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圆
岁时风俗
冬至圆,岁时风俗。冬至是一年廿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在农历十一月间,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阳历12月21日或12月22日。地球绕行太阳运转,在冬至的时候,阳光正好直射在南半球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冬至后,阳光直射的纬度逐渐往北移动,北半球就白天渐长,夜晚渐短了。
节气简介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地区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冬至圆一般的做法是:先用优质糯米水浸水磨,沥成团块,再用黑芝麻、猪油(纯板油)、绵白糖桂花做成馅子(也有用豆沙、白糖),用手搓成圆形,然后放入沸水中煮,待汤团浮起水面,再加少量冷水煮熟即可。
冬至圆的吃法:或用肉丁、香干、笋丝、葱花作馅,或蒸或炒,吃起来香甜滑糯各有风味。“冬至大如年”,吃了冬至圆,年龄又长一岁,阖家团团圆圆,真是一个好兆头。
节气由来
远古帝尧的时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岁时节气。到了周朝已有冬节,君王要在冬至日举行祭天的。至汉以后,每年冬至,都有举行祭天、祀神、拜祖、贺冬等行事。到了唐宋两代,祭礼更加隆重,各地都依例举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汤圆,祀神祭祖,而后一家团圆,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民间习俗,冬至这天吃了汤圆,就长了一岁了。
以前,在农业社会,冬至前一两天,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应节的祭品,并准备做汤圆,先把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米浆,压榨水份后,成为“圆仔米妻”在前一夜,各家大小集合起来,把它搓成圆仔,圆仔又分为红白两种,红的叫“金圆”,白的叫“银圆”。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阖家围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闽台地区
简介
闽南地区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闽台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现代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台湾冬节(闽南语称冬至为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传说
台湾,说起冬节圆粘门环这一节俗,还有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传说:
从前,有年冬节,台湾某地三个流浪街头的乞丐,做母亲的饥寒交加断了气,女儿痛哭一场后,决定卖身葬母,可是父亲也饿得难以行走,女儿就把刚刚讨来的几个冬节圆送给父亲吃,父女推来让去好几次,做父亲的才含泪把冬节圆吃下。临别时,父女约定,女儿不管到哪家打工,每年冬节都在东家的大门门环上粘附两个冬节圆,这样今后做父亲的就不会找错门了。说罢,父女抱头痛哭一场就天各一方了。
翌年冬节,在财主家当丫环的女儿思父心切。她心生一计,对东家说:“冬节敬祖宗,也要敬门神,这样才会迎来财神。”东家很迷信,听罢也觉得有理,就叫丫环将两只糯米团粘在大门的门环上。秋去冬来,五年后,父亲终于找到了在门环上粘冬节圆的这户人家,父女团聚了。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家,但每到冬节,父女俩不忘那段辛酸的往事,总要在门环上粘上冬节圆。后来,乡亲邻居也竞相效仿,以寄托对出远门亲人的怀念和祝福,盼望他们早日归家,久而久之,便给冬节增添了富有浓郁人情味的节俗内容。
寓意
如今,分离在海峡两岸的亲人,更希冀祖国早日统一,亲人团聚,他们每逢冬节更喜爱在门环上粘上两个耀眼的冬节圆。那白白的冬节圆,象征着纯洁的亲情;红红的,象征着吉祥的蕴意;圆圆的,象征着家庭的团圆;甜甜的,也象征着生活的甜蜜;连那很粘很粘的糯米,不也象征着亲人的骨肉相联吗?
各地风俗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吃饺子是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捏冻耳朵”此种习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饺子”和“扁食”。冬至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地区汤圆
宁波的汤圆:
猪油汤圆据考证始于宋元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用当地盛产的一级糯米磨成粉做成皮。猪板油剔筋、膜,切末斩碎,放盆中加白糖,芝麻粉拌匀揉透,搓成 猪油芝麻馅心小圆子。水磨粉加水拌和揉搓成光洁粉团,捏成酒盅形,放入馅心,收口搓圆成 汤圆。锅内清水烧沸,放入汤团煮三分钟后,待汤团浮起时加入少量凉水,并用勺推动以防黏锅。再稍煮片刻,待馅心成熟,汤团表皮呈玉色,有光泽时,即连汤舀入碗中,加入白糖,撒上 桂花即成。猪油汤团以细腻纯净的绵白糖黑芝麻和优质猪板油制成馅,汤团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具有香、 甜、鲜、滑、糯的特点,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鲜爽可口,令人称绝。
广东潮汕的汤圆:
四式汤圆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四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四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将四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
山东的汤圆:
先将大红枣煮熟去核并捣成泥状,猪板油去膜用刀拍碎,
两者加白细砂糖搓成馅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小汤圆
芝麻炒熟和白细砂糖研成细末成炒面,
将煮熟的小汤圆炒面中滚一圈即可,吃时油润绵软。
擂沙汤圆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历史。以大红袍赤豆煮熟磨细,将带馅汤圆煮熟,外滚豆沙而成,其特点是形美色艳,豆香宜人。以前是先用一只内壁带有菱形纹路的缸瓦土沙盆,再用一支质地坚硬的石榴木作为磨粉浆的“擂浆棍”,往沙盆中放入炒香的干豆,如花生、芝麻或黄豆,干磨出碎末粉状的“香沙”;最后,煮熟的汤圆在“香沙”里滚来滚去,于是黏黏的糯米丸子黏满了“香沙”,故名为擂沙汤圆上海满园春酒酿汤圆选细腻糯米粉为原料,放在圆竹匾中边洒水边旋转,逐渐滚成汤圆生坯。将其投入酒酿汤锅中,加白糖、桂花煮熟。该汤圆的特点是软糯有劲,酒酿味浓,甜酸可口,清香诱人。雨花石是一道貌似雨花石的汤圆,软软的薄皮配上浓稠的抹茶馅,口感有如日式草果般香滑。最难得的是薄皮上依然能做出雨花石一样的花纹。
肉汤圆
【原料】适量的糯米、大米、瘦肉末、酱油、胡椒、料酒、姜末、冬菜末、葱花。【做法】
(1)将糯米与大米混合,浸1—2天,用磨磨细放入布袋内悬空吊浆,制成面粉。
(2)在锅中倒入油少许,油七成熟时下肉末炒熟,加入酱油、胡椒、料酒、姜末,入味后起锅装盘。
(3)熟肉末晾凉后,加入适量的生肉末、冬菜末、葱花,拌匀后放冰箱里冷冻,切成小块为馅心。
(4)将面粉加入适量冰水的揉和,取一小块捏扁,包入馅心揉圆。
(5)将汤元下锅煮,火不宜过旺,见汤圆浮上水面即捞出。
(6)在碗中放入适量的酱油、胡椒、味精、化猪油、葱花等,冲入适量高汤,将捞出的汤圆放入即可食用。
水果什锦小汤圆
【原料】汤圆粉、任意水果、淀粉、糖
【做法】
(1)用汤圆粉、温水和面,把面团揪成花生米大小的剂子揉成小丸子状。
(2)将水果洗净切成小粒。
(3)将小丸子放进锅中煮熟,约10分钟,然后放入水果粒。
(4)勾薄芡后捞出锅食用即可。
珍珠醪糟
【原料】主料:醪糟、汤圆粉、鸡蛋。调料:白糖、桂花。
【做法】将汤圆粉加少量凉搅拌成类似做疙瘩汤的小碎状,酒糟放在锅里加热,将搅拌好的汤圆疙瘩一把一把到锅里,边撒边搅拌,用文火2—3分钟,待小疙瘩完全漂来,打上碎鸡蛋花,蛋花漂起后关火,撒上桂花、白糖。
芝麻枣泥汤圆
【原料】大红枣、猪板油、芝麻、白细砂、水磨糯米粉
【做法】(1)先将大红枣煮熟去核擦泥,猪板油去膜用刀拍碎,两者加白细砂糖搓成馅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小汤圆,
(2)芝麻炒熟和白细砂糖研成细末成炒面,将煮熟的小汤圆在炒面中滚一圈即可,吃时油润绵软。
芝麻汤圆
【原料】适量的糯米、大米,适量的白糖、麻酱、桃仁(压碎)、芝麻、化猪油。
【做法】
(1)将糯米与大米混合(5000克糯米可加1000克大米),水浸1—2天,用磨磨细,放入布袋内,悬空吊浆,制成面粉。
(2)将白糖、麻酱、桃仁、芝麻、化猪油和面粉混合拌匀,制成小方块馅料待用。
(3)将面粉加入适量凉水揉和,取一小块捏扁,放入切好的馅料封口揉圆。
(4)将水烧开后放入汤圆,煮时火不宜过旺。汤圆浮上水面,稍过一会儿捞出即可。
山药汤圆
【原料】山药50克 白糖90克 糯米500克 胡椒粉适量
【做法】(1)将山药捣碎成粉,放入蒸锅内蒸熟,加白糖、胡椒粉少许,调成馅备用。
(2)糯米泡后,磨成汤圆米粉,分成若干小团。
(3)将山药馅与糯米粉团制成汤圆,下沸水锅中煮熟即成。
炸汤圆
【原料】各种馅料的汤圆500克,食油1000克,白糖少许。
【做法】
(1)用竹签将汤圆扎孔若干,以防炸时爆锅溅油。
(2)锅内的油六七成熟时,将元宵分两次炸制。待汤圆呈浅黄色时,用竹筷翻动,使之受热均匀,再炸至金黄时,表面开始有小泡泡出现,即捞出沥油装入盘中。
(3)在炸好的汤圆上放适量白糖。
炸红豆沙汤圆
【原料】汤圆粉、红豆、糖
【做法】
(1)用汤圆粉和温水和面,然后把面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
(2)红豆洗净用高压锅煮烂,用干纱布过水。
(3)锅中放油,倒入红豆茸,加糖炒15分钟,红豆与糖和油的比例约为2∶1∶1。
(4)将剂子按扁,中间包馅,最后揉成球,在锅中炸熟即可,炸汤圆时,会出现崩溅的情况,记得用竹签将汤圆扎孔若干,以防炸时爆锅溅油,注意一定要用小火。
水磨汤圆
【原料】压干的新鲜水磨粉1500克,澄沙馅1000克(如用鲜肉只需750克)。
【做法】
(1)取水磨粉250克,用适量的水揉和成粉团,拍成饼,当水煮沸时放入锅内,煮成熟芡捞出,浸入冷水。再用水磨粉1250克放入缸中,用双手搓擦,同时把从水中取出的熟芡放入碎粉粒中,揉拌成粉团,盖上湿布,待用。
(2)按量揪剂(每500克20个),将剂捏成锅形,放入澄沙馅,随后将边逐渐收口,即咸汤团。
(3)待水煮沸时,将汤团下锅,用勺沿锅边推转,当汤团浮出水面时,加少许冷水,再煮7—8分钟,当汤团的皮看上去是深玉色,有光泽即熟。
广东四式汤圆
【原料】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白糖、芝麻、熟猪油、汤圆
【做法】
1、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四种甜馅料,
2、将汤圆皮分别包入四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将四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 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汤圆软滑细腻,四种味道各异。
珍珠圆子
【原料】上等糯米1100克、黑芝麻50克、精自面粉100克,猪板油100克、冰糖25克、白糖500克,桔红(红桔蜜饯)。
【做法】
1、将1000克糯米清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两天(春秋季,每8小时换水一次,盛夏每4小时换水一次,以防糯米变酸),将糯米磨成细粉装入布袋滴干水分。
2、取剩余100克糯米,洗净后用温水泡软待用。
3、将黑芝麻用文火炒熟眷成细粉,与炒成金黄色的清白面粉混合;将猪板油撕去油皮切成细丁,将桔红切成颗粒状,将冰糖碾碎。以上各种原料与白糖拌匀成馅,分成20个圆形馅心。
4、将糯米粉浆揉搓滋润(粉浆太干可加运量清水),分成20等份。用每份粉团包一个馅心,捏成上圆下平的半球形,在表面均匀地沾上泡软的糯米。
5、将圆子放在蒸笼中以急火蒸熟,可热食,亦可凉食。
核桃酪汤圆
【原料】干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面150克,麻仁100克,小枣50克,面粉、桂花少许。
【做法】
1、将白糖放入碗内,加桂花、麻仁、面粉少许,再加开水少许拌匀,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见方的丁,即咸汤元馅。
2、将江米面放入簸箕里。汤元馅放在漏勺里,用凉水浸过,倒入簸箕内,用双手摇动,使汤元馅沾满江米面,连续三次,即成汤元。下入锅内煮10分钟左右,漂起即熟。
3、核桃仁用开水冲两次,剥去外皮剁碎,小枣洗净,用凉水浸泡12小时。
4、把江米、桃仁、小枣肉放入碗中,加清水4两拌匀,用小磨磨一遍,成为细浆。
5、净勺放开水一斤半,下入白糖,上火见开,撇去浮沫,迅速将桃仁浆下入,搅匀咸粥状,至熟,盛于碗内,将煮熟汤元捞入即成
橙羹小汤圆
【原料】糯米面2500克,白糖750克,熟面粉150克,猪油50克,瓜子仁25克,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橙子3个,青红丝、香精少许。
【做法】
1、将熟面粉100克、白糖500克及猪油、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等拌匀,将用50克熟面粉打成的浆糊倒入,搓成馅,切成玉米粒大的小方丁。
2、在箩筐内放些糯米粉,将浸过水的馅块放入滚动,滚成大小适中的汤圆。将橙子切成两辨,挤出汁。
3、水煮沸时,把汤圆倒入锅里,汤圆浮上水面后,再加白糖和橙子汁,待白糖溶化后盛入碗内。
拔丝小汤圆
【原料】糯米粉300克,绵白糖300克,猪板油25克,青红丝桂花、瓜子、芝麻少许,糖稀50克,熟面50克,花生油750克(实耗100克)。
【做法】
1、将青红丝切碎与猪油、白糖150克、桂花、熟面、糖稀、瓜仁等配料和成水晶馅。
2、将和好的馅砸成三毫米厚的片,切成三毫米见方的丁,沾水放入糯米粉用簸箕摇晃,反复三次即成生汤圆
3、在炒勺中倒入花油,烧至六七成熟时,下入汤圆并用筷子拨开,漂浮后用漏勺捞起,用小勺拍开口。
4、将炒勺置火上,注入少许清水,下入白搪150克,炒至金黄色时下入汤圆,离火颠勺,撒入青红丝、芝麻等即成。
鸽蛋汤圆
【原料】压干的新鲜水磨粉2500克,白砂糖1000克,芝麻粉100克,薄荷香精、糖挂花少许。
【做法】
1、白砂糖1000克加水250克,用中火熬制约15分钟,见拔丝后立即离火,趁热将三分之一糖浆倒入铁板上,用刮板、菜刀将糖浆来回搅拌,然后将铁板上的糖浆围成一个坑,再倒人三分之一,仍旧用刮板、菜刀将糖桨搅拌,待剩余的糖浆全部倒入后,加入香精、薄荷、桂花。把配好而且凝固的糖馅,用手使劲捏搓成长条,再切成豆粒大小的糖粒,待用。
2、取水磨粉500克左右,加少量水,揉和拍成饼,加入锅内煮熟,捞出浸在凉水中,冷却后揉进粉团内,揉至不粘手为止,用湿布盖上备用。
3、取粉坯一块(约10克重),用大拇指按一个坑,放入馅心,包拢,搓成圆长形。
4、待水煮沸后,将圆子入锅,用勺子搅动,等圆子浮上水面后,再煮20分钟,见圆子表皮成深玉色并有光泽时,即可捞出,倒进已备好的冷水中,让其迅速冷却。再将圆子捞出控干水分,放在碾碎的芝麻粉中,将每个圆子的底部滚上芝麻粉,四只一排、八只一组,放在光纸或粽叶上即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9 13:54
目录
概述
节气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