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托-舒巴希奇协议》,又名《维斯协议》,是1944年6月16日前南斯拉夫铁托与伊万·舒巴希奇签署的协议。
维斯协议
在英国的调解下,1944年5月下旬,丘吉尔迫使
南斯拉夫王国流亡政府
极右翼保皇分子鲍日达尔·普里奇的内阁解散,从美国请回资产阶级温和派代表人物伊万·舒巴希奇,让他组阁。6月1日,国王任命他为王国流亡政府首相。对人民解放运动来说,舒巴希奇是可以接受的谈判对手,因为他较早地脱离了王国政府。舒巴希奇上任后,发表了承认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的伟大成就和关于联合南斯拉夫一切爱国力量以加速结束战争的声明。6月9日,他离开伦敦前往
亚得里亚海东岸的
维斯岛,同全国解放委员会的代表会谈。
6月16日,双方签署了《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和南斯拉夫王国政府协议》。协议全文见斯洛鲍丹·奈绍维奇《1944~1945年围绕南斯拉夫的外交游戏》(Diplomatska igra oko Zugoslavije 1944-1945),萨格勒布:人民图书出版社,1977,第60~61页。协议规定:舒巴希奇政府的内阁成员要由战争期间未与占领者合作的民主分子组成;该政府要承认人民解放斗争的民主成果,并承担支援国内军队和人民的义务;同时,它应该动员国外的所有南斯拉夫爱国力量,援助国内的斗争。舒巴希奇答应将发表声明,承认铁托指挥的人民解放军,谴责一切卖国贼,号召全体人民参加彻底解放全国的斗争。全国解放委员会承诺将发表宣言,同舒巴希奇政府合作,在战争结束之前不提出南斯拉夫的国家政体问题。这个协议称为《维斯协议》,它朝着实现
民族团结和成立
联合政府遵照协议,1944年7月3日,舒巴希奇组成新政府,6名大臣中有2名是国内派出的知名人士。8月8日和17日,舒巴希奇和铁托分别根据协议的规定发表声明,确认了《维斯协议》的精神。
铁托抗拒丘吉尔施加的压力
《维斯协议》签字之后,舒巴希奇向英国政府通报了会谈情况。英国政府对协议没有明文规定国王佩塔尔二世的地位和
君主政体7月底,英国政府见军方的试探失败,便正式向铁托发出邀请信,说是要磋商如何在
巴尔干地区进一步开展反对德国的斗争。为了采取共同的军事行动,铁托接受了邀请。
8月6日,铁托率领代表团来到意大利,在
那不勒斯和
罗马等地先后拜会了威尔逊将军、驻意大利盟军司令官亚历山大将军以及盟军的其他高级将领,并同他们举行了会谈。双方讨论了盟军在物资上援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盟军在意大利的医院对南斯拉夫游击队伤病员开放等问题。
8月12日和13日,前来意大利视察前线盟军的丘吉尔和铁托在那不勒斯郊区的
卡塞塔进行了三次会谈,双方主要讨论了战争结束阶段协调军事行动、南、意边界、南斯拉夫未来的
社会制度等问题。铁托和丘吉尔在会谈中涉及了广泛的问题。关于会见和谈判的记录稿详见《铁托-丘吉尔,绝密》(Tito-Churchillstrogo tajno),贝尔格莱德、萨格勒布:1962,第258~295页。当然,双方争
图5-6铁托与丘吉尔在意大利会晤(1944年8月)论的焦点仍然是国王和君主制问题。丘吉尔认为,战后南斯拉夫如果不实行
共和制,仍保留王国制,那它的国际地位会更加巩固。因为英国实行
立宪君主制,才获得了繁荣。他特别担心战后南斯拉夫联邦会倒向苏联一边。他露骨地说,塞尔维亚农民是亲英的,他们反对土地集体化。他还力图说服铁托,战后在南斯拉夫不要按照苏联的样板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卡塞塔会谈实际上是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和英国政府之间的谈判。铁托作为欧洲被占领国家抵抗运动的一位领导人,能同世界著名国务活动家丘吉尔面对面谈判,并迫使丘吉尔改变主意,这本身就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运动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个胜利。
面临利益划分
南斯拉夫面临英、苏划分利益范围
1944年9月底,
苏联红军已深入
多瑙河流域,在帮助
罗马尼亚和
保加利亚获得解放后,正进入南斯拉夫并向
匈牙利长驱直入。苏联一方面想把
巴尔干半岛和
东南欧的抵抗运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另一方面又担心西方盟国的干预。同样,英国既害怕苏联在这一地区影响的不断扩大,又唯恐东欧各国人民在赶走占领者和推翻资产阶级君主执政集团统治后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于是,英国提出同苏联在东欧地区划分利益范围,以保持均势。这就如同卡德尔所揭露的:它们从大国立场出发,在反希特勒同盟内部玩弄计谋,试图让南斯拉夫重新实行某种形式、哪怕是过渡性的君主制,或者在与斯大林的谋商下试图把南斯拉夫变成按对半划分的势力范围。《卡德尔回忆录1944~1957》,新华出版社,1981,序言第4~5页。
1944年10月初丘吉尔访问莫斯科。在
克里姆林宫,丘吉尔、
艾登与斯大林、
莫洛托夫举行了政治会谈。丘吉尔在他战后写的回忆录中说,他向斯大林提出了在巴尔干地区和匈牙利划分利益范围的问题。
丘吉尔从莫斯科回国后,于10月27日在
英国议会下院1944年10月21日,苏联《
真理报》也发表文章说,苏联和英国一致同意在南斯拉夫奉行共同的政策。
尽管当时舆论界还不知道丘吉尔和斯大林达成了按对半开的原则在南斯拉夫划分利益范围的协议,但英苏双方确实在施加压力,要求全国解放委员会和流亡政府尽快成立南斯拉夫联合政府。铁托和舒巴希奇正是按照英苏建议的精神开始了第二轮会谈。
贝尔格莱德协议
1944年8月18日,以铁托为首的全国解放委员会代表团和以舒巴希奇为团长的王国政府代表团继续会谈,以实施第一个协议,集中讨论了成立联合政府问题。舒巴希奇仍建议全国解放委员会派代表参加他的政府,即统一到南斯拉夫王国政府中去。铁托在发言中拒绝由全国解放委员会派人去参加舒巴希奇政府,因为王国政府流亡在国外,它既没有人民,也没有军队,更没有国土。他要求两个政府共同努力,以争取全国的彻底解放。
8月29日,国王佩塔尔二世颁布诏令,撤销德·米哈伊洛维奇国防大臣的职务,承认铁托是南斯拉夫武装力量的唯一领袖。
西方盟国在得知铁托不允许国王返回南斯拉夫的消息后,继续敦促先解散双方的政府,并尽快组成联合政府。它们的目的是:在战争结束之前,使资产阶级势力在联合政府中占据优势。9月8日,铁托在给丘吉尔的复信中表示,成立这种政府是必要的,但条件尚不成熟,因为当时正在准备和实施解放
塞尔维亚和
贝尔格莱德的战役。
前面我们写道,9月19日铁托在莫斯科同斯大林就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会谈。一方面,双方商定
苏军12月7日,铁托-舒巴希奇会谈公报发表,双方就产生联合政府和选举立宪议会以及与此有关的问题表明了共同看法。
南共领导的人民解放运动坚持在成立联合政府时,王国流亡政府必须承认国内的政权和人民解放军的合法地位,而且国王不得回国。这说明了铁托的政治远见和南共的马克思主义成熟性。由于人民解放运动掌握了军事上和政治上的主动权,所以在取得1944年冬和1945年春军事胜利的同时,比较顺利地组成了联合政府。
成立及意义
《贝尔格莱德协议》签字后,卡德尔和舒巴希奇于1944年11月18日访问莫斯科,向苏联政府通报了协议的内容。南、苏两国代表团在斯大林主持下举行了会谈,并于11月24日发表了会谈公报。苏联政府认为,成立南斯拉夫联合政府是必要的,对它表示支持。
铁托-舒巴希奇协议受到国内外进步舆论的欢迎,却引起国王及其王室保守势力的强烈不满。1944年12月20日,舒巴希奇将《贝尔格莱德协议》的内容书面通知了佩塔尔二世。国王对将权力移交给摄政委员会这一条款大为恼火,借口生病,避而不见舒巴希奇,以拖延批准协议的时间,从而制造了政府危机,迫使舒巴希奇内阁自动辞职。
国王的这一态度遭到了一直袒护他的英国政府的反对。1945年1月4日,丘吉尔致函佩塔尔二世国王,要求他不要延误时机,立即接受《贝尔格莱德协议》。佩塔尔二世对此并不甘心,致电美国总统
罗斯福和
罗马教廷,求他们进行干预,不要设立摄政委员会。君主和保守分子活动的唯一目的是让英、美等大国出面反对《贝尔格莱德协议》的规定,战后让国王和王国流亡政府全体成员回国,恢复君主统治。
1945年1月11日,佩塔尔二世发布文告,声称不接受摄政委员会,特别是反对全国解放委员会作为一个合法政府机构,因为这意味着剥夺了他的王权。他甚至召集流亡伦敦的南斯拉夫少数右翼资产阶级首脑人物开会,策划推翻舒巴希奇内阁。国王的倒行逆施引起国内各地人民群众的抗议游行,这使他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更加孤立的境地。
1月21日,铁托发表最后忠告,如果国王不立刻承认《贝尔格莱德协议》,如果王国流亡政府不在近日内派代表来贝尔格莱德,全国解放委员会将采取行动,单方面成立政府。
1月29日,国王迫于人民和同盟国的压力,被迫改变策略,签署诏令同意将自己的权力移交给摄政委员会,但他对未来的全民投票仍存一线希望。
在1945年2月4~12日召开的苏、美、英三国首脑
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上,特别是在2月9日和10日的全体大会上,讨论了南斯拉夫问题。在讨论中,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要求铁托-舒巴希奇协议立即生效,成立新政府。他们同意承认南斯拉夫新政府,条件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委员会应该扩大,成为临时国民议会,1938年旧南斯拉夫最后一届国民议会的议员凡是没有与占领者合作的都可以参加。诺瓦克·普里比契维奇等:《社会主义南斯拉夫的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Meunarodni odnosi i spoljna politika Socijalisticˇke Zugoslavije),萨格勒布:地球出版社,1979,第249页。
2月中旬,克里米亚会议的决议已通知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和舒巴希奇政府。王国流亡政府的多数成员在经过3年又10个月的流亡生活后,于2月17日回到贝尔格莱德,参加组织联合政府的工作。第一步,3月2日组成摄政委员会。斯尔贾·布迪萨夫列维奇(原王国大臣)、安特·曼迪奇(律师)和杜尚·塞尔内茨3人被钦定为摄政者。同日,佩塔尔二世签署诏书,将权力转交给摄政委员会。
3月5日,摄政委员会宣誓就职。同一天,舒巴希奇政府和铁托领导的全国解放委员会同时宣布解散。3月7日,南斯拉夫民主联邦临时政府诞生。实际上,它是全国解放委员会的继续和扩大,由铁托任总理兼国防部长,舒巴希奇任外交部长,铁托的战友卡德尔和曾流亡国外的原民主党首领米兰·格罗尔(1876~1952年)担任副总理,原王国流亡政府和其他政党的代表分别充任不管部、垦殖部、邮电部和新闻部的部长,其他22个部长职务由原全国解放委员会的代表担任。从政府的组成来看,南斯拉夫国内人民解放运动的代表占绝对优势,从而捍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革命成果。
临时政府成立后,铁托总理代表政府发表了声明。他指出,政府面临着结束战争和重建国家的艰巨任务,对内要广泛团结一切没有同占领者及其走狗勾结的人,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迅速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家园;对外要加强与盟国的友好关系,收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外国侵占的土地。
这样,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南斯拉夫民主联邦临时政府便成了合法的政府,得到了包括正在从事
抗日战争铁托-舒巴希奇协议的产生和实施,是
反法西斯同盟施加压力的结果,也是南斯拉夫人民反对大国控制、坚持独立自主立场的结果。这场斗争揭露了西方大国干涉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斗争进程和破坏南斯拉夫团结的用心,从而保证了新南斯拉夫国家的顺利诞生。铁托-舒巴希奇协议是南共革命策略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有其值得总结的经验。
第一,
南斯拉夫共产党国际地位。如果不接受妥协,新南斯拉夫在国际上就得不到西方盟国和苏联的承认。在当时革命力量比反革命势力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这种妥协是需要的,也是可能的。
第二,南斯拉夫共产党人不反对成立联合政府,但是,在联合政府的构成上必须尊重业已形成的现实和坚持以国内抵抗运动为主的方针。由于铁托没有解散军队,没有同意流亡在外的国王回国,没有放弃领导权,才迫使王国流亡政府让步,并组成联合政府。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运动的领导人清醒地意识到,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把参加联合政府看成是同共产党人瓜分权力、平分秋色,当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后,便纷纷退出了联合政府。
第三,南斯拉夫共产党人坚持反对大国的干涉政策。我们看到,舒巴希奇带到谈判桌上的是英国的方案,代表了英国的利益。而且,无论英国还是苏联,当时都试图把本国的利益当成
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利益,要求别国服从它们的利益。铁托巧妙地利用了英、苏在巴尔干地区互相猜疑和在划分势力范围上的矛盾,坚持了自己的原则立场。
第四,南斯拉夫共产党人强调走自己的道路。如果说,战后东欧各国政权从资本主义过渡到人民民主制度通常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阶段;以共产党占优势和反对派逐渐削弱的阶段;共产党执政,反对派退出政府和实行经济全面国有化的阶段。那么,南斯拉夫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还在1945年11月,当多数东欧国家已经解放一年还未宣布成立共和国,仍处于摄政委员会和联合政府阶段时,舒巴希奇和格罗尔等南斯拉夫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已宣布退出刚刚成立半年多的临时政府,停止了合作。南斯拉夫在东欧国家中第一个建立人民共和国,这是铁托-舒巴希奇协议的积极成果,也是南斯拉夫独立自主走上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特点。
二战中民族问题
在1941~1945年的反法西斯解放战争中,南斯拉夫共产党在战争初期就指出了解决
民族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这一时期,南共的民族政策是承认
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
马其顿和
黑山等各族人民的民族特性、平等和自决权利,在这个基础上求得国家的统一。这一政策得到各族人民的广泛拥护,成为把他们团结起来为民族解放和建立新南斯拉夫而奋斗的强大动力。在反对法西斯侵略者和国内卖国贼的共同斗争中,既实现了防止旧南斯拉夫民族主义死灰复燃,又实现了各民族的兄弟团结。在这场席卷全南斯拉夫的战争烽火中,每个民族都参加了进来,他们组成了本民族的武装力量和军事领导机构,并先后建立了各自的临时政权机关。
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召开了立宪议会第一次会议,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46年1月31日,立宪会议颁布了新南斯拉夫的第一部宪法,联邦制原则以宪法形式被确定下来。
南斯拉夫的每个共和国都有自己的领土疆界、自己的国徽和国旗;各共和国按宪法有权制定自己的法律、计划和预算,选举自己的政权机关等。每个共和国都是拥有民族主权的实体。各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在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上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联邦制波黑为例,该共和国同其他共和国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建立在民族的基础之上。这成为该共和国后来同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纷争的原因之一。同样,在确定
科索沃、
伏伊伏丁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