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公,是先秦宋国的君主,可考的宋国公有34人。宋国末代君主称王,即宋康王,不算在内。
宋国国君
宋国公也是封爵名,地位等同或低于
郡王。国公是
公爵中的第一等,第二等为郡公,第三等为县公。国公封于宋,或食邑在宋地,称宋国公。
历史上封宋国公的不止一人,其中出名的有隋朝
贺若弼、唐朝
萧瑀、明朝冯胜等。
宋国(公元前1040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
商丘。周初被
周天子封为
公爵,国君
子姓。
周公辅佐周成王平定
武庚叛乱,遵循“
兴灭继绝”的传统,封
殷纣王的庶兄
微子启于商朝故地,建立宋国[1],都城为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
睢阳区西南)。[2]宋国地位特殊,与周为客,被周天子尊为“
三恪”之一。以奉商朝祖先的
宗祀,继承
商文化。
春秋时期,
宋襄公在
齐国内乱时,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作为盟主,成为
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38年,宋、楚
泓水之战时实行不切实际的“
仁义”,结果被楚军击败。战国时期,宋国末代国君
宋康王“行王政”,即实行政治改革,宋国强盛起来。他东败齐,南败楚,受到齐、楚等大国的忌恨,公元前286年,齐国、楚国与魏国联手灭掉宋国,三国瓜分宋国领土。
北周宋国公
宇文震
宇文震(?―550年),字弥俄突,北周文帝
宇文泰次子。宇文震自幼机敏颖悟,十岁时,能朗读《孝经》、《论语》、《毛诗》。后来与哥哥
宇文毓一块向
卢诞学习《礼记》、《尚书》。
大统十六年(550年),封武邑公,食邑二千户。娶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女儿,同年去世。保定元年(561年),追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少师、大司马、大都督、青徐等十州诸军事、青州刺史,晋封宋国公,食邑增至一万户。
宇文寔
宇文寔,字乾辩,北周世宗宇文毓第三子,为宋献公
宇文震嗣。建德三年,进爵为王。大象中,为
大前疑。后杨坚专权,诛杀北周宗亲,宇文实被杀。
隋朝宋国公
贺若弼
贺若弼(公元544年—公元607年),
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
洛阳人,
隋朝著名将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
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
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
刺史。贺若弼以伐陈有功,封
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公元607年(大业三年),贺若弼被
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
唐朝宋国公
萧瑀
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
南朝梁明帝
萧岿第七子,梁末帝萧琮异母弟,
萧皇后之弟。从小以讲孝道闻名天下,而且能够善于学习和书写,个性正直,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并且深刻精通佛法道理。
初封新安郡王,西梁灭亡后随其姐萧皇后进入长安,因为是萧皇后之弟的缘故担任内史侍郎,不久被免官贬为河池太守,随后又降唐受封宋国公,任光禄大夫。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五次担任宰相,又因故五次被罢免,严重时甚至被削爵贬出京城。贞观十七年二月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九位。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萧瑀因其姐姐萧皇后去世受到沉重打击,再加上当时又身染重病,被李世民召往玉华宫后不久便去世了,时年74岁,卒赠司空、荆州都督,谥曰贞褊公。
唐休璟
唐休璟(627年-712年),名璿,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唐朝宰相、名将。
唐休璟早年以明经擢第,历任营州户曹、丰州司马、安西副都护、西州都督、卫尉卿、凉州都督、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等职,后在洪源谷大败吐蕃,升任二卫大将军。
长安三年(703年),唐休璟拜相。担任同凤阁鸾台三品,寻转太子右庶子,后加位辅国大将军,累封宋国公。神龙二年(706年),致仕,但不久又被起复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延和元年(712年),唐休璟病逝,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忠。
李令问
唐玄宗即位,以协赞功,迁殿中少监。预诛
窦怀贞,封宋国公,实封五百户。进散骑常侍,知尚食事,恩待甚渥。
然未尝辄干政,率游畋自娱,厚奉养,侈饮食,至躬视刲宰。有讥之者,答曰:“此畜豢,天所以养人,与蔬果何异,安用妄分别邪?”
后坐其子与回纥部酋承宗连婚,贬抚州别驾,卒。
后周宋国公
武行德(908年—979年),
并州榆次人。家贫,樵采自给。体伟力大,
石敬瑭召入帐内。
后晋天福初,授奉国都头,改
控鹤指挥使,宁国军都虞候。
刘知远起兵
太原,即称河阳
都部署,奉表劝进。
广顺初,加兼侍中,迁河南尹、西京留守。
周世宗即位,兼
中书令,进封宋国公。入
宋,加中书令,进封韩国公,再授
忠武军节度使,改封魏国公。以本官致仕。
金国宋国公
唐括阿鲁束,金太宗完颜晟的钦仁皇后唐括氏的父亲。金熙宗完颜亶即位,追封唐括阿鲁束为太尉、宋国公。
明朝宋国公
冯胜(?-1395),明初大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汉族,定远(安徽
定远)人。冯文质次子,
冯国用之弟,喜读书,通兵法,元末与其兄国用组织武装结寨自保。后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略地至妙山,国用偕胜来归,甚见亲信。从下滁(
安徽滁县)、和(安徽和县),战三叉河、板门寨、鸡公山,皆有功,渡江,积功为
元帅。国用死后命袭兄职,为亲军都指挥。
洪武五年,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出击漠北,
徐达的中路军为
扩廓帖木儿(
王保保)大败于岭北(泛指
和林一带),死伤万余人,
李文忠轻敌冒进阿鲁浑河(今
蒙古 乌兰巴托西北),与元将哈剌章激战,几乎战死;只有冯胜率
傅友德等连战皆捷,六月十一日,攻下亦集乃路(今
内蒙古 额济纳旗),至
瓜州(今
甘肃安西东)、沙州(今甘肃
敦煌西),七战七胜,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十月二十四日,明军班师回朝。
此后,从援
安丰,决战
鄱阳湖,下
武昌降
陈理,克平江俘
张士诚,论功仅次
常遇春,迁右
都督。吴元年(1367年),以右副将军从大将军徐达北伐,下山东,取汴、洛、潼关,论功列第三。中原平定,封宋国公。后数率大军出塞征扩廓、纳哈出。洪武二十年(
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
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设置
泰宁、福余、朵颜三卫。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
冯胜平时在打谷场的地底下埋了许多个大腹小口的瓦瓮。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发,越二年,以蓝党被赐死。其亲戚向朱元璋控告冯胜私埋兵器。因小罪与傅友德、
王弼等同为朱元璋所处死,死前在家宴中毒死全部女眷,其义女、女儿
冯秀梅、冯文敏同时被害。成化十一年祥符新昌坊建有“冯胜祠”。《
明史》曰:“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