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诚忠(1911年1月—1968年10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少将,安徽省
金寨县人。1929年12月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曾担任
红四方面军总部交通队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政委、第十二师副师长,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第九十九师二九六团政委、第九十八师政委,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政委,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工作队队长、
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副团长、团长,
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共鄂东地委军事部长,
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一(鄂东)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鄂东地委军事部长,新四军第五师警卫团兼任
宣化县卫戍司令部司令兼政委,
鄂东军区代司令员,鄂东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中共鄂皖地委副书记,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旅副旅长、旅长,
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旅旅长,河南军区陈留军分区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河南军区陈留军分区司令员,河南军区后勤部政委、干部管理部部长,河南军区
许昌军分区司令员,
武汉军区兼湖北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他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1年1月,吴诚忠出生于河南省
商城县丁家埠区南溪乡(今安徽省
金寨县汤家汇镇朱家畈)一个贫苦的雇农家庭,原名吴承宗,“吴诚忠”这个名字是参加革命后改的(以示对革命的忠诚)。全家人靠租地为生。为生活所迫,吴诚忠自幼就出卖劳力,没有上过学。他9岁时给地主放牛,14岁开始给地主家种地,当雇工,整日吃不饱、穿不暖,并经常受地主的打骂凌辱。
土地革命时期
1928年,革命的火种点燃了偏僻的大别山,雇农出身的共产党员陈绍亭到处宣传革命道理,号召打土豪分田地。吴诚忠心中长期受压迫的怒火变成革命烈火。他积极响应,并于当年1月秘密参加了地方革命武装赤卫队,主要任务是宣传教育群众,组织起来开展政治经济斗争,并调查了解地主的活动情况。
1929年5月,商(城)南地区
立夏节起义爆发,组建了红三十二师,开辟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各地的农民赤卫队由秘密组织转为公开活动。他们惩办地主恶霸中的首恶分子,分粮给贫苦农民,吓得土豪劣绅四散奔逃。当时商南一带还没有国民党的正规军,只有当地土豪劣绅的反动民团。红军和赤卫队经常和这些民团武装进行斗争,并不断地取得胜利。7、8月间,国民党
夏斗寅部一三一师三十九旅七十八团及师补充团,在
麻城、罗畈反动民团配合下向根据地进犯。驻皖
陈调元部五十六师桂振运旅虞团查营西进,暂编第二旅李克帮部和顾敬之民团也从北面堵截。红三十二师鉴于敌强我弱,决定转移外线作战。当时吴诚忠所在赤卫队手拿土枪长矛,又没有受过训练,只凭勇敢精神,结果被打散了。吴诚忠对战斗的失败极不服气。之后虽然根据地收复,但吴诚忠不愿再回赤卫队,于12月带领四个赤卫队员加入了红军,从此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吴诚忠参加红军后,先后在红三十二师和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二师当战士。
1930年7月,红一军攻打湖北
英山县,在这次战斗中,吴诚忠负伤,被送回到金家寨后方医院治疗,伤口初愈后请假回家休养。当时村苏维埃主席和党支部书记陈绍亭听说后,让他帮助村苏维埃做一些革命工作,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经陈绍亭和党支部支委田增藩介绍,吴诚忠于10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11月,伤愈归队的吴诚忠被调往鄂豫皖党的分局保卫局受训三个月,结业后被分配在
红四方面军总部交通队任班长。他参加
鄂豫皖根据地第二、三、四次反“围剿”作战。
1932年6月,国民党对
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10月,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撤退,越过平汉线,向四川进发,到达四川
通江县后,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吴诚忠被任命为
红四方面军总部交通队排长。
1933年3月,吴诚忠任交通队连政治指导员。7月,吴诚忠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政委。11月,吴诚忠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第九十九师二九六团政委。吴诚忠参加了
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等战役战斗。
1935年1月,吴诚忠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第九十八师政委(师长
吴世安)(至7月)。4月,
嘉陵江战役后,吴诚忠兼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师长
叶道志)。此后,吴诚忠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政委,与拦截之敌
胡宗南部两个旅遭遇,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经过两昼夜的激战,全歼当面之敌,胜利突破土门要隘,粉碎敌人固守
北川河谷、阻挡红军的计划,部队继续西进,在
懋功与
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8月,吴诚忠所在红九军编为左路军,由
朱德总司令和
张国焘总政委率领,向
阿坝地区开进。行至阿坝后,张国焘竟违反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反对继续北上。9月15日和17日,红四方面军各部队分别从阿坝和
包座乡地区南下,并再次穿过草地。这时秋风凛冽,战士衣单鞋破,粮食又缺乏,许多红军指战员被草地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从草地南返后,红军广大指战员连续作战,经历了种种艰苦,克服了重重困难,以英勇顽强的精神,取得了许多战斗的胜利。10月,吴诚忠率部克服极度疲劳、地形不利、粮衣弹药不足等困难,连续参加
绥崇丹懋战役和
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在
百丈关战役失利后,吴诚忠奉命带一个团掩护总部行动,在四川
芦山县境,重创扼守
青衣江之敌李抱冰一部,使方面军总部安全转移。但是,由于张国焘南下方针的错误,尽管广大指战员英勇战斗,依然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936年2月,迫于形势,红四方面军部队陆续向西北转移。6月,张国焘又决定红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北上,于7月初在甘孜与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并第三次穿越草地。这次虽准备比较充分,但比前两次路程远,时间长,经历了更加严重的困难,所带干粮不足沿途食用,指战员再次以野菜、草根以至皮带来充饥,经过将近一个月长途跋涉,终于第三次走出草地。10月,三大主力在
会宁会师。
全面抗战时期
1937年8月25日,中央红军根据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将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
八路军,红四方面军的红四军、红三十一军、总指挥部一部和陕北红军一部改编为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这时,从延安抗大学习结业后的吴诚忠被调至一二九师工作队任队长,在山西前线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地方工作和扩军工作。
1938年1月,吴诚忠调任
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副团长(团长
徐深吉),参加了
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
长生口伏击战、
神头岭伏击战、
响堂铺伏击战等战役战斗。3月31日,吴诚忠率两个营进入晋冀交界的响堂铺地区,担任伏击任务。清晨,日军第十四师团两个汽车中队由
黎城经
东阳关向东出动,进入伏击地区。吴诚忠指挥部队适时发起攻击,与七六九团主力协同作战,一阵扫射、轰炸后便冲入敌群与敌肉搏。经过两个小时激战,歼灭日寇200多人,缴获和烧毁汽车180余辆,受到一二九师首长
刘伯承、
邓小平的表扬。
1939年1月,吴诚忠升任七七一团团长,在晋冀豫边区开展抗日反顽斗争。
1940年2月,吴诚忠调至
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任副司令员。他率部参加了
百团大战,粉碎了敌人的“囚笼”政策,坚持和保卫了冀南二分区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1年3月,吴诚忠任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至1942年冬)。8月,日寇华北方面军总司令
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7万多兵力,采取“铁壁合围”、“梳篦清剿”、分区“扫荡”等战术,分13路围攻
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冀南二分区军民在吴诚忠司令员指挥下,采取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作战方针和以分散对集中、以集中对分散的灵活的战术,展开反“扫荡”作战。敌人围攻初期,军分区主力部队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组织骨干游击小组,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开展地雷战、地道战,灵活隐蔽地袭击敌人。在敌军深入我腹地分散“清剿”时,我外线部队转戈回击,配合内线部队夹击敌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作战,终于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扫荡”,巩固了
冀南抗日根据地,并在战斗中发展壮大了抗日武装。
1945年2月,吴诚忠任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一(鄂东)军分区司令员(至9月)兼中共鄂东地委军事部长(至9月)。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部队整编,第五师鄂东一分区撤销,吴诚忠调至新四军第五师师部警卫团兼任
宣化县卫戍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9月16日,鄂豫皖中央局和鄂豫皖军区决定,由原鄂豫皖湘赣边区的鄂东军分区、鄂南军分区合并组成
鄂东军区,原各相关地区地方武装合编为独立第二旅,直属军区指挥。吴诚忠曾任鄂东军区代司令员(至1946年2月),兼任鄂东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政委
张体学)(至1946年12月),率所部作为
鄂东军区的主力部队,在
鄂东一带开展地方工作、军政训练和自卫反击作战。10月,新四军第五师与八路军
南下支队、
河南军区部队在
桐柏县会合,组成
中原军区,下辖两个纵队、三个军区,鄂东军区隶属中原军区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6月23日,中原军区司令部紧急命令,要独二旅吴诚忠旅长、
张体学政委和
熊作芳副政委马上赶到
宣化店。
李先念司令员、
王震副司令员亲自交代任务:中央已决定中原军区主力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从24日起开始秘密集结,28日拂晓前集结完毕,29日黄昏后突破平汉铁路封锁线。独二旅和一纵一旅的任务,是掩护主力和军区机关向西突围,一旅负责北面,独二旅负责南面,要特别警惕河口方面的敌人,待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后,独二旅再向东突围,到苏中解放区去。李先念特别强调,佛塔山是中原军区的南大门,要特别警惕河口方向的敌人向我发起进攻,坚决守住佛塔山。佛塔山一丢,
禹王城不稳,禹王城一丢,宣化店就直接受到威胁。独二旅的任务十分艰巨,又非常光荣,既要保证首脑机关安全转移,掩护主力胜利突围,在美蒋面前唱好“空城计”,同时敌人一旦发现主力已向西突围,又要担任牵制任务,面临被国民党大军包围的危险。吴诚忠三人表示一定完成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6月26日拂晓,国民党七十二军新十五师对
黄安河口镇东北7.5公里佛塔山区我军独立第二旅第四团发动猛攻,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独立第二旅坚守了三天三夜。6月29日,独立第二旅完成掩护任务后,分三路突围。吴诚忠和副旅长
何耀榜、副政委
熊作芳率旅部和四团向麻城方向突围,五团向
罗田方向突围,六团向
麻城以北方向突围。政委
张体学率警卫排和两个连也向麻城以北方向突围。7月1日,吴诚忠、张体学、何耀榜、熊作芳在麻城林店以东会合,决定绕道麻城以北
黄土岗镇与
福田河镇之间,突破敌军封锁线。7月2日,四团三次强突未成功,张体学主持会议决定以营为单位分散行动。旅政治部主任余潜率四团一营从
宋埠以北突围,四团政委率二营从宋埠以南突围,四团副政委率三营绕道
八里湾镇突围,吴诚忠、张体学率警卫营、六团两个连绕道福田河突围。各路均突破了敌军的封锁线。独立第二旅的五团和六团也渡过了
举水。独立第二旅各部于7月17日在冶溪河会合,仅减员500人。7月18日,中共中央电示独立第二旅停止东进,留在大别山坚持斗争。根据中原局的决定,成立了中共鄂皖地委,张体学为书记,吴诚忠(至8月)、何耀榜、熊作芳为副书记。独立第二旅的四、五、六团改称四、五、六支队。国民党军加紧了对独立第二旅的围剿,吴诚忠指挥第四、五支队在九节沟打了一个胜仗,歼敌400人,再次突出重围。8月,张体学、吴诚忠、熊作芳各带一支部队分散活动。吴诚忠率第四支队两个营经罗汉山,8月中旬到达
广济十八堡。9月上旬,吴诚忠部在英山遭国民党军一个团前后夹击,部队被冲散。吴诚忠带领100多人,昼伏夜行,因遭敌不断袭击,他未能跟上队伍,只身回老家隐蔽。
1947年1月,吴诚忠率部分人员回到
晋冀鲁豫地区。中原局首长对吴诚忠旅坚持大别山、钳制大量敌人、配合晋冀豫和华东野战军作战给予了很高评价。不久,他调任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旅副旅长(旅长
孔庆德)。
1948年1月,吴诚忠升任第四旅旅长,继续转战于大别山区和淮北地区,并参加
宛西战役和
宛东战役。5月9日,为了加强对江淮地区的统一领导,中央军委决定将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和
陈赓、
谢富治兵团改为
中原野战军,吴诚忠仍任第二纵队第四旅旅长。6月,吴诚忠率部参加了
豫东战役,与兄弟部队一起在
商水、
太康地区阻击敌
张轸、
胡琏、
吴绍周、
杨干才等兵团北援。经过顽强阻击,歼敌7000余人,圆满地完成了保障
华东野战军作战任务。此役,中原野战军配合华东野战军共歼敌9万余人,生俘第七兵团司令官
区寿年及第七十五师师长
沈澄年,为我军而后进一步开展中原、华东战局、聚歼敌军主力于长江以北创造了条件。11月,吴诚忠率中原野战军二纵四旅在
淮海战役中参加了歼灭
黄维兵团的战斗。黄维兵团被我军包围于
双堆集地区后,隐蔽于暗堡顽抗。吴诚忠亲临前线指挥爆破,将炸药装进汽油桶,炸毁敌暗堡,为全歼黄维兵团扫除了障碍。在爆破中,吴诚忠的大脑和两耳均震伤。在阻击
李延年兵团的战斗中,他率四旅在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与兄弟部队配合,激战月余,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规定,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二野战军,并调离中原南下作战,留下原中原军区的部分武装力量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原根据地。3月7日,河南军区机关成立,隶属中原军区领导,辖
陕州、
洛阳、
郑州、
陈留、
商丘、
淮阳、确山(后为
信阳)、
潢川、
许昌、
商丘10个军分区和
开封、
郑州2个警备司令部。3月,吴诚忠任陈留军分区司令员(至1951年3月)兼中共陈留地委委员。他指挥军分区武装在
豫东、
开封地区和黄河南岸开展剿匪反霸、建立和巩固基层政权、发动群众参军参战、筹粮筹款、生产救灾等工作,并保证中共河南省委机关在开封的工作和活动的安全。
建国之后
1951年3月至1955年3月,吴诚忠调任河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1952年至1955年3月,吴诚忠兼任河南军区干部管理部部长。9月,吴诚忠调任河南军区许昌军分区司令员(至1953年3月)。
1955年9月,吴诚忠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10月至1956年8月,吴诚忠任
武汉军区兼湖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1959年,吴诚忠因病离职休养。离休后,吴诚忠仍心系党和国家大事,严格教育子女,常应邀到学校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
1968年10月19日,吴诚忠在北京三〇一医院病逝,终年57岁,骨灰安葬于
金寨县烈士陵园。吴诚忠逝世后被批准为烈士。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