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拔斯王朝(العبّاسيّون,Abbasid Dynasty)为
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古代中国史籍中称之为黑衣大食。于750年取代
倭马亚王朝,定都巴格达,后于1258年被蒙古
旭烈兀西征所灭。阿拔斯王室是伊斯兰教先知
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后裔,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在
哈伦·拉希德和
马蒙统治时期更达到了顶峰。
发展历史
建立
从746年起公开反叛,
哈希姆家族首领
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在750年的大杰河(
底格里斯河支流)一役中击溃
倭马亚王朝的军队,其哈里发马尔万二世逃往埃及后被杀,王朝中其他成员亦遭杀戮,只有阿布达尔拉曼逃往西班牙就地为王,建立定都
科尔多瓦的
后倭马亚王朝,与阿拔斯王朝对抗。
发展
750年,
阿布·阿拔斯-萨法赫登位,成为阿拔斯王朝首位
哈里发(750~754年在位),定都于
库法,自称萨法赫(意为屠夫),因为他立意以铁腕统治帝国。
751年,在
怛罗斯战役中战胜当时强大的
唐朝。第二任哈里发
曼苏尔(754~775年在位)执政时,以伊拉克为中心,在
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
巴格达,于762年迁都至此,他消减了赖以当权的波斯人的势力,加强统治。
兴盛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的80余年(750~833年),特别是
哈伦·拉希德(786~809年在位)和
马蒙(813~833年在位)执政时期,是
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在哈伦·拉希德尚是储君时就率军远征
拜占庭帝国,迫使其摄政艾里尼献出大量贡品。
在公元800年时,阿拔斯王朝统治着4400万人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时期,帝国政治较为稳定,经济、贸易和文化繁荣,成为帝国的鼎盛时期。
哈伦·拉希德依据波斯
萨珊王朝(224~651年)的统治经验,健全行政体制,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司法制度,设驿站,实行新税制,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国库充盈,经济繁荣,并重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马蒙执政时,重用波斯贵族掌管军政大权,缓和同什叶派的矛盾,兴修水利和公路,减轻土地税,奖励学术,发展伊斯兰文化,并支持
穆尔太齐赖派的宗教和哲学观点。
830年,在巴格达创建综合学术机构“
智慧宫”,并大力提倡翻译外国典籍。使伊斯兰世界得以初次亲密接触当时的科学、哲学思想。对政治上的反对派,他仍坚持武力镇压措施。马蒙的政策为其后几位继任者所袭用。这一统治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
衰落
马蒙死后,阿拔斯王朝的政权开始腐化,其继任者
穆塔西姆(833~842年)开始任用突厥族奴隶作卫队,而此卫队于
巴格达不孚人望,迫使
穆塔西姆必须迁都至底格里斯河上游160千米处的
萨马拉。
萨马拉作为首都共56年,历经8任哈里发。
自9世纪中叶以后,
突厥人逐渐取得权势。突厥将领掌握军权,任意废立甚至杀害
哈里发。哈里发完全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
934年,由来自于
里海南岸的德莱木人建立的
白益王朝,在945年最终攻占了
美索不达米亚和
巴格达之后,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此后就又成为了白益王朝操纵的傀儡。
10世纪中叶,王朝直接统辖的地域只剩
巴格达及其周围的一小块地区。
945年,
布韦希王朝入主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其“最高统帅”称号,剥夺哈里发的政治权力,仅保存宗教领袖地位。
1055年,
塞尔柱土克曼人率军占领巴格达,迫使
哈里发授予“
苏丹”称号,发号施令,哈里发由其完全控制。
此后8次
十字军东侵(1096~1291年)同样给王朝政权造成极大的冲击。
为了维持阿拔斯家族主导的伊斯兰哈里发的运转,帝国一直不断加强对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的残酷剥削,致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处于不断激化之中,人民起义、教派斗争此起彼伏。
进入9世纪之后,人民起义遍及帝国全境,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有
巴贝克起义、卡尔马特起义、
赞吉起义、
穆盖奈尔起义和
黑奴起义。其中的黑奴起义,由北非至
幼发拉底河的硝石矿中工作的黑人发动,屡次发兵皆未能平息,叛乱持续约13年(870~883年),阿拔斯王朝因此国势日衰,而内乱仍频。
外族入侵、起义迭起之际,国内数省亦趁乱宣布部分独立或完全独立。有的部落也通过起义来独立。通过宗教维系帝国的统一已不复存在。
位于北非
摩洛哥、
阿尔及利亚一带的的
伊德里斯王朝(778~974年)于778年最先独立,随后,在
波斯、
中亚先后建立了
塔希尔王朝(821~873年)、
萨曼王朝(819~999年)、
萨法尔王朝(861~1003年)、阿拉菲德王朝(864~928年)、
伽色尼王朝(975~1187年)、
布韦希王朝(945~1055年)、
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卡尔提德王朝(1231~1389年);
北非和
地中海东岸建立了
阿格拉布王朝(800~875年)、
图伦王朝(868~905年)、
阿尤布王朝(1171~1250年)、
哈姆丹王朝(905~1003年)、
法蒂玛王朝(909~1171年)和
赞吉王朝(1127~1262年)。
其中属
什叶派的
法蒂玛王朝是较为强大者,向阿拔斯王朝于巴格达的
逊尼派哈里发挑战,危及
伊斯兰世界的统一,
塞尔柱帝国更强,通过扩张,领土大大增加,实力比起阿拔斯王朝强上许多,击溃
拜占庭帝国,
十字军所必须对付的
突厥人就是
塞尔柱土克曼人。
灭亡
1157年的
巴格达之围中,阿拔斯哈里发阿里-穆克塔菲击退了
塞尔柱王朝的军队,摆脱了塞尔柱的控制。
1194年,美索不达米亚的米迪亚塞尔柱王朝被花剌子模王朝军队所败而灭亡,塞尔柱人在巴格达周边的势力彻底覆灭,阿拔斯王朝彻底摆脱塞尔柱人控制。
阿拔斯王朝的最后几位哈里发中,只有第34位哈里发纳赛尔(1180~1225年在位)握有与其身份相称的权力,但也只是暂时的,帝国国势仍一路下滑。
13世纪初,东方的
蒙古帝国兴起,
成吉思汗通过不断侵略扩张,得到稳固发展。
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
旭烈兀率军攻略阿拔斯王朝,包围巴格达,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姆(1242~1258年在位)的叔父执政阿拔斯·阿卜杜勒·穆塔利卜被杀,穆斯台绥姆投降,后被
蒙古人裹在地毯中为马踏死,阿拔斯王朝灭亡,
伊利汗国占领
波斯大部分地区,王朝大多数成员亦被处死。
疆域
阿拔斯王朝在建立时,控制了
阿拉伯半岛和
美索不达米亚,曼苏尔统治时大规模扩张领土,吞并了
埃及、
高加索、
中亚等地。在鼎盛时,阿拔斯王朝的疆域西起
摩洛哥、东接
印度、北抵高加索、南至
撒哈拉沙漠,面积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国土最辽阔的国家。
阿拔斯王朝后期,王朝所能控制的领土不足兴盛时的三分之一,仅仅控制两河流域到印度边境的中西亚地区。
政治
在行政管理方面,多采用波斯人的政治体制。王朝启用波斯人显贵盘踞要职,并吸收各地非阿拉伯民族的穆斯林贵族、学者参政,哈里发集政教大权于一身,具有最高威权。
哈里发竭力为其统治赋予神圣的性质,声称自己为“安拉的代理人”,王朝是
先知穆罕默德家族的合法继承者和正统派教义的捍卫者。哈里发之下,设“维齐尔”(即首相),具有较大的权力,除王储的确定外,王朝的一切行政和宗教事务,首相均可秉承哈里发意志全权处理。
王朝健全了司法制度,法官由笃信伊斯兰教、精通教义和教法、品学兼优的法学家担任。教法官只审理穆斯林的诉讼。王朝始设严密的警察组织,全国警察署长兼任哈里发警卫长,后由突厥近卫军将领代替。
全国划分为5个行省,设总督管理,总督在其辖区内具有绝对权力。
最终的通用货币为哈伦·拉希德第纳尔(金质)。
军事
王朝建有经过严格训练的10万人的哈里发近卫军,由骑兵、步兵和弓弩队等组成,另设有海军舰队。
全国军队总司令称“大埃米尔”。近卫军初由呼罗珊人组成,后又新组建突厥奴隶近卫军。在征战时从各地区征募的军队称“穆特瓦尔”(意为志愿者)。
经济
阿拔斯王朝全面确立了封建的生产关系,仍实行土地分封制,各地总督和封建主拥有大量伊克塔土地,后伊克塔多变为世袭的私人领地,成为地方割据政权的经济基础。王朝极盛时,哈里发大力发展生产,农业、工业、商业和运输业都很发达,帝国经济相当繁荣。纺织业、采矿业、玻璃业、珠宝业和其他传统手工业生产为商业贸易提供了丰富的产品。8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在一些主要城市均建有造纸厂,其中
大马士革生产的纸张远销欧洲。商业和过境贸易的发展,促使繁华的大城市兴起。
撒马尔罕、
大不里士、
内沙布尔、
哈马丹为“
丝绸之路”中段的贸易交通重镇。首都巴格达成为帝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人口众多,东西商旅云集,店铺林立,商品丰富,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货物的市场,市内建有阿拔斯王朝遗留至当代的两处建筑之一的阿巴斯宫。对外垄断海上交通贸易和国际市场,
巴格达、
巴士拉、西拉夫(已毁)、
开罗、
亚历山大等为水陆贸易口岸,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各地,从而沟通了东西方贸易和经济交流。
科学文化
阿拔斯王朝正值中国的唐宋时期,而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则沿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帝国:伊斯兰世界
火药的硝酸钾配比最佳效果在阿拔斯王朝时被调制出来,对后来的
奥斯曼帝国进攻拜占庭帝国以及火药时代的战争产生重要影响;阿拉伯成为当时世界主要航海国家,得力于
指南针;水力、潮汐在阿拔斯王朝使广泛用于磨面、灌溉、铸造和造纸。
阿拉伯学习和传播科学文化,对世界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数字——最常用的起源于印度的
阿拉伯数字。
比鲁尼、阿布·纳斯尔·曼苏尔等是当时最重要的伊斯兰数学家,他们的学术涉及代数、几何。物理学的成就体现于光学,伊本·海森姆的《光学书》是记载光学科学的要籍。医学是阿拔斯王朝科学的重要领域,尤其在
病理和解剖学,塔吉克科学家
伊本·西纳是这时重要医学工作者,主要著作有《药物真作》和《健康书》。此时的天文学、炼金学(早期化学)也得到发展。
智慧宫是当时集翻译局、学院、学术研究所、天文台和图书馆于一身的皇家直属的推动学术发展的综合机构,在哈里发的鼓动下,很多叙利亚、波斯和希腊的典籍在此翻译,使伊斯兰世界得以初次密切接触当时的科学、哲学思想。负责翻译事宜的是一位叙利亚基督教徒
伊沙克,也是智慧宫的负责人。
此时
阿拉伯文学最高成就就是在世界上广受欢迎的《
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它是中东地区广大市井艺人和文人学士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收集、提炼和加工而成的,是这个地区广大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聪明才智的结晶。而名字来源于埃及。塑造了像
阿拉丁、
辛巴达和
阿里巴巴等流传甚广的经典人物。当时的阿拉伯还兴起了抒情诗。
伊斯兰哲学,这和宗教问题有一定联系,不完全与伊斯兰教有关。他们的作品是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传输到伊斯兰世界的关键步骤。他们经常纠正哲学,并提倡
伊智提哈德的精神。他们还写了有影响力的原始哲学著作,并且他们的思想融入
基督教哲学,其中的代表人物是
托马斯·阿奎那。
哈里发奉行正统派(
逊尼派)为国教,全面推行伊斯兰教法,大批
乌莱玛(宗教学者)被吸收参政,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哈里发采取多种措施,大力传播和强化伊斯兰教,吸引各地顺民大量归信了伊斯兰教,完成了伊斯兰化的过程,伊斯兰教渗透到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变成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在各地兴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培养了大批官吏、学者和教职人员。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学、圣训学、教法学、凯拉姆学和诵经学完整体系已经建立。逊尼派和
什叶派已由早期的政治派别发展为宗教派别,各自确立了教义学说体系。逊尼派的四部《
古兰经》注、六部圣训集编纂成书,四大教法学派学说形成。什叶派的四大圣训经辑录成册,教法学说和伊玛目教义日趋完善。
民族
阿拔斯初建时,境内人口约有三千万左右,随着扩张领土和经济的发展到九世纪初时已有四千余万人口。此后,十世纪到十二世纪是阿拔斯王朝最为黑暗的时代,人口数量随着国家的分裂和战争而减少,到1250年时人口不足一千万。
阿拔斯王朝时期民族众多,构成复杂。主要有
阿拉伯人、
波斯人、
埃及人、
突厥人等。由于阿拔斯王朝为亚欧非三洲的联结处,一些外族人也移居到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阿拉伯国家鼓励阿拉伯人移居外地。阿拉伯人在征服过程中,每征服一地,就以原有的城市作为他们的统治据点,然后,以部落为单位将阿拉伯人分别安置在各个城区内,这些阿拉伯人既占有土地,还可领取丰厚的年金。
外交
751年,阿拔斯王朝军队在中亚
怛罗斯战役中击败唐朝将领
高仙芝率领的唐朝和中亚各族联军,成功夺取了中亚西部
河间地区的控制权,与唐帝国隔
葱岭相对。阿拉伯帝国正是在这场战役中获得了
造纸术。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 吐蕃趁唐将西域兵力调回、防务空虚之际,联合进攻唐朝。安史之乱后,阿拉伯人又在葱岭以西多次交兵,争取了西域的控制权。在这个过程中,回纥人政权作为唐的盟友得以崛起。
《旅程和王国》一书有这样一句话:“纸是由俘虏自中国引入撒马尔罕的。”几乎与此同时,巴格达也出现了造纸作坊。他们的造纸技术都是由来自中国的工匠师傅传授的。造纸术后来从阿拉伯传往欧洲。继造纸术之后,一些中国的其它发明创造也通过
丝绸之路传进阿拉伯帝国,后来通过帝国的西班牙、西西里和法国部分地区传遍欧洲,对西方的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公元8世纪中叶,怛罗斯战役中被俘的中国人
杜环环游过阿拉伯地区,足迹远至北非
马格里布地区的摩洛哥,并且将其所见所闻写成一本书——《
经行记》,为中国和阿拉伯文明的交往留下珍贵的记录。伴随科学与文化交流的发展,不仅伊斯兰教传入了中国,而且阿拉伯帝国先进的数学、天文历法与航海、地理知识也开始被中国人了解。
公元10世纪,阿拉伯商人苏莱曼与航海家伊本·瓦哈比的商船由
巴士拉与希拉经海上丝绸之路驶进中国的广州港。之后,他们对于中国风土人情的大量的叙述,使得当时的阿拉伯世界进一步认识了中国。
社会
阿拔斯王朝处在封建时期,其特点是封建制处于发展阶段,奴隶社会逐渐退化,但封建主对劳动人民的剥削逐渐加深,阶级斗争和政治动乱逐渐深化。阿巴斯王朝建立之后,社会阶层再次发生重大转变,阿拔斯哈里发害怕阿拉伯贵族会反对他的统治,因此重用波斯贵族,也就是麦瓦力。后期因为恐惧波斯贵族的势力太强,重用突厥贵族。因此在阿拔斯时期原有的“麦瓦力”已经不复存在,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异教徒的地位也不断改变。
阿拔斯王朝社会阶级分四级:
君主世系
阿布·阿拔斯-萨法赫(Abu'lAbbas Saffah):749年~754年
哈伦·拉希德(HarunRashid):786年~809年
瓦希克(Wathiq):842年~847年
穆塔瓦基勒(Mutawakkil):847年~861年
蒙塔希尔(Muntasir):861年~862年
穆斯塔因(Musta'in):862年~866年
穆塔兹(Mu'tazz):866年~869年
穆赫塔迪(Muhtadi):869年~870年
穆塔米德(Mu'tamid):870年~892年
穆塔迪德(Mu'tadid):892年~902年
穆克塔菲(Muktafi):902年~908年
穆克塔迪尔(Muqtadir):908年~932年
穆塔克(Muttaqi):940年~944年
穆斯塔克菲(Mustakfi):944年~946年
穆提(Muti):946年~974年
卡迪尔(Qadir):991年~1031年
卡伊姆(Qa'im):1031年~1075年
穆克塔迪(Muqtadi):1075年~1094年
穆斯塔兹尔(Mustazhir):1094年~1118年
穆斯塔尔希德(Mustarshid):1118年~1135年
拉希德(Rashid):1135年~1136年
穆克塔菲(Muqtafi):1136年~1160年
穆斯坦吉德(Mustanjid):1160年~1170年
穆斯塔迪(Mustadi):1170年~1180年
纳斯尔(Nasir):1180年~1225年
扎希尔(Zahir):1225年~1226年
穆斯坦绥尔(Mustansir):1226年~1242年
穆斯台绥木(Musta'sim):1242年~12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