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寺
广东省珠海市寺庙
金台寺,原名金台精舍,位于珠海市斗门区境内,背靠海拔583米号称珠江门户第一峰的黄杨山,是黄杨八景之一。
寺宇简介
金台寺前身为金台精舍,位于珠海市斗门区境内,背靠海拔583米号称珠江门户第一峰的黄杨山,乃黄杨八景之一。
历史由来
南宋末年,诸忠臣护卫着祥兴帝赵昺在广东新会崖门海面摆开千艘战船抗击元兵失败,丞相陆秀夫背负年幼的祥兴帝投海殉国。大将张世杰率领余部突围,在南海遇上狂风舟覆而亡,其遗体漂流至黄杨山下,被村民安葬于黄杨山麓。遗臣承节侍郎赵时从、大理寺丞龚行卿、翰林学士邓光荐等人为避元兵追杀而筑茅草隐居于黄杨山第二峰腰,取名“金台精舍”。
据《清统一志》史载战国时燕昭王于易水筑“黄金台”以召天下仕。赵时从等人于黄杨山筑舍也自比贤士聚会,以读书吟句为名,密谋抗元为实。后赵氏后裔将“金台精舍”改名为“金台寺”作出家人修行办道之所。
得名之说
乾隆壬辰年(公元1772年),光镜大师发起扩建金台寺,有《重建金台寺碑记》以志其详:胜地必待名贤而后得,名贤必择胜地而后居住。地与人之相交也往往然矣。
考邑志,时赵公避宋乱而寄迹于黄杨山,光存邓公,行卿龚公,宋之尽臣也,与赵公友善,亦避乱而啸咏于此,则三贤之有取于斯山传,斯山亦因三贤而益着也。不有志据,鸟可考哉。干隆庚申年赵氏因其胜而创立一寺,为高僧行杖驻锡之所,榜之曰“金含”。然规模犹未广也。
迨乾隆壬辰年,光镜鼎新之,志而为叩募,赵氏即倡此举,四方之高人雅士亦乐为之助。高其垣墙,广其堂宇,明神显灵之地,遂大改前观。而水秀山青,云行雾合,不仅为贤士大夫游宴之所,亦为讴吟之资哉…
扩建时期
扩建后的金台寺有3000余平方米,共三进殿堂。中座为大雄宝殿、东厢供奉南宋三遗臣像,后座为二层的魁星阁。山门刻联:“金身永在,台镜常明”。系清朝在广西任巡抚的邑人黄槐森所题。
金台寺,周围环境秀丽,山水夹流,瀑布百丈,下为龙潭,清冽香醇。每逢佛诞及习俗节日,山上游人如云,寺内香客如潮。百十年间,住持几易,中有东莞人直印大师于1933年进山,凡十余载。其佛学与文学颇具造诣,常与干雾香泉寺住持一峰大师谈禅论道。其诗作《金台寺》云:“金台久有鼓音传,每到朝朝集瑞烟。一段锦纹离垢地,千寻白炼湿花天。霏霏带雾清晨聚,漠漠连云晓日悬。此情此景谁会得,应知桐里有逃禅。”其后,金台寺屡遭兵焚,日渐寥落。大跃进三年被拆掉主体建筑,后因兴建金台水库,终剩残墙断壁。
宗教场所
改革开放后百废俱兴,人民政府保护合法宗教场所
90年代初,修复金台寺工程启动。因旧址已被水淹且交通不便,遂选新址于黄杨山南麓“将军卸甲”处,此地风景秀美,前眺崖门海口,后枕黄杨主峰;青龙山绵延于左,白虎山骑伏于右;前面一弘碧水,对岸山头高岩突兀名“登仙石”正是斗门民间传说的牛仔王升天之处。
香港善信黄永发、杨莲娇伉俪钟情于黄杨山水,乐施善款重建金台寺,经商之余上九华登普陀,诚请名寺法师南来主持重建和管理工作。当地政府亦鼎力相助。经历几年建设,如今新金台寺已初具规模。驱车沿黄杨大道转入水库直抵山门,沿着三百多级的石阶拾级而上,只见大雄宝殿巍峨壮观,殿内菩萨塑像金碧辉煌,综合用房古色古香。
而按照规划,藏经楼、钟鼓楼、天王殿、厢房、客堂、库房和功德堂等将陆续在这块风水宝地一一亮相。当那口苏州铸造的3吨重的大铜钟敲响,金台寺又奏起新的乐章。
旅游意义
一九九八年八月金台寺入选《中国佛教2000年》大型画册;同年十二月在广东八百家开放寺庙中,被评为二十家佛教文明寺院之一;二〇〇一年四月入选文化部编纂的大型中英文宣传画册《中国边疆文化》;同年六月入选珠海市十佳旅游景点之一。这并非虚有其名。
想当年开山建设新金台寺时“将军卸甲”成了光秃秃的“黄土高坡”。如今这里绿树成荫、满眼苍翠,这是金台寺僧侣与众信徒几年来绿化造林勤种善管的成果。那一弘碧水的王保水库一直供给山下几万人饮用而未受污染超标,这有赖于法师们注重环境保护。他们放生了大量鱼、鳖和飞鸟,任其繁衍生息,造就了鸢飞鱼跃、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因而登临新金台寺,令人心旷神怡。随着香客游人日多,而且成了一处旅游观光新景点,还吸引了内地和香港的影视剧组来此拍摄外景。
金台寺尚有许多建设项目需筹集资金。尽管如此,僧众仍然慈善为怀,热心社会福利事业。弘如、界心两位大师赞助安徽金寨县革命老区三名贫困学生读书已历时四载,逢年过节,法师们偕同众佛子弟下山到附近村镇向孤寡老人致送大米、油盐、水果和衣物等,几年间已送去数以万计。当河北地震,长江流域洪涝两广水灾时,他们又先后捐助30多万元善款和2万多件衣物,拳拳爱心,乐施众生。
金台寺僧人素来爱国爱教,继97年在本寺隆重举行过珠海市暨斗门佛教界八百余人喜庆香港回归虔祈繁荣稳定大法会之后,又参与了珠海市各界人士迎澳门回归祖国联欢演出活动,井以其悠悠梵音获得好评。
金台寺始建于宋末元初,相传当时有高僧行脚至此结茅而居,后经本地皇室后裔赵氏倡议兴建道场,取名金台寺。“金台”古为招贤纳士之意,以此为名,意为十方圣贤凡愚同来道场,并成佛道,广度众生。清乾隆壬辰年间,光镜法师募资扩修金台寺,“高其垣墙、广其堂宇”。后经战乱,寺宇颓废。
一九九二年弘如法师主持重建金台寺,香港两位居士捐资落成大雄宝殿。一九九五年初,建成一幢六百多平方米的综合用房及大殿,殿前为一千多平方米的花岗岩石板地面。一九九六年又修建了三面挡土墙,确保了金台寺的安稳,雨季不再流失水土。大殿内佛像也已重塑完成。计划继续修建藏经楼、钟鼓楼、功德堂、客堂、库房、僧房、天王殿等。著名祖师为光镜法师。现任方丈弘如法师,三十余岁,江苏人,兼任广东省佛教协会理事,斗门县政协委员。现任监院界心法师,三十余岁,安徽人。文化旧寺浮沉莫问因,雪山海水说忠臣。侍郎故宅文章老,宝殿重光福地新。
远照佛灯开味锁,积行德善启斯民。镜心身树殷勤拂,净洁无私不染尘。金台寺在黄杨山上,半山。据说山上有个女人,名字叫茱萸,大家都很渴望,她的曲线,就像山的脊梁。我和他骑单车去,古人用那些艰难的道路来考验朝圣者的毅力和诚心,而我们又在考验着什么。他背着包,包里有他的希望黄杨山上确实有很多黄杨木,可黄杨木不是黄的。秋草烂漫,淹没了断续的山路。层林尽染,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无边佛法就这秋天的苍翠中显得淋漓尽致
山口有个水库,好像某个人的一滴眼泪。那么忧伤,那么局促。时间还早,不如在这里休息一会再走,可一休息,时间就过去了好几年,我们都老了很多是的,很快的,时间可以游历所有所有的事情,那么一眨眼,我们就从宋末到了民国,从民国到了十七大,有什么是重要的呢,汗出得那么多,衣衫都褴褛了可惜理想越行越远,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时间的剧情。久别了我的童年,远离了我的家乡,回去一趟已是很奢华的梦,离那些真正的风景也就越来越远。失去的永远找不回来,得到的也未必就是幸福,未来是个什么样子,一切只有等待时间来验证。
周边景点
飞沙滩是个美丽的海滩,“飞沙奇景”是南国罕见的一大奇景,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天然海岸航标。飞沙滩海滨旅游区位于珠海西部高栏岛的东南部,是香港李锦记起家创业的地方。被评为珠海十景。飞沙滩长约600米,宽约200米,腹地宽广,植物茂盛。多为木麻黄大叶相思椰树、浪鼓等亚热带树种。其中又以浪鼓树最为奇特,他们生长在海边,生命力极强,圆圆的果实,红中带黄酷似菠萝,又称野菠萝。每逢盛夏,树杈之间挂满果实,远远望去非常好看。飞沙滩两边青山相抱,怪石相拥,每逢夏天雨过天晴,飘渺的白雾象白纱缠绵在半山间,沙滩松软明亮海水水质极好,碧波浴日,是飞沙滩的主题。
这里海水碧绿,沙质细腻,沙滩上还有很多小螃蟹,如果游客动作足够快的话,相信可以满载而归。沙滩上有烧烤装置,游客可以自己动手烤东西吃;也可以乘坐当地人的摩托车到镇上去(车程十分钟),在镇上的小饭馆里享用各色美味的海鲜。这里已经成为珠海新兴的旅游热点,当地人每逢节假日会来此休闲,四方游客也慕名而来。
苏曼殊故居,位于珠海市前山镇沥溪村苏家巷内,面积40多平方米,原是苏曼殊祖父苏瑞文所建,为青砖土木结构小平房,1984年曾作为侨房维修过,1986年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苏曼殊(1884-1918年),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锳,法号曼殊,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苏曼殊生于日本,6-13岁时,返故里就读于简氏宗祠。1903年后留学日本,加入了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回国后任上海《国民日报》的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对现实悲观失望。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他的诗作现存约百首,多数为七绝,内容多是感怀之作。在艺术上他受李商隐的影响,诗风幽怨凄恻,弥漫着自伤身世的无奈与感叹,《东居杂诗》、《何处》等皆是这类诗的代表。另外苏曼殊还创作了一部分风景诗,这些诗基调轻松,色彩鲜明,代表作有《淀江道中口占》、《过薄田》等。除诗歌外,苏曼殊还翻译过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和《拜伦诗选》,在当时译坛上引起了轰动。
交通信息
公交
1.从香洲区汽车总站出发,坐609号车可以直达金台寺。
2.在珠海市区拱北乘坐601号车到井岸车站,再坐402号车到金台寺下车。
新闻事迹
2005年9月17日上午9时,“茶艺轩”活力俱乐部单车队一行6人从香洲88商业街出发,骑单车取道中山坦洲展开了往黄杨山金台寺的朝圣之旅。黄杨山位于斗门区中西部,有“珠江门户第一峰”之称,风景幽雅,登高远眺,珠江三大出海口尽收眼底。据珠海旅游网介绍,黄杨八景闻名遐尔,这八景是:金台寺、茶田吐翠、清泉洌水、张世杰墓、第一石门、金台瀑布、无底深潭、环海镜面。
其中金台寺为八景之首,寺向三山一水,左有青龙山,右有白虎山,前有供养山,三山中围拥王保水库。金台寺住持弘如大师告诉我们,金台寺始建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原址位于斗门黄杨山北麓乌岩山;自九二年易地重建,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钟鼓楼、大山门、功德堂、斋堂、僧寮、客房等设施,已具规模。金台寺已成为宗教旅游的一大景点。
单车队上午11时10分抵达金台寺后,旋即进行参观学习,通过认真学习和虚心请益,理清了很多有关佛教方面的错误认识,更正了观念,得到了一次很好的佛教知识的熏陶。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8 12:58
目录
概述
寺宇简介
历史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