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Primary school),是人们接受初等
正规教育的学校,是
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
九年义务教育范围之内。
发展历程
小学教育除了教育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基本特征:一是全民性,二是义务性。
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
十七世纪初,这种学校逐渐增多,成为实施
义务教育的机构。欧洲各国和日本在
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也相继成立。
教授学童识字的“小学”,古代也叫“
蒙学”,包括
教育阶段及教育场所两种含义。
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
蒙求》、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
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在学的学生也叫“
蒙生”。
现代学堂和
教育制度是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
现代教育奠基人
何子渊、
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
美式教育),创办
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
清朝庭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
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
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真正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
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国民政府于1915年改
初等小学堂为
国民学校,“以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
国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为本旨”。“小学堂”划分为
初等小学堂和
高等小学堂。六岁入学,修业四年,毕业后视具体情况可升入高等小学校(修业三年)。另设预备学校,同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平行,“以施以初等普通教育、预备升入中学为本旨”。
国民学校分前期(
四年)和后期(三年)。1922年,国民学校改为初等小学校,取消预备学校。1940年,
国民政府实行所谓“管、教、养、卫一体”,规定各乡设中心国民学校(相当于中心小学),由乡长兼任乡壮丁队长和校长,各保设国民学校(相当于村小),校长由
保长兼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乡镇(人民公社)一级设置一所中心小学,在各村(
生产大队)设村小。随着
老龄化加速,幼儿人口比重下降,小学生源减少,各村小开始撤并,很多地方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学,使得路途遥远的学生上学极为不便。
新中国的小学学制,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之分,实行一贯制小学,先后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
开设课程
小学阶段以
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设
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小学中高年级设
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
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
阶段分类
初小
初小全称为“初级小学”,是指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教育阶段。读完四年级合格者,取得“初小”学历。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
欠发达地区才普遍建立初级小学。不少地区的农村学校是“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个教室、一个班级”初级小学复式班。一名教师包揽了4个年级、所有课程。初小教育对于
扫除文盲有重大意义。
高小
高小全称为“
高级小学”,是指小学五年级、六年级被称为“高年级”。读完高小合格者,取得高小学历。1949年之前,中国的高级小学并不普遍。
完小
具备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的学校,称之为“
完全小学”,简称“完小”。中国实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建立农村完小,已经成为基本标准。县城及以上城市的小学普遍是完小,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就不再作标记,而农村小学的完小仍然是教育普及程度的标志。
减负举措
据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教育部2021年(8月30日)召开
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
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教育部印发了《
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完善学习
过程评价等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除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
《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
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
期末考试。
农村小学
问题
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校园文化等
硬件设施方面有着密切关联。根据
数据显示,农村小学明显有办学经费不足、设施老化、师资团队缺乏等现状,而校园硬件设施老化会直接限制
教学活动;由于经费的不足,与
城市教育相比,许多
教学质量无法满足,例如校园缺乏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等,而且在教师培养这一块也会面临问题。
对策
为了全面提高农村小学
教学水平,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重点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帮助农村小学进一步完善基础
教学设施,优化
教学环境。
学制
国内
六年制
小学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个阶段:一年级、二年级叫低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叫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年级。1970年初,本着“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理念,开始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1979年,又将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五年制
21世纪初,一些地区又进行试验,实行小学五年制教育。如宁波、山东等地2006年在部分学校试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试点。
济宁等地现今也沿用“五四学制”。
台湾小学课程的学习领域主要有语文学习领域(包含国语文、英语、
闽南语、
客家语与原住民语,国语文在小学称作国语,中学称作国文)、生活课程(小学1、2年级的科目,为自然与生活科技与社会的合并科目)、数学、社会、自然与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健康与体育、弹性、综合活动,以及重大议题(
资讯教育、
环境教育、性别平等教育、人权教育、生涯发展、家政教育)其使用课本因学校而有所不同。
各领域的简单介绍
国语:
语文能力是学习及建构知识的根柢,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语文的
基本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生活课程:培养日常生活的礼貌以及生活上的注意事项等。
社会:涵盖了历史、地理、公民等不同领域,让学生了解这个环境与社会。
自然与生活科技:包含了科学、天文、
自然观察等,提高学生追求实证的态度。
英语:因教育部重视英语,因此于2003
年增加英语科目。
视觉艺术(旧称美劳):初步让学生体验美术,主要制作手工、画、折纸等艺术作品。
电脑:让学生初步认识电脑操作,以求跟上时代脚步。
健康与体育:以口语传达、动态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培养
运动习惯并领略健康的重要性。
弹性:此课是为了增加某些科目的节数,由教师自行决定的课。
综合:课程主要以学习单字、看影片为主,其范围广大,做为教授人生道理等的教育课程。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9月8日公布《小学教育课程指引》,阐明课程发展方向和更新学习宗旨,并强调要培育国家观念、
中华文化、价值观教育和
信息素养等。
国外
美国:
在美国多数小学实行六年制教育,也有实行四年或八年制教育的小学和五年制的小学。四年制或八年制小学通常把小学与初中或高中直接挂通起来。美国小学一般规模较小(每个班级一般不超过25人),每班一名教师,教师必须完成各门课的
教学任务和指导学生的
课外活动。
美国的小学课程极富弹性;既没有界限明确的学科,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课时。各州小学一般开设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以及体育、美术、音乐、外语等课程。
英语在美国小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美国的小学语文又细分为阅读、文法、写作和会话等,其中阅读为重点。
数学是小学阶段除语文以外美国学生
学习时间最长的科目。从美国学校的实际情况看,美国
小学数学普遍缺乏严格训练和要求,在课程编排上均尽量放低要求,整个小学对抽象的代数或较难的
数学概念涉足较少,主要还是围绕加减乘除
四则运算做文章。
自然科学课一般包括
科学知识和原理、环境教育、科学技术、物理常识等,
社会课涉及面极广,一般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
资源保护常识等。
社会课常常以生活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社会生活常识,如安排参观、由学生收集与相关课题有关的物品或资料、小组讨论以及录音、录像等现代电化
教学设备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接受相关的
课程内容。但是很多人认为美国社会课的
教育方法不具有学术性,因此80年代以来,要求改革小学社会课,将社会课变为系统的历史、地理或其他传统的社会学科知识的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外语(小学开设的外语课有
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中文等,小学的外语课是作为选修或兴趣课,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愿决定学习与否,各校根据当地
人文地理的特点进行选择哪门外语。如开设有中文等双语班的小学一般要提前数年进行登记,如果登记学生人数太多,也有用抓阄的办法来决定取舍的。)
有的学校还开设保健课、家政课,有的学校开设土著课,教授当地
土著民族的
语言文化等。
虽然近些年美国小学的课程内容得到扩充和加强,但总体来说,整个小学阶段语文仍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核心,其他科目常常因种种原固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时内容减少,有时甚至取消。
(一)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加拿大小学很重视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校在课程内容上尽量设置与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有关的内容。如有的小学到了高年级就让女生加修家政,男生加习工艺,而农村小学则强调园艺的学习,许多小学开设了木工、烹饪、油漆、车工、制陶、商业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形式在低年级以模仿游戏为主,如让学生以售货员、医生、记者、警察等身份进行
角色游戏活动,或在学校设立警察教师,使学生通过亲身了解警察职业,了解有关法律知识。在高年级开设正规课程,学生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理论、原理,也学习一些简单的操作技术。条件好的小学往往还建有职业技术车间,如木工房、
计算机房、自助餐厅等,车间里有基本设备,学生可以利用专门的时间在里面进行实际操作。
总之,加拿大小学教育课程的许多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而且课程的组织形式也是模仿现实生活展开的。把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具有一定职业启蒙的性质,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好准备。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大力开设
在加拿大,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和
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拿大所有省份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开设
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意义。为此,各省教育部纷纷下达文件,要求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例如,B·C省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课程纲要中就制定了从幼儿园到7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要求。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为了让学生从小能够认识
信息技术工具,逐步掌握运用这些工具,并从小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也会把这些工具运用到其他课程当中,进行辅助教等有的教师把
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形式,然后学生句通过计算机选择合适的内容和速度
学习语言、地理、数学、绘图艺术等。加拿大小学里的这种把信息技术工具广泛的运用于其他课程中的做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小学课程的综合化是世界各国小学
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加拿大小学的
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综合性这一特点。教师在上课时没有明显分科教学,也没有固定的
课表,一节课往往是综合性的,将语言、算术、社会、科学、美术、音乐等融合在一起进行,也可以是
单一性,只有一项内容、一个专题。
教师也让学生们利用学校、家里和
社会资源去搜集关于加拿大社会与文化的信息,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们把他们搜集的有
代表性的信息编成一本小册子,再由学生们欣赏自己的作品。另外,在这个专题里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区分出加拿大的象征,像国旗、钱币、枫叶、
图腾柱等,他们会让学生自己画出这些图片,然后交给教师,通过这一方式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完成这一专题之后,学生对整个加拿大的社会与文化就有了一个较全面的、初步的认识。在这节课上,它不仅包括了
社会知识和
文化知识,而且包括了语言、音乐、美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加拿大小学让学生把多方面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地是从小培养了学生们对事物
联系性。
日本:
日本
教育管理的
基本结构包括中央、
都道府县、
市町村,以及学校等不同层次。从
明治维新到
二战后,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高度中央集权性质。二战后进行了根本改革,以美国为模式,实行
地方分权制,建立
地方教育委员会,实行地方教育行政独立的原则。从1952年后逐渐形成了地方教育行政独立与中央集权相结合的混合型的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文部省负有编制包括
初等教育在内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的权力和职责。初等教育在国家层次 上具体由初等和
中等教育局负责:指导地方教育机构工作,规划初等和中等教育,管理教育人员,协助地方教育委员会进行工作 ,指导中 、小学校教师方面的工作,制定
教育标准,审定教科书等。
此外,文部省还管理
国立教育研究所、国立
儿童中心、日本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都从不同方面对初等教育进行宏观的指导与帮助。
2、地方初等教育行政
在
地方自治原则下,初等教育主要是在地方
教育行政组织与领导下进行的,特别是在市町村一级
教育委员会直接组织下展开的。如设置小学;编制学校班级;发放和选用教科书;负责教职员的监督培训等。
3、社会教育行政
与初等教育有关的
社会教育行政在国家水平上编制社会教育的政策与规划,在都道府水平上是图书馆、
公民馆等设施,在市町村水平上包括有设立地方图书馆、公民馆、博物馆、
少年自然之家、
青少年之家及培养子女广场等机构,还举办
家庭教育班、妇女教育活动、
视听教育等活动。
小学是
日本初等教育的主要机关,以校长为首,下设教头,教头有5项职能,即辅佐、管理、教育、代理和代行职能;还设有生活指导主任、
学校保健委员会、学年会、研究推进委员会、计划运营委员会、评价委员会等。
公立小学不收学费,
私立学校开支由办学者自筹,学生交纳学费。
统计数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普通小学招生1782.6万人,在校生10779.9万人,毕业生1718.0万人。
2016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7.8万所,比上年减少1.3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52.5万人,比上年增加23.4万人,增长1.4%;其中,城市小学招生591.8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增长6.1%。小学在校生9913.0万人,同比增加220.8万人,增长2.3%。
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5.80万所。小学招生1808.09万人,在校生10725.35万人。小学共有专任教师643.42万人。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6%。
2021年,全国共有小学15.43万所。小学招生1782.58万人,在校生1.08亿人。共有小学专任教师660.08万人。
2022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91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01.39万人;在校生1.07亿人。
2023年7月5日,教育部网站发布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91万所,比上年减少5162所,下降3.35%。另有小学教学点7.69万个,比上年减少6690个。
小学阶段招生1701.39万人,比上年减少81.19万人,下降4.55%;在校生1.07亿人,比上年减少47.88万人,下降0.44%;毕业生1740.61万人,比上年增加22.58万人,增长1.31%。
小学阶段教育专任教师662.94万人;生师比16.19: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9%;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74.53%。
小学共有校舍建筑面积88961.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32.82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93.52%,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97.07%,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6.81%,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6.79%,数学自然实验仪器配备达标学校96.62%,各项比例比上年均有提高。
小学阶段共有班级284.75万个,比上年减少2.32万个。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1.38万个,比上年减少0.72万个,占总班数的比例0.48%,比上年下降0.25个百分点。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373个,比上年减少109个,占总班数的比例0.01%,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
2024年3月1日,据教育部公告,2023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35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877.88万人,比上年增加176.5万人,增长10.37%;在校生1.08亿人,比上年增加103.97万人,增长0.97%。2023年全国共有小学阶段教育专任教师665.63万人,比上年增加2.68万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9%;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78.03%,比上年增长3.5个百分点。全国普通小学共有校舍9.04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89.44万平方米。2023年全国普通小学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94.26%,体育器械97.44%,音乐器材97.22%,美术器材97.2%,数学自然实验仪器96.93%。各项比例较上年均有提高。
2024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35万所,比上年减少5645所,下降3.79%。另有不计校数小学教学点6.60万个,比上年减少10924个。小学阶段招生1877.88万人,比上年增加176.5万人,增长10.37%;在校生1.08亿人,比上年增加103.97万人,增长0.97%;毕业生1763.49万人,比上年增加22.88万人,增长1.31%。小学阶段教育专任教师665.63万人;生师比16.28: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9%;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78.03%。小学共有校舍建筑面积90451.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89.44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94.26%,体育器械97.44%,音乐器材97.22%,美术器材97.20%,数学自然实验仪器96.93%。各项比例比上年均有提高。小学阶段共有班级283.55万个,比上年减少1.20万个。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1.41万个,比上年增加296个,占总班数的比例0.50%,比上年增长0.02个百分点。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370个,比上年减少3个,占总班数的比例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