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蓬子
中药名
骆驼蓬子,中药名。为蒺藜科植物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的种子。分布于华北、西北。具有止咳平喘,祛风湿,解郁之功效。常用于咳嗽气喘,小便不利,关节酸痛,四肢麻木,精神郁闷,癔病
入药部位
性味
味苦,性温。
归经
归肺、肝经。
功效
止咳平喘,祛风湿,解郁。
主治
咳嗽气喘,小便不利,关节酸痛,四肢麻木,精神郁闷,癔病
相关配伍
1、治咳嗽气喘,小便不利:骆驼蓬子0.6-1.2g。为末,加白糖或蜂蜜适量,开水冲服。(《内蒙古中草药》)
2、治心慌烦躁,癔病,四肢麻木:骆驼蓬子油,每日1-3ml,口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研末,0.6-1.2g;或榨油。外用:适量,榨油涂。
使用注意
内服应慎,不可过量。
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搓下种子,去净杂质,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70cm。全株有特殊臭味。根肥厚而长。多分枝,分枝铺地散生,下部平卧,上部斜生,茎枝圆形有棱,光滑无毛。叶互生,肉质,三至五回全裂,裂片条状披针形,长达3cm;托叶条形。花单生,与叶柄对生;萼片5,披针形,有时先端分裂,长达2cm;花瓣5,倒卵状长圆形,长1.5-2cm;雄蕊15,花丝近基部宽展;子房3室,花柱3。蒴果近球形,褐色;3瓣裂开;种子三棱形,黑褐色,有小疣状突起。花期6月,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生于干旱草地、盐碱化荒地。分布于华北、西北。
性状鉴别
种子呈圆锥状三角形四面体,长2-4mm,中部直径1-2mm,顶端较狭而尖,可见脐点,下端钝圆,表面粗糙,棕色至褐色。置放大镜下可见表面皱缩呈蜂窝状,用水浸泡后膨胀,表面平滑。气微,味苦。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兴奋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对肌肉及离子通道的作用: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强直收缩有解痉作用。
5、抗微生物作用。
6、保护胃黏膜
7、体内过程:骆驼蓬总碱片剂的释药过程为一级速度过程。
8、毒副作用:北非地区的骆驼蓬注射有一定肝毒性
现代应用
骆驼蓬子蜜膏:功能镇咳,祛痰。用于上呼吸道疾病。
相关论述
《中国民族药志》:“解郁补脑。用于精神郁闷,瘫痪,健忘,癫痫。”
附注
从细叶骆驼蓬PeganumharmalaL.var.multisectaMaxim.提取的脂溶性生物总碱小鼠腹水肝癌抑制作用,对离体的腹水型肝癌细胞有灭杀作用,能抑制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8 16:36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