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嘉庆时,有人说:“繁而不华
汉川口,华而不繁广陵阜,人间都会最繁华,除是京师吴下有。”《韵鹤轩杂著·戏馆赋》。
汉口(武汉),从
宋朝开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杭州)、
建康(南京)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尤其明朝中后期崛起的汉口(武汉),迅速成为“天下四大名镇”(
汉口镇、
朱仙镇、
景德镇、
佛山镇),清朝进一步发展为“天下四聚”。
佛山,地处
珠江三角洲腹地,水路踞广州上游而处
西江、
北江下游,是水路通达省城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上
毗邻港澳,水陆交通四通八达。东汉时期,出现了先进的
耕作技术,佛山成为鱼米之乡。唐宋时期,佛山成为工商业城镇,至明清时期更成为中国
四大名镇和中国“四大聚”。
清代,北京
外城商业区进一步发展,各种同乡、同
行业性质的
商业行会比较发展。道光十八年(1838年)《颜料行会馆碑记》云“京师称天下首善地,货行会馆之多,不啻什百倍于天下各外省;且正阳、
崇文、
宣武三门外,货行会馆之多,又不啻什百倍于京师各门外。”该会馆
乾隆六年(1741年)《建修戏台罩棚碑记》又云:“我行先辈,立足都门,崇祀梅、葛二仙翁,香火攸长,自明代以至国朝,百有余年矣。”可见外城区商市之繁盛,亦可见北京商业会馆历史之悠久。据清
吴长元《
宸垣识略》记载,清北京外城东部各地会馆最著名的有82所,西部有100所。这些会馆中大部分是本乡土人到北京投考时寓居之所,但也有不少由同乡商人出资筹建的商业会馆。
仙城会馆(在今北京
宣武区王皮胡同)为广州商人会馆。临襄会馆(在今北京
崇文区晓市大街)为油盐酱醋粮业商人会馆。
晋翼会馆(在今北京崇文区小江
胡同)为布业商人会馆。潞安会馆(在今北京宣武区
珠市口西大街)为铜锡烟袋商人会馆。河东会馆(在今北京宣武区
广安门内大街路南)为烟业商人会馆。太平会馆(在今北京宣武区
南堂子胡同)为山西
太平县商人会馆。
临汾会馆(在今北京
正阳门外
打磨厂)为山西
临汾县纸张、颜料、
干果、烟行、杂货五行商人会馆。
盂县会馆(在今北京宣武门外
椿树上二条)为山西盂县氆氇行商人会馆。东元宁会馆(在今北京正阳门外长巷下三条)为南京绸商会馆。
浙慈会馆(在今北京崇文区晓市大街)为浙江
慈溪县
成衣行商人会馆。
彼时,汉口商业繁剧,既聚集各路商帮,又中转各色货物,汉口不但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市镇,亦服膺全国
四大名镇之名。“汉口”几成为武汉的
代名词。汉口“肇于明中叶,盛于启、正(
天启、
崇祯)之际”(注:康熙《
汉阳府志》卷1《
舆地志》。),但汉口真正成为商业巨镇,与清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相联系,是在“
康乾盛世”时期。
“天下四聚”之说,在这一时期盛行。《
广阳杂记》云:“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
芜湖、
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注: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4,
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193页。)
汉口在天下四聚中的地位尤其重要:“汉口镇为湖北冲要之地,商贾毕集,帆樯满江,南方一大都会也。” “
楚北汉口一镇,尤通省市价之所视为消长,而人心之所因为动静者也。户口二十余万,五方杂处,百艺俱全,人类不一,日销米谷不下数千。所幸地当孔道,
云贵川陕
粤西湖南,处处相通,本省湖河,帆樯相属。……查该镇盐、当、米、木、花布、药材六行最大,各省会馆亦多,商有商总,客有客长,
皆能经理各行各省之事。”(注:
晏斯盛:《请设商社疏》,见《
皇朝经世文编》卷40《户政》。)由此可看出,当时汉口的人口、商业、交通以及物价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都十分显著。
清前期,苏州是全国
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康熙时人沈寓说:“东南财赋,
姑苏最重;东南水利,姑苏最要;东南人士,姑苏最盛。”又说苏州,“山海所产之珍奇,外国所通之
货贝,四方往来,千万里之商贾,骈肩辐辏”①。同时人刘献廷也说苏州是负有盛名的天下“四聚”之一②。而“四聚”之中,清人又一致认为市肆繁华以苏州为最③。康熙时,人称“吴阊至
枫桥,列市二十里”④。
乾隆时,当地人自诩:“四方万里,海外异域珍奇怪伟、希世难得之宝,罔不毕集,诚宇宙间一大都会也”⑤。乾隆二十七年(1762),也即
徐扬的《盛世滋生图》诞生后三年,外地人赞叹:“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
佛山,地处
珠江三角洲腹地,水路踞广州上游而处
西江、
北江下游,是水路通达省城的必经之路。
地理位置上毗邻
港澳,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古籍记载:“诸宝货南北互输,以佛山为枢纽,商务益盛。”繁荣的商贸带动了以
手工业为主的制造业迅速发展。到明清时期,佛山与湖北
汉口镇、江西
景德镇、河南
朱仙镇合为“
中国四大名镇”。逐步发展成为岭南地区商品集散地和
冶铸、陶瓷、纺织、
中成药等制造业的中心。以至与京城、汉口、苏州合称为“天下四聚”。繁华的商贸活动和兴旺的手工制造业孕育了中医
中药行业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