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周王族
诸侯国,是
战国七雄之一,与
魏国、
赵国合称
三晋,国君为
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
韩武子的后代。
国号
韩国是
周朝末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史学家将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
周武王灭商后,周朝实行
分封制,大封诸侯。
周成王时,
周公旦摄政,平息了
商纣王的儿子
武庚和
管叔、
蔡叔的叛乱。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唐,号唐叔,国在
燕国之西,即今山西
河津县东北。因在晋水,后改成晋,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春秋末年,
韩贞子迁于
平阳(今山西
临汾西南)。
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
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历史
起源
曲沃桓叔庶子韩万,因协助
曲沃武公由曲沃代翼,被武公封于韩地,繁衍氏族,在韩献子在位时成为晋的门阀名卿,传至
韩康子。公元前455年~公元前453年,韩康子与魏桓子奉智伯之命,在晋阳之战中,讨伐赵襄子。最后韩、魏倒戈,与赵合灭智伯,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从此韩、赵、魏三卿世族独霸晋政。
公元前403年,
周天子正承认晋三卿为诸侯,韩国正式立国。是为三家分晋,因而后世又将韩、魏、赵合称为三晋。
强盛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并迁都新郑。但由于七国间韩地处诸国包围之中,发展空间小;国土面积又最小。故屡遭其他六国攻伐。至韩昭侯在位时,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备。使韩国国力大增,十数年间,诸侯无侵者。
衰微
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
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在昭侯时的短暂强盛之后,韩国迅速衰落。屡遭列强欺凌。早年已经为魏齐之间的争霸资本,于公元前341年的
马陵之战是围魏救韩的结果。秦楚争霸时,秦又要挟韩魏共同伐楚。
战国末期,韩国成了秦国和齐国之间战争的缓冲地,苟延残存;公元前265年,秦国大举进攻韩
上党,上党不愿被秦占有,改降于赵,引发了
长平之战。两场决定霸主局势之战都由韩国而起,充分体现了韩国被列强围欺鱼肉的困境。最终于在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所灭,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
疆域
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范围大致包括今河南省的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禹州市、登封市、长葛市等地,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等,初都阳翟(今河南
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新郑)。
政治
此后魏国在
李悝变法之后迅速强大,成为战国初期的天下霸主。三晋相邻,魏国多攻赵韩两国,三晋冲突骤然加剧。当此之时,韩国已经穷弱,在位的韩昭侯起用京人(京,战国地名,故郑国之地,今
荥阳东南地带)申不害发动了变法。申不害是法家术派名士,是术治派的开创者。术治而能归于法家,原因在申不害的术治以承认国法为前提,以力行变法为己任。
在韩非将“术治”正式归并为法家三治(势治、法治、术治)之前,术治派只是被天下士人看作法家而已。究其实,术治派与当时真正的法家主流派
商鞅,还是有尖锐冲突与重大分歧的。分歧之根本,法家主流主张唯法是从,术治派主张以实现术治为变法核心。《申子》云:“申不害教昭侯以驭臣下之术。”《史记·韩世家》载:“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军事
中原地区晋三分为韩、赵、魏三家。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韩氏立国之后多有征战,最大的战绩是吞灭了春秋小霸之一的郑国,迁都郑城,定名为新郑。
后裔
史载,韩氏部族乃周武王后裔,迁入晋国后被封于韩原。《括地志》云:“韩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八里。又在韩城县南十八里,故古韩国也。”《古今地名》云:“韩武子食菜于韩原故城也。”今陕西韩城县境内。遂以封地为姓,始有韩氏。春秋
晋景公之世,韩氏部族奠定根基的
韩厥时期。其时,韩厥尚只是晋国的一个稍有实权而封地不多爵位不高的寻常大臣,与当时握晋国兵权的赵氏(
赵盾、
赵朔)、重臣魏氏(
魏悼子、
魏绛)之权势封地尚不可同日而语。韩厥公直,明大义,在朝在野声望甚佳。其时,晋国发生了权臣司寇
屠岸贾借
晋灵公遇害而嫁祸赵盾、剪灭赵氏的重大事变。在这一重大事变中,韩厥主持公道,先力主赵盾无罪,后又保护了“
赵氏孤儿”
赵武,再后又力保赵氏后裔
赵武重新得封,成为天下闻名的忠义之臣。这便是流传千古的
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氏复出,屠岸氏灭亡,韩厥擢升晋国六卿之一,并与赵氏结成了坚实的政治同盟。韩氏地位一举奠定,遂成晋国六大部族之一。
主要人物
将领:暴鸢
宰相:
申不害是初期的著名人物,法家中“术”的代表人物。《
史记》在《
老子韩非列传》后面写他是“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张开地是张平父亲,楚汉时期张良的祖父,为韩昭侯、韩宣惠王与韩襄王的宰相。
张平是张开地之子,楚汉时期张良的父亲,为韩厘王与韩桓惠王的宰相,与父亲张开地共同担任战国时代韩国五任韩王的宰相,此称为五代相国。
侠累,韩烈侯在位初期,侠累任韩国的相国,与濮阳的严遂(字仲子)争权,严仲子失败,出走他国。后来在齐国,有人向严仲子推荐聂政。 严仲子雇聂政杀侠累,于威烈王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侠累被杀。
其他:
郑国是晚期的著名人物,他是韩国派去秦国的水利工程师,他修筑了
郑国渠,韩国派他去,本来是为了耗费秦国的财政,却帮助了秦国农业跃进,税收大增。
韩非是晚期的著名人物,他是韩国宗室贵族,是法家代表人物,曾自学道家老子思想,又拜儒家
荀卿为师,兼采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等三家学说之长,以儒家与道家的学说为本,发扬法家,集法家思想的大成。后被迫跟随秦始皇,遭
李斯害死。
大事年表
前403年:周命晋大夫韩虔、魏斯、
赵籍为诸侯(
三家分晋)。
前400年:韩联同魏赵伐楚,至桑丘。郑围韩阳翟。
前394年:韩救鲁于齐。
前380年:齐伐燕,取桑丘。韩联同魏、赵伐齐,至桑丘。
前375年:韩灭郑,徙都新郑。
前366年:秦败韩师、魏师于洛阳。
前362年: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前358年:秦败韩师于西山。
前353年: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前337年:韩申不害卒。
前335年:秦伐韩,拔宜阳。
前333年:合从。
前323年:韩、燕皆称王。
前318年: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函谷关之战)。
前317年:秦败韩师于
脩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麿、申差于观泽。
前316年:侵秦,败北。
前312年:秦、韩、魏南袭楚,至邓。
前308年-307年:秦将
甘茂破韩国
宜阳,斩首六万(
宜阳之战)。
前306年:秦以武遂复归之韩。楚王与齐、韩合从。
前303年:秦复取韩武遂。齐、韩、魏以楚负其从亲,合兵伐楚,秦救楚,三国引兵去。
前301年:秦会韩、魏、齐兵伐楚,败楚(
垂沙之战)。
前296年: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
盐氏而还(函谷关之战)。
前293年:韩、魏伐秦。秦
白起击败魏师、韩师,斩首二十四万级,拔五城(
伊阙之战)。
前291年:秦伐韩,拔宛。
前290年:韩入武遂地二百里于秦。
前275年:秦相国
穰侯伐魏。韩暴鸢救魏,穰侯大破之,斩首四万。
前273年:魏赵联合伐韩华阳。秦救韩,杀魏赵兵十四万。秦王欲令韩、魏与秦一起伐楚,未行。
前265年:齐赵联合伐韩,取注人。
前264年:秦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前263年:秦
武安君伐韩,取南阳;攻太行道,绝之。
前262年:秦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韩献上党与赵。
前254年:韩王入朝于秦。
前249年:秦伐韩,取
成皋、荥阳,成为秦国的
三川郡。
前246年:韩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
前241年:楚、赵、魏、韩、卫合从以伐秦,楚王为从长,
春申君用事,取
寿陵。至函谷,秦师出,五国之师皆败走(函谷关之战)。
前233年:韩王向秦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聘秦。
前231年:韩向秦献南阳地。
前230年:
秦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
颍川郡。韩亡。
国君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