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纸
纸张种类
古代中国所发明的“纸”通过高丽传到了日本后,以日本独特的原料和制作方法产生了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纸张——和纸。日本古都奈良佛教盛行,平安京设立了官方造纸工场,于是日本的纸在关西地区得以迅速发展。和纸经历了1200年漫长的历史,已在衣食住行、冠婚葬祭等许多方面融入日本人的生活中。即使在西洋纸普及,和纸仍是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和纸在现代艺术领域也展示了新的魅力,活跃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的关西作家们倍受世人瞩目。
初创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日本很容易地受到了通过朝鲜半岛传来的中国大陆的影响。文字与纸张于四-五世纪传入日本,先进的文化对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六世纪传来的佛教,更是给日本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政府为了普及佛教,增大了抄写经文用的纸张的生产。政府鼓励栽培楮树用来造纸,并从朝鲜半岛请来僧侣,引进了新技术。奈良时代平安时代,日本人主要使用麻纸。
在文化发达的平安时代(公元794年~1185年),造纸与纸加工的技术非常发达,造纸业普及到了全日本。在平安京时代的首都——京都,建立了官立造纸厂(纸屋院),制造官方用的纸张,进行染色和加工并且培养了技术人员。有名的和纸产地有美浓、伊势、三河等。当时的造纸原料主要为摺(桑科落叶亚乔木。其皮为造纸材料)和楮树。由于纸的需求增加,迫切需要寻求以外的新的造纸原料。人们因而发现了日本特产的雁皮树。这一发现使过去单纯对“唐纸”的模仿过渡到日本特有的“和纸”的初创时期。雁皮树的纤维细腻,黏液成分多,对抄纸技术要求很高。但以雁皮为原料造出的纸既结实又美观。在八世纪末到九世纪期间又发明了在麻、楮中加入黄蜀葵或糊空木等的黏液进行抄纸的新型方法-“摇动抄纸法”。当时日本已经能够制造带花纹的色纸及写经用的铅色纸,用金泥、银泥在上面写经效果极佳。大批量生产的纸张不仅用于抄写经文,书写官方文件,也用于民间的通信及抄写诗歌等方面,从而使文化得以兴盛。
发展
中世纪以后,日本的首都迁到了江户(东京),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和纸仍然倍受日本民众的喜爱。和纸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得到广泛使用。和纸以其实用性及美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纸文化在十七世纪达到了鼎盛时期。越前、土佐出云、伯劈均成为日本国内著名的纸产地。纸的种类已达50种。
日本的纸生产仍分手工制纸和机械制纸两种。手工纸以雁皮、摺、三桠(黄瑞香)的树皮为原料。由手工制作的日本和纸包括半纸、美浓纸、奉书纸、鸟子等。机制纸则以木材、马尼拉麻的纸浆为原料,有坚固的泉贷纸、纸浆半纸等。日本人的书道用纸一般以半纸、画仙纸为主。雁皮纸、鸟子、懔纸、麻纸则属于高级书写纸,被视为珍品,不得轻易使用。
但是,和纸在艺术方面却让人另眼相看。这就是盛行的纸造型这一崭新的造型艺术。这种造型艺术从美国传遍了全世界。这种艺术一改过去“纸是平面的”这一概念,将纤维也作为素材,从抄纸阶段就开始进行创作。也就是说,同时利用各种素材做立体造型。时而折叠、上色,时而又将其撕破,甚至还运用美术拼贴、美术组合、美术摹拓以及现代美术贴画(将报纸、壁纸贴在画面上的作画法)等手法。此外又与布、皮革、金属等素材组合,以自由奔放的形式展现美的世界。世界的艺术家认为这种造型艺术已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域,日本的和纸文化再次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这种新奇的纸的造型艺术日本已经开始,使纸本身成为美的对象。色彩美丽的染色纸花纹纸草花纸、皱纸、纸捻工艺品等等,多彩多姿的纸制品作为家具与日常用品,给生活带来了方便与美感。废纸的再生利用也早在八世纪就开始。另外,被视为古董的扇子、团扇、灯笼、宫灯、唐伞、隔扇、拉门、屏风等等也展现出新的美感,成为现代美术的源泉,被用于室内装饰及装置艺术。结实的和纸是最理想的素材。即使是废纸,再生翻新后也是完全可以使用的。这些新型纸的造型被称为纸的“文艺复兴”。
造纸的第一道工序是用大锅煮原料,把原料中纤维质以外的东西煮出来。接着就是用手工将原料中硬实的纤维以及杂质一一挑捡出来,这一作业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纸的质量主要就取决于前两道工序。第三道工序是用力拍打纤维,使之呈现浆状,这是一处使用机器的地方。纸浆做好之后,要加入粘质物,然后才开始和纸独特的制作方法——“流滤”。“流滤”使用的工具是底部镶有竹帘的横木架。工匠平持横木架,用它在滤缸里掬取纸浆,同时前后左右地晃动,使竹帘均匀的粘上纸浆。达到理想的厚度之后,将横木架从滤缸中取出,把滤出的纸浆铺在木板上,每两层纸浆之间垫一层布,放在阳光下晒干。再一层层的揭开,最后还要风干才算成功。“流滤”造纸法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滤缸里纸浆不多的时候,要适时添加,最后还要把多余的纸浆去掉,这是为了防止纸的表面沾上杂质,和中国传统的“积滤”造纸法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此。
评价
十六世纪中期,葡萄牙传教士路易斯.弗洛易斯长期居住在日本。他发表了旅居在日本期间的见闻录《日本史》。1590年,日本首次以西洋活字印刷形式出版的书刊使用了雁皮纸。西欧人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结实的纸张,因此称之为“植物性羊皮纸”。当时的《日葡辞典》中收录了许多和纸的名称。西欧人对和纸惊叹不已。
到十六世纪末,独立后的荷兰也进入了日本。虽然江户幕府时代政府实施了锁国政策,但作为例外,在长崎建立了荷兰商馆。这成为日本与西欧交易的窗口。另外,画家仑布朗目光敏锐地发现日本包装漆器的纸张既结实又漂亮,立即购买了和纸用于铜版画的制作,从而创作出了许多的名作。他的作品得到了好评,也使“和纸”广为人知。 德国医生Kaempfer在1690年随荷兰船来到日本。他以博物学者的眼光观察日本的风土人情,回国后著书《异国佳话》。该书中的《日本志》已成为介绍日本及“和纸”的入门书。1774年来到日本的瑞典植物学家Thunberg也在《日本植物志》中详细叙述了和纸的原料以及日本的造纸法。十九世纪初期来到日本的德国人Von Siebold把许多和纸与和纸加工品带回国,向西欧人广泛地介绍日本的情况。
1852年日本取消了锁国政策。欧洲各国相继向日本派遣使节团,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英国第一任驻日公使Alcock在他有名的《大君之都》一书中对日本的美术工艺以及和纸大加赞赏。另外,在1862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包括和纸在内的日本商品。在随后的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和纸也同样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瞩目。
申遗
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政府间委员会决定将“和纸·日本手漉和纸技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纸具有不易破损的特征,在江户时代,细川纸是日本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石州半纸为大阪商人的记账用纸,十分珍贵,本美浓纸则最早在飞鸟时代(7世纪前后)用作户籍用纸。
2009年,石州半纸单独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之后的本美浓纸因“和石州半纸相似”而搁置申遗工作。因此,日本政府将石州半纸和其他两种纸合并,以“扩充提议”的方式将和纸集体申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查每年进行一次。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0 22:45
目录
概述
初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