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一体,是一所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院校已发展成为拥有19个研究所、6 家附属医院、9 个学院、106 个院外研发机构,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发展历程
2024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脑和类脑研究院”揭牌成立。
科研条件
人才与学科建设
院校现有两院院士26人、国家杰青45 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7 人,博士生导师1032 名、硕士生导师1231 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专业点9 个,可分别授予医学博士、理学博士、医理双博士、工学博士、医学硕士、理学硕士、工学硕士、管理学硕士、哲学硕士等学位。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行审核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委托学位授予单位,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6 个A 类学科;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 个、其他国家级科研基地15 个、省部级实验室59 个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院校发展进入新百年、新甲子,院校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对标对表,秉承“承启文化、健全体系、创立机制、拓展资源”的工作方略,在国内率先实施“4 + 4”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开创卓越护理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验班、率先实施医学类准聘长聘教职聘任改革,组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及6 大学部,持续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以研究院所、研究基地、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单元为主体的开放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深化积极拓展各项国际交流合作,将院校打造成为国家医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先进思想源和强劲动力源,为我国人民健康、医学科学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研部门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科研基地8个、省部级实验室31个。院校直属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等6家医院,集医院、研究所和教学机构于一体,集合成了闻名于国内外的医疗、教学和研究相互紧密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
设施资源
中国医科院高性能计算平台采用IBM具有自主产权的HPS(High Peformance Switch)交换网络,带宽可达4GB/s ,198颗CPU(power5)、216颗IA CPU,20TB光纤存储;采用稳定的、高性能的 Cluster 1600 Unix 平台;该平台配置有46个计算节点,1个登录节点和2个I/O节点,可满足高通量高性能并行计算应用的需要,实际运算能力速度可达每秒3.68万亿次浮点结果,并根据已有的高性能计算环境提供生命科学软件平台的集成设计、集成实施、和性能优化的的生命科学研究平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拥有馆藏275万余册、外文医学期刊6900余种(其中纸质期刊3600余种)、中文医学期刊1400余种、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84种、研究生论文10000余册,还藏有1000余部中医古籍、1000余种外文医学史专著和2万余册WHO系列出版物等特色资源;先后研发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成一站式医学信息服务、公众健康知识服务等系列平台,承担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工作。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据2018年8月中国医科院官网显示,中国医科院“十一五”期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计6367项,累计获科研项目资助额达22.1亿,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资助金额占61%;累计获各类科技奖励成果199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累计获准专利215项,新药证书7项;累计发表SCI论文3877篇,位居中国医学院校之首。
学术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 MEDLARS/PubMed)及其《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 IM)、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増补文摘》光盘数据库(ExtraMED)、俄罗斯《文摘杂志》(Рефсратнвньй Журнал,,РЖAJ)及波兰《哥百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IC)收录期刊。
中国医药导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是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的允许发布处方药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
《中国循环》:中文核心期刊、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收录期刊。
《中华血液学》:《CA》、《Index Medicus/Medline》、《Biological Abstracts》、《Medline Exp-ress》、《CBMdisc》收录期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18年8月中国医科院官网显示,中国医科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专业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专业点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三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专业点: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
二级学科博士授权专业点:动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放射医学、比较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血液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内科学(肾病)、内科学(风湿病)、内科学(传染病)、儿科学、神经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普外)、外科学(骨外)、外科学(泌尿外)、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神外)、外科学(整形)、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理疗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围术期医学、变态反应学、重症医学、心理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输血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社区护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专业点:口腔医学、中药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
二级学科硕士专业授权点:科学技术哲学、高原医学、口腔临床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生物制品学、中药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情报学
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工程硕士(生物医学工程)、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临床病理学、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药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内科学
三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骨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外科学(普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药用植物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神经病学、眼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转化医学
三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外科学(普外)
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
教学建设
据2018年8月中国医科院官网显示,中国医科院普通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达3100余人。
据2018年8月中国医科院官网显示,中国医科院毕业研究生达13000余人,授予硕士学位5400余人、博士学位4600余人。
合作交流
院校十分重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与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教育、医疗领域的合作关系,有20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被授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其中包括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分别授予马耳他共和国前总统文森特?塔博恩和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前主席布坎南、施瓦茨名誉医学博士学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先生都曾到院校访问交流。自1985年以来,我校相继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医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彼此交换高年级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短期临床学习。经国家教育部批准,1993年起学校可自行接收政府计划外自费留学生,1997年起又获准招收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学生来校学习。院校已成为国际医学科学研究组织正式成员单位。 在2002年教育部、卫生部签署共建协议的基础上,在国务院领导同志和教育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2006年9月,我校与清华大学实行紧密合作办学,可同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作为第二名称,学校仍为独立法人单位,并进入“211”和“985”工程建设行列。两校强强联合办学,共同探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
2017年12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与牛津大学合作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研究所(CAMS Oxford Institute),是在中国在海外成立的第一个医学研究所,旨在推动对疾病的认识和研究新的疗法,同时依托研究所吸收中国最好的医学生加入,培养一流人才。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研究所将聚焦医学科技创新前沿交叉领域,携手解决中英两国乃至全球面临的重大医学与健康问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新的篇章。
现任领导
王 辰 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姚建红 党委书记、副院校长
姚龙山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李青 副院校长
王云峰 党委副书记
张 勤 副院校长院校机关党委副书记
张抒扬 副院校长
王建伟 副院校长
校徽校歌
中国医学科学院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校徽创意说明
院校徽章为璧形,寓意为中西合璧,其绿色和白色象征生命的常新与永恒。徽章的内容为盾牌、殿堂、长卷、训辞和院校中英文名称。徽章上方的“协和盾牌”象征抵御疾病、护佑生命。其中蛇杖源于希腊传说中可以起死回生的风神赫耳墨斯神杖。这是国际公认的医用标志。其造型取自校名中的“和”,与“U”形盾边中西互补、内外成趣。蛇杖下是翻开的书本,寓意为开卷有益,其左右记载的“1917”、“1956”分别是校奠基和院命名的时间。盾徽既可做为正徽--璧徽的组成部分在正式场合使用,也可做为副微独立使用于平时。院校徽章从整体上体现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团结奋进的精神。
所获荣誉
2022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再生医学诊疗中心团支部荣获天津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2022年5月,拟入选首批高等级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基地公示名单。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历任院校长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3 00:43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科研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