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是
凤凰卫视出品的著名
谈话类节目,由主持人
窦文涛主持。
节目形式
《锵锵三人行》由凤凰卫视金牌主持人窦文涛主持,一起针对热门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并各抒己见,但却又不属于追求问题答案的“正论”,而是“俗人闲话”,一派“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达至融汇
信息传播,制造乐趣与辨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的目的。看似“平衡一下”的“滑头话”,其实是窦文涛引导嘉宾发表具个人色彩的大胆言论,有时又略显露骨(这也是该节目吸引一些人的原因吧),营造日常聊天的形态、谈笑风生的气氛,力求谈话轻松、惹笑。节目秉承平民视角的清谈态度,深入透彻,具有特定的
人文色彩和人文
价值取向。”
主持人与两位嘉宾宛如三友闲聚,企求回归即兴聊天本色, 坦诚相见,大胆言论。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以个性化的表达,关注时事资讯,传递民间话语,交流自由观点,呈现生活体验,不掩真实性情,分享聊天趣味。
窦文涛说:”我只是个真正的实用主义者。真正的实用主义者没有
虚荣心,因为他知道那是虚的,很多东西要让我有实际的感受才行。比方说像我们这种靠名气吃饭的人,连名气都不是越多越好。一个人只要不骄不躁就能看到这个事实。“他有天马行空的活跃思维,引起观众兴趣和注意的是他丰富的“
非语言符号”。有个性、有特色、有阅历,正是
窦文涛的
个人魅力。
锵锵三人行被《
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
节目制作
开播
1997年年底,
曹景行来到凤凰卫视,次年3月份,开始给“锵锵”做策划。“台里对文涛的潜能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之前
窦文涛和
吴小莉一起主持
新闻节目《
时事直通车》,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一直到1997年
香港回归的时候,凤凰卫视做了一个“60个小时说不停”的节目,6个主持人,
窦文涛是从头撑到尾,一人就说了6到8个小时,“台里开始认识到,他说话的本事特别大。文涛当时就跟老板谈,想做一个脱口秀的节目。”曹景行说。
“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刘长乐替这个节目起了名字。1998年4月,节目正式开播,窦文涛坐到《锵锵三人行》台前。
成本
脱口秀可能是电视节目中制作成本最低的一种。“为什么好多台有一阵都做,因为投入少,没广告也亏不了什么。”
窦文涛分析。
“小桌子做道具是我想出来的,”导演梁锦晖说,“你注意到没有,通常香港
ICAC(
廉政公署)审犯人时,都是用类似
三角形的桌子,三个人刚好合用,”三角形桌子不好摆摄像机位,梁锦晖决定把桌角去掉,改成梯形桌,为了做这张桌,梁画好图纸,跑遍了
红磡、
土瓜湾的家具店。
窦文涛笑称,《
鲁豫有约》有专门的录制棚,是美国兵,《锵锵三人行》与几十个节目共用20平方米的录制棚,属于游击队。节目组没有
固定资产,就连嘉宾坐的3把椅子也不是自己的,“后来有个
潮州的观众看我们穷,自己捎了点瓷器给寄来,说看你们太惨了,老是那几个杯子。”
除了背景和音乐换过之外,过节时加点
红灯笼、
圣诞树,《锵锵三人行》开播十几年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做过嘉宾的台湾导演
李国修建议,《锵锵三人行》要像台湾一些节目一样,允许主持人跟嘉宾喝酒聊天,“喜欢喝
洋酒倒洋酒,喝
白干倒白干,喝
啤酒倒啤酒,一人一边,敞开了谈。”殊不知,《锵锵三人行》向来精打细算,并没有那么阔气。曾任节目主编的
邹倚天有一次买了一瓶真的香槟,嘉宾们说:“倚天,我们以前喝的都是假的,就是
汽酒。”而除了道具低廉,《锵锵三人行》的人员成本也非常低。
收益
《锵锵三人行》开播的前半年,没见着一个广告。
窦文涛说:“按我们的规矩要撤掉,当时
刘长乐在会上讲,就说文涛不容易,这个节目给他留着,就这样又留了一个月,有广告,能挣到钱了。”凤凰卫视言论部总监
曹景行的解释是,“台里说,这么好的节目不急着卖出去。”
窦文涛的一张嘴在《锵锵三人行》中一炮而红,不但顺势衍生出《明星三人行》《
老窦一家亲》《老窦酒吧》《
文涛拍案》等,还让他一举获得《
新周刊》2004、2006年度“
中国电视排行榜”中的“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2004年度《新周刊》“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第三名。在2006年,窦文涛以3.2亿的
品牌价值位列《蒙代尔》杂志《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排行榜第三名。
节目相关
三人组合
梁文道认为“两个人聊会很累,三个人就很轻松,不用抢着说话”。而另一个常客
许子东则发现“其他脱口秀都是说给观众听,我们是聊给自己听”。
《锵锵三人行》十来年,嘉宾像流水一样来来去去,当中混得最脸熟的是许子东和梁文道。很多临时发挥的即兴话题都不敢交给面生的嘉宾,非要这三个人坐在一起才能指望可以聊出世态百相。
聊给谁听
比《锵锵三人行》早出生两年的《实话实说》被认为是内地第一档脱口秀,制片人齐含笑认为是社会变化过快给脱口秀带来了出头的机会,因为跟不上变化节奏的人太多,大家面对未来都辨不清方向,这时候就需要有
公众人物来提醒你怎么做
选择题,“我们的节目很简单,就是告诉你别人想什么和怎么想”。这个初衷一开始就决定了《
实话实说》不像是百无禁忌的脱口秀,更像是一碗每周准时煲好的
心灵鸡汤,人们在
崔永元身上寻找
社会共识,在嘉宾身上投射自己的人生经验。
邹倚天认为,“锵锵”其实和《实话实说》一样,也是一场面向观众的谈话,但道具和形式可能是最简单的:三把椅子、三个人,围着一张只能放三个杯子的圆桌讨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没有热线电话,没有现场观众,真正能指望的只有镜头上的三张嘴。
这种简易模式的好处是节约了成本,又能真正形成聊天的效果,问题是宝都押到了主持人身上。邹倚天说:“比如‘矿难’出来之后,我们知道这个话题是大家都关心的,希望通过它体现主持人和嘉宾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一定要真诚。通常我们都能达到效果,但有时候遇到嘉宾陷在一个问题里出不来,就需要窦文涛把嘉宾的思维揪回来。在这种节目形式当中,唯一不能取代的就是一个好的主持人。”
有时候
窦文涛也会放嘉宾一马,任其自由发挥。邹倚天说:“很多电影人上节目都希望宣传自己的作品,我们也乐意配合。”但导演们一旦说起中国电影就会义愤填膺地跑题,有几次说得兴起,
冯小刚就胀得一脸通红,滔滔不绝地表示拍好电影要用心。遇到这种情况,窦文涛就端起笑容,等待对方把话说完,然后开始另一个话题。因为他知道,冯导说的话,其实是电视机前面的人感兴趣的,私人聊天中的个人状态对观众来说,永远是最生动的东西。
自由度的惊喜
有故事的普通人都被请上了《
鲁豫有约》,在现场观众面前和
陈鲁豫讲述自己的百味人生,他们的现实生活则投射在现场大屏幕上,这种双管齐下很快就能让观众沉浸在节目创造出来的
暖色调当中。
“《鲁豫有约》可以讲故事,我已经有你的资料了,只要想从哪几个角度来问你,片子什么的组里的人也都准备好了。”
邹倚天强调的是另一个问题:“从主持人的角度,鲁豫比
窦文涛轻松多了,我们没故事可讲,只有一个线头,你想把它发展下去,弄成一件衣服,就得自己掏出东西来。”
窦文涛不在的时候,节目组曾经找过陈鲁豫和
梁文道来代班,播出后反响一般。掏出来的东西多了,节目的个人气质也就被固化了。邹倚天也承认这点:“这是他原创的节目,风格特别适合他的气质和个性,所以后来有电视台模仿,但都超不过‘锵锵’。”
这种有强烈主持人烙印的节目在美国的代表是
奥普拉脱口秀和
大卫·莱特曼的《
深夜秀》(又译《
大卫牙擦骚》)。许子东认为,美国的大牌节目和“锵锵”比起来,也显得很有形式上的局限。“美国的谈话节目都不是三个人的,要么是两个人,要么是一个圆桌,很多人。欧洲也一样。美国的电视工业这么强大,他们一定什么形式都尝试过,偏偏这种形式没有出来。这种形式能在中文电视圈流行,说明
电视文化虽然是普世的,但是它毕竟有各个民族文化的特点在里面。”
和大多数谈话节目一样,“锵锵”事先也会给节目设好话题,给嘉宾分配“方向”,但一上了镜头,话题就被放开了。有一次,
何平上节目聊自己的《
天地英雄》,但最后在椅子上对中国的发展过快表示忧虑,“我们怎么就成了睡不着的国家。”这些亮点在梁文道看来都是自由度带来的惊喜:“
大卫·莱特曼那么优秀的人,但他的脱口秀都是有几十个编剧给他写
台本。所以美国编剧一罢工,他就有点顶不住。而我们没有台本,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这反而是优势。”
创作团队
主持人
窦文涛,
山东章丘人,1967年8月21日生于
河北省
石家庄市,1985年就读
武汉大学新闻系。4年本科毕业后南下到
广东电台工作,同时兼职于
广东电视台中国新闻奖金话筒 1996年3月,赴
香港加盟即将开播的
凤凰卫视,担任中文台的娱乐资讯栏目《
相聚凤凰台》的节目主持人。1997年4月,开始担任每晚九时首播的时事资讯栏目《
时事直通车》的主播。1998年4月,推出完全体现
个人风格嘉宾主持时事新闻,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趣味。将私人间的侃谈搬上荧幕,以百姓之心,看天下之事,从而成功将娱乐元素注入时事节目,开辟了另类的新闻漫话节目路线,使之成为一个感性的聊天节目。《锵锵三人行》已成为
凤凰卫视中文台名牌栏目之一,深受海内外广大观众喜爱。
制作团队
制作人:宋欣、毕蜂
制作总监、制片人:张力、邱伟华、何子杰
参演嘉宾
金牌嘉宾
浙江天台人,1954年8月21日生于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东亚
语言文化系文学硕士,
香港大学中文学系哲学博士。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香港岭南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现居于香港,担任香港
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亦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著有《
郁达夫新论》《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
香港短篇小说初探》《
张爱玲的文学史意义》等作品。
许子东于2000年起,经
梁文道介绍,开始担任《锵锵三人行》的嘉宾主持,把学术融入日常话题中。据报章资料,许子东曾害怕上电视,但在朋友梁文道的游说下,认为《锵锵三人行》是一个可作学术角度界入的节目,于是同意参与。
梁文道
祖籍广东顺德,1970年12月26日生于
香港。毕业于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作家、传媒人。曾担任
凤凰卫视读书节目《
开卷八分钟》主持人(已停播)。
梁文道于1999年起参与《锵锵三人行》节目,并成为该节目的金牌嘉宾。而窦文涛、许子东、梁文道三人被称为《锵锵三人行》的“铁三角”。
常任嘉宾
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
山东荣成。著名收藏家、古董
鉴赏家,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广西卫视《
收藏马未都》节目主讲人。
1963年生于香港,
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美国
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博士。香港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台湾问题研究员。曾任台湾华商广告公司文案企划、台湾《大地》地理杂志记者、《明报》世纪版和读书版策划顾问,
凤凰卫视、有线电视、
香港电台节目主持等。现为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有多本著作结集出版。是早期加入节目的嘉宾之一。
历任嘉宾
叶檀,女,
博士,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
每日经济新闻》主笔、《
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央视财经频道
特约评论员。在《
南方都市报》、《
南方人物周刊》、《
财经国家周刊》、
FT中文网等多家媒体开辟财经评论专栏。
曾获《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青年领袖、
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顾与展望论坛20年最具影响力财经传媒人奖等奖项。主要从事
资本市场、
房地产市场、
金融等领域写作。著有《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
中国房地产战争》。现居
上海。
早期节目
前期
1998年4月,节目正式开播。
曹景行回忆说,之前只做了一次样片,并没有太多的准备,因为这个节目要营造的就是老朋友聊天的气氛,话题也都是嘉宾提前碰一下,“老朋友聊天还需要准备什么呢”。
最早的嘉宾组合有三对:
张坚庭和李纯恩,马家辉和
郑沛芳,曹景行和潘洁。在节目还没有正式定型的时候,讨论很多都是新闻话题,但是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当时作为
窦文涛助手的张小蓓说,剪
新闻片是她的一项
大工作:“每次用的片子要找好,一些新闻片要重新剪接的话都要弄,用的大部分片子都是《
时事直通车》的。”曹景行说:“刚开始还很严肃,经常讨论重大话题,我记得刚开始就做印尼总统
苏哈托下台。”然而这个节目的目的是让话题更松弛,此后就加入了很多软性的话题
从小圈子开始忧国忧民
曾任“锵锵”主编的
邹倚天说,在她还在美国上学那会儿,窦文涛是她的偶像。在她的记忆里,最早开始喜欢“锵锵”的是一个小圈子,不是主流人群。“北京那一帮以前在88号里混的人全看这节目,觉得话题全聊他们心坎里去了,终于有一个节目不‘装’了。” 在她开始关注“锵锵”的时候,这个节目已经脱离了早期还带点严肃的新闻话题,原来星期六的时候有一个浓缩版,把精彩的片段在星期六重放一次,张小蓓说:“当时文涛对这个浓缩版也感到比较苦恼,因为这就意味着每到周四周五就要把之前录好的节目再重看一次,看完再剪出来,很辛苦。后来我们就想不如做《明星三人行》试一下。”于是很多天王级的嘉宾,比如
王菲、
刘嘉玲、
黎明、
刘德华都来参与节目,一下子就把招牌做响了。
评价
《锵锵三人行》做的是一张嘴的生意,3把椅子和3个杯子的“
话痨”节目,套回了上亿元的广告投放。
“锵锵”是最不愤怒的节目。这里没有义愤填膺的谈话嘉宾,只有强烈表述欲的主角。“锵锵”不反智、不反
信息量、不反世界观、不反动。所以,它的智慧是世俗的智慧,是通透的结果。越是俗人,越是有自我批判精神的人,越是把自己姿态放低,越能在这档节目中找到共鸣之处吧。
在《
新周刊》对《锵锵三人行》的网络
受众调查中,“锵锵”观众的
男女比例达到可贵的平衡,分别占到一半(女50.75%)对一半(男49.25%),这个观众群体的
生态平衡来自“锵锵”在嘉宾上的明智选择:既有聪明男性,也有生猛女人。
有77%的人热爱“锵锵”是因为其话题的热辣和主持人的风格,同时有78%的人表示,
窦文涛离开后“锵锵”将再无特色。窦文涛是其中灵魂,本身就很小的一个节目。
尤其值得浓墨重彩一笔的是,有56%的观众认为“锵锵”影响了自己生活中的谈话风格,教会了他们怎么有趣怎么来说、更加愿意与朋友交谈以及谈性不是禁忌。
“锵锵”受众在变化。老“锵锵”们为
F40,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老“锵锵”们追捧三人行。70年代生人从上学时就听说这一档节目,一直到行走江湖进入社会,依然买账。而新的一代小朋友们则在视频网上能够轻易捕捉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
节目单,
网络电视和
即时通信让他们在观看和观感时保持同步。
在地域上,每个都有“锵锵三人行”吧,随时在餐桌上展开话题,在街边店路演。既有京普,也有鲁言。不一定长期固定看“锵锵”,但
姿态、
语气、
语速的
拿腔弄调皆已“锵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