;
四品用
金带銙,十一枚;五品用金带銙,十枚;六至七品用银带銙,九枚;八至九品用鍮石銙,八枚;
流外官及庶民用铜铁銙,不得超过七枚。
带鞓和系垂的
小带用薄银片制作,银带鞓的前端铆有1件金带扣,套金带箍1件,中部钉11件文武兽面纹金带,后部钉5件桃形有孔金带,带末钉1件圭形金尾。11件带上均有“古眼”,下系小带,并钉有金带饰,还套有1件小金带箍。其中2条小条上系
錾花银囊;还有2条小带下垂挂葫芦形
兽面纹金带饰。带长156、宽3、厚0.1厘米,小带长16.8、宽1.6、厚0.1厘米。
最初的装饰部位主要在腹前正中腰带两端的连接处,重点是带钩,既有玉质带钩,也有铜质带钩。南北朝以后演变为革鞓上只缀方型带銙的玉带。
隋唐时期玉带被定制为
官服大带官品等级。一品官以下佩带
刀子和?石,文武
三品官以上
佩玉带、四、
五品官佩金带,六、七品官佩银带。届时的
玉带大多是双鞓、双扣、双铊尾的。通常,革鞓上面套有
锦缎带套,带銙即玉带板缀在带套上。带銙的数量多少取决于官员的级别地位。
蹀躞带在
北周宣政元年(578)若干云墓、隋大业六年(610)姬威墓都曾出土。
带间有带环,用作佩挂各种随身应用的物件,如带弓、剑、帉帨、算囊、刀、
砺石之类。其制本采自马上的秋根,为适应马上需要。蹀躞带自魏晋时传入中原,到唐代, 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
哕厥、
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
蹀躞七事”。
唐代带上的带板,质地有玉、犀、金、银、鍮石、铜、铁等多种,实用、装饰之外,在
官服中代表不同的等级,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用玉带,是最高等级。带板既然是等级的象征,也成为赐物。《
新唐书·
李靖传》:“靖破
萧铣时,所赐于阗玉带十三銙,七方六刓,銙各附环,以金固之,所以佩物者。又有火鉴、大觽、算囊等物,常佩于带者。”銙就是带板。南北朝至隋代,天子革带附十三个环,“唐革隋政,天子用九
环带,百官士庶皆同。”李靖是唐初的人,所赐玉带十三銙各附环,似乎还没实行改革,而这个赐物是最高等级。何家村白玉蹀躞带十分完整,有附环方銙9、方銙2、尖拱形銙3、圆孔环銙8以及圆首长方形銙、带扣、铊尾各1共25件组成。有的是从革带上剪下,有的没有留下剪下的痕迹。
2013年11月1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和
中国考古学会在
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古界专家
黄景略、徐光翼、
王巍等10余专家一致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
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其中在扬州隋炀帝墓出土文物中就出现了蹀躞金玉带,这是国内出土的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