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塱村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道下辖村
东塱村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片区东南部,属东沙街道管辖。东临珠江,西接西塱村,北依鹤洞村,南靠南漖村以及沙洛村。其是由新爵、东塱、蔗基、东裕围四条自然村组成。
建制沿革
清朝时,东塱归属番禺县茭塘司崇文二十四乡管辖。
1937年,东塱随崇文二十四乡划归广州市,属崇文区所辖。
1949年,广州解放后,东塱属广州市芳村区管辖。
1954年,撤销芳村区,东塱改属新滘区(今海珠区)。
1960年,重新成立芳村区,东塱划归芳村区管辖。
1962年,再次撤销芳村区,改属广州市郊区(今白云区)。
1985年,再次成立芳村区,东塱划归芳村区所辖。
2005年,芳村区与荔湾区合并,东塱随芳村区并入荔湾区
名称历史
东塱
南宋时期,村民迁居此地建村,取名为东塱。因地势稍低(俗称地)且位于崇文二十四乡之东,故名。
新爵
南宋时期,吴氏一族经南雄县迁居广州,随后迁至此地建村,曾称墪脚,后改现名,寓意此地会有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奋斗和崛起。
蔗基
解放前建村,曾名镇宁坊,因建村者从外地迁来,暂借地居住,初称“借基”或“谢基”,后改为蔗基,蔗广州话谐音借,暂时借地居住之意。
东裕围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建村,因原有东利、义记几家小店,各取首字及谐音,取名东义围,后改名为东裕围。
地理交通
东塱村位于荔湾区芳村片区东南部,属东沙街道管辖,东临珠江,西连西塱村,向北可直通鹤洞大桥,向南有广州市环城高速公路或经东沙大桥可通达番禺,交通相当便利。
途径东塱的公交车有52路、64路、79路、121路、277路、312路、417路、445路、769路、995路、夜42路。
教育环境
东塱有新东幼儿园、新东小学、东沙博雅实验学校、蔗基幼儿园等。
民俗风情
北帝诞
新爵村居民有供奉北帝的民间习俗,逢年三月三,人们都会来到村里的北帝庙祈求平安健康。一大早,新爵公园对面朝灵园内的北帝庙就香火旺盛,前来上香祭拜的村民络绎不绝。祖辈传承下来的习俗,寄托了村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20世纪90年代,新爵村重建庙宇后,村里重拾北帝诞习俗,每年都会将这一天当村庆,全村村民聚在一起热闹。每年荔湾区新爵村联谊会、荔湾区东沙街东塱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东塱联社)都会举办一次大型的北帝诞文化节。
端午节
东塱联谊会、新爵联谊会同时举办了盛大的龙船招景活动,迎来了康乐、罗边、石溪、西坑、南亭、庄头、南村、夏滘、南步、市头、沙洛等兄弟村的龙船前来联谊探亲,共贺端午。河涌之上,在阵阵的鞭炮声、锣鼓声中,龙舟穿梭”探亲“,处处喜庆热闹。
兄弟龙船齐聚首,舵手、鼓手和浆手配合默契,船头船尾的人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队员们情绪高涨,气势非凡,船上、岸上,鞭炮连连,吆喝声、鼓声、炮仗声此起彼伏,吸引了众多街坊居民围观喝彩,非常热闹。扒完龙舟,大家围席而坐,共享龙船盛宴。吃过龙船饭,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历史文化
大黄滘
大黄滘是指东塱至南漖的一条人工河。传说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进军广州时,在珠江受阻,利用原有河汊于一夜之间开筑成一条人工河,沿河道突然绕到唐军背后,攻下了广州。其后还利用此处附近荒洲做刑场,把一批唐朝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押到此处处死,人心大快。
车歪炮台
位于东塱村大黄滘口附近珠江中的沙洲岛上,原名大黄滘炮台。沙洲岛面积约 2000 平方米,地势险要。船只从虎门到沙洲岛前,必须转舵航行,故俗称车歪炮台。炮台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 年)十二月,由两广总督阮元会同巡抚陈若霖奏准修建,炮池面向东南,设炮 22 门。炮台为灰沙三合土结构,建筑坚固。今炮台除东南一角倾裂外,护墙遗址(长约40 米),炮垛、炮座及药局贮存弹药的仓库,都保存较完好。
车歪炮台于 1993 年 9 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大宗祠
吴氏大宗祠位于新爵村福禄大街内,是新爵村吴氏的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约1828),另一说为据新爵村志记载,开村120周年的兴盛时期,即明朝永乐年间吴氏后人创建吴氏大宗祠。
吴氏大宗祠于1928年重修。坐西朝东,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25.8米,总进深36.1米,建筑面积931.38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形封火山墙,1993年重修改盖黄色琉璃瓦。门前地坪约1000平方米。门面阔三间13.8米,进深两间10.4米共十三架。前廊木梁均雕有动物和花草图案。次间筑有石垫台,有虾公梁。门枕石有狮子、猴子、蝙蝠等浮雕,精致细腻。两次间加建砖墙,并贴绿色瓷砖。中堂面阔三间13.8米,进深三间12.5米共十九架,前设轩廊。封檐板雕有花草图案。中堂前带天井与两廊。后堂已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牌坊石刻
迎龙门”牌坊石刻原镶嵌在新爵村牌坊上,长2.35米,宽0.45米,花岗岩石质地,横刻行书阴文“迎龙门”三字,下款刻“道光七年孟冬立”。
“迎龙门”的含意是迎接高中举人、进士的子弟衣锦还乡,回故里。建国初期,牌坊被拆毁,石刻被村民收藏,今石刻镶嵌于新爵公园内小牌坊上,保存完好。
广南船坞
位于东塱村广船地块,原为清朝两广水师提督直接管辖的广东水师船坞,专门修造水师木船,1914年被侨商谭礼庭收购后改造成为广南船坞,是广东近代最大的民用船舶修造厂。1924年秋,广州军政府收购广南船坞后改名为海军广南造船所,以修理海军舰艇为主。1931年又改称广南造船厂。南方造船业的兴起,不仅打破了洋商的封锁,更将华南地区造船水平提升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建国后,广南船坞和周边小厂整合成为了广州船舶修造厂,合并后的广船迅速进行了扩建和产能提升,“广南船坞”重新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1958年4月,原厂和位于广州市革新路成立于1954年的广州第一造船厂合并,定名为广州造船厂,成为我国八大船厂之一,也是华南最大的造船厂。1993年,广船成立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造船上市公司。
百年来,从清末到新中国,广船在不同的时代发光发热,为保卫我国海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30 22:29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名称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