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器(wuqi),拼音为wǔ qì,是指五等爵朝聘的礼器,或者是五木。
词语信息
【词目】五器
【拼音】wǔ qì
【释义】
1 五等爵朝聘的礼器。
2 五木。
详细解释
1 五等爵朝聘的礼器。
《
书·舜典》:“脩
五礼、
五玉、
三帛、
二生、一死、
贽,如五器。”
王引之 《
经义述闻·尚书上》:“五器,
盖公、侯、
伯、
子、
男朝聘之礼器也。”
《史记·五帝本纪》:“岁二月,东
巡狩,至於
岱宗,祡,
望秩於山川。遂见东方
君长,合
时月正日,同律
度量衡,脩
五礼、
五玉、
三帛、
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
2 五木。
唐
范摅 《
云溪友议》卷三:“到府三日,询鞫狱情,涤其冤滥,轻重之系,仅三百馀人。其中一辈,五器所拘,偷视厅事。”参见“
五木”。
相关词语
词语分别
公
(1) 朝廷;国家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
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清·
方苞《
狱中杂记》
(2) 又如:公上(朝廷;官家);公币(国家铸造的货币);公壤(国家公有土地);公宪(国法)
(3) 君王
(4) 又如:公邑(国君的直辖地);公王(君王);公府(君主之府;官府);公寝(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公庙(指国君诸侯之庙)
(5) 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被(借作“披”穿)之僮僮(通“童童,光洁的样子),夙夜在公。——《
诗·召南·采蘩》
蒙瞍奏公。——《诗·大雅·灵台》
王公伊濯。——《诗·大雅·文王有声》
实维尔公允师。——《诗·周颂·酌》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 偃(子游名,武城宰)之室也。——《
论语·雍也》
(6) 又如:公人(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公事人(犯人);公见(公务繁忙)
(7) 古爵位名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
公羊传》
尔公尔侯,逸豫(快乐)无期。——《诗·小雅·白驹》
(8)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大傅、大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汉书·孔光传》
(9) 又如: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官);公族(诸侯的同族,王公的子孙);公徒(诸侯的步兵);公令(诸侯的命令);公孙(诸侯之孙)。
(10) 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游诸公。——《汉书·田叔传》
公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史记·
项羽本纪》
公(袁可立)多才艺,善持论。——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张公;许孟公;公母(方言。指大爷大娘老两口);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德属于个人,不得代替)
(12) 通“翁”。父。又丈夫的父亲。
宋人嫁子,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
淮南子·汜论》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 又如:公姥(指公婆;指岳父);公姑(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14) 长本人两辈的男性亲属。如:外公;舅公。
(15) 通“功”。劳绩,功绩。
当此之时,诸侯莫能以德,而争于公利,故以权相倾。——《
盐铁论·轻重》
寿张侯以公德加位特进。—— 汉《中常侍骑都尉樊——安碑》
(16) 又如:无公(没有功劳);肤公(微小的功绩)。
侯
基本字义
1. 封建制度
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门。公~。封~。诸~。
3. 姓。
详细字义〈名〉
1.会意。从矢,从厂( hàn)。“矢”,箭也。“厂”,箭程也。“矢”与“厂”联合起来表示“一箭之程”。
本义:以箭程确立新建侯国的四至。
说明:古代诸侯受封建国,首先确定一处合适地点作为国中所在,然后在此处向东南西北各射一箭,以箭头落地处作为新建侯国的四至,即四境。
(这种风俗直到解放前的蒙古草原上还存在,即蒙古族王爷若有意赏赐贵宾土地,便让他射箭,这一箭之地,便算作被赏赐者的土地了。)
2. 同本义。以兽皮或画上兽形的为之 [shooting target]
方十尺曰矦,四尺曰鹄,二尺曰正,四寸曰质。
3. 又如:侯弓(古代较射时用以射侯之弓。侯,箭靶);侯道(箭靶与射者间的距离)。
4.
诸侯 [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注:“诸侯谓三公及子弟封于畿内者。”
5. 又如:侯氏(指诸侯个人);侯王(泛指诸侯);侯门(诸侯之门)
6. 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marquis]
7. 又如:侯王(泛指诸侯);侯印(
侯爵之印信);
侯伯(侯爵与
伯爵)
8. 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 [nobleman or high official]。
如:侯门(富贵人家);侯家(犹侯门,泛指显贵人家)。
9.
侯服。古代王城外围,按距离远近划分的区域之一 [district]
五百里侯服。——《书·禹贡》
10. 又如:
侯甸(侯服与甸服);侯卫(自侯服至卫服之地);
侯畿(九畿之一。
王畿之外,方五百里的区域为侯畿)。
11. 姓。如:
侯赢(战国魏人。家贫,为守门小吏,
信陵君奉为上宾,侯言有恩必当厚报。后秦围赵,侯献计于信陵君,退
秦兵)。
伯
伯 bǎi
【释义】【大伯子】 dà bǎi zi ,
妻子称
丈夫的哥哥。
伯bó
<名>
穆公任之,强配五伯、六卿施。(五伯,五霸,即五个盟主:
齐桓公、
晋文公、
宋襄公、
秦穆公、
楚庄王。)――《
荀子·成相》
又如:伯气(霸气)
伯 <动>
称霸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一 殷、周诸侯的爵称。西周金文内畿愉科教片创造称伯,如
荣伯、井(邢)伯、内(芮)伯、散伯、
杜伯、单伯等。金文与
周原甲骨又有楚伯。金文又常见以伯为谥号的尊称。《春秋》把郑、曹、秦、北燕、薛等国定为
伯爵。
二 殷、周时一方诸侯之长。《史记·周本纪》:“西伯曰文王”。学者多认为是文王接受殷王册命为
方伯。
子
详细字义〈名〉
(1) (
象形。
甲骨文字 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子,十一月乾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
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幽也。——《汉书·杜钦传》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
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10)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14) 人的通称。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诸侯之上大夫卿、
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
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23) 用以纪日。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
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9) 姓
男
基本字义
2 儿子:长(zhǎng)男。
3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男爵。
详细解释
1 会意。从田,从力。表示用力(一说指耒)在田间耕作。也有“甲”、“刀”的形意。男,和平时是劳力,战争时是士兵。本义:男人,与“女”相对。
2 同本义。
男,丈夫也。从男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
说文》
则百斯男。——《诗·大雅·思齐》
3 又如:男事(古指成年男子应尽的职责);男夫(成年男子);男圻(犹男服);男教(对男子的教化);男德(有德行的男子);男权(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
4 引申为儿子。
两女一男。——《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指儿子对父母的自称。
6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礼记·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