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清朝官修唐人总集
《全唐文》全称《钦定全唐文》,是清嘉庆年间官修唐五代文章总集。该作品共一千卷,并卷首四卷,辑有唐朝、五代十国文章共18488篇(一说20025篇)、作者3042人(一说3035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传。
作品简介
《全唐文》编次为:“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五代亦依此序次十国主附五代后;次臣工,次释道,次闺秀。至宦官四裔,各文无可类从,附编卷末。”
清宫原藏有《唐文》稿本一百六十册(据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一,其编者为陈邦彦),清仁宗认为它“体例未协,选择不精”,于是下令重编。
该书即在这一稿本基础上,用《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补其缺略,又从《永乐大典》辑录了唐文的单篇残段,并旁采他书和金石资料编校而成。
它汇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为学者查阅使用这些资料提供了方便。
但该书在编纂、考订上还有不少缺点,包括文章漏收、误收、重出,作者弄错,题目和正文的讹脱,小传记事不确,采用的书不注出处等等。
劳格和现代学者岑仲勉在读本书的《札记》中(见劳著《读书杂识》﹑岑著《唐人行第录》)曾举出上述问题约四五百条。
编纂经过
《全唐文》是唐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也是迄今最大的唐文总集。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清仁宗取得内府旧藏《唐文》一百六十册,认为该书“体例未协,选择不精”,遂命儒臣重加厘定。
《全唐文》正式辑纂始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令开设“全唐文馆”,由文华殿大学士董诰领衔,由廷臣学者共107人入馆编校,董氏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有主编巨书的经验,故非徒以位高而领衔,具体规划皆有裁定。
《全唐文》以《唐文》为基础,取《四库全书》内的唐人别集,以及《文苑英华》、《唐文粹》、《唐大诏令集》、《古文苑》、《崇古文诀》、《文章辨体汇选》等总集,并搜罗《永乐大典》所载之残篇,“散见于史子杂家记载、志乘金石碑版者”。
作为《全唐文》底本的内府旧籍《唐文》原书今已不存,当时学者对其检视描述如下:
《唐文》收录唐、五代文一万数千篇,分十六函,每函十册。
《唐文》无序文、凡例,页首有“梅谷”钤印,当时不知编者,传说为海宁陈氏或玲珑山馆、传是楼之遗藏。
《唐文》尚未编辑完成,采纳文章大都来自常见明代版本之唐人文集。
《唐文》将诰制特别分为一类。
《唐文》将帝王批语附于本文之后。
《唐文》中唐太宗文章内有《晋书赞文
《唐文》收有《会真记》等传奇作品。
《唐文》将史书中唐人对话误以为该人之文章。
《唐文》误收隋代以前之文。
《唐文》中采自《文苑英华》之文章因据明刻本所辑,极多讹误脱漏之处。
清仁宗所批评“体例未协,选择不精”主要指后六项,于是《全唐文》编辑时修改了体例,也不收录小说作品。
全书凡六易寒暑,至嘉庆十九年(1814年)闰二月成书进呈钦定、御制序文后即交由内府、督理两淮盐政阿克当阿等负责刊刻,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刊成,即所谓扬州官本。光绪年间又有广州重刻本
和《全唐诗》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编撰力量。先后参与其事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词章之士法式善周之琦秦恩复辈,又有渊博学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这一人员组合,对本书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加上时当乾嘉朴学鼎盛之时,编者又可以充分利用内府图书,文章本身也不像诗歌那样流传多歧而容易以讹传讹,所以《全唐文》的质量较之《全唐诗》要好得多。
编辑人员
《钦定全唐文》卷首·嘉庆十九年闰二月〈奉旨开列编校全唐文诸臣职名〉详列姓名与官衔
正总裁官:董诰戴衢亨曹振镛
副总裁官:英和潘世恩、周兆基、秀宁、帅承瀛觉罗桂芳、陈希曾
总阅官:阮元、文宁、孙玉庭、秦承恩、陈嵩庆
提调官:穆彰阿、继昌、李恩绎
提调兼总纂官:徐松孙尔准、胡敬
总纂官:杜堮法式善席煜邓廷桢、谢嵩、陈鸿墀
纂修官:彭邦畴、潘恭辰、吴椿、谢学崇、洪占铨、胡开益、盛唐、董桂敷、何彤然、鲁垂绅、程德楷、周寿椿、陈官俊、陶梁、董国华、陈传经、谢阶树周之琦石承藻刘荣黼、洪莹
协修官:汪润之、李宗昉、白镕、宋湘、陈用光、叶绍本沈维鐈、孙升长、胡承珙翟锦观叶申万刘嗣绾史评、吴信中、高翔麟、费丙章、孔传纶、龚镗、黄旭、方葆升
收掌官:春昭、双宝、桂昌、哲麟、星额布、文路、承恩、汪绳𤇴、王尔勄、贵格、握尔敦、德庆台斐英阿、那彦福、门裕安、福盛泰、博琳、福秉泰、宝桂、福宁
监刊官:阿克当阿、刘沄、廖寅、巴彦岱
校官:莫晋、吴鼒、吴锡麒、程寿龄、秦恩复、施杓、石韫玉、赵佩湘、江涟、谷际岐、黄文辉、贵征、孙星衍、洪梧、汪端光
格式
四部类目:集部,总集类,隋唐五代
现存版本:嘉庆十九年武英殿刊本
卷数:一千零四卷(含卷首四卷)
函数:五十函
册数:五百零四册
装订:线装
版面:每页面九行,每行二十二字。行格四周双栏,板心花口、单鱼尾,中缝上记书名“钦定全唐文”卷次,下为页次。
评价
优点
《全唐文》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搜采十分浩博
据清仁宗《御制全唐文序》、《全唐文·凡例》、法式善《校全唐文记》(《存素堂续集》卷二),编修官们曾从《四库全书》中的别集,《古文苑》、《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永乐大典》,释道两藏中广泛搜集唐五代文献,而“天下府厅州县”方志以及“散见于史子杂家记载、志乘金石碑版者”,亦在求访之列。
李商隐文集久失传,清代前期传本注本《樊南文集》都是从《文苑英华》中抄出的本子,而《全唐文》则从《永乐大典》辑出多篇,钱振伦兄弟即据此作《樊南文集补编》的笺注。
今《永乐大典》已残存无几,所以《全唐文》的这部分就特别珍贵有用。
《全唐文》共收文20025篇,作者3035人,俞樾云“有唐一代文苑之美,毕萃于兹,读唐文者叹观止矣”,诚非溢美。
考证校勘较为精密
在小传的撰写上,《全唐文》编者下了很多工夫。和《全唐诗》作者小传相比,《全唐文》作者小传不但更为翔实,而且纠正了前者不少错误。在文章辨伪方面,《全唐文》对于作者有异说的,大都能通过考辨以定去取,而非不负责任地有见必录。
如《邕州马退山茅亭记》既见于柳宗元河东集》,又见于独孤及毗陵集》,《故东州节度使卢公传》、《杨烈妇传》,李翱李文公集》、李华李遐叔文集》两见,悉予订正,前者归河东,后者归李翱。
在文字校录方面,全书《凡例》规定:“碑碣以石本为据,余则择其文义优者从之,若文义两可,则注明一作某字存证”;“金石文字,类多剥蚀而版本完善足信者,即据以登载;其无可据,则注明阙几字存证;惟残阙过甚仅留数字,无文义可寻者,不录”;原书所用《文苑英华》为明刊闽本,“讹脱极多,今以影宋抄逐篇订正,补出脱字”,为例甚善。
缺憾
本书工程浩大,加之出自众手,因此疏忽在所难免,最为显著的缺憾有四条:
一、辑录不注出处。已无法补救。
二、误收。有一些作品被张冠李戴,甚至误收南北朝和两宋人作品为唐文,而真正是唐文,并为《文苑英华》所收者反而漏去,作者的小传也多错误。如卷三百五十七收《皇甫冉集序》并非高适作品,《陋室铭》似为伪作,非刘禹锡作品。
三、重复。《全唐文》的次序安排不当,不少文章前后重收,这些在清人劳格所撰《读全唐文札记》中谈得很多。
四、网罗尚有不少遗漏。
为裨补《全唐文》缺失,同治年间古文献学家陆心源掇《唐文拾遗》72卷、《唐文续拾》16卷,出处逐一写明,补辑遗文达3,000篇,新增作者近500人;于光绪年间付梓。
其次,在校订上,文字讹误和重出互见较突出,并有人名误、题目误、收录误现象。小传叙述亦间有失实;清代考据家劳格深谙唐事,撰有《读全唐文札记》、《札记续补》共130条;近代唐史名家岑仲勉继撰《读全唐文札记》310条,为其纠谬、正误、质疑,共涉及文章近400篇,作者130余人;陈尚君编《全唐文补编》。
版本
(1)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扬州全唐文局刻本,版入武英殿。
(2)光绪时广州重刻本。
(3)1983年中华书局影印嘉庆本,并附影光绪时陆心源的《唐文拾遗》72卷和《唐文续拾》16卷,全部断句。是如今通行的比较便于阅读的本子。
(4)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原刊本剪贴缩印,后附陆心源《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劳格《读全唐文札记》、岑仲勉《读全唐文札记》等。
(5)中华书局2001年《全唐文篇名分类索引》
(6)中华书局2005年,陈尚君《全唐文补编
总裁官董诰
董诰(1740年-1818年),字雅伦,西京,号蔗林,一号柘林,谥文恭,董邦达长子,浙江富阳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顺天乡试举人,1764年成进士,殿试各列一甲第三,乾隆帝以其系大臣子,改置二甲第一,为传胪,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三通馆协修,武英殿纂修。散馆年改任编修。
董诰历任礼、工、户、吏、刑各部侍郎,《四库全书》副总裁,奉命辑《满洲源流考》,充武英殿总裁,以至文华蓼大学士
四十四年,任军机大臣,旋任户部尚书,两次图形紫光阁。其时,和珅用事,排除异已。董诰支拄其间,遇事多所救正。及嘉庆这即位后,又襄赞之,卒能歼除巨憝,朝纲不坠。
董诰位极人臣,出入禁中40年,供职勤恪,进止皆有常度;熟谙掌故,政事得失,皆能洞鉴本源。朝见时,凡有献纳,皆面陈之,不用奏牍。平生所学,在一“城”字,以为天下无不可与外之人;而人亦未有敢侮之者。亦擅绘事,其所进呈画本,均经乾、嘉二帝亲笔题咏,收于《石渠宝笈》第三编。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再次上疏乞休,命以太保大学士致仕,在家支食全俸。十月,病剧而卒。嘉庆帝亲临祭奠,赐谥文恭。墓葬蛇浦村(今属新桐乡),有御制碑文,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3 15:31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