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区
陕西省宝鸡市辖区
凤翔区,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市东北,东西分别邻岐山县和千阳县,南北分别为陈仓区麟游县,总面积117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共有12个镇。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常住人口37.48万人。
历史沿革
凤翔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氏族公社村落分布。
夏代为九州之一的雍州之域。商代为太史周任之封国,称为周国。
西周为王畿地,属召公姬奭采邑,称雍邑。
春秋,周平王封护驾有功的秦襄公为诸侯,赐为秦地。秦德公(前677年)徙都雍城(今县城南),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迁都栎阳(今阎良区武屯镇),先秦19公于此活动,历时294年,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战国商鞅变法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划全秦为三十一县,分为大、中、小三等,大县二万户,中县一万户,小县五千户。在雍城设雍县,定为大县。从此,雍城成为雍县的治所。
秦代实行郡县制,雍县属内史地(郡级,设于京畿)。
袭秦制,仍为郡领县。高祖二年(前205年),雍县属中地郡。景帝二年(前155年),内史分为左、右,雍县属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左内史改称左冯翊,右内史一分为二:东为京兆尹,西为右扶风,统称“三辅”。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雍县属汉安郡。
三国时期仍为郡领县。曹魏改右扶风为扶风郡,雍县属之。
西晋仍为郡领县。初,雍县仍属扶风郡。武帝太康八年(287年),改扶风郡为秦国,雍县属之。
十六国时期仍为郡领县。雍县仍属扶风郡。
南北朝时期,先行郡县制,后改州、郡、县三级制。北魏于太武帝太延三年(437年)分扶风郡设平秦郡,治所雍县(今凤翔区城南)。太平真君十年(449年),雍县东析置横水县。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岐州,治所雍城镇(今县城东关,俗称“小城”)。岐州辖平秦、武都(今宝鸡市区及太白县西北)、武功三郡。平秦郡领雍县、横水县、周城县(在今岐山县东北及扶风县北)。西魏文帝大统四年(538年),平秦郡改称岐山郡,治所仍设雍县,横水县并入雍县,雍县南分设洛邑县(归武都郡)。北周时岐州仍存,辖岐阳、武都二郡,岐阳郡领雍县、周城县、三龙县(今麟游县南)。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撤郡制,缩州域,实行州县制。改岐阳郡为岐州,雍县属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恢复郡县制。岐州、陇州并为扶风郡,治所雍县,辖雍县等十县(辖地相当于今宝鸡市及咸阳市西部)。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推行郡(州、府)县制。撤销扶风郡,分设岐州,治所雍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实行道、郡(州、府)、县三级制。雍县属关内道岐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撤岐州,设扶风郡,治所雍县。“安史之乱”中肃宗于至德元年(756年)改扶风郡为凤翔郡,分雍县东南地另设天兴县。二年八月驻跸时,取“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升凤翔郡为凤翔府,称“西京”,改雍县为凤翔县。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凤翔县并入天兴县,属凤翔府。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凤翔府又称“西都”,不久废。凤翔府治天兴(今凤翔区南七里,遗址无从详考),领八县:天兴、宝鸡(今宝鸡市区)、麟游、普润(今麟游县西部)、眉县、虢县(在今陈仓区境内)、岐山、扶风。唐末开始,李茂贞割据凤翔,领四镇十五州。四镇为凤翔镇(今宝鸡市大部分及甘肃省清水一带)、兴元镇(今汉中市大部及四川省南充市部分地区)、洋州武定军(今陕西省洋县、西乡一带)、秦陇天雄军(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十五州为陇州(今陕西省陇县、千阳及甘肃省清水一带)、凤州(今陕西省凤县一带)、兴州(今陕西省略阳一带)、洋州(今陕西省洋县一带)、文州(今甘肃省文县一带)、利州(今四川省广元一带)、集州(今四川省南江一带)、壁州(今四川省通江一带)、巴州(今四川省巴中一带)、阆州(今四川省阆中一带)、通州(今四川省达县市一带)、蓬州(位于通州西,无从详考)、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一带)、渠州(今四川省渠县一带)。
五代时期仍为道、郡(州、府)、县三级制。天兴县属关西道凤翔府,府治天兴。凤翔府仍领八县。
北宋地方政权设路、府(州)、县。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置秦凤路(治所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其提点刑狱(司法机构)在凤翔府,府治天兴,领九县:天兴、岐山、宝鸡、扶风、眉县、虢县、周至、麟游、普润。
太祖初年,仍沿宋建置。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改秦凤路为熙秦路。三年,改天兴县为天兴军,不久又恢复天兴县。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年),以“天兴县”与京都“衍庆殿”字音相近,更为凤翔县。二十七年(1187年),分熙秦路增设凤翔路,治所凤翔,领二府四州。辖地相当于今周至、扶风以西,秦岭以北,甘肃省葫芦河流域以东,宁夏海原、同心县以南。不久升凤翔府为总管府,后又改称凤翔府。凤翔府治所及领县均同于宋代。
元代地方政权设省(道)、府(州)、县。初撤凤翔路,存凤翔府,直属陕西行中书省。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凤翔府更为散府,后复称凤翔府,归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管辖。府治凤翔,领五县:凤翔、岐山、麟游(普润县并入)、宝鸡(虢县并入)、扶风。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陕西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凤翔府直属,府治凤翔,领七县一州:凤翔、岐山、扶风、宝鸡、千阳、麟游、眉县及陇州(今陇县及陈仓区西北部)。
清代地方政权为省、道、府、县(州)。凤翔县属陕西省凤邠道凤翔府,道治、府治均设凤翔县。凤翔府领七县一州:凤翔、岐山、扶风、宝鸡、千阳、麟游、眉县及陇州(今陇县及陈仓区西北部)。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留县设道。凤翔县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道,凤翔县直辖于陕西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设陕西省凤翔专员公署,治所凤翔,辖十二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专员公署迁宝鸡,改称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凤翔县。
1949年7月14日,凤翔解放,凤翔县隶属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凤翔县于1950年1月改属陕西省宝鸡分区,10月分区更名专区。1956年10月专区撤销,凤翔县由陕西省直辖。1957年7月,凤翔县宁王乡划归陈仓区管辖。1958年11月,撤销岐山、麟游县建置,将原岐山、麟游县及眉县渭河以北地域统归凤翔县,县人民政府设凤翔。1961年1月,凤翔县改属宝鸡市管辖。9月,三县分设,凤翔县改属宝鸡专区。1962年9月,凤翔县长青公社花园大队划归千阳县。1969年10月,凤翔县改属宝鸡专区更名的宝鸡地区管辖。1980年,凤翔县改属宝鸡地、市合一的宝鸡市管辖。
2021年1月,国务院同意陕西省撤销凤翔县,设立宝鸡市凤翔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凤翔区清代前政区资料散失无考。
清代区划
清雍正年间,全县分为39里402甲。
1、东乡(辖8里,106甲)
2、南乡(辖8里,82甲)
3、西乡(辖8里,84甲)
4、北乡(辖8里,77甲)
5、城关(辖7里,53甲,各里位置无考)
民国区划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前,政区仍沿清时旧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调整粮赋,改置区划,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字样代表西、东、北、南、中五区,除中区编为4乡1镇外,其余各区均编为8乡。区辖乡、乡辖保、保辖甲,甲统花户。全县分为5区36乡120保。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成立联保组织(国民党统治时期采用保甲制度。每一联保辖10保,每保辖10甲),将36乡改称36联保,沿用乡名。联保设主任,下辖保、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并36联保为18乡,设一城市镇,全县19乡(镇)120保,直至1949年7月。
现代区划
1949年7月23日,凤翔县人民政府成立,全县规划13区1市,辖121乡。
历经变迁,2010年7月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凤翔县尹家务乡并入陈村镇,撤汉封乡、唐村乡并入柳林镇,撤董家河乡、范家寨乡合并设立范家寨镇,撤郭店镇并入彪角镇。
2021年1月,国务院同意陕西省撤销凤翔县,设立宝鸡市凤翔区。凤翔设区后,隶属关系、管辖范围不变。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共有12个镇,160个行政村,9个城镇社区,1964个村民小组。凤翔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东大街3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凤翔区位于关中西部、宝鸡市东北,城区距宝鸡市中心城区40千米。凤翔区东西分别邻岐山县千阳县,南北分别为陈仓区麟游县。总面积1179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凤翔区北部山地(千山余脉自西向东延伸至县境北部,俗称“北山”。)主要系寒武纪、奥陶纪、二叠纪、三叠纪及白垩纪地层组成的北缓倾单斜构造。南部塬区主要为第四纪覆盖,黄土层深厚,基石露头甚少。西部冯家山库区出露有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高山河组石英沙岩、龙家园组白云岩等。
本区内断裂稀少,主要有草碧——范家寨——岐山、八渡——清凉山——千河断裂,它们分别通过塬区的东北及西南边界,与南侧的宝鸡——蔡家坡——眉县塬边断裂共同组成一个对凤翔塬区的围限边界断裂。
地形地貌
凤翔区山、川、塬、沟、壑各种地形都有。北部低山丘陵和丘陵沟壑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主要沟系开阔,坡度平缓,多在15—20度,天然植被优于塬区。南部川塬区地势平缓,海拔750—950米,土壤肥沃。
凤翔地处秦岭纬向、祁吕贺山字型及陕西旋卷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地形复杂多样,山、川、塬具有,境内地势总特征为北山、南塬、西河谷。
北部丘陵山区,海拔1200—1600米,最高峰1678米,由红色底砾岩及三趾马红土构成。沟壑纵横,溪流潺潺,人稀地广,清静幽雅;南部平原,海拔649—968米,相对高差319米。横水河、千河自北向南分别入讳河、渭河。雍水河自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将原面自然分割为两大块,北为山前洪积扇平原,平坦完整。南属黄土台塬,土壤肥沃;西部的千河阶地(亦称千河川道),海拔588—750米,为全县最低处,自北向南倾斜,区内水质甘甜,土壤多为淤土。
气候特征
凤翔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半湿润半干旱。年平均气温11.4度,降水量625毫米,无霜期209天。全年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雨热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但在农作物生长季节中,太阳辐射强,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亦易发生干旱。
冬季:受蒙古高压和极地变性大陆气团影响,天气冷、晴、干燥,气温最低,降水最少。
春季:暖气团势力逐渐转强,气温渐高且回升快,通常雨水也逐渐增多。但多风,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多变,农作物常遭霜冻侵害。
夏季:受蒙古低气压及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高温酷暑,多雷阵雨,时伴冰雹,降水集中,农作物常遭伏旱危害。
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出现,低温多阴雨,10月下旬气温迅速降低,降水明显减少。秋末,天高云淡,气候凉爽,素有“十月小阳春”之称。
由于地形影响,凤翔区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南部塬区比北部山区年平均气温高4.2℃,无霜期长20天左右,年降水量少100毫米左右。
水系水文
凤翔区境内年平均径流深68.5毫米,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变化范围50—100毫米。最高值区为丘陵山区,可达100毫米。降水丰富,蒸发量小,地面坡度大,渗透系数小,径流系数0.15,有利于产流;最低值区为黄土台塬,50毫米,其条件与丘陵山区相反。县境内河流的支流均在山区。地下水主要由降雨补给,年内降雨多集中在7—9月,径流年内变化与降雨量年内分布基本一致。塬区地面平缓,耕地连绵,下渗大,部分降雨下渗后潜入地下,其少量再经天然沟渠出渗排泄,径流分布较匀。丘陵区沟深坡陡,土壤侵蚀除面侵外,有滑坡、塌方等现象,致使暴雨季节径流输泥沙量增大,年侵蚀模数最高的浅山区已达2288.2吨/平方千米。
土壤类型
凤翔区土壤分土、黄绵土、褐土、淤土、潮土、雍土、沼泽土、紫色土8类,20个亚类,46个土属,129个土种。
自然灾害
凤翔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连阴雨、暴雨、冰雹、霜冻等。以干旱、连阴雨、冰雹危害最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凤翔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50373.25公顷(755598.75亩)
其中,水田4.82公顷(72.30亩),占0.01%;水浇地32857.22公顷(492858.30亩),占65.23%;旱地17511.21公顷(262668.15亩),占34.76%。柳林镇、彪角镇、陈村镇、横水镇、姚家沟镇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5.18%。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35493.84公顷(532407.60亩),占全区耕地的70.46%;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3286.27公顷(49294.05亩),占6.53%;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7844.72公顷(117670.80亩),占15.57%;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631.50公顷(9472.50亩),占1.25%;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3116.92公顷(46753.80亩),占6.19%。
(二)园地4729.96公顷(70949.40亩)
其中,果园3989.10公顷(59836.50亩),占84.34%;其他园地740.86公顷(11112.90亩),占15.66%。园地主要分布在范家寨镇、糜杆桥镇、田家庄镇、横水镇,占全区园地的65.38%。
(三)林地48191.62公顷(722874.30亩)
其中,乔木林地30024.51公顷(450367.65亩),占62.30%;灌木林地14268.12公顷(214021.80亩),占29.61%;其他林地3898.99公顷(58484.85亩),占8.09%。糜杆桥镇、姚家沟镇、柳林镇、范家寨镇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区林地的91.13%。
(四)草地4086.97公顷(61304.55亩)
其中,天然牧草地2575.19公顷(38627.85亩),占63.01%;人工牧草地0.49公顷(7.35亩),占0.01%;其他草地1511.29公顷(22669.35亩),占36.98%。草地主要分布在糜杆桥镇、范家寨镇、柳林镇,占全区草地的73.67%。
(五)湿地276.47公顷(4147.05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凤翔涉及2个二级地类。其中,沼泽草地0.87公顷(13.05亩),占0.31%;内陆滩涂275.60公顷(4134.00亩),占99.69%。湿地主要分布在范家寨镇、糜杆桥镇、柳林镇、长青镇,占全区湿地的77.54%。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412.04公顷(156180.60亩)
其中,建制镇用地2095.31公顷(31429.65亩),占20.12%;村庄用地7512.98公顷(112694.70亩),占72.16%;采矿用地235.35公顷(3530.25亩),占2.26%;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568.40公顷(8526.00亩),占5.46%。
(七)交通运输用地2385.98公顷(35789.70亩)
其中,铁路用地185.70公顷(2785.50亩),占7.78%;公路用地706.30公顷(10594.50亩),占29.60%;农村道路1485.69公顷(22285.35亩),占62.27%;管道运输用地8.29公顷(124.35亩),占0.35%。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10.32公顷(21154.80亩)
其中,河流水面246.31公顷(3694.65亩),占17.47%;水库水面938.44公顷(14076.60亩),占66.54%;坑塘水面55.86公顷(837.90亩),占3.96%;沟渠135.59公顷(2033.85亩),占9.61%;水工建筑用地34.12公顷(511.80亩),占2.42%。长青镇、城关镇、姚家沟镇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较大,占全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75.94%。
植物资源
凤翔区南起川塬栽培区,西北、东北、北部分别与千阳、麟游及岐山接界。北部为深山区,植被较好;南部为浅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内包括姚家沟、涧渠、五曲湾、汉封四乡的全部及横水、田家庄、糜杆桥、范家寨、董家河、柳林、唐村、长青八乡的一部分。区内以栎类、油松山杨灌木、藤木等群系为主。还有药用草本植物及低等植物。
动物资源
凤翔区境内玉祥、九龙、大塬、水沟、瓦岗寨等文化遗址中发现,先民在五六千年前已饲养牛、羊、鸡之类的家畜家禽。饲养动物:牛、驴、骡、马、骆驼、猪、羊、兔、貂、狗、猫等;野生动物:刺猬、野兔、狼、狐狸、黄鼠狼、獾、金钱豹、野猪、草鹿、野羊、蝙蝠、小家鼠、巢鼠、褐家鼠、苛岚绒鼠、社鼠等。禽类有120余种,大多就地繁殖,部分只在境内越冬或迁徙经过,或短暂停留。虫类主要有中国蜂(俗称土蜂)、意大利蜂(俗称洋蜂)、蚕、蝎、土元(簸箕虫)等。野生虫类甚多,有些对农业、林业及人类有一定危害,如螟虫、玉米螟、棉蚜、小麦吸浆虫、红蜘蛛、金龟甲等。有益于人类的有:壁虎、蜘蛛类、蛇类、蟾蜍、蛙类、蚯蚓等。
人口
截至2022年末,凤翔区共有户籍户数15.5929万户,户籍人口51.0482万人,其中男性26.4655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7.4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46.13%。出生人口2711人,人口出生率7.04‰,死亡人口3505人,人口死亡率9.1‰,净增人口-79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6‰。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常住人口37.4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75%。出生人口2393人,出生率6.21‰,死亡人口3911人,死亡率10.21‰,人口自然增长率-4‰。
经济
综述
2022年,凤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2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3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59.5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93.47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3:55.9:32.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775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43.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0.4%。
2023年,凤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0.02%。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凤翔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2.6%。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5.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7%。
财税收支
2023年,凤翔区实现区域财政总收入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2亿元,增长43.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0.88亿元,增长9.4%。
人民生活
2023年,凤翔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82元,同比增长5.7%。2023年,凤翔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73元,同比增长8.9%。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27,比上年缩小0.07。
能源
2023年,凤翔区全社会用电量5.024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1.467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量1.881亿千瓦时。
第一产业
2023年,凤翔区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总产值60.53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45.88亿元,增长4.7%;林业产值5492万元,增长1.3%;畜牧业产值12.17亿元,增长4.0%;渔业产值598万元,增长39.2%。
农业
2023年,凤翔区粮食播种面积84.28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62.2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8.12万亩。粮食总产量29.35万吨,增长0.2%。其中,小麦产量21.71万吨,下降0.2%;玉米产量6.38万吨,增长2.3%。2023年,凤翔区园林水果总产量18.3万吨,增长5.9%,其中,苹果产量17.4万吨,增长6.2%。2023年,凤翔区蔬菜产量19.76万吨,增长5.8%。
林业
2023年,凤翔区共完成国土绿化示范试点项目新造防护林1万亩,退化林修复5.2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助项目低效林改造0.5万亩。完成平原绿化建设植树造林0.15万亩,植树71.5万株。
渔业
2023年,凤翔区水产品产量520吨。
生产条件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农用机械总动力42.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22%。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463台,小型拖拉机2074台。2023年,凤翔区全区化肥实物施用量13.17万吨,较上年下降0.23%。年末耕地灌溉面积42.6万亩。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凤翔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7.0%;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6.9%。按门类分,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0%;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下降0.4%。2023年,凤翔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7.1%,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7.4%。
建筑业
2023年,凤翔区建筑业增加值22.26亿元,比上年下降5.5%。年末全区有资质建筑企业14户。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凤翔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3.3%。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增长2.1%;餐饮收入增长9.0%。
房地产业
2023年,凤翔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1%,商品房施工面积118.73万平方米,增长2.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1.83万平方米,下降2.8%。商品房竣工面积39.23万平方米,增长36.9%。商品房销售面积11.99万平方米,下降3.0%。商品房待售面积27.93万平方米。
邮电通信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邮政业务收入6223万元,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4325件,快递包裹业务170万件,特快专递业务量13.34万件。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业务总收入2.37亿元。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39.7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2.70万户,移动电话37.01万户。互联网用户14.89万户。
旅游业
2023年,凤翔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687亿元,增长78.7%。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4.21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45.61亿元,同比增长13.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9.49亿元,同比增长9.8%。
保险业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国有保险公司财产保险费收入5677万元,人身保险费收入1.02亿元。
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境内公路总里程1886千米,公路密度159.97千米/百平方千米(含村公路)。
公路干线
凤翔区境共有三条。
西宝北线:县境内有30千米,东起岐山县界,南至陈仓区界。1972年至1974年铺成黑色渣油路。
凤(翔)灵(台)公路:县境内有32千米,是凤翔区向北进出甘肃陇东地区的省际公路。
凤(翔)千(阳)公路:县境内有24千米。由凤翔区南城门口西宝北线133千米+500米处,向西北至千阳县境接界处出境。1974年至1976年铺成黑色渣油路面。
公路支线
县境共有12条。其中凤(翔)崔(木)、凤(翔)陈(村)、横(水)阳(平)、凤(翔)连(村)四条公路通邻县,其它八条为县城通往乡(镇)或乡(镇)间互通的道路。多在1976年凤翔实行“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时修成。
高速公路
2011年11月8日,宝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凤翔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铁路
凤翔火车站站址在陕西省凤翔区长青镇,车站建于1995年,有宝中铁路经过该站,现办理客货运业务,车站及其上下行区间均已电气化,隶属西安铁路局,是四等站。距离宝鸡火车站36千米,离中卫站475千米。
航空
宝鸡凤翔机场项目位于陕西省凤翔区境内,将利用现有宝鸡军用机场改扩建为军民合用机场,总投资15亿元,项目设计跑道3200米,9个停机位,预计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110万人次,飞机起降量1万余架次。2020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宝鸡机场项目预可研进行了批复,11月初,国家民航局在北京召开了可研报告民航行业评审会。截至2021年1月,相关部门正在做项目可研、总规、初设等相关程序工作,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运输
2023年,凤翔区公路旅客运输量79万人次,货物运输量175万吨。年末拥有营运载货车辆702辆,营运客车404辆,全区共有3个出租车公司,1个公共汽车公司,有出租汽车203辆,公交车30辆。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高新技术企业3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0.17亿元(上年度)。技术合同交易额1.94亿元。2023年,凤翔区专利授权量175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130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共有普通高中2所,招生1700人,在校学生5070人;职业高中学校1所,招生786人,在校学生2407人;普通初中13所,招生3302人,在校学生9752人;普通小学36所,招生2923人,在校学生18639人。共有幼儿园50所,在园幼儿7624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5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16人,在校学生99人,本年毕业学生16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共有文艺团体341个,其中,专业文艺团体17个,业余演出队、自乐班324个。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公共图书馆1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6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个,艺术表演场所1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组织举办2023年“年画重回春节”、“非遗进景区·欢乐过大年”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福兔贺春“赏花灯·打灯谜”元宵节等春节文化活动15项。举办第五届丝路朗诵大赛暨宝鸡市凤翔区首届朗读大赛启动仪式、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集中展示推介活动。完成“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170场次。六营村中国泥塑文化园获批首届陕西省“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凤翔木版年画成功入选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槐原正月二十六古庙会、凤翔陶罐制作技艺被列入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凤翔土布织染技艺、酒海制作技艺、竹园打铁花被列入宝鸡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宝鸡市凤翔区非遗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图典》及配套电子书正式出版发行。年末数字电视用户2.34万户,无线电视用户2100多户。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有县级体育协会5个,乡镇体育辅导站12个,社区健身点9个,农村健身点160个,入网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404人。2023年,凤翔区举办了凤翔区第二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暨首届社区运动会、凤翔区“庆三八”健身项目展演等26项区级全民健身活动。4月份,组队参加了陕西省首届“延长石油杯”三人篮球联赛市级决赛,凤翔中学荣获高中女子组冠军,凤翔师范附属中学荣获男子组第四名。参加了2023年宝鸡市学生(青少年)运动会,凤翔区代表队荣获跆拳道全市第一名、男子古典跤全市第一名。7月份,承办陕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社会组武术、桥牌等项目比赛。10月份,参加了2023年宝鸡市“奥运争光”选才运动会。田径获2金14银7铜,专项素质获15金23银16铜。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医疗卫生机构378个,其中,医院11个,乡镇卫生院19个,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村卫生室239个。卫生人员总数3407人,卫生技术人员271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77人,注册护士1157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357张,其中,医院1687张,妇幼保健机构145张,卫生院769张。全区儿童12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99.98%,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100%,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病0例,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307.65/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506.79/10万。
社会保障
2023年,凤翔区创业就业培训1444人,城镇新增就业51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4%以内。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9476人,失业保险参保6268人,工伤保险参保23915人。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20165人。
2023年,凤翔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11292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85408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5884人。区域内城乡居民报销14316.56万元,其中,住院报销11320.20万元,门诊统筹报销852.59万元,门诊特慢病报销1594.66万元,门诊两病报销517.51万元,医疗救助资金支出31.60万元。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个,共有养老床位686张,收养309人。年末纳入城市低保139户201人,纳入农村低保4096户10584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055户1063人,其中集中供养205人,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7764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7764元。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1所。纳入城市特困供养5户5人,城市特困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0332元。2023年,凤翔区累计临时救助627人次。
环境保护
2023年,凤翔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8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3.65。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3年,凤翔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增长0.026%(上年度)。污水处理率99.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8%。
2023年,凤翔区用水总量1017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其中:农业用水总量6773万立方米,占2023年,凤翔区用水量的66.6%;工业用水总量1560万立方米,占2023年,凤翔区用水量的15.3%;生活用水总量1602万立方米,占2023年,凤翔区用水量的15.8%;生态环境补水量238万立方米,占2023年,凤翔区用水量的2.3%。
安全生产
2023年,凤翔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2人。
历史文化
综述
凤翔古称雍,地处关中西部,是陕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乡、青铜器之乡和西凤酒乡的美誉。秦文化、凤文化、民间文化、苏轼文化、凤酒文化、佛教文化、西府饮食文化和读耕文化等八大文化为凤翔历史文化的精粹所在。
秦文化
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统一六国前,在凤翔建都294年。凤翔是全球秦人省亲祭祖的圣地。历史上最早的祭祀神灵场所——畤就建立在凤翔,而凤翔也是历史上建畤最多的地方。著名的五畤原就在凤翔塬上。凤翔是秦人老家。秦穆公在此称霸,秦始皇在此正式登基加冕。秦都东迁咸阳后,秦人的宗庙和先祖陵园仍在凤翔,最著名的是占据了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的秦公(秦景公)一号大墓。华夏文化重要源头之一的秦文化在凤翔初步形成。
凤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与龙并驾齐驱作为广义图腾被炎黄子孙世代敬仰、崇拜。凤翔的得名缘于凤凰。凤翔流传着许多有关凤凰的传说故事。据载,周文王时期,在陕西凤翔、岐山一带,就有“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自此周朝遂兴的传说。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肃宗继位,677年,为纪念凤凰栖落之地,遂将雍城改名凤翔,一直沿用。凤翔的许多地名也与凤凰有关,现有凤凰泉、凤凰头村、饮凤池等。
非遗文化
截至2022年末,凤翔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个。凤翔陶罐制作技艺和槐原正月二十六古庙会两个项目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予以公布。确定并公布凤翔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人。
民间艺术
民间工艺美术品品种繁多,彩绘泥塑木版年画、草编剪纸、皮影雍绣、漆器工艺等民间工艺品源远流长,产品在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展销。泥塑、木版年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马、泥塑羊2002年、2003年连续跃上国家生肖邮票,马勺脸谱、八达铜雕和泥塑鸡、泥塑狗相继登上中国邮票和邮政明信片。凤翔的彩绘泥塑被中外美术界公认为为“神州一绝”。凤翔木板年画与杨柳青、桃花坞等木器厂板年画齐名,并称中国五在木板年画;凤翔剪纸艺人多次代表中国民间艺术界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风采;凤翔民间艺术家多次应邀在国外讲学、交流。有多名民间艺人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的世界民间艺术大师的称号和陕西省民间艺术大师称号,有多件作品获得中央文化部大奖并被中央美术馆收藏。
苏轼文化
1062年,苏轼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宋代风貌的亭台楼榭。因饮凤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遂改名东湖。有“凤翔三绝”之一的东湖柳(百年柳树)上百株,碑林等景点30多处,被誉为北方园林典范。
凤酒文化
西凤酒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形成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当时叫秦酒,盛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是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的有名有姓的酒种。其特点是“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幽长,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酒中“凤凰”。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白酒之一。名酒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一方民众的秉性。与酒同生,凤翔千百年来形成了“无酒不成席”、“凤翔的老鼠能喝二两酒”等酒习俗和文化,并影响和塑造了凤翔人热情奔放、豪爽侠义的性情。
佛教文化
佛教隋代传入凤翔,唐时鼎盛。最有名的是位于县城西部的灵山,古名九顶莲花山,以秦穆公狩猎于此见灵鹫鸟而始名,简称灵山。古时松柏参天、奇花异木、灵禽怪鸟遍于山野,山青地绿,有“一揽众山小”的感觉。山中名景有梅子岭、舍身崖、看柏树、牛犊泉与寺内铁佛、大锅、卧佛像、老母亭共称八景,净慧寺居灵山之颠,是方圆200千米信众参禅拜佛的圣地。
饮食文化
凤翔文化交融带动了饮食发展,形成了以豆花泡馍、臊子面、削筋面、腊驴肉、锅盔、搅团、面皮、泡油糕、凉粉、糖粽、甑糕、羊肉泡馍等为重点,涵盖早、中、晚三餐的饮食特色。最有名的有四个:豆花泡馍腊驴肉、羊肉宴、臊子面。2010年,位于凤翔区城东郊周家门前村依托新建的文化主题公园笙箫园大力发展村域经济,被评为宝鸡市“十佳”最美乡村。
耕读文化
凤翔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农业大县和先秦国都和唐陪都,造就了凤翔人心系天下、崇文重教、读耕传家的传统。即便凤翔的平常百姓,身上也散发文化味,对时政更能说出个头头道道来。凤翔是进士之乡,自古中第当官者众多,唐始清末记载中举人以上者400多人,其中进士近百人,出现了“五第登科”(张知蹇、张知元、张知泰、张知默)、四代科甲为官(杨大宝、杨哲、杨播、杨炎)等轶事。教育发达,有宏仁书院、凤鸣书院、正谊书院、宗铭书院等著书育人之所,有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的儒林小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凤翔师范、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凤翔中学等省市重点学校和全国著名教育家车向忱、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创办的竞存中学、竞存小学,还有标志着书儒云集的儒林巷,多年来高考二本上线率一直稳居全市第一,是许多望子成龙家庭向往的地方。
历史名人众多,春秋战国时期有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唐代时有创“两税法”的名相杨炎和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等级、第一个发现彗星尾巴背向太阳的科学家李淳风,五代十国时有著名画家支仲元,宋有抗金名将杨从仪张载裔孙张杰,明有关学大儒张舜典、抗清兵部侍郎袁应泰,清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窦应昌等。
风景名胜
截至2023年末,凤翔区有各类旅游景区(点)6个,其中,人文景区6个;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4个,2A级旅游景区1个,城关镇旅游特色名镇1个,西凤文旅公司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
地方特产
特色饮食
著名人物
周任,商太史。《千姓篇》载:商太史封在周地,雍(今凤翔区)东北有周城,称为周国。
秦襄公,伯翳之后。秦非子五世孙,秦庄公第二子。
秦穆公,名任好。都雍。在位39年(前659年—前621年)。创春秋“天子致伯,诸侯称贺”的霸主之业,奠秦统一中国之基,业绩卓著。
李淳风(602年-670年),早在贞观(627年-649年)初年,李淳风在李唐王朝就崭露头角了,而起因就是由于他的天文学造诣。
杨炎(727年一781年)唐代理财家。字公南,号小阳山人。天兴人。建中元年(780年),杨炎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提请改革赋税制度,废除以丁夫为本的租庸调制,成为中国赋税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奠定了明、清税制的基础。
王丕卿(1886年一1971年)又名肇基。凤翔区城关镇王家河人,清秀才。1958年任县政协副主席,主编下限至1949年的《凤翔县志》。
窦应昌(1871年一1951年)字瑞卿,号敬斋。凤翔区柳林镇宋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科举人。清末任凤翔县正谊书院山长及劝学所长。
刘治洲(1882年—1963年)字定五,陕西省凤翔区南指挥乡八旗屯村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教育工作。1963年7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郝鹏,男,汉族,1960年7月生,陕西凤翔人,曾任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长,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贺军科,男,汉族。1969年2月生,陕西凤翔田家庄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常务副主席。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荣誉称号
2018年,凤翔区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9年1月9日,凭借凤翔泥塑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1月2日,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0年7月10日,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20年9月,入选2020年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县。
2020年10月,入选2019年度陕西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
2021年11月5日,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1 09:1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