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兆琳
中国电机工程专家、电机工程教育家,中国电机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中国电机之父
钟兆琳(1901年8月23日—1990年4月4日),号琅书,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电机工程专家、电机工程教育家,一级教授。
人物生平
1901年8月23日,钟兆琳出生于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
1908年—1914年,在新市镇仙潭小学读书。
1914年—1918年,进入南洋公学附属中学读书。
1918年—1923年,由南洋公学附属中学升入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科就读,中间因病休学1年,在校期间被学生会刊物《南洋周刊》社选为干事。
1923年,因参与“驱卢风潮”被校长卢炳田开除,后在全校教师和学生的斗争下,卢炳田被撤职,陈杜衡继任校长,顺利毕业,并因该学年各科成绩居电机工程系的前5名,获得了“老山德培奖学金”,毕业后到上海沪江大学当了1年数学教师。
1924年,赴美国入康奈尔大学电气工程研究生院。
1926年,获硕士学位,随即任西屋电气公司工程师。
1927年9月—1942年,受交通大学电机科科长张廷金邀请,回国任交通大学电机系副教授、教授。
1932年初,说服华生风扇厂总工程师杨济川先生,制作他设计的分列芯式电流互感器频率表、同步指示器、动铁式频率表等,均取得成功;随之,受总经理叶友才先生的聘请,任华生电扇厂兼职工程师。
1934年初,说服实业家周锦水先生,和华生厂合作,创办电动机厂,起名“华成”。
1942年,汪伪政府“接收”交通大学,钟兆琳宣布退出汪伪的“交大”,到张九香先生家担任家庭教师,另外还在新闻报道馆担任中学生理科的辅导工作,又在上海统益纱厂担任技术顾问。
1944年—1945年,任上海中华工程建设公司工程部经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交通大学任教授,并担任临时大学教务长。
1946年6月,任交通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主任。
1947年1月,任交通大学电机系主任;同年底,经舅父俞寰澄杨卫玉介绍,在上海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
1951年6月,任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
1953年8月,任交通大学电工器材制造系主任。
1956年,随交通大学西迁至西安。
1957年,任交通大学(西安部分)电工器材制造系主任。
1957年—1990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学委员会副主任。
1958年,任交通大学(西安部分)电机工程系主任。
1960年,在西安加入九三学社。
1965年1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学向教育部报送钟兆琳为中央管理科技干部。
1978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严重迫害的钟兆琳得到彻底平反。
1990年4月4日,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钟兆琳于20世纪30年代指导并参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成功设计了分列芯式电流互感器、频率表、同步指示器等仪器仪表。
人才培养
钟兆琳从教六十余载,培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主席江泽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学森褚应璜丁舜年张煦张钟俊罗沛霖吴祖垲屠善澄汪耕朱英浩唐任远等,美国两院院士田炳耕,美国王安电脑公司创始人王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军张良起和傅备篪,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建南等人才。
钟兆琳是第一个系统讲授电机学方面课程的中国教授,曾主讲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电机工程》《交流电机》等课程,同时主持电机系的电机实验及其课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1954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钟兆琳教授积极赞成。1956年搬迁时,周恩来总理提出,钟兆琳先生年龄较大,身体不好,夫人又病卧在床,他可以留在上海,不去西安新校,但钟兆琳表示:“上海经过许多年发展,西安无法和上海相比,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到西安办校扎根,献身于开发共和国的西部。”“共和国的西部像当年的美国西部一样需要开发,如果从交大本身讲,从个人生活条件讲,或者留在上海有某种好处。但从国家考虑,应当迁到西安,当初校务委员会开会表决,我是举手赞成了的,大学教师是高层的知识分子,决不能失信于人,失信于西北人民。”因而,他踊跃报名,第一批到了西安。
人物评价
You are a teacher by nature.(你是一个天才教师)(钟兆琳的导师、康奈尔大学电机研究生院教授卡乐比托夫评)
科学救国赤子心,驱动电机第一人。大树西迁绿高原,神州处处有后昆。(钟兆琳长子钟万劢评)
先父奉献了一生,高风亮节,为我们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钟兆琳次子钟万勰评)
钟兆琳教授的一生,是为中国电机工程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一生。钟兆琳教授从事教育工作六十余年,融中西文化于一体、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讲课生动,深入浅出。对学生爱护关怀,诲人不倦,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学生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桃李满天下。钟兆琳教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处处以人民教育事业为重,真不愧为人民的好老师、青年的好榜样,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和为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一生,他在学术上和精神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他那亲切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不愧是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典范。(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史维祥《在钟兆琳教授追悼会上的悼词》评)
钟先生爱国爱真理的傲骨正气,高唱“毕业歌”肩负起民族的希望,男儿志在四方的呼喊,铭记在一届又一届万千桃李的心中。大师风范,授课奇才,身教言教,历史刻录了钟先生身先士卒在交大西迁、发展教育伟业中的功勋!(西安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潘季评)
一代宗师育桃李,长者风范照后人。(西安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王文生评)
德高望重,辉映照人。(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徐通模评)
电气先驱,学界楷模。(西安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建华评)
爱国爱校,刚正不阿,道德楷模;关爱学生,平易近人,师生永锲。(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郑南宁评)
严谨治学,培育英才,诲人不倦,誉享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原院长邱爱慈评)
对青年爱护备至,乃为师之恒久表率;对学习的不懈追求,激励我终生奋进。(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王锡凡评)
一代宗师钟兆琳先生,他是交大电机系的奠基人,他是一个爱国主义的教授和学者,深受同学们的尊敬。(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大学1937届电机系毕业生吴祖垲评)
钟老为人,朴实、忠厚、诚恳、刚直,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的许多美德。有人说他天真,其实这“天真”,正是钟老胸襟坦荡、心实志诚的写照。他在交大一辈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德才学识,人人敬仰。钟兆琳献身于祖国,献身于事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钟兆琳的老同事、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赵富鑫评)
在钟兆琳身上体现出来的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光明磊落,淡泊人生,正气凛然的高贵品质;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正直坦率,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与典范。尤其是他几十年如一日,执著于教育事业,一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敢讲真话的大无畏精神,在当今社会更是弥足珍贵,让人敬佩不已。(《中国纪检监察报》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青年时代的护师护校运动,到年届花甲扎根黄土地、初心不改,钟兆琳用一生的时间,书写了与国家、与交大的不解情缘。(科普中国评)
钟老的一生,无论在学术上和精神上,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他那亲切、平易近人的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不愧是人民的好教师,我们的好榜样。(九三学社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钟老不愧为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典范》评)
钟兆琳的一生经历了中华民族从救亡图存到强国富民的过程。他将个人命运融入到时代洪流中,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教事业,真正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听党指挥跟党走’为精髓,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西迁精神。(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钟兆琳先生早已成为不可磨灭的交大印记,照耀着后辈继往而开来。(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钟兆琳教授一生执著于教育事业、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永彰于美丽的交大校园;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淡泊人生、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与典范。(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评)
人物纪念
1990年3月22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钟兆琳立下遗嘱,将几乎全部积蓄捐给西安交通大学,设立奖学金,勉励优秀学子奋发图强。1990年4月4日,钟兆琳逝世,其子女遵嘱将他积蓄的2万元赠予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此设立了“钟兆琳奖学金”。
为了纪念钟兆琳,西安交通大学于1994年将电机实验室命名为“钟兆琳电机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前的花园以钟兆琳的号命名为“琅书园”,并将先生的雕像立于花园内。
钟兆琳故居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坐落于新市古镇风景核心区,是钟兆琳的祖居。钟兆琳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面积约650平方米,故居内收集了大量有关钟兆琳的珍贵物件。
2022年5月,钟兆琳故居入选浙江省首批23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西安交通大学师生编导的系列话剧《大先生》之《国产电机破冰路》,以钟兆琳几次重大抉择为主线,讲述其毅然回国,全力研制国产电机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到身先士卒、坚决西迁,直至生命尽头依然不忘祖国西部发展的故事,展现了钟兆琳以国为家,心无小我,胸怀大志的人格魅力。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2 13:0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