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甲盘”,也称兮田盘、兮伯盘或
兮伯吉父盘,中国
国宝级文物、
西周重器,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出土。
背景介绍
xī jiǎ pán
兮甲盘,圆形,附耳,盘沿外侈,内底趋平,盘沿下饰
窃曲纹,
皮壳黑亮,传世状态明显,圈足缺失,内底铸铭文133字。
兮甲盘,因制作者兮甲,字吉父,一作吉甫,
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作器者兮甲之甲旧时释作田字,故此盘又称兮田盘、兮伯盘、
兮伯吉父盘。
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出土。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述兮甲(即
尹吉甫)随从周宣王征伐玁狁,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之事。清吴式芬《攈古录》卷三作“兮田盘”,
吴大澄《
愙斋集古录》卷十六作“兮伯盘”,
方浚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卷七作“兮伯吉父盘”。参阅郭沫若《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兮甲盘”盘体呈圆形,盘沿边缘饰有花纹,底座圈足缺失。“兮甲盘”内底铸铭文133字,记述了周宣王伐严允(原作“玁狁”)的战争,获得战功而受赏赐一事。
铭文内容
原文
隹五年三月既死霸
庚寅,王初格伐
玁狁于(余吾),
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愍),王赐兮
甲马四匹、軥车,
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译文
兮甲盘译文(吉世芳、吉家林、吉建军 收集整理)
周
宣王五年三月(月晦)庚寅日,宣王最初下令讨伐玁狁,逐之太原。兮甲吉甫遵王命,克敌执俘,凯旋归来。宣王赏赐兮甲吉甫四匹
良马,一辆軥车。宣王又命兮甲吉甫东去
成周(洛阳)掌政执法,责令四方交纳粮赋。至于南淮夷、淮夷,原向我
周朝交纳贡帛的农人,不得欠缴贡帛、粮赋。他们来往、经商,不得扰乱地方和市肆。若胆敢违反
周王的法令,则予以刑罚、征讨。特提请我周朝各地诸侯、百姓,从事商贸应在规定的市肆进行,不得到荒蛮偏僻的地方去做生意,否则,也要给予处罚。兮伯吉父特作此盘记载。其眉寿(年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作用意义
在商代,用干支纪录日期,60天一轮回,也有年和月的概念,但是彼时的概念同今天大不一样。甲骨刻辞常见套路是先纪录占卜之日,如
甲子,
壬寅等等。这种纪录方式让后人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而使用生霸死霸则是一大进步,青铜器上的生霸死霸纪录加上前面提到的月份和后面的日子,就是干支日,再参照历史上的有关记录,可以让今天的学者相对精确地得出所记录的时间。例如兮甲盘上的第一句是: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已考订兮甲盘属于宣王时期的。宣王在公元前827年开始统治,那么这个五年就是公元前823年,据此考证这里提到的时间就是公元前823年3月24日。精确的可以。
作者
尹吉甫,为
周宣王的重要辅臣。尹,是官名,即太师、宰相。“兮甲盘”为兮甲吉甫的遗物。即《诗经·
小雅·六月》中的“文武吉甫”,亦称“尹吉甫”。在《诗经·小雅·六月》中生动记述了尹吉甫挂帅出兵抗击严狁的史实,诗中写到: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簿伐严狁,至于太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取自《诗经·小雅·六月》)
文物历程
相传“兮甲盘”于
南宋时出土,曾被元代宰相鲜于枢等人收藏。历经数代收藏传递,至清末民初辗转入大收藏家陈介棋之手,随后“兮甲盘”不知下落。
上世纪,日本、香港曾先后传出发现“兮甲盘”的消息,但均被证实为伪造。直到2010年,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在美国一家小型
拍卖会上发现了“兮甲盘”,并花重金买下。
2014年,“兮甲盘”悄然回到中国展出,经中国多位权威专家鉴定确认为真品无疑。
“兮甲盘”的返乡之旅考察有据、流传有序,实属难得。“兮甲盘”的铭文记述了西周的官制、战争、封赏、
税赋、奴隶、
贸易管理等诸多细节铭文,它的“回归”对于研究西周历史、文化及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真伪
关于《兮甲盘》的真伪:
制成于西周、出土于宋代的《兮甲盘》, 到元朝时被书法家
鲜于枢收藏,自
民国收藏家陈介棋收藏以后,这件盘子就遗失了,只有拓本存世。现 在在
日本书道博物馆,保存有一件叫做“兮甲盘”的青铜盘,但是经过考证,该盘和
陈介祺先生保存过的那件兮甲盘是两回事,现存日本书道博物馆的青铜盘是伪造的。
真正的西周晚期《兮甲盘》的拓片,可以看见
陈介祺和
吴大澄的印章,这证明该拓片出自原《兮甲盘》,因此是真实的。该拓片与日本书道博物馆所藏“兮甲盘”对照,证明该盘是伪造的。在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内,也有一件青铜器盘,与传说中流失的《兮甲盘》,在尺寸、铭文、纹饰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当我国钟鼎古器鉴定专家
杜廼松,与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仁聪教授,对该盘进行鉴定的时候,发现这件“兮甲盘”也是伪造的。“盘子铭文是伪造的,采取一种腐蚀法。”杜廼松说道,“做这个铭文,它就是用
硝酸或者是用三
氯化铁,这样的
强酸,在上面按照字口一个笔道一个笔道来腐蚀,硝酸强酸碰到金属物,这些金属物就会腐蚀了,笔道就会出来。铸造
假字的时候,若用刀凿
刀刻,就容易显示出刀凿痕迹,用腐蚀法,这个毛病就可以去掉了。但也会出现不少的破绽,比如笔划过肥,或笔道出不来。香港中文大学这件器物,虽然是一件真实的
铜盘,但并不是西周的那个传世的《兮甲盘》。”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的伪“兮甲盘”,盘上铭文的破绽是最好的证据。该盘铭文是依据《
三代吉金文存》中兮甲盘真铭而伪作出来的。伪铭利用了腐蚀法,在伪作铭文中出现了不少破绽,例如:第四行的“甲”、第十行的“诸”字,由于腐蚀过度,笔画都未出来,已不成字。有的字显示出了
缺笔,如第十三行的“无疆”。有的由于腐蚀字的笔画时,注强酸
不均匀,造成笔画粗细不匀称,如第十行的“不”字,等等。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其中不乏喜欢收藏
古铜器的人。史载元时姚遂,官至
翰林学士承旨,晚年无其他嗜好,惟得商周古铜器,则喜而忘寐,平时出入居处,随之左右,时时把玩,视古铜如珍物,放进取出,必亲自动手,从不让人代劳,惟恐玷污了它。官至
三司史掾的
鲜于枢,除朝廷公务外,闲暇即与古铜为伍,一次,他在僚属李顺父家发现一只铜盘,已被家人折断盘足作为饼盘,鲜于枢细心考察,断定是古代器物,遂将盘收藏,此盘就是有长篇铭文、赫赫有名的传世重宝西周《兮甲盘》。这件器直至清末民初仍存,民国时被收藏家陈介棋收藏,此后已不知下落,却时有伪品出现。但因原《兮甲盘》有真实的拓本存世,所以,伪造者极难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