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炎是
口腔黏膜的炎症,可波及颊黏膜、舌、
齿龈、上腭等处。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是婴幼儿,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
腹泻、
营养不良、
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时。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细菌、
病毒及真菌。
细菌感染性口炎常以
链球菌和
葡萄球菌为主要
致病菌。这些细菌在急性感染、长期
腹泻等机体
抵抗力低下状况下,若口腔不洁,则致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急性口腔黏膜损伤。
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唇内、舌及颊黏膜等处,可蔓延到唇和咽喉部。初起黏膜充血、水肿、可有
疱疹,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或
溃疡,创面覆盖较厚的纤维素性
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或黄色
假膜,边界清楚,易于擦去,擦后遗留溢血的糜烂面,不久又重新出现假膜。
局部疼痛,
淋巴结肿大。拒食、烦躁、
发热39℃~40℃。全身症状轻者一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重者可出现脱水和
酸中毒。
起病时发热达38℃~40℃,1~2天后,
齿龈、唇内、舌、颊黏膜等各部位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上腭和咽部。在口角和唇周皮肤亦常发生疮疱疹,疼痛颇剧、拒食、
流涎、烦躁,
颌下淋巴结经常肿大。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本病应与
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
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疮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
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肿大。
服了某种药物后,使口腔黏膜发生
急性炎症表现。一般在服药后24小时左右发病。其早期症状是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或出现红斑和水疱等。由于药物不断吸收,使早期症状逐渐加重并形成黏膜溃烂。这种黏膜溃烂面不同于一般
口疮表现,在其溃烂面上覆盖血性分泌物,溃面肿胀,常常引起刺激性剧烈疼痛,儿童因疼痛而拒食。
特征是常为双侧罹患,口角区的皮肤与黏膜发生
皲裂,邻近的皮肤与黏膜充血,皲裂处常有糜烂和渗出物,或结有薄痂,张口时疼痛或溢血。此种以湿白糜烂为特征的
霉菌性
口角炎,应与
维生素B2缺乏症或细菌
口角炎区别,前者同时并发
舌炎、
唇炎、
阴囊炎或
外阴炎,后者多单发于一侧口角,细菌培养阳性(以链球菌为主);而念珠菌
口角炎多发生于儿童、身体衰弱病人和
血液病患者。
年长病人的
口角炎多与
咬合垂直距离缩短有关,口角区皮肤发生塌陷呈沟槽状,导致唾液由口角溢入沟内,故常呈潮湿状态,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
取
水疱底部组织染色,可见到
多核巨细胞,
细胞核内有嗜
伊红病毒颗粒,电镜下观察,能见到六角形单纯疱疹病毒仅次于细胞核中央。
常见的口炎有
鹅口疮、
疱疹性口炎、细菌性口炎三种。其预防关键集中起来有五点:①注意科学喂养,提高抗病能力,增强体质,避免
营养不良及
维生素缺乏;②重视
口腔卫生,特别在有急性感染时应注意清洗口腔;③注意饮食及器皿、
乳头的清洁消毒,减少
腹泻发生;④
疱疹性口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服用板蓝根,每天1次,连服3天;⑤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滥用而诱发小儿
鹅口疮及
二重感染。
(1)有
药物过敏反应的意识和常识,在初次或再次应用同一种药物期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
发烧、
皮疹伴痒感,或有突然发生的
胸闷、
心悸、
头晕、
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现象时,应及时考虑
药物过敏反应,并请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
最重要的就是每天清洁牙齿,正确刷牙,应采取上下竖
刷牙法,早晚刷牙,每个牙面刷8~10次;饭后漱口;使用
牙线清洁相邻的牙齿间隙;咀嚼
木糖醇口香糖20分钟左右;每月换一支新牙刷;每3个月看一次牙医;注意
含氟牙膏的用量(尤其是儿童),一般豌豆大小即可;刷牙力度适当,所使用的牙刷如出现刷毛外翻就应更换;如没有
牙周疾病可每年到牙科洗一次牙;注意少喝
碳酸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