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是中国常见病、多发病,可迅速传播、流行。解放前,
霍乱、
鼠疫、
天花等烈性
传染病流行猖獗。一些传染病和
寄生虫病,如
伤寒、
痢疾、
疟疾、
血吸虫病等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传染病的防治,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得到了控制。尤其是《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和实施,使传染病的防治纳入法制轨道。传染病学是一门
临床医学,它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与
转归的原因、规律及其的诊断和防治措施,达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的科学。它是
内科学的一部分,与内科其他方面的疾病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因为它具有明确的病原,并有
传染性、流行性和病后的
免疫性。并与
流行病学、
神经病学、
微生物学、
免疫学、
寄生虫学和
生物化学等临床和
基础医学具有密切的联系。
⒈ 博士学位:熟练掌握传染病学的基础
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传染病学理论和技术在国内外的最新进展。熟悉传染病学发展的趋势、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应能承担医学本科生传染病学
专业课和实习的教学,能独立进行传染病专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
写作能力和进行
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性的
学位论文。毕业后能担任讲师、
助理研究员或主治医师工作。
⒉ 硕士学位:熟悉传染病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传染病学理论和技术在国内外的最新进展以及传染病学的发展动态。承担医学本科生传染病学实习的教学任务,能进行传染病专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完成有一定新见解的学位论文。毕业后能担任助教、高年
实习研究员或高年住院医师的工作。
传染病学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但以研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为重点传染病学还应包括各种
感染性疾病;研究领域为各种传染病的
病原学、
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和病理、临床表现、诊断、
合并症、治疗、预防和
预后。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
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
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⑴病人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
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⑵
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
慢性病原携带。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
流行病学意义。
⑶
受染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
性传染病,如
狂犬病,
布鲁氏菌病等;
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
鼠疫、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⑴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
菌痢、
伤寒、
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⑶虫媒传播 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
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
传播媒介。如蚊传
疟疾,
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
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
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⑷
接触传播 有
直接接触与
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
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
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
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
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3.
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
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
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
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