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郧,汉语二级字,读作郧(yún),注音为ㄩㄣˊ,其本义为古国名。
字源演变
形声字,阝(邑)为形,员(yún)为声。本意为古代诸侯国名,为楚所灭,故地在湖北安陆县(一说在湖北十堰郧阳区)。郧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方国,历经尧舜禹、夏商至西周末,早先一直活动于今河南新郑县一带,其后迁移湖北郧阳一带,再而后又迁徙到今湖北安陆一带,被楚国所灭。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邑部】郧
汉南之国。从邑员声。汉中有郧关。羽文切
说文解字注
(郧)汉南之国。左传桓十一年。郧人军於蒲骚。宣四年。若敖娶於郧。字或作䢵。杜曰。郧国江夏云杜县东南有郧城。按二志江夏皆有云杜。今湖北德安府府城卽故郧都也。汉水自西北而东南。德安在汉水北而云汉南者。汉之下游地势处南也。春秋时楚灭郧。故有郧公辛。从邑。员声。羽文切。十三部。汉中有郧关。地理志曰。汉中郡长利有郧关。史记货殖传曰。南阳西通武关、郧关。按武关在今河南内乡县西百七十里。郧关在今湖北郧阳府西。张守节注货殖传曰。郧关当为洵关。在金州洵阳县。玉裁按。葢卽今郧阳府旧上津县。唐室乱时用通贡道者。东南通今郧阳府。西通今陜西兴安府洵阳县。谓郦商传之旬关卽郧关可也。其关隘延长。不当谓两地。郧关去郧国甚远。其字同耳。故别言之。
康熙字典
广韵》《韵会》《正韵》𠀤于分切,音云。国名。《说文》汉南之国。《左传·桓十一年》郧人军于蒲骚。《注》郧国,在江夏云社县东南有郧城。
又衞地。《左传·哀十一年》衞太叔疾死,𣩵于郧。
又姓。或省作䢵。详前䢵字注。
音韵汇集
广韵
拼音:yún 目次:上平二十文
方言汇集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n2 [客英字典] jun2 [台湾四县腔] jun2
粤语:wan4
(音韵参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6 10:58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