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育,男,满族,1962年12月生,吉林通榆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人物经历
历任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主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史学理论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杂志编委,吉林省历史学会会长。
留学期间,被选举为
东京大学、东京地区暨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会长。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兼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
2005年被遴选为吉林省首批高级专家,2007年为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研究方向为日本史、东亚思想史和东亚国际关系史。主持中外研究项目数项,出版专著数部,论文数十篇,获奖多项。
学习经历
1979.09-1986.09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1998.04-2001.07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86.09-1987.09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空军政治学院教员
1987.09-1994.09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
1994.09-1997.09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2001.08-2004.04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系主任、教授
2004.04-2013.09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2004.11-2006.11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合作研究
2007.02-2013.11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0.03-2010.05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10.10-2011.10日本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国人研究员
2013.09-2014.05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
2014.05-2023.01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学术兼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特邀编委,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国际中国哲学会会员(美国),日本思想史学会会员(日本),国际中国道家学术联合会会员(中国),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学科专家,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社会科学研究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历史学会会长,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科研方向
日本史 东亚思想史 东亚国际关系史
出版图书
科研项目
1.[
儒教文化圈研究],教育部
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1994年-1996年(个人项目,已结项)
2.[
徂徕学派“人情论”研究:从“脱儒入法”到“
脱亚入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年-2005年(个人项目,结项等级优秀)
3.[日本近世·近代の思想変化と东アジア思想构図の再构成],日本
文部省学术振兴会研究项目2004年-2006年(个人项目,结项等级优秀)
4.[中国历史文化原典导读],教育部高教司
普通高等教育6.[东亚区域思维模式与国际关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2010年(个人项目);
7.[东亚“
华夷秩序”的自解体内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2012年(个人项目);
8.[历史学],教育部特色专业点建设项目,2007-2010年(主持人)。
科研成果
论文——
1.〈徂徕学与日本早期近代化的思想启蒙〉,《历史研究》(北京),2002年5期。
4.〈
朱舜水在日活动新考〉,《
历史研究》(北京),2008年3期。
5.〈
道统的自立愿望与朱子学的日本际遇〉,《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2006年3期。
7.〈异性的双向排斥与需求:婚姻形态嬗变过程新探〉,《史学理论研究》(北京),1993年1期。8.〈
徂徕学派日本学刊》(北京),2002年5期。
10.〈历史上东亚的儒学对话及其现代意义〉,《日本学刊》(北京),2005年2期。
思想史研究》第2号(东京),日本思想史·思想论研究会,东京大学2002年3月。
13.〈关于
荻生徂徕思想史研究》第4号(东京),日本思想史·思想论研究会,东京大学2004年3月。
朝贡体系思想史研究》第8号(东京),日本思想史·思想论研究会,东京大学2008年6月。
18.〈海保青陵的思想与法家〉(日文),《日本伦理思想史中的中国文化要素》[论文集](东京),
东京大学2000年。
19.〈中日两国道德文化的形态比较〉,《二十一世纪》(香港),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所,2002年6月号。
21.〈中国古代非自由传统与道德走势〉,《二十一世纪》(网络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4年3月号。
22.〈探寻德川
儒教的真面目〉,《二十一世纪》(香港),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所,2004年12月号。
23.〈本尼迪克特和贝拉之后〉,《二十一世纪》(香港),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所,2008年10月号。
24.〈迟来而未晚〉,《
读书》(北京),2000年10期。
28.〈儒学的宗教化与帝国日本〉,《读书》(北京),2004年8期。
29.〈东亚的病理〉,《读书》(北京),2005年9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6转载)。
32.〈东亚的心胸〉,《读书》(北京),2008年8期。
33.〈第三种传统〉,《书城》(上海),2007年7期。
34.〈中国史研究亟待走出误区〉,《
社会科学战线》(长春),1996年5期。
35.〈殷民入周后的变与不变〉,《
社会科学战线》(长春),1998年5期。
由绪〉,《
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08年8期。
38.〈颜回·道义·儒家士子的独立人格〉,《
史学集刊》(长春),1990年3期。
42.〈《
性自命出史学集刊》(长春),2002年2期(人大《中国哲学》2002.7转载)。
东北师大学报》(长春)1986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先秦史》1986.10转载)
46.〈中国古代
终极关怀思想研究纲要〉,《东北师大学报》(长春),1993年4期(《文摘报》1064期摘要)。
47.〈庄子灵肉哲学层次论〉,《中国哲学史》(北京),1994年6期(人大《中国哲学史》1994.7转载)
48.〈关于儒·道·佛三家的理论极限〉,《东北师大学报》(长春),1996年3期(人大《中国哲学史》1996.7转载)
东北师大学报》(长春),1997年3期(人大《文化研究》1997.7转载)
50.〈韩非子著《解老》《喻老》时《五千言》是否已名为《老子》〉,《东北师大学报》(长春),1999年2期。
郭店楚墓竹简》的定论意义〉,《东北师大学报》(长春),2003年4期。
华夷秩序东北师大学报》(长春),2008年1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2转载;《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6转载)。
54.〈本体的解构与重建:日本徂徕学的一个解析〉,《日本学论坛》(长春),2003年3期。
55.〈海保青陵与日本近世
新法家〉,《近世中日思想交流论集》(北京),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56.What Anti-Japanese Protests Tell Us : Pathology of East Asia &America's Thinly Veiled Designs, Jaran SPOTLIGHT Bimonthly, Tokyo, Nocember/December 2007.
57.〈不全与大全:
庄子抉微〉,《社会科学探索》(长春),1997年5期(人大《中国哲学》1998.2转载)
58.〈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与老子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上海),1999年2期。
59.〈历史唯物主义的
认识论范式与中国史研究的事实思考〉,《东师史学》[论文集](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60.〈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天津师大学报》(天津),1994年1期。
62.〈山鹿素行著作中的实用主义与民族主义关联〉,《清华大学学报》(北京)2006年2期。
著作——
1.《
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北京:
中华书局,2003年1月。
2.《本体的解构与重建:对日本思想史的新诠释》,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7月。
3.《
道学的病理》,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年2月。
4.《天人·人际·身心:中国古代终极关怀思想研究》,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
获奖信息
研究——
1.著作《天人·人际·身心:中国古代终极关怀思想研究》,获
吉林省人民政府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著作《
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获吉林省人民政府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4.论文〈
道统的自立愿望与
朱子学在日本的际遇〉,获吉林省人民政府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教学——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