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讲,保证人是对某项事务作出保证行为的人。再如债务等项的担保方面,保证人是指具有
代为清偿票据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是非票据债务人对于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作出保证行为的人。保证人与被保证人承担同样的责任。国家机关、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简介
保证人是指与债权人约定,为主合同债务提供担保,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其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保证合同是主债务合同的
从合同,是由债权人和保证人来订立的,而不是债务人和保证人,因为保证人的保证义务对象是债权人,设定保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债务人不履行债务造成债权人的损失无可救济,从而使债权人的权利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保证是一种人的担保,它以人的信誉和财产来提供担保,相对来说,保证这种担保方式的风险就比较大。
定义
被称为保证人的他人得为承诺者承担债务,债权人往往要求这样做,借以获得更大的保障。
1.一切债务,无论是以要物、口头、书面或诺成的方式缔结的都能有保证人。又保证人所担保的,不问是
市民法上的债务或自然的债务,均不重要;因此,任何人对第三人或对奴隶的主人,得就奴隶基于
自然债务应对接受保证人为给付之物,担任奴隶的保证人。
2.保证人不但自身负责,而且他的继承人也负责。
3.债务的保证得发生于主债务之先或之后。
4.如有多数保证人,无论人数多少,每个人都就全部债务负责,债权人得向其中任何一人请求全部清偿。但是根据哈德里安帝的批复,债权人必须对在诉讼时有
支付能力的保证人分别提出请求。因此,在诉讼时保证人中有人无力支付时,其负担即落在其他保证人身上。但若保证人中一人向债权人为全部清偿,而主债务人无力支付,则损失由该保证人一人负担;这是他咎由自取,因为他本可以根据哈德里安帝的批复,主张对方的
诉权仅限于他自己应负责的部分。
5.保证人不得承担超过主债务人所负的债务,因为保证人的债务从属于主债务,而
从债务不能比主债务更多。反之,他们可以承担较少的债务。因此,如果主债务人承诺给予十个金币,保证人可以就五个金币
保证债务,反之则不可。又如主债务人的承诺是无条件的,保证人的承诺可以附有条件,反之则不可。多与少不但
指数量而言,而且也指时间而言,多者指立刻给予某物,少者指一定时间后给予。
6.保证人替主债务人作出了清偿,可以对后者提起委任之诉,以求偿还。
资格
如何实现提供担保
保证是以人的信用和财产来为主
合同债务的实现提供担保的,它要求债务人不能发行债务时,由保证人代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这就当然要求保证人必须有
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但《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十四条规定,不具有完全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以保证人身份订立保证合同后,又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要求
免除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可见,“代偿能力”并不是担任保证人的
必要条件,不具备代偿能力的保证人所签订的保证合同并不
当然无效,保证人仍应承担
保证责任。
何况,“代偿能力”问题,法律中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考查操作标准,在实践中债权人也难以确定保证人是否真正具有代偿能力,只能在签订具体的保证合同过程中凭其所获得的有保证人的资料来作出
主观判断。而且,有可能保证人在订立保证合同时具备“代偿能力”这一条件,但
借款期限及
保证期间往往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在经过几年时间后,当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时保证人已经没有代偿能力了。所以《担保法》中“代为清偿债务能力”这一规定实际上只起到警示债权人注意的作用,并无多大实际操作的功用。
作为保证人的规定
可以作为保证人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依照《
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规定,法人是具有
民事权利能力和
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
民事权利和承担
民事义务的组织。
具体规定内容
依《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十五条规定,其他组织主要包括:1、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2、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
联营企业;3、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4、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
社会团体; 5、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据此规定,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范围较为明确。而对于可以作为保证人的公民,依照《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依其民事行为能力不同,可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在《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中没有规定作为保证人的公民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否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作为保证人为他人提供担保。法律既无禁止性规定,则应理解为可以。
需具备条件
但对于无
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区别对待。保证是一种
民事法律行为,这就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且保证是一种单方的、义务性的合同,是代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如果公民不具备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又如何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绝对不能担任保证人的,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
识别能力和
判断能力上法律均不予认可。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为保证人与他人订立保证合同的,可以依照《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
效力待定合同的规定来处理,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保证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因为“行为能力限制制度在保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静态安全的同时维护了
交易安全,符合民法的
公平原则”。而《担保法》中应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担任保证人为前提。
不承担责任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1)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
(2)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
(3)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并且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
如果债务人与保证人共同欺骗债权人,订立主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由保证人与债务人承担
连带赔偿责任。
作用
保证人首先必须是排除
主合同中债权人和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因为保证人是为了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
代为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而设定的,它仅要求提供
人的担保,而无须象抵押等其它
担保方式要有具体的物、权利或者金钱才能提供担保,所以这种人的担保方式就要由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提供,否则将会失去保证的意义。
但在
司法实践中,有的自然人向
金融机构贷款,由其
个人投资经营的、属个体性质的经营部等私有单位来提供担保。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
个体工商户、
农村承包经营户不
具有法人资格,仍属自然人的性质,个人经营的,以其
个人所有的全部财产承担
对外债务,家庭经营的,以家庭所有的全部财产承担对外债务。可见贷款人与保证人系同一自然人,这种保证实际上系自贷自保,这就有悖于法律的规定,使得保证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不利于实现债权人的权益。
这其中固然有借款人为借出款项而投机取巧的因素,但作为债权人的金融机构也是有一定责任的,它在贷出款项时没有严格审查保证人的
主体资格,没有要求保证人提供营业执照,而仅以保证人在
保证合同上盖章、签字即成立保证。金融机构的信贷人员为了贷出款项,要求借款人必须按法律或银行内部规定提供保证人,只注重有保证人这一形式要件,而不问保证人的实质要件,缺乏履行严格审核义务,不管保证人到底是法人还是其他组织,到底有无
工商登记有无主体资格,因此贷款人对这种情形的出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
担保法》及其
司法解释均没有规定债权人的审核责任,而依《合同法》来看,作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的金融机构违反了
注意义务,应依照
过错责任原则承担相应的
民事责任。故笔者认为在《担保法》或其司法解释中应明确规定贷款方即金融机构的审核责任及其相应的罚责,以警醒金融机构的信贷人员严格履行审核保证人的资格,避免贷出的款项无法收回,最终避免
国有资产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禁止性规定
相关规定
《担保法》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因此,根据法律规定,除非有特殊情形,否则国家机关、公益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均不得作为保证人为他人提供担保。
村民委员会、
经济联合社不属于上述禁止范围,它们依法可以作为保证人,在实践中它们为他人贷款提供
保证担保的情形也屡见不鲜,这种情形多为八、九十年代农村为扶持村民
个人发展果场、电厂等
承包经营或办厂等私营企业,从而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而为的一种
行政性行为。这种保证行为的出现不违反法律规定,却存在很多弊端。村民委员会是一种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但它并非
营利性组织,也无
独立财产;而村经济联合社与村民委员会往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它虽有一定的注册资产,但经济实力也很有限。
具体分析
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债权人要求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村民委员会、村经济联合社根本就不愿意承担保证责任,因为它们当时作为保证人签下合同,仅仅是为了能帮村民贷出款项,心理上根本就没有要在村民
经营失败时为其偿还贷款的打算;
其次,法院一般不会去强制执行作为保证人的村民委员会、经济联合社的财产;
再者,村民委员会没有独立财产,而经济联合社也只是一个“空架子”,即使采取
强制执行措施,村民委员会、经济联合社也没有多少财产可供执行,最后还是债权人吃亏,这种贷款款项都成了死帐、
呆帐,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因此,村民委员会、经济联合社担任保证人的作法只是留于形式,并没有实质意义,使得保证也失去其应有的功效,法律的威信在这里也大打折扣。对于这种基层组织扶持经济的作法,笔者认为应有一个妥善的
解决方法,《担保法》也应将村民委员会纳入不得为贷款保证人的范畴,禁止它们为他人贷款提供保证担保;而对经济联合社提供的贷款保证也应加以一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