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特·卢因
1890年出生的德裔美国心理学家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生于1890年9月9日,逝于1947年2月12日)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先驱,格式塔心理学的后期代表人,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
人物评价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认知心理学的奠基人托尔曼曾把卢因和弗洛伊德相提并论,认为他们二人是现代心理学中最受影响的两位人物。托尔曼指出:“弗洛伊德、卢因,这位实验学家两位人物的盛名在我们的心理学领域的历史中将比任何人都更为突出。因为正是这两位杰出人物的对比强烈,但却互补的思想第一次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可以应用于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社会的科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史家墨非在评价卢因的影响时指出:“卢因的工作一直保持着突出的地位。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归因于他以明快的方式根据适合研究有限领域内运动问题的动力学概念讨论生活空间问题,一方面则由于他充分利用一种半几何学的方式观察那些能够用线、面、障碍因素、向量等来代表的问题;他利用了被称为拓扑学的数学学科。他的影响现在仍然根强大,因为受到他启发的男男女女在研究工作中和在传达他的生动启示中一直是非常多产的。他鉴定、描绘、编码心理社会现实的简单明了、扣人心弦而又切实可行的体系仍然可以应用于社会重整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你可以在许多蓬勃发展的近代运动中遇到卢因的学生:在群体动力学中、在种族关系和社群关系中、在生态心理学的发展中、在冲突解决中、在不和谐沦中、在个人发展与生命全程的研究中,等等。他的许多术语(抱负水平、生活空间、障碍因素、向量,等等)已经变成心理学语言的一部分”
个人作品
主要著作
其他作品
人物生平
乡村少年
卢因出生于普鲁士波森省的莫吉尔诺乡村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突发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牛顿维尔(Newtonville)。他是家里4个孩子中的第二个,他的父母经营着一个小杂货铺,在镇外他们还有一个自己的小农场。卢因自小在乡村长大,热爱自然。1905年,全家迁往柏林,他在柏林上完中小学课程,也接触到希腊哲学,计划到弗赖堡大学学医,但很快他放弃了这种想法。
求学生涯
1909 年进入弗赖堡大学学习医学,那时他打算成为一个医生。不久后即转入慕尼黑大学学习生物学,后又转到柏林大学,1910年开始攻读心理学哲学博士,成为C.斯图姆夫及门弟子,当时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三位创始人 M.韦特海默、K.考夫卡和W.柯勒也都是斯图姆夫的学生。在柏林大学期间,除学习心理学外,他也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完成了许多关于联想和动机的重要研究,并开始创建他的场论。
卢因在1914年完成博士生必修课,此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16年才获得博士学位。
一战军旅
大战期间他在德国陆军作为志愿兵服役4年,官至陆军中尉,曾因受伤而获颁铁十字勋章
1917 年,他和教师玛利亚(Maria Landsberg)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这场婚姻维持了 10 年。
在 1917 年受伤疗养期间,他发表了“战争形式”一文,文中首次提出场论的初步概念。
著书立说
战争结束后,他回柏林大学在心理研究所作教员和研究助教。他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员,很多学生纷纷跑到他班上,并在他指导下做研究工作。
1921年他成为柏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次年任讲师,1927年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与格式塔心理学派建立联系,并成为该学派的积极倡导者。
1929年他参加了在美国耶鲁举行的国际心理学家会议,同年他和盖特尔德(Gertrud Weiss)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
1932年卢因应波林之邀赴美任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 6 个月,任期结束后,因逃避纳粹执政后对犹太人的迫害,于1933年从德国来到美国定居,1940年成为美国公民。
卢因先在康奈尔大学任教2年,1935年应聘于爱荷华大学儿童福利研究站工作,指导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1942年卢因建立了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这个学会大促进了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旨的研究。
由于他在社会心理学中努力研究的优良成果,1944年受聘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担任由他创办的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他还是美国犹太人会议的社会相到关系委员会主任,该会从事社会问题研究。
1947年,卢因因心脏衰竭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牛顿维尔(Newtonville),享年56岁。
卢因虽与三位完形心理学创始人同时,而且关系密切,但他的心理学思想却与他们三人不同。卢因所研究者不是知觉、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问题,而是将格式塔心理学的理念扩大到社会情境,从而研究人与环境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在他的心理学研究中,最受重视的有以下两方面:场论和群体动力学。
理论体系
心理场学说论
心理场是卢因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最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其理论的核心。场这个概念是卢因从物理学中借用过来的,卢因认为心理场就是由一个人的生活事件经验和未来的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他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在数量上和类型上不断丰富和扩展。同时每个人心理场又有其个别差异性,但总的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越丰富,则他的心理场的范围就越大,层次也越多。
为了更好地说明心理动力场,卢因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心理生活空间(lifespace),也简称生活空间。生活空间实际上就是心理动力场和拓扑学、向量学相结合的另一种心理学化的表现方式,B=f(PE)这一公式就代表了一个人的生活空间。在这个公式里,B代表行为,f是指函数关系(也可以称为一项定律),P是指具体的一个人,E是指全部的对心理场的解释环境。用文字来解释这个公式的话,就是说行为是随着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更确切地具体分析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卢因提出了心理环境这一概念,心理环境也就是实际影响一个人发生某一行为的心理事实(有时也称事件)。
这些事实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准物理事实,即一个人在行为时,对他当时行为能产生影响的自然环境;二是准社会事实,即一个人在行为时,对他当时行为能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三是准概念事实,即一个人在行为时他当时思想上的某事物的概念,这一概念有可能与客观现实中事物的真正概念之间存在差异。在这里卢因提出了所谓的“准事实”,他是想借用这个概念来说明影响人行为的事实并非客观存在的全部事实,而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情境中实实在在具体影响一个人行为的那一部分事实。这一部分事实有时候可能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吻合,也有时候可能不吻合。卢因的这一思想实际上反映了他的整体论的观点。
团体动力学说
这一学说 以研究团体生活动力为目的,主要研究团体的气氛,团体内成员间的关系、团体的领导作风等。卢因认为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这个整体并不等于各部分之和,整体中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都必将导致整体内其它部分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到整体的性质。
团体的本质在于其各成员间的相互依赖,这种相互间的依赖关系决定着团体的特性。卢因指出,个体和他的情境构成了心理场,与此相同,团体和团体的情境就构成了社会场;个体的行为主要由其生活空间内各区域间的相互关系决定,团体的行为也主要由团体的社会场中各区域的相互关系所决定。
任何一个团体都面临着内聚和分裂对抗的压力,分裂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团体内各成员间交往的障碍或团体内每个个体的目标和团体目标间的冲突;内聚力则是团体内抵抗分裂的力量,内聚力是指团体成员间的正效价或吸引力,它的强度依赖于个体求得成员资格的动力强度。分裂和内聚是团体中时刻进行斗争的一对矛盾,一个良好的有生命力的团体必须要有较强的内聚性才能防止团体的分裂。
此外,卢因根据群体动力学的理念,进一步从事群体领袖领导风格类型与群体作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领导风格类型理论,即领导者的风格对组织氛围工作绩效的影响,区分出领导者的不同风格和特性并以实验的方式加以验证。
社会心理学说
卢因利用他的团体与行为改变方面的研究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主要解决关于社会问题同引起变革的观念之间的关系,他把这种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与此同时,卢因在行动研究中还比较关心种族冲突问题和社会偏见问题,他曾亲自指导了关于社团中集体住宿对偏见的影响的研究、关于服务机会均等的研究和关于儿童偏见的发展和预防的研究等。
卢因及其学生将其实验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社会各方面的改造上。他提出了改变社会的三个阶段:思辨的时代、描述的时代和建设的时代。根据这种分类,卢因认为构造主义心理学属于一种描述性科学,纯粹是由现象的逻辑顺序维系在一起的,它对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反之,卢因认为心理学必须成为伽利略式的科学。因此,卢因在其理论中比较追求心理学的定律(主要是在一般情境中概括得到的),并根据这些定律来对个体所处于特殊情境中的行为做出有效的推论和预测,卢因的心理学理论正是基于这一思想而提出的。
行为动力常说
卢因借用拓扑学的概念来陈述心理事实在心理生活空间中的移动提出了他的以需要为动力的动机体系,这一动机体系主要包括六个基本概念:需要、紧张、效价、矢量、障碍和平衡。
学习理论研究
卢因是从场论的角度来探讨学习理论,他坚持要用心理学中最基本的几个构成来探讨学习的问题。这些基本构成就是生活空间,心理环境、诱发力约束力等。同时要对行为作动态分析,即要了解作为行为之基础的各种力(forces)。他把行为变化看作是各种心理力量的结果。卢因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学习者当时的生活空间和心理世界,而不能像行为主义者那样用客观的物理主义者的术语来界定刺激。同是从整体情境分析入手,而不能只是从刺激情境中抽取一两个孤立的要素。因为不从整体上考虑问题,是不可能作出正确判断的。
卢因认为,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取决于有机体以往的经验和强化史,这是形而上学的。根据卢因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仅仅把行为变化看作是学习,事实上学习这个术语可用来指许多不同的现象。在研究学习时,至少必须区别这样四种变化:第一,作为认知结构(即知识)变化的学习;第二,作为动机变化的学习;第三,作为群体属性和意识形态变化的学;第四,作为身体肌肉随意控制发生变化的学习。在卢因看来,学习理论要探讨的,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和动机的变化。
传播理论发现
卢因还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传播学研究,用来研究“群体生活的途径”,以及群体对个人的观念、动机、愿望、行为和倾向的影响。卢因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接着,卢因的学生怀特(D.White,1950)和其他的传播学者(如麦克内利和巴斯等人)便依据卢因的提示开始研究大众媒介机构中的守门人行为,如报社新闻电讯编辑就把持着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新闻流向和流量。可以这样说,“守门行为”和“守门人”的概念,是卢因成为传播学创始人的重要理论原因。
出版图书
人物贡献
丰富了格式塔心理学内容
卢因在格式塔心理学的框架结构生活空间
创立了实验社会心理学
作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卢因被称为“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他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应面向实际问题并解决这些社会实际问题。卢因和他的学生所设计的众多实验,如蔡格尼克回忆实验、奥夫散金纳的受阻活动重做实验及霍普的欲求水准实验等,对于后世心理学家在社会心理学、学习论及行为动力学等方面研究提供了研究手段和方法论支持。
推动了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
卢因对学习与动机问题的解释是有独到之处的。他在理论说明了人脑中认知结构变化的过程,他对惩罚与奖励的分析也给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使人不得不考虑惩罚所会带来的后果,同时对奖励的两重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是社会认知理论的先驱:卢因的社会心理学成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德的社会认知平衡论、费斯丁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等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9 09:36
目录
概述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