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战争泛指中世纪时期的各种战争行为、组织、装备等军事要素的总和。进入中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欧洲的战争性质相比
古典时代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中世纪的战略、战术以及
骑兵和炮兵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都有了新的发展。城堡作为重要的防御手段开始大量出现,这一现象一直蔓延到亚洲的西南部地区。
战术
1346年的
克雷西会战,
英法百年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中世纪军队的经验和战术水平因不同时期和地区而异。对于较大规模的战斗,战前筹备阶段通常会召开一个领导人会议。会议的结果既有可能是制订出一个作战计划也有可能是发展为一场领导人之间嘈杂不休的争论,这完全取决于会议的最高领导人拥有多大权力。在这个没有有线通讯的时代,战场联络通常是十分困难的。常用的通讯手段包括声音信号、传递信使或者视觉信号(例如挥舞旗帜)。
步兵,包括远程投掷兵种例如
弓箭手,通常负责在战斗开始阶段打破对方的步兵阵型。而与此同时,骑兵则和对方骑兵交战。也许欧洲中世纪最重要的战争技术进步就是
马镫的运用。它很有可能是7世纪时由
阿瓦尔人带到欧洲的,但是直到
10世纪才被欧洲的主要势力所接受。当某一方成功地打乱对手的步兵阵型之后,就可以派遣骑兵攻入对方步兵阵线的缺口,开始击杀陷入混乱状态的步兵。因为在近身战斗中,一个骑在马上的骑士可以轻易地击杀一个站在地面上的士兵,而相反则困难得多,所以一旦对方阵线上出现缺口,骑兵就可以比较轻易地取得优势,进一步扩大缺口,对步兵造成巨大伤害。然而在对方步兵阵型出现混乱之前,骑兵就不太容易占到便宜,因为战马很难冲击由长矛手组成的人墙。步兵对步兵的战斗有时会非常漫长。
中世纪后期,前装药
火炮被引入战场。但是此时期的火炮射速和精度都极其低下,因此并不是十分有效的攻击武器,而更主要的是对敌方发挥心理震慑作用。随后单手火炮开始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与早期的火炮相比,其射速只有非常有限的提升,然而其
精确度则大大增加,炮手的生存能力也大大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火炮更加小巧轻便,易于操作和移动。但即便如此,火炮在中世纪的战场上始终也只是起到一些点缀作用,真正发挥作用并得到广泛使用的火炮要到
18世纪才出现。
撤退
仓促溃退可能带来比有组织撤离更大的伤亡。因为优势方的骑兵可以包抄拦截逃离的敌人,而步兵则随后跟上继续攻击已经无心抵抗的敌人。在大多数中世纪的战斗中,在撤退中被杀的士兵都多于在战斗中阵亡的士兵。因为骑兵可以快速、轻松地消灭失去了长矛手阵线保护的步兵和弓箭手。
防御
国家中央集权的倒台导致众多社群成为了野蛮人大规模抢掠的目标。其中维京人、
阿拉伯人、蒙古人和马扎尔人的抢掠尤为严重。由于这些社群普遍很小,很难正面抵抗蛮族的攻击,因此为了保护这些地区的人民和财富,建立防御
要塞就成为了一个比较可靠的办法。这些要塞在中世纪不断演变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形式就是城堡,这种建筑概念已经与中世纪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堡为当地的统治者提供保护,使他们免受入侵势力的袭扰,并可以依托城堡派出部队去驱逐入侵势力,甚至可以以城堡为根据地去袭扰比自己规模更大的势力来获取资源。
要塞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为领主和他的家人、仆从提供保护。当敌军势力过大,在野战中无法取胜时,要塞也能成为良好的避难所。重骑兵在野战中可以发挥巨大的威力,但是在
要塞面前却无能为力。建造攻城武器是一项耗时的工程,而且如果在战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攻城武器也很难发挥作用。许多攻城战需要耗费数月,甚至数年时间来削弱或瓦解防守方的力量。建造要塞是确保统治者不会轻易被从自己的领地上逐出的极好办法。1184年埃诺的鲍德温五世在安全的城堡里看着敌军蹂躏他的领地时曾经评论道:“(至少)他们带不走土地。”()
攻城战
中世纪的攻城军队会使用多种攻城武器,诸如
云梯、
攻城槌、
攻城塔、
床弩、
投石机等等。他们也会采用向城墙下挖掘地道的方式,通过破坏墙基使城墙倒塌。
攻城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守城的一方也必须发展出相应的反制手段。最为显著的表现是中世纪的防御
要塞随着时间推演越来越坚固,对进攻者越来越危险。从十字军时代开始出现的同心城堡形式、被越来越普遍使用的
堞口、望孔和用于泼洒的滚烫或燃烧物质都是这一变化发展的最好证明。箭孔、出击用的暗门和深水井也都是这一时期常用的守城方式。城堡设计师们特别注重对出入口、
吊桥、大门、闸门、哨塔的防护。护城河,无论天然的或是人工开凿的,也是至关重要的防御手段。
在中世纪,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城墙。在
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地区
杜布罗夫尼克的城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保存完好的例子。更重要的城市除了城墙之外,通常还会拥有堡垒、要塞或城堡。守城者常常不惜花费巨大人力物力以确保在城市被围困的情况下仍然能有良好的水供应。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会修建数条长隧道来把水输送进城市。城市地下复杂的隧道系统有时也会被用来对外通讯。为了
反制这类隧道,攻城方有时会配备受过专业挖掘训练的
工兵。
在
火药发明之前,攻城战中的防御者在人数和战斗力的平衡上始终是占据绝对有利位置的一方。直到火药出现以后,传统的防御方式开始变得越来越无能为力了。
组织
主条目:骑士
中世纪骑士通常是骑马披甲的士兵,经常与贵族或皇室有关联,尽管(特别是在东北部欧洲)骑士也可以来自低下阶层,甚至有可能不是自由人。他们的马匹、武器、
盔甲所费甚巨,至少在西欧地区,这种装备上的不平等使得他们逐渐转变为与其他士兵不同的社会阶层。
全副武装的骑兵,装备
长枪或其他品种繁多的手持武器,在中世纪战场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重骑兵的组成成分包括富有的骑士、负担的起装备开销的贵族和贵族雇佣的扈从。重骑兵是许多重要战役中的成败关键,他们雷霆万钧的冲锋可以摧垮绝大部分步兵单位构成的防线,这种能力使他们成为所有中世纪军队中最宝贵的财富。
轻骑兵通常指装备较为轻便的骑兵。他们装备长枪、标枪或其他投射武器例如弓或
弩等。在中世纪早期轻骑兵通常由富裕的平民组成,到中期和后期时,也经常会有一些接受过骑士训练但最后支付不起获得骑士头衔价格的人加入轻骑兵。轻骑兵一般被用作斥候、
游击或侧卫。许多国家都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轻骑兵部队,例如:
匈牙利弓骑兵、西班牙
标枪骑兵、
日耳曼弩骑兵等
主条目:步兵
中世纪的步兵在欧洲各地有着不同的招募和训练方式。他们是中世纪军队中数量最多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战争中,许多步兵都是
雇佣兵。在攻城战这种中世纪最常见的战争形式中,步兵通常担任驻防军或弓箭手等岗位。中世纪末期,随着武器和防具技术的发展,步兵在军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招募
在中世纪早期,响应召唤,动用自己的装备和人员为领主作战是每一个贵族应当履行的义务。这种
军事制度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中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很可能导致一只军队中武器装备、训练水平鱼龙混杂。一般来说,一位贵族在这方面投入的资源越多,他的部队就越精锐。典型的封建军队通常包含以下成员:拥有熟练作战技能的骑士和他的私人武装,组成军队的核心力量;战争期间临时雇佣的佣兵部队,有一定的战斗力;为了履行封建义务而征召来的农民组成的队伍,一般比乌合之众强不了多少,但可以在不利的地形上发挥作用。此外,城镇和城市也可以派出民兵参战。
随着中央政府权力的增长,
古典时代“市民—雇佣兵”的军事体制开始回归,中央政府开始依靠自己来雇佣军队。据估计,拥有自有田地的自耕农户家中的幼子最适合成为步兵单位,例如
英格兰长弓手或
瑞士长矛手。英格兰是中世纪后期最典型的中央集权国家,在
百年战争中为其作战的大部分都是领薪水的职业军队。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英格兰人每年有义务为国王服役四十天。而四十天对于一场在大陆上进行的战役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兵役免除税应运而生。大部分英格兰人通过支付税款来免除兵役,而这笔钱则被政府用来组建一支常备性的军队。然而同时代的几乎所有欧洲军队也都是由大批领薪的核心部队组成的。至少从12世纪早期开始,欧洲就已经出现了成规模的
雇佣兵市场。
中世纪早期和中期,意大利的城邦主要依靠民兵来进行战争,进入中世纪晚期后,意大利人开始用雇佣兵来接替这项工作。雇佣兵通常是领取报酬的职业军人,一般和常备军队组合起来使用。但是在意大利,雇佣兵完全取代了城邦的
常备军。在战争中,他们比常备军更加可靠,但是在和平时期,他们对城邦本身也是很大的威胁。在意大利,雇佣兵对雇佣兵的战争相对不那么血腥。因为
意大利雇佣兵很快就发现与其同对方正面作战
一决雌雄,倒不如打击敌对城邦的经济来源,使对方付不起
雇佣兵的工资这种手段来得更加行之有效。这种战略的实行比
李德哈特爵士提出
间接路线战略理论早了500年。
骑士参与战争一方面是为了履行封建义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追求利益和发展前景。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骑士有可能获得更大的
土地所有权或更高的社会地位。通过掠夺和俘虏缴纳赎金而获取的巨额利润也是骑士参战的重要动力。对于身披重甲骑马作战的骑士们来说,中世纪的战争是一项风险很低的工作。在战争中贵族们普遍尽量避免互相杀伤,他们更乐于生俘对方。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都来自同一个贵族阶级,相互之间有着最基本的尊重,甚至其中有些或多或少有一些亲属关系,有些则可能并肩战斗过;另一方面俘获对方以索取赎金也是战争中骑士的一项重要收益,一位贵族的赎金价位通常非常可观,而且的确有一些骑士以此为生。即使是没有那些亲情或文化纽带的农民杂兵,也会避免杀伤贵族,因为捕获一位贵族而获取的高额赎金,以及价值不菲的战马、
盔甲、武器,对中世纪的农民来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海战
中世纪在
地中海上的
海战形式与
古典时代相类似,交战双方的
桨帆船舰队以交火开场,以甲板上的
白刃战结束。事实上这一战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早期。著名的海军将领包括有:安德里亚·多利亚、
巴巴罗萨·海雷丁帕夏和奥地利的唐·约翰等。
然而在寒冷而又动荡的
北海和
北大西洋上,脆弱的桨帆船虽然偶有使用,但是已被证实难以操控。这一时代在此海域出现了笨重的仅靠风帆驱动的
战船,用这类帆船进行冲撞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这类战船的主要任务还是运送士兵到对方船只的甲板上进行白刃战。而同时,直到15世纪,
维京长船也一直被延续使用着。战船类似浮动的堡垒,在
船艏和船艉部位都造有塔楼。这些巨大的上层建筑影响了船只的稳定性。虽然
维京长船操控性更好,但是决定性的弱点是它远低于战船的船舷使士兵很难攀上对方船只进行战斗,因此15世纪以后,关于这两种船中的哪一种将统治北欧海域的争论逐渐销声匿迹了。
在中世纪中,虽然偶有将火炮装在船艏或船艉塔上的情形,但是安装火炮已被证明会进一步削弱船只的平衡性,因此在大部分船上只有小型的手持火炮可以使用。而且当时的火炮普遍射速缓慢,精确度差,因此很难在海战中发挥作用。
这些情况在中世纪后期开始发生变化。新的设计是在船只侧面开口,装上带
铰链的盖板,把火炮安装在开口内,放置在主甲板下层的火炮甲板上。火炮的重量被分散到下层甲板上,起到
压舱物的作用,使船只的稳定性大幅提高。一排安装在下层甲板的火炮组成了舷侧炮,它们发射时的重量恰好克服了火炮在水面舰船上开火时的固有误差。
亨利八世的
旗舰玛丽玫瑰号是这个时代战船的一个典型范例,她的下层甲板上两侧各安装11门重炮,可以发射9磅或更重的炮弹。
重要战役
亚尔莫克战役 (636年)
瓜达莱特战役 (711年) 君士坦丁堡攻城战(718年)
图尔战役(1106年)
迪德格里战役(1121年)里斯本攻城战(1147年)塞尔曼战役(1167年)
莱尼亚诺战役(117役 (732年)
普利斯卡战役 (811年) 阿克俄罗斯战役 (917年) 克罗地亚—保加利亚战役(927年)布鲁南伯尔战役 (937年) 莱希费德战役 (955年) 克雷迪昂战役 (1014年) 福尔福德战役 (1066年) 斯坦姆福德桥战役 (1066年)
黑斯廷斯战役 (1066年)
曼齐刻尔特战役 (1071年) 底尔哈琴会战(1081年)耶路撒冷攻城战(1099年)坦什布赖战6年)
密列奥塞法隆战役 (1176年)
哈丁战役 (1187年) 阿德里安堡战役(1205年)托洛萨的那瓦斯战役 (1212年)
布汶战役 (1214年)
迦勒迦河之战 (1223年) 科洛克尼察战役 (1230年) 列格尼卡战役 (1241年)
蒂萨河之战 (1241年)
阿音札鲁特战役 (1260年) 玛彻菲尔德战役 (1278年)
斯特灵桥之役 (1297年) 福尔柯克战役 (1298年) 金马刺战役 (1302年)
班诺克本之战 (1314年) 福格哈特战役 (1318年)
克雷西会战 (1346年) 普瓦捷战役(1356年)马里查战役 (1371年)
库里科沃战役 (1380年)
阿勒祖巴洛特战役 (1385年) 科索沃战役(1389年) (1389年) 尼克波利斯战役 (1396年)
格伦瓦德之战 (1410年)
阿金库尔战役 (1415年) 帕提战役 (1429年)
瓦尔纳战役 (1444年)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年) 贝尔格莱德之围 (1456年)
陶顿战役 (1461年)
瓦斯卢伊战役 (1475年) 南锡战役 (1477年)
博斯沃思原野战役 (14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