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安全消费的需求,菜篮子工作从数量保障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一批现代化菜篮子加工企业,实施品牌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开拓国内、
国际市场。
启动
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采取“先建后补、
以奖代补”办法,在城郊边缘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规划建设一批集中连片永久性蔬菜基地,其中
苏南地区要求达到5000亩以上,
苏中、苏北地区达到万亩以上,全省蔬菜
播种面积稳定在2200万亩左右。同时,启动建设100个左右的
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新建100个
园艺作物标准园。
畜牧业方面,重点扶持发展规模养殖,鼓励和扶持畜禽
养殖场更新完善自动喂料饮水、
环境控制、粪污处理、生产监控等设施设备,鼓励大型猪场自繁、自养、自宰(代宰)、自销,提升综合效益。通过上述措施,大中型规模养殖场新增生猪养殖150万头,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30%以上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达到
标准化生产水平。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加大力度落实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加快扩大
牛羊肉和
奶业生产,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稳定
水产养殖面积,提升渔业
发展质量。稳定大中城市常年
菜地保有量,大力推进北方设施蔬菜、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完善棉花目标
价格政策。探索开展糖料蔗
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开展
天然橡胶老旧胶园更新改造试点。
2020年7月02日,获评
艾媒金榜(iiMedia Ranking)发布的《2020年中国生鲜超市加盟品牌排行榜单TOP10》前10名。
1994年,“菜篮子工程”已处在由过去以生产基地建设为主转入生产基地与
市场体系建设并举的
新阶段。同年年底,全国肉类
总产量达4499.3万吨,禽蛋1479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2146.4万吨,水果总产量达3499.1万吨,蔬菜面积达1.34亿亩。全国有27个省市初步建立了主要副食品的
地方储备。
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主要有四大特点:加大基地建设,向区域化、规模化、设施化和高档化发展;城乡协手共建“菜篮子工程”。不仅城郊发展“菜篮子”,而且广大
农区也积极发展“菜篮子”,一批全国性的农区基地正在形成和发展;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结构,增加花色品种。为了适应
城镇居民对“菜篮子”产品“鲜活、优质、营养、方便、无虫害”的消费要求,各地在生产中广泛采用良种、良法、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探索新的流通方式,积极推进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1995年,
农业部公布了全国23家首批定点
鲜活农产品中心
批发市场。同年,农业部实施了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
价格信息联网。到同年9月,该信息网已与28个大、中城市和主产区的33个批发市场联网。
1996年,“菜篮子工程”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始启动。武汉、广州、
沈阳、西安四个城市入选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工作由农业部和
国家体改委联合成立的
领导小组组织 菜篮子工程
1997年底,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约4000家。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连接生产基地和
零售市场的稳定的“菜篮子”市场体系。
1998年,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菜篮子”产品生产要推广优新品种,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均衡供给,努力创造名牌农产品。
1999年9月,全国10大城市第12次“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透露出这样一个事实:国内“菜篮子”供求形势已经从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这标志着我国“菜篮子”工程正进入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
2000年11月17日, 全国十大城市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提出21世纪初“菜篮子工程”的主要目标任务:以优化结构、提高“菜篮子”
产品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推进
农业现代化为动力,实现“菜篮子工程”与
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
生活质量。
2001年4月,一项重在提高
农产品质量和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的“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由农业部组织实施。这项工作以“菜篮子”产品为
突破口,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
质量安全控制,计划用8到1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
利益。随着“三绿工程”的实施,全国“菜篮子”卫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强,筑起一道道
食品安全防线,有效防止有害食品流入市场。
为了满足城市副食品的需要,市政府把“菜篮子”作为
民心工程、系统工程、效益工程来抓,加强了生产、科技、加工、市场、调控等五大体系建设,
基地生产发展、市场购销兴旺、政府调控有力、价格相对平稳,蔬菜副食品的
零售价格和
价格指数一直处于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等偏下水平。我市自1989年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发展重点,先后经历了兴建生产基地,增加副食品供应;完善市场体系,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提高
基地企业综合效益;发挥基地龙头示范作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四个发展阶段,从而结束了我市蔬菜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历史,市场货源充裕、繁荣兴旺,价格相对平稳,初步形成了
买方市场;大体上完成了“菜篮子”产销由
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的过度,新型的流通体系已具雏型;初步探索了一些新形势下政府有效调控市场的经验和办法,一个适应
市场需求、着眼
规模经济、追求良性发展的“菜篮子”产销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由最初的力求满足
市场供应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大规模、多品种、高质量、新科技含量的产业,在多次会议上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领导同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