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科技研发机构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84年,为北京市属的多学科、综合性、跨行业的大型科技研发机构,也是全国最大的地方科研院。
机构位置
发展历史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通知》(京政办发[1984]121号),设立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属唯一的大型多学科高水平科研机构,以服务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为己任,坚持“创新立院、人才强院、开放办院、服务兴院”发展战略,立足应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重大公益研究和科技服务发展定位,努力成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力军排头兵
1984年,北科院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中诞生。经过一代又一代北科人的努力奋斗,北科院已发展成为拥有28家二级机构,涵盖城市安全与治理、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高精尖”技术、生物医药与营养健康、科技创新智库、科学普及与传播等六大重点领域的科研机构,总人数5000多人。
北科院紧紧围绕北京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积极参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工程、人才发展工程、科技条件建设工程。构建以仪器设备共享为核心的检测分析与测试平台、以工业云为核心的计算信息服务平台、以出版物为核心的科技文化传播平台,形成了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打造具有北科院特点、服务首都创新发展的新型科技智库,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上发挥作用;加强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领先优势;坚持科研与产业发展并重,力促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孵化了一批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秉承以人为本,弘扬创新精神,形成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聚集,培养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人才;坚持开放办院,聚焦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构建了“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协调发展科技创新体系
放眼未来,北科院将更加突出创新驱动,驰而不息深化改革,推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探索建立“研究院—综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学术团队”运行模式。引导和激励各创新主体和广大科技人员以拼搏为美,向行动致敬,把科技创新的丰富成果转化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强大力量。到2020年,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现代科研机构,走在全国地方科研院所前列。成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支撑,成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成为展示北京市科技改革和创新成果的窗口。
组织结构
职工队伍
现有员工521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867人,具有高级职称人数452人,博士研究生229人,硕士研究生1051人。
下属单位
现任领导
方力:党组书记
伍建民:党组副书记、院长
杨东起:党组副书记
卫万顺:党组成员、副院长
邵锦文:党组成员、副院长
郑欣:党组成员、副院长
万士林:党组成员、副院长
施智平:副院长
卢宇国:正局级
刘子亮:副院级
机关机构
主要职能
市科研院勇立潮头,革故鼎新,紧紧围绕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与健康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公共安全与城市管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技传播与科学普及等重点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逐步形成领域多样、侧重应用的科研布局。
市科研院充分发挥在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科技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不断提高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了北京奥运行动计划、科技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首都创意文化产业发展、首都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战略行动,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以来,全院共研发出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成果1300多项,获国家专利800多项,其中80%得到应用推广。
2007年,市科研院被正式列入市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科技投入与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财政项目经费总投入达到10亿元,新增大型仪器设备近400台(套),集聚资金、条件、人才、基地等创新要素,不断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进一步夯实持续创新的基础。按照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抓紧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全院已形成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院级重点实验室组成的多层级科技创新体系,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市科研院坚持开放办院,积极搭建衔接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落地北京的桥梁和踏板,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格局。已与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市科研院深入开展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的合作,积极发起或参与建设了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联盟、北京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产业联盟等一批产业技术联盟,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联合组建首都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科研合作体,成功举办了包括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技术创新与技术竞争情报国际会议,北京首届世界城市全球论坛等国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议。
市科研院坚持科研与产业发展并重,以应用和价值作为创新的主要标准,以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重要标志,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技术转化、成果推广以及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批优质、高效的产学研联合体。近年来,市科研院积极对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九州一轨等多家股权激励企业蓬勃发展,“确安科技”和“鸿仪四方”登陆中关村创业板,“迪蒙”、“桑普”、“泰思特”等优秀品牌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北科永丰现代制造技术产业基地等20余个产业基地相继落成。
市科研院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人才强院”战略,逐步形成了由萌芽计划、青年骨干培养计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团队计划、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计划等组成的金字塔式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全院科技人才队伍继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明显提高,打造了一支富于创新、敢于拼搏、善于攻坚的人才队伍。全院40岁以下的青年人才占总人数的近60%。
“十二五”期间,首都进入到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攻坚期,市科研院也将进入创新跨越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跃升、向国内领先的大型科研开发机构迈进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市科研院将按照“创新驱动、需求引导、深化改革、开放办院、人才优先”的工作方针,全面参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设首都地方科技界的科技创新与资源整合平台,大力实施整体预算,加强科技创新工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努力实现“科技条件更具辐射力、科技创新更具竞争力、成果转化更具影响力、科学普及更具吸引力、人才队伍更具创造力”的发展局面和“北京有地位、中国有特色、世界有影响”的发展愿景,到2015年全院总收入达到100个亿,为首都建设“科技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出更加显著的实质性贡献。
参考资料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首都之窗.2015-03-03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简介.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院领导简介.www.bjast.ac.cn/Html/List/list4.html.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0 13:53
目录
概述
机构位置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