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开始的。那时,
美国刚刚获得独立。在这百废待兴的日子里,美国的一些人士便急于要同远在万里以外的中国通商,确实是颇有远见卓识的。担负这次具有历史意义通商的是一艘原在海军服役的帆船,改装后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含有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船长格林也是从海军中挑选出来的,他从国会获得了一张“海上
通行证”。那时,由于海盗异常猖獗,因此为了保证安全,“中国皇后”号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作为战船时的全部武器。中国皇后号的英文名称是“THE EMPRESS OF CHINA”。
帆船简介
1784年2月22日(清乾隆四十九年),“中国皇后”号离开了
纽约港,满载着人参、皮革、毛衣、胡椒、棉花以及铅等商品,驶往中国。一百五十天后,该船才望到了
爪哇岛,此岛后来便成为对中国贸易的海上航道的“路标”。这一年的8月下旬,“中国皇后”号终于到了当时作为中国海上门户之一的
澳门,在这里取得了一张盖有清廷官印的“中国
通行证”,获准进入
珠江。在一名中国
引水员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航行,抵达广州的
黄埔港。
进港时,“中国皇后”号鸣礼炮十三响(代表当时美国的十三个州),其它停泊于港内的各国商船也鸣炮回礼。格林船长曾有一则这样的手记:“‘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
美国国旗!这一天是1784年8月28日”。
四个月后,“中国皇后”号的货物已全部脱手,并采办了一大批茶叶、瓷器、丝绸、
象牙雕刻、漆器、
桂皮、
玉桂和绣金像等中国的特产,于1785年5月11日回到纽约,往返历时一年又两个月。由于返航远,船的吨位小,“中国皇后”号此行的赢利不多,但此次航行却开辟了中美之间的直接关系。因此,此次航行以其特殊的意义,而载入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史册。
背景介绍
为开辟中国市场
目前可考的广州与
北美大陆最早的直接贸易往来,是1778~1779年著名航海家库克船长率领下的两艘帆船“发现”号和“坚定”号实现的。他们首先在
美洲西北海岸向当地印第安人购买了一批毛皮,然后航行到广州黄埔港,把他们卖掉了。每张
海獭皮可以卖得120美元的高价,这买卖相当棒。
美国与广州的直航则是在完全不同的背景下展开的。
“中国皇后号”见证中国18世纪曾帮美度经济难关 1783年(清乾隆四十八年),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正式组成
美利坚合众国,但这个新诞生的国家在欢庆胜利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经济上的困境。而在此时,早期对华贸易使美国迅速积累了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帮助美国打破了英、法、西等国的封锁和半封锁。进入19世纪以后,英国等国家再也无法对美国进行
贸易禁运了。
1775年开始,美国经过了八年艰苦的
独立战争。1783年,北美英属殖民地终于脱离英国,正式独立。但此时美国国内经济一片凋敝,工商业和贸易停滞,通货膨胀严重。仍是海上霸主的英国对美国的
海外贸易进行封锁,美国仍不得不从英国大量
进口商品,经济上仍受英国控制。
在北美大陆,美国面临着同样在这里有殖民地的西班牙的激烈竞争。西班牙甚至还曾封锁北美最重要的水道之一的
密西西比河,严禁美国船只通行。美国要想实现经济的独立自主,必须开辟独立自主的商贸网络。具有巨大
生产能力消费潜力的中国自然是优先的考虑对象。
另一方面,据学者仇华飞的看法,当时美国流行一种“中国神秘论”,不少出版物中把中国描述成“具有
古代文明的另一世界,与美国人的普通生活相隔之远几如地球与火星一般”,如中国人一般的财富、勤劳和资源成了不少美国人奋斗的目标。而经济学巨擘
亚当·斯密关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富裕、土地最肥沃、耕种最先进、工业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的言论在美国早期的商界具有很大影响。而中国的茶叶本也是北美殖民地居民重要的生活所需。
1783年11月,费城富商、《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大陆会议最高财政监督官
罗伯特·莫里斯给美国邦联政府外交部长约翰·杰伊说:“我要派一些船到中国去,以鼓励其他人大胆寻求贸易的发展。”莫里斯兑现了他的承诺,成为“中国皇后”号最主要的出资人。
投资者们购置了一艘战时
私掠船型的木制帆船,在波士顿改装成远洋货船,命名为“中国皇后”号。它建成于1783年11月,总长为35米、宽10米,吃水深5米,可装载重量360吨,木船身外壳包裹
铜皮,在抗风浪能力、
快速性和结构
坚固性方面都是较优秀的。
中山大学教授
梁碧莹再现了当年的航程:船长格林选择华盛顿生日作为启航的日子。1784年2月2日,“中国皇后”号在欢呼和
礼炮声中从纽约启航了。货物管理员山茂召是持着国会颁发的“航海
护照”出航的。船离开纽约后,途经
佛得角群岛,再往
南航行,绕过
好望角,然后沿东北方向跨过
印度洋,离纽约后五个月,他们望见爪哇岛。7月18日停泊在
巽他海峡。在那里碰上了两艘向广州驶去的法国船。法国人热情欢迎他们,并邀请一起同往广州。8月28日,“中国皇后”号终于到达了黄埔港(即今天的黄埔古村),胜利地完成了纽约—广州的航行,历程188天。该船自豪
地鸣炮13响(代表当时美国十三州之数)向其他船只致敬,停泊在那里的其他国家的船只也鸣炮回礼。
美国把目光投向“发达的中国”
战争期间,为支付
军费,美国许多州都印发了大量的纸币,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国库空虚。然而,当时的英国却落井下石。为了报复美国,英国对美国实行贸易禁运,不仅取消了对北美原13个殖民地的一切贸易优惠,还刻意抬高美国商品的关税,严禁美国船只驶入
加拿大与
西印度群岛。
在英国的强大压力下,欧洲国家也不愿意因为和美国接近而冒犯强大的英国。以前的“盟国”
西班牙背信弃义,于1784年封锁了
密西西比河口,严禁美国船只通行;曾经与美国并肩作战的法国,勉强向美国开放了西印度群岛的几个港口,但只允许60吨以下的船只出入。
美国一位学者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感慨地说:“当时美国没有资源,没有资本,没有商业,没有朋友。美国与欧洲的贸易变得困难重重,经济面临崩溃的危险。”
万般无奈之下,美国把目光投向了东方的中国。当时的美国人对中国的“繁荣”十分羡慕。
1771年,
费城的一份杂志自豪地宣称,北美农业已经成功引进了中国的稻米、
高粱和豌豆。这份杂志满怀憧憬地预言:“美国有一天终将成为像中国那样人口兴旺、经济繁荣的国家。”
1782年,一个叫雷雅德的美国人在远航
太平洋归来后,神秘地对他的父老乡亲说:“在美洲西海岸花6便士买的一张毛皮,到中国的广州竟然可以卖到100美元!”因此,他竭力主张和中国进行贸易。
雷雅德夸大其词的言论越传越广。次年11月,美国最高
财政监督官
罗伯特·莫里斯忍不住给
外交部长约翰·杰伊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一定要派船只到中国,大胆寻求两国之间的商机,以帮助美国渡过经济困境。
梁碧莹指出,在“中国皇后”号之前,土生的美国人到过中国的屈指可数,可查的仅有雷雅德和戈尔两人,而“此次航行成功,使美国
大西洋沿岸的商人为之振奋,也使富于冒险精神的青年们为之陶醉。在优厚利润的吸引下,几十吨、一百吨、三百吨的木制帆船,举帆远航,在通往广州的航线上络绎于途,掀起了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热’。据统计,在1786~1833年的48年中,美国来华的船只就有1104艘,几乎达到英国来华总船数的44%,而超过其他欧洲国家来华船只总数的4倍。以此为开端,十八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对华贸易已赶上
荷兰、
丹麦、法国等国而跃居第二位,仅次于对华贸易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英国”。
美国商人来中国售卖的商品初期主要是毛皮和
西洋参。
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主任冷东教授等研究者指出,自从
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中论述人参“能治男女一切
虚症”之后,这种“百草之王”身价百倍。
中原地区的资源很快耗尽,到清康熙年间,东北长白山的人参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为了制止滥采,
康熙皇帝诏令实行放票采参,严禁私采,虽然保护了珍贵的人参资源,但是也造成人参供应紧张。美国的西洋参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美国人了解到西洋参输往中国能够
牟取暴利,因此美商大量收购西洋参。“沿着哈德逊河流及
新英格兰西部,男女老幼,漫山遍野的挖掘”西洋参,“各地报纸充满了收购西洋参的广告”,甚至造成了资源的枯竭。
另一种主要的货物是毛皮。“中国皇后”号上装载了2600件皮货,在广州全部顺利地销售出去。
1787年,波士顿商人派遣以肯德瑞克为船长的“哥伦比亚”号和以格雷为船长的“华盛顿夫人”号一同赴西北海岸收购毛皮。1789年,全部皮货由“哥伦比亚”号运来广州销售。第二年,满载中国货经过好望角返回美国的“哥伦比亚”号成为了第一艘完成环球航行的美国船。
著名学者
蔡鸿生教授指出,美商大力发展广州毛皮贸易,是因为一次航程包含着“三次赚钱的机会”:“从美国运出小刀、毡子等廉价物品,到西北海岸换取印第安人的贵重毛皮,然后驶向广州出售皮货,购入茶叶,返航后,茶叶又以高价在美国或
欧洲市场上出售。利上加利,这就是所谓‘毛皮热’的秘密。”
从1795年左右开始,原本在北美毛皮贸易中占据压倒性地位的英国船只因为法国革命和
拿破仑战争等的影响,数量锐减,美国船则乘势大肆扩张。此外,18世纪末,美国还在
加州沿岸和
南美洲的西班牙领地发现了新的毛皮资源,开始大举猎杀
海豹。1798~1807年间,单从马萨洛夫岛就有350万张海豹皮运到广州出售。这种热潮一直持续到19世纪20年代。
无论是英国人、美国人还是后来的俄国人,对于毛皮都是涸泽而渔地争夺。导致太平洋区域的海獭和海豹遭遇灭顶之灾。由于资源枯竭,到19世纪20年代,美国人不得不开始以毛织品替代毛皮。之后随着广州口岸长期的贸易出超变成入超,毛皮生意的辉煌年代,终于雨打风吹去。中美毛皮贸易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1820年11月6日,年仅21岁的美国人内森涅尔·布朗·帕尔默,指挥着一支庞大的捕猎海豹船队中的一艘小船前进时,亲眼看见了布兰斯费尔德海峡以南的陆地。虽然仍有争议,但一些人认为,这或许是人类第一次望见南极大陆。
对华鸦片走私,美先是默许后反对
无论是西洋参还是毛皮,都是
资源性产品,都无法弥补美对中
贸易逆差。为了应付这种
逆差,美国人被迫向中国市场投入大量的白银和金币。但白银的匮乏成了美国扩大对华贸易的巨大障碍。和英国人一样,美国人打起了鸦片的主意。
按照仇华飞的说法,1805年,美国就有三艘双桅帆船载着
烟土从
土耳其的士麦那结口出关,其中两艘来自费城,一艘来自
巴尔的摩,当年美国运出烟土124包零51箱。之后这种贸易不断进行。
仇华飞指出,19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鸦片走私活动更加频繁,
运输效率提高,逃避
中国海关检查的办法越来越多。贩运鸦片的工具越来越先进。美商鸦片走私船多为武装
飞剪船,使中国海关的缉私船只追拿不及。一些美国商行船只还以广州的伶仃洋作为据点,专门包揽鸦片走私。尤其是
旗昌洋行是美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主角。它不仅大力贩卖土耳其鸦片,而且致力于印度鸦片的托售业务,运往广州等地谋取暴利。此外普金斯
洋行、
琼记洋行也都在广州从事过鸦片走私活动。由于走私性质,美国输华的鸦片数量无从精确统计。
美国政府对美商走私鸦片持什么态度呢?因为鸦片走私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对中国的白银外流,美国政府早期基本是默认的。正如美国
历史学家泰勒·丹涅特所言:“当能为中国人所接受的现金供应还比较有限的时候,
鸦片贸易就像奴隶和酿酒厂一样,成为美国许多大资产的基础。”但当中英因鸦片问题即将爆发战争时,美国政府权衡利弊,转而采取符合
清政府禁烟政策的立场。
美国政府反对鸦片贸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国内舆论的反对,其次是同当时美国鼓吹的对外推行尊重别国自主自决的
理想主义政策有关,第三是希望在英国遭到中国抵制之时同中国保持正常的贸易关系。这种策略后来也的确收到了效果。1839年6月15日在
虎门销烟时,特别邀请了美国传教士
裨治文观看。这是清政府第一次试图打开
中美关系的大门,也是对美国政府不支持本国商人走私鸦片政策的肯定。
建造
1783年,莫里斯积极行动起来。莫里斯靠在内战期间独揽华盛顿军队中的所有军火生意发家,组建了
北美第一家私人商业银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红顶商人”。
精明的莫里斯利用自己亦官亦商的特殊身份,联合纽约商界著名人士,投资12万美元,共同购置了一艘商船及相关的货物。这艘非常精巧的木制帆船,配有各种新式航海设备。由于承载着莫里斯本人和
投资商的巨大希望和对中国的无限幻想,这艘360吨的商船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
1783年,“中国皇后号”在
波士顿建造,总长35米,宽10米,吃水深5米,可装载重量360吨,装备了10门9磅
重炮、4门6磅
加农炮及少量的
轻武器。1784年2月22日,“中国皇后号”装载着40多吨
花旗参离开纽约港,满载美国人的希望和梦想开始了它的首航之旅。
“中国皇后号”的航行历时6个月零6天,航程长达13000英里。1784年8月28日,“中国皇后号”在黄埔码头(现广州
黄埔古港码头)停靠,揭开了中美
直接贸易的序幕。
首航
为了保证首航成功,莫里斯作了精心准备。他聘任有丰富航海经验的格林为“中国皇后号”船长,邀请善于与人打交道的山茂召作为他的商务代理人。
1784年1月25日,
纽约州州长
乔治·克林顿发给“中国皇后号”两份证件:出入港许可证和航海护照。1月30日,有关方面颁发给该船航海证书,证书上加盖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印。
美国官员设想,“中国皇后号”会接触到中国各种官员和重要人物,因此在证书上空前绝后地写上了无数头衔:君主、皇帝、国王、亲王、公爵、伯爵、男爵、
勋爵、市长、议员……
为隆重起见,莫里斯甚至连起航日期也精挑细选,最后选定了一个当时公认的“黄道吉日”:1784年2月22日——总统华盛顿的生日。这一天,“中国皇后号”载着473担人参、2600张毛皮、1270匹
羽纱、26担胡椒、476担铅、300
多担棉花和43名船员,
扬帆起航驶向中国。
返航
1784年8月底,经过6个多月的航行,“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广州
黄埔港。虽然广州的官员把
美国人当成了英国人,但当后来得知美国是新独立的国家时,中国官员不仅没有轻视,反而对他们十分友好。他们盛赞这些来自“花旗国”(清朝对美国的称呼)的商人遵纪守法、态度谦逊。
此后,在中国方面的大力协助下,“中国皇后号”生意开展得非常顺利。在卖出带来的货物后,购买了大量中国货物,其中包括红茶2460担、
绿茶562担、瓷器962担和大量
丝织品、
象牙扇、
梳妆盒、
手工艺品。
在“中国皇后号”返回前,广州官吏还特意赠送两匹绸缎给
美国政府。
1785年5月15日,满载中国货物的“中国皇后号”回到纽约。船长兴奋地
鸣礼炮13响,结束了这次历时15个月的伟大航程。
美国报纸称这次航行是“美国商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由于英国封锁,美国人很难买到来自海外的货物,因而早早就有人等在码头,来抢购这批盼望已久的中国货。就连华盛顿总统也派人抢购了302件瓷器及精美象牙扇等。这趟买卖利润高达3万多
美元。在当时,这绝对是
暴利。
意义
由于这次与中国的直接贸易起到了突破禁运的作用,它的策划人莫里斯可谓名利双收。在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美国政府决定,由莫里斯负责对华贸易,以解决当时的经济困境。
为了推动对华贸易,
美国国会向全国发布了对此次航行的通报
表扬信。各大报纸争相报道此事,并发表大篇幅的评论,称此行是“一次有远见卓识的、成果丰硕的航行”。在政府推动与巨额利润的刺激下,美国出现了第一次“中国热”。不仅几百吨的商船(在当时的美国称得上是“巨轮”了)扬帆远航,前往中国,甚至连一些几十吨的小船也不畏艰险,载着有限的货物驶向广州。一时间,在通往中国的航线上,美国商船绵延不断,成为一大奇观。从此,美国对华贸易从无到有,迅速超过荷兰、丹麦、法国等国。18世纪90年代以后,已经仅次于英国排在第二位。
中国商人也对处于困境的美国商人十分照顾,经常把货物赊给资金不足的美国商人。对此,美国商人感激之余大加夸赞,认为中国商人“在所有交易中,是笃守信用、忠实可靠的,他们遵守合约,慷慨大方”。
即便在二百余年后,由“中国皇后”号开启的中美商贸仍被这道航路的两端人民所缅怀。2014年,
中美建交35周年,“中国皇后”号首航抵达广州230年后,广州粤海第一关纪念馆举办“跨越大洋”图片展,纪念“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230周年。与此同时,
马萨诸塞州参、众两院通过
法定程序把2014年8月28日命名为“广东广州—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日”。28日下午,广州市长陈建华接待美方代表团一行,接受马萨诸塞州州长特使赠送的“广州日”纪念牌匾。双方还签订了《广州市与波士顿市加强友好合作交流备忘录》,进一步推动广州与波士顿双边友好往来和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