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它最终来源于土地的多效用性,并由
土地资源边际效用所决定的土地资源
价值量来衡量。
定义
农业多功能性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提出的“稻米文化”。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
21世纪议程》正式采用了农业多功能性提法。1996年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将考虑农业的多功能特点,促进农业和乡村可持续发展。1999年9月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马斯特里赫专门召开了10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农业和土地多功能性会议;同年,日本颁布了《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强调农业除具有经济功能外,还同时具有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政治功能等多种功能。
根据国外的研究结果,结合我国的实际和研究,农业多功能性的含义可归纳为: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促进社会发展,保持政治稳定、传承历史文化、调节
自然生态、实现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等功能;且各功能又表现为多种分功能,各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多功能有机系统特性。
构成要素
具有多功能性的农业主要由以下三大要素构成:
包括土地、光、热、水、地形、地貌、生物等资源。各种农用自然资源本身就是构成
生态环境的主体,具有
生态功能;由于生态环境为
人类社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
环境条件,涉及到环境的
承载力问题和人类
健康问题,而具有
社会功能;由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差异性,构成了独特、优美的
自然景观,而具有良好的生产、旅游等经济功能;由于自然资源的构成、分布、变化和环境状况影响人类的思想、观念的形成,而具有
文化教育功能。
农业生产过程
农业除向社会提供优质、安全、足够的农副产品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这不仅是一个
社会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
政治问题;农业生产过程本身就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对保持
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而具有极大的旅游、
教育价值;农业生产过程本身就直接关系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问题,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状况。
农副产品
农副产品能满足城乡居民的生存和健康需要,其社会、政治作用怎显而易见;其次是为
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农副产品的质量、数量及安全性本身就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状况和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涉及到
社会发展和
政治稳定问题;农副产品本身就是人类几千年选育的结果,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从而具有
文化价值。
因此,农业表现出来的多功能作用要比等值二。三产业的产品的价值要大得多;产生的作用是
乘数效应、甚至可能是指数效应。
主要内容
农业的多功能性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经济功能
主要表现在为社会提供农副产品,以
价值形式表现出来的功能,是农业的
基本功能。其中心作用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对食品的需要,还有以依托农业提供服务获得的、不可估量的
经济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基础支撑作用,其经济功能还表现在为实现国民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上。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经典研究表明,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了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大贡献。
社会功能
主要表现为对
劳动就业和
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功能。农业作为一个产业不仅能容纳劳动力就业,而且农副产品质量、数量及其安全性本身就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状况、
营养水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及优美的环境等,涉及到社会发展问题。因此,农业的社会功能作用大,搞不好就会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政治功能
主要表现为农业在保持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作用上。从很大程度上讲,农业
生产状况决定了社会秩序的状况;
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
组织制度的样式。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政治选择;同时,农副产品还是国家的战略储备物资。因此农业具有重大的政治作用。
生态功能
主要表现在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支撑和改善的作用上。农业各要素本身就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因子,因此,农业的功能可直接表现为生态功能。农业的生态功能,对
农业经济的
持续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保持
生物多样性、防治
自然灾害,为二、三产业的正常运行和分解消化其
排放物产生的外部
负效用等,均具有积极的、重大的正效用。
主要表现为农业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提供教育、审美和休闲等的作用上。农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其内部蕴藏着丰富的
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农业对教育、审美等有关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
人生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业正承担着传承
传统文化载体的职能。
农业多功能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从经济功能看,其功能的大小,不仅影响农业总功能的大小,而且直接和
间接影响社会、生态、文化和政治功能作用的发挥;从生态功能看,其功能的大小,不仅影响农业总功能的大小,而且直接和间接影响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功能作用的发挥;其他功能以此类推。
基本特点
农业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功能的最大作用特点就是公共性,对全社会产生作用。对于农业产业来说,农业的多功能性对其本身发展具有巨大
潜在价值,但更主要的是发挥对农业外部,对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基础支撑作用,因此外部性是农业功能的基本特征;
内部性和专用性功能只占农业总功能的一小部分。为此,有充分的理由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保护,以达到重视程度与总功能基本一致。
农业具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五大功能,各功能又有多个不同的子功能。同时,农业各功能、内部各子功能之间又表现出的关联性;以生态功能为例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些关联链条:生态环境-人类
生存质量-
人口素质-经济、社会、政治、
文化发展-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农产品-人类生存-社会基础-政治稳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各功能共同构建了一个
有机整体,表现出了整体性特点,表现出了各大小功能之间的多重关联性及作用的
全面性和整体性。对此,必然要强调在发挥农业多功能作用时,而应综合考虑各功能的关联性,以求得
个体功能作用充分发挥、总体功能最大的理想效果。
区域间的差异性
由于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如:土地、光、热、水、地型、地貌、生物等),而这些资源又
客观存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因此,农业的多功能性也必然随着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导致各功能的强弱差别等。如西南喀斯特地区有山多、
生物资源丰富的特点,提供生物产品就有优势。此外,人口素质的差异性、
人口密度和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是形成农业多功能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在制定农业政策、进行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农业多功能的客观存在,而且还必须考虑其在空间上的差异性,才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作用。
损失容易、提高困难
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
自然再生产和
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这就决定了农业多功能性的功能大小和强弱会因
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总体特点是破坏比较容易、保护困难。如生态环境中的林木、草等植被,毁坏非常容易、恢复就特别困难。其根本原因是农业活动中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形成的
周期长、投入大,而人类个体和
组织行为又短期化,以及农业多功能性的外部性和公共性特点所致。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多功能性的教育和宣传,倍加爱护和保护农业的多功能性。
功能存在正负性和显潜性
功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默顿认为,功能有
正功能和
负功能、
显功能和
潜功能之分。正功能是指构成功能的各要素
合理组合,构成一个有机系统,产生良性循环所表现出来的功能;负功能则是由于某一个或几个要素遭到损坏,导致要素之间
不协调,产生恶性循环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如:人增-耕进—林退—生态恶化等。显功能是指人们能够认识到的或者能够期待的、能够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结果,如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才能保证
粮食安全等。潜功能是指未认识到的或者未期待的、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的功能,如
农业文化对人类观念的影响,农业文化带来的旅游经济价值等。农业功能的正负性说明了农业的重要性,农业功能的显潜性说明了认识农业功能的困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