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目鳗
七鳃鳗纲的动物
八目鳗是七鳃鳗目七鳃鳗科七鳃鳗属脊索动物,又称七鳃鳗、七星鱼、七星子鱼。体细长呈蛇形,前部呈圆柱状,尾部略侧扁;眼埋皮下,位于头的前部;头两侧各有7个分离的鳃孔;一个鼻孔,位于头背面两眼中间;头前腹面有呈漏斗状吸盘;口在漏斗底部,无上下颌;皮肤柔软而光滑,无鳞,侧线不发达;无胸鳍和腹鳍,背鳍两个,臀鳍很低,尾鳍如箭头形。背呈青色带绿,腹部灰白色略淡黄,第2背鳍上半部黑色,尾鳍深黑色。因头两侧鳃孔与眼排成一直行像8个眼而得名。
基本资料
【别名】七鳃鳗(薛德熵《系统动物学》),七星子鱼(《吉林中草药》)。
【拉 丁 名】Lampetra japonica japonica (Martens)(原动物七鳃鳗)
【来源】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
【动物形态】七鳃鳗
全体近圆筒形,尾部侧扁。体长可达60厘米以上。头的两侧各有7个分离的鳃孔,与眼排成一直行,形成8个象眼的点,故通称八目鳗。鼻孔单个,位于头背面两眼的中间,后方有一白色皮斑。头前腹面有呈漏斗状吸盘,张开时呈圆形,周缘皱皮上有许多细软的乳状突起。
口在漏斗底部,口两侧有许多黄色角质齿,口内有肉质呈舌形的活塞,其上亦有角质齿。肛门位于躯干与尾部交界处,肛门前有一泌尿生殖突。
皮肤柔软而光滑,无鳞,侧线不发达。无偶鳍。背鳍两个,基长约相等,后面的背鳍与尾鳍相联,鳍条软而细密。生活时背呈青色带绿,腹部灰白色略带淡黄。
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成长后游至淡水河流中产卵,为洄游性鱼类。常以吸盘吸附子其他鱼体上,吸食其血肉。分布我国东北之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松花江等河流中。
简介
八目鳗(Hagfish), 是一种无颚、像鳗鱼食腐动物,它生活在水温适度的海洋底部的污泥里面。八目鳗可以生长到大约8英尺(242 cm)长。它有一个吸盘嘴巴,周围有4至6个触须(肉须),并且演化成舐刮器的舌头上长有牙齿。八目鳗身体上的一种黏滑的物质可以帮助它逃离捕食者。八目鳗主要吃死鱼,它们也吃被网卡住的即将死去的鱼,并且因此对俄克拉荷马州的沿海捕鱼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八目鳗吸附在猎物的身上,口中分泌的抗血凝剂可以帮助八目鳗吃光它们的肉,偶尔会有固执的八目鳗会将宿主啃噬到只留下皮和骨头。
八目鳗并不是我们是常见到的白鳝或者黄鳝这两类的蛇形鱼。白鳝属于鲈型目以后的鱼类,黄鳝接近鲈型目,他们都属于比较高级的鱼类了,而八目鳗却不是这样,我们可以用活化石来称呼他,和他相近的品种还有深海地区的盲鳗,只不过盲鳗更加原始。八目鳗的演化史可以追溯五亿三千年前,在古生物奥陶系地层,八目鳗是该地层发现的最原始的脊椎生物。
八目鳗的口型似管子,而且嘴几乎不能关闭,口腔里长满了肉刺般的小牙齿,舌头更是特化成刮刀一样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不是善类,他在幼年时期是以各种藻类为食的,成年以后就凶相毕露了,当八目鳗用口盘叮住一条鱼时,它就开始紧紧地咬住对方,咬穿皮肉后吸食其中的血液,用他那特化的口吻吸在大鱼身上刮肉吃。有些八目鳗鱼生活在没有光线的海底,所以视力极差,无法依靠眼力觅食,但它的嗅内觉很好,只要有死亡的气味,它能立即察觉到,因此,无论如何在有些地方它都是水产业的大敌。
曾经有一个国家的公爵就畜养八目鳗,用它来处决犯人,可见它的凶猛。但是由于他只能生在溶氧量比较大的干净水体中,所以境况已经不容乐观了,以前在黑龙江流域境内有很大的种群,由于生态的破坏和滥捕滥捞(八目鳗曾经是重要的经济鱼类,现在也是),已经很少了,在中国正面临绝迹的危机。
动物形态
八目鳗是一种圆口纲动物。没有颌,头前腹面有呈漏斗状吸盘,称为口漏斗(由皮肤特化而成),张开时呈圆形,其内壁长满了锋利的牙齿(这是古代鱼祖先所具有的特征之一),口周边附生着细小的乳头状突起,称口触须,有吸附功能。八目鳗全体近圆筒形,尾部侧扁。体长可达60厘米以上。头的两侧各有7个分离的鳃孔,与眼排成一直行,形成8个象眼的点(鳃仍在呈袋囊形的原始状态),故通称八目鳗。八目鳗有背鳍2个,基长约相等。鼻孔单个,位于头顶两眼之间,后方有一白色皮斑,是其感光器官松果眼所在位置。内耳有两个半规管。八目鳗身体没有鳞片,包着一层粘粘的液体,侧线不发达,身体柔软没有真骨,也没有偶鳍,后面的背鳍与尾鳍相联,鳍条软而细密。肛门位于躯干与尾部交界处,肛门前有一泌尿生殖突。又因为八目鳗分为终身栖身于淡水、洄游型两种,所以体长也各不相同,活着的八目鳗背呈青色带绿,腹部灰白色略带淡黄。海八目鳗体长约为70厘米;溪八目鳗体长15~19厘米。
生态特征
目鳗为典型的洄游性动物,部分时期在海中生活。秋季由海进入江河,在江河下游越冬,翌年5-6月,当水温达15℃左右时溯至上游繁殖。八目鳗选择水浅、流快、砂砾底的水域进行挖坑筑巢产卵,雄鱼以吸盘吸着雌鱼头部,同时排卵、授精。卵极小,每次产卵8-10万粒,卵粘在巢中砂砾上,产卵后亲鱼全部死亡。
幼体:沙隐虫/沙栖鳗
成体:八目鳗/七鳃鳗
八卵孵化后不久即成为仔鳗在淡水中成长。此阶段的仔鱼成鱼很不相象。口吸盘不发达且无牙,吸盘通体呈三角形,称为沙隐幼鱼/沙隐虫/沙栖鳗,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仔鳗期泥砂中生活,白天埋藏在泥砂下边,夜晚出来摄食。无视力的的仔鳗期以腐植碎片和丝状藻类为食。八目鳗的寿命约为7年,幼鱼在江河里生活4年后,第5年变态发育完成回到海中,在海水中生活2年后又溯江进行产卵洄游
八目鳗为肉食性动物。既营独立生活,又营寄生生活,经常用吸盘附在其它鱼体上,用吸盘内和舌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吸食其血与肉,有时被吸食之鱼最后只剩骨架。营独立生活时,则以浮游动物为食。
生殖时期的成鱼停止摄食。
八目鳗价值
研究价值
八目鳗是与七鳃鳗有关的无颚脊椎动物,也是已知最原始的脊椎动物。它们是如此地原始,以至于连脊都没有。关于这种生物发育情况的研究工作,会显示关于脊椎动物起源的大量信息,但这样的研究工作一直因极难获得能存活的胚胎而受挫。
第一个关于八目鳗的胚胎学研究是由Bashford Dean完成的,发表于1899年,从那时起科学家很少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来自日本神户“RIKEN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的一个小组终于发表了一项关于八目鳗胚胎学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工作。
他们从实验室养鱼池中的八目鳗Epatretus burgeri身上获得了6个胚胎,在固定之前从卵壳上将这些胚胎切了下来,从而避免了Dean一个世纪以前所碰到的组织变形问题。他们所获得的组织显示了指示神经冠发育的遗传标记。神经冠是基准动物的一个关键特点,八目鳗神经冠的发育过程与七鳃鳗相关事件的过程相似。
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八目鳗类鱼这种可怕的进食方式会因为本身产生的二氧化碳造成动物尸体中所积存的水质变酸,这就可以解释鱼类何以能够应付含有7%二氧化碳(是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350倍)的环境条件了。Dan Baker在实验生物学协会的年会(4月5日)上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结果。
Baker 表示研究结果是激动人心的,因为它表明八目鳗类鱼不仅可以调节它们本身的酸碱平衡,而且它比所研究的任何海洋鱼类淡水鱼类都具有更强的快速补充pH值的能力。就像冷血动物同外界环境都具有相同的体温一样,八目鳗类鱼血液中的盐分浓度也同周围的海水盐分一致。
人们对于无颚的、类似盲鳗的八目鳗类鱼的演化或早期生命历史的了解甚微,认为是最原始的有头盖的动物和最退化的脊椎动物。其与现生和古代鱼类的关系仍然是令人困惑的。牙形剌是前寒武纪晚期至三叠纪晚期齿状磷灰质微体化石,被认为是由无脊椎动物演化而来。不过,最近部分软体化石的发现已经确定了牙形动物脊索动物亲缘关系
医疗价值
八目鳗肉中维生素A的含量较一般鱼类为高,每克约含99~980国际单位(平均300国际单位)。其次,在肝、肾、生殖腺及大肠中亦含有之,特别在睾丸与小肠中的含量更高。在鱼皮维生素B1维生素B12的含量远较其他鱼为高,腹皮中的含量比背皮高。
平日, 在过分使用眼睛看书、电视和电脑的现代人,愈来愈多的人感到眼睛疲惫。像是眼睛痛、视力模糊、眼冒金星、眼睛充血、眼睛刺痛、流睛泪,都是眼睛疲惫的症状。有时更甚至有头痛、目眩、肩膀僵硬、恶心等症状。
因八目鳗含有丰富的脂肪,脂肪当中有大量的维他命A、A是脂溶性维他命,所以吃八目鳗可以有效吸收维他命A。特殊对在夜间眼睛轻易疲劳和视为不佳的人最有功效。
缺乏维他命A会使得眼角膜的粘膜角质化,补充维他命可以使泪腺分泌泪水,眼角膜获得润滑。
因此,八目鳗是值得被推荐的优良食品,可以烧烤方式烹调享用,若不易取得,也可食用一般的鳗鱼,维他命A的含量只有八目鳗的八分之一。
化学成分
八目鳗肉中维生素A的含量较一般鱼类为高,每克约含99~980国际单位(平均300国际单位)。其次,在肝、肾、生殖腺及大肠中亦含有之,特别在睾丸与小肠中的含量更高。在鱼皮中维生素B1与维生素B12的含量远较其他鱼类为高,腹皮中的含量比背皮高。
功用主治
与人类的关系
一种原来生活在海洋里的八目鳗被不小心带入北美洲五大湖之后,成了入侵物种。由于八目鳗靠吸食其它鱼类的血而存活,他们的入侵对五大湖的渔业造成了很大损失,受害尤重的是湖红点鲑(Salvelinusnamaycush)。
八目鳗亦是一种美食,欧洲的上流社会从中世纪开始就视其为珍馐。文献记载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爱吃八目鳗,结果有一次在诺曼底吃了太多的八目鳗后死去。直到今天,在南欧的一些国家(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八目鳗仍然是一道昂贵的名菜。由于过度捕捞,欧洲的八目鳗数量一直在减少。韩国、中国等一些国家也在食用八目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2 22:42
目录
概述
基本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