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混一图》(Universal Map of GreatMing),现今所存最早的中国人绘制的
世界地图。彩绘绢本。作者与年代不详,依据图上
两个关键地名“广元县”和“龙洲”,推定此图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原件现存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简介
大明混一图属行政区域图,成图年代为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彩绘绢本,
图幅尺寸为386×456cm,是一幅大挂图,
图内主要表示明朝及邻近地区的各级
居民地、山形、河流及其相对位置。居民地均以地名加框的方法定位,其框用不同颜色区别内外所属。此图绘制精美,内容丰富,是一件国宝级的
珍贵文物。现藏于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图中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西欧,南括爪哇,北至贝加尔湖以南,着重描绘了明王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以及镇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池、边地岛屿、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一千余处。
《大明混一图》全图没有明显的疆域界限,仅以地名条块的不同颜色,来区别内外所属。画作中着重描绘了明王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镇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池、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一千余处。
在《大明混一图》上,
欧洲和
非洲地区描绘得都很详细,绘制得也很规整,而且笔法流畅。
非洲大陆位于这幅地图的左下方,其中河流的方位非常接近
尼罗河和
奥兰治河,突出部分的山地与德雷肯斯山脉的位置吻合。地图中还显示在非洲大陆的中心有一个大湖,这可能是根据阿拉伯的传说绘制的。因为在传说中曾写道“
撒哈拉沙漠以南更远的地方有一个大湖,其面积
远大于里海”。地图上
南部非洲的
好望角,海陆线条精美,形制一目了然。
清初,将图内全部汉字地名按等级贴以大小不同的
满文标签。方位为上北下南,未标
比例尺,经计算:国内部分纵比例为1:1060000,横比例为1:820000;国外部分变形较大,无法计算比例尺。全图近4米见方,是一巨幅明王朝及其邻近地区全图。所绘地理范围东起日本,西达西欧,南括爪哇,北至蒙古。图上没有疆域界线,仅以地名方框的不同颜色区别内外所属。
《大明混一图》中中国部分着重描绘明王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镇寨堡驿、渠塘堰井、边地岛屿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
计数千处。明初
十三布政使司及所属府州县治用粉红长方形书地名表示,其他各类聚集地均直接以地名定位,不设符号。蓝色方块红字书“
中都”(今安徽
凤阳)、“皇都”(今江苏南京),指出了明初王朝的
政治中心所在。山脉以工笔
青绿山水法描绘,或峰或岭,各有其名。
五岳(
泰山、恒山、华山、衡山、
嵩山)和
五镇(霍山、
沂山、吴山、无闾山、会稽山)精美醒目,在粉红长方形内注方位及名称。
长白山、
昆仑山、大小雪山涂以白色,意为终年积雪不消。全图水道纵横,除黄河外,均以灰绿曲线表示,注名者百余条。较大河流标明渊源。
长江发源地标在四川
松潘(受《
禹贡》“
岷山导江”影响),入海口在江苏
通州(今江苏
南通)以东。所系鄱阳、洞庭各湖泊位置准确。黄河以粗黄曲线表示,发源于星宿湖,入山东境内分二支,故道由
利津入海,新道则经江苏
淮安入海。海洋以鳞状波纹线表示,海岸、岛屿的相对位置基本准确,礁石沙洲分别注明。
我们看这幅地图,感觉与现在最吻合的就是从
渤海到海南岛的沿海地形,
渤海湾、
山东半岛的形状非常接近,水系也很详细。再看长江的位置,也差不多,长江支流水系标示得更详细,
鄱阳湖、
洞庭湖、
太湖三大湖泊清晰可见,这可能跟明王朝初期的统治有很大关系。广东沿海似乎还显示了
珠江口的位置,但
雷州半岛、
海南岛的位置偏西了。
台湾岛、
澎湖列岛及日本岛的差异较大。
《大明混一图》中的河流皆绘以深色,唯黄河以一条黄线绘出,与发黄的图底颜色颇相似,粗看不易识别,故有描述者称“不见黄河。”然细看有一黄色粗线自西向东盘一几字型于
后转东南向奔黄海而去,中间深色支流若干注入。《大明混一图》中可见决道后黄河自
徐州过
新浦出海。
评价
全图以内地较详,边疆略疏。域外地区以描绘西方为详,所列名称几百个,河道湖泊,红海黄沙,一目了然。《大明混一图》中有简要
图说卜余处,主要说明特殊地区的自然状况、里程、民情风俗等。该图对于研究明朝时期世界各国政区建制与
自然地理、中国的
边疆地理与
对外关系等均有重要史料价值。
地图的出现,缘于对辽阔世界的探求欲望。地图,是另一种语言和文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明王朝初期能绘制出这样的地图,足见当时的文明程度已非同一般,而沿海地形的准确程度,更说明了明王朝在航海上的探索与成就。
相关争议
作者漏绘绝无可能
省档案馆保管利用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秦始皇动用30万人建成的
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工程,自建造长城后,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抵御外来入侵的边陲防线。洪武二十年
辽东全定,南北统一,
朱元璋的地位由王而帝,所统治的版图由南方扩展到长城一线的大半个中国。这时,宫内奉旨绘制《大明混一图》必有一番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绘制方案也会层层审批,道道把关,绵延万里、旷古绝伦、历朝历代都在植培修葺的长城,怎么可能被轻易忽略掉呢?
宫内绘制者一律不留名
专家介绍说,《大明混一图》绘制过程未见
档案文献记载,图上没有标注绘制时间和作者,经过多方考证后,具体绘制时间确定为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六月。没有标注作者,因为该图为明太祖
朱元璋颁旨绘制,依据明代宫廷禁例,宫内绘制人员不可能将自己的名字留在图上,此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凡皇帝正式颁旨绘制的图册等,都没有绘制作者,就连大名鼎鼎的意大利传教士、宫延御用画师郎世宁也没能例外。它是目前我国现存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并由中国人自己绘制的古代
世界地图。该图描绘了明王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镇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地、边地岛屿以及
古遗址、
古河道等共计1000余处,在明朝域外地区,尤以欧非地区描绘最详。可就是没有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长城。
同时期朝鲜绘图上清晰标注长城
而与该图绘制同时期的,由朝鲜人
金士衡等于1402年绘制的《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上,中国的长城用写实的手法绘制而成。城墙、城垛,层见迭出,
蜿蜒曲折,气势磅礴。在绘制手法上又极为相似,在山脉的形象写意,河流的曲线标示,海洋的鱼鳞状画法,地名的纵向条状标识等方面,特别是
非洲部分和中国东南沿海一线
宋元时期古地图的传统画技,两图是如出一辙,貌似神合,只是后者尺寸较小。为什么中国自己绘制的世界地图上却没有出现长城,肯定事出有因。
未绘长城众说纷纭
未标注长城的原因有多种说法,未有定论,根据专家推测有以下三种原因。其一,
朱元璋雄才大略、一世英雄,一心要统一中华大地,开创经国大业,不会甘心
大明版图北方以长城为界。以前历朝多从北方起事,然后平定南方,而大明王朝恰恰是南方起事,然后向北方发展。南方起事平定北方,只以长城为界,坐守半壁江山,这是朱元璋万不能接受的。如果在图上明显绘制长城,会给人心里造成一种障碍,大明版图会以长城为界,这不符合雄才大略的明
开国皇帝一统天下的治国思想。
其二,长城一线,涉及国防
重大问题,
军事部署不会暴露给北元残敌。朱元璋称帝后,北伐南征,到洪武二十年辽东全定,但元朝残余势力依然存在。东北、正北和西北,长城以外是北元的
势力范围,如不在险要处派驻重兵,一旦北元铁骑南下,
黄河以北就很难守住。如果将长城绘制于图上,必然将诸塞和军事存防暴露,为北元残敌入侵制造可乘之机。
其三,明王朝实行行政、军事、监察
三权分立制度,不相统属,都对皇帝负责。绘图制册当属政事,应归六部管,而涉及军事事物,都归
都督府负责。凡涉及军事事物,未经都督府同意,政事部门不可能擅自主张。况且,北元大敌当前,塞北前线驻扎着诸王官属,稍有闪失,后果谁也承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