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
安徽省铜陵市辖县
枞阳县,隶属于安徽省铜陵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铜陵市西南面,长江下游北岸,大别山东南麓,总面积1473.39平方千米。属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截至2023年6月,枞阳县辖15个镇、1个乡。截至2023年末,枞阳县常住人口46.0万人。
历史沿革
夏,属扬州之域。
商,属扬州之域。
西周,封为宗子国。春秋,为群舒之地。前615年,楚执宗子国君,宗子国遂灭。战国,属楚。
秦,属九江郡。
汉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枞阳县,属庐江郡。东汉,枞阳并入舒,隶庐江郡。
三国,属吴庐江郡。今下枞阳有“吕蒙城”遗址。
西晋,属庐江郡。东晋,属豫州晋熙郡。陶侃为枞阳令。
南朝宋,初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废舒县,置吕亭左县。阴安县属豫州晋熙郡,系侨置。齐,复置舒县,属庐江郡。梁,废舒县,复枞阳县,属枞阳郡。陈,为枞阳县,属晋熙郡。同时侨置阴安县。
隋,阴安县并入枞阳县,属熙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
唐初,仍名同安县,属同安郡。贞观元年(627年),属淮南道舒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淮南道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郡为盛唐郡,改同安县为桐城县,辖33里。
宋,为桐城县,先后属舒州、淮南西路德庆军、安庆军、安庆府。桐城县辖4乡9镇,今枞阳县境为其东、南两乡,东乡石溪镇时为九镇之一(其余八镇不在今枞阳县境内)。
元,为桐城县,先后属江淮行省、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的安庆路。
明,为桐城县,先属宁江府,洪武六年(1373年),属安庆府,直隶南京。今枞阳县域时为桐城县东、南两乡,乡名清净、大宥。
清,为桐城县,先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安庆府。
民国,为桐城县。民国3年,属安庆道。民国17年,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4年,今枞阳县境,为桐城第四区、第五区。民国25年,属安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9年,属安徽省第一专区。民国36年(1947年)12月,划庐江、桐城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属中共皖西工委领导。
1949年,桐庐县属皖西第二专署。2月,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置桐庐县
1951年2月,更名湖东县,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后属安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5年7月,更名为枞阳县,先属安庆专区、安庆地区,后属安庆市。
1988年9月,安庆地区与安庆市合并。
2015年,枞阳县划归铜陵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1年1月,县政府更改同名乡镇,将白云区青山乡更名翼青乡,横埠区黄梅乡更名黄岗乡,陈湖区麒麟乡更名麒凤乡,汤沟区黄山乡更名黄泥乡,破罡区桃花乡更名黄梅乡,凤凰乡更名凤仪乡,枞阳区青山乡更名前峰乡,将原辖老洲区的沙池乡划归红杨区。11月,撤销红杨区,划归老洲区;12月,又复设红杨区。
1952年2月9日,将12区划为15区(钱桥、麒麟、义津、高甸、安凤、长河、破罡、陈洲、陈湖、老洲、横埠、白云、小岭、汤沟、将军)、142乡、3镇。
1955年,钱桥区由原钱桥区、麒麟区调整合并,将麒麟区的杨湾、万年、双兴3个乡划归义津区管辖。安凤区由原安凤区、高甸区合并。枞阳区由长河区、破罡区合并。陈湖区划入将军区的田埠、彭桥2个乡。老洲区划入汤沟区的源潭、鸭河、桃源3个乡。横埠区由将军区与原横埠区合并。白云区由原白云区、小岭区合并,将横埠区的山水乡划归其管辖。汤沟区由原汤沟区、陈洲区合并,将原破罡区的长河乡划归其管辖。
1958年10月,撤销区建制,成立9个人民公社,即:汤沟、红旗(钱桥区)、东风(义津区)、东方红(安凤区)、灯塔(白云区)、光辉(横埠区)、陈瑶湖(陈湖区)、东升(老洲区)、卫星(枞阳区)。
1973年,燕山茶林场从周潭人民公社划出,成立施湾人民公社。
1984年4月,“人民公社”改称“乡(镇)。长凤公社,划为长沙乡和风仪乡,分别隶属汤沟区、破罡区。
1987年,撤销义津乡,设义津镇(乡级),除辖原义津乡行政村外,增辖牛集乡义军村和迎龙村的许庄、上楼、下楼、黄圩村民组。
1992年2月,撤区并乡,撤销麒麟、钱桥、义津、官桥、白云、横埠、陈湖、老洲、汤沟、破罡、枞阳11个区公所;将居住在长沙乡境内的木排、新长洲的原松园乡𠙶山村新洲组44户、白荡村洲南组18户、木排组9户、团结组3户、护国村2户共计76户划归长沙乡;将原老洲乡的王套、振兴、湖东村,原陈洲乡龙潭村的新建、建设村民组住在正大圩内的85户,原左岗乡的裕民村,原水圩乡的横坝埂村划归老湾乡;
改城关镇为枞阳镇,增辖黄羹乡和长河乡的蒲洲村;并义津镇、牛集乡为义津镇,汤沟镇增辖陈洲乡(不含龙潭村的新建、建设村民组住在正大圩内的85户)、大新乡;并石婆乡、阳和乡、麒麟乡为麒麟镇。改浮山乡为浮山镇,将浮山园林管理处并入该镇;改白石乡为项铺镇,并横埠乡、左岗乡(不含裕民村)为横埠镇;并周潭乡、吴桥乡(不含澄英村7户)、施湾乡为周潭镇,并破罡乡、新开乡、松园乡(不含𠙶山村新洲组44户,白荡村洲南组18户,木排组9户,团结村3户,护国村2户)为𠙶山镇;并钱桥乡、石马乡、官青乡为钱桥镇,并红杨乡、老洲乡(不含王套、振兴、湖东村)为老洲镇;并古塘乡、石矶乡、长河乡(不含蒲洲村)为石矶镇,并官桥乡、龙桥乡为官桥乡;并雨坛乡、高甸乡为雨坛乡,并会宫乡、安凤乡为会官乡;并金社乡、金渡乡为金社乡,并白湖乡、白柳乡为白湖乡;并将军乡、钱铺乡为钱铺乡,并老庄乡、后方乡为后方乡;
并青山街乡、陈瑶湖乡、水圩乡(不含横坝埂村)为陈瑶湖乡,将座落在原陈瑶湖乡老排村(花园圩内)的原吴桥乡澄英村7户划归陈瑶湖乡管辖。
1999年3月,撤销陈瑶湖乡,设立陈瑶湖镇。9月,撤销官桥乡,设立官埠桥镇。
2018年,枞阳县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划归铜陵市郊区。
2021年,撤销枞阳镇、铁铜乡,设立枞阳镇。撤销山镇、凤仪乡,设立山镇。撤销汤沟镇、长沙乡,设立汤沟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枞阳县辖15个镇、1个乡:横埠镇项铺镇钱桥镇麒麟镇、义津镇、浮山镇会宫镇官埠桥镇钱铺镇、金社镇、白柳镇雨坛镇枞阳镇、欧山镇、汤沟镇白梅乡。县政府驻地枞阳镇浮山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铜陵市西南面,长江下游北岸,大别山东南麓,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毗邻,北与无为市庐江县接壤,东与铜陵市郊区相邻,南与池州市隔江相望。地跨北纬30°39'—31°05′,东经117°04'一117°34'之间。东西长49.4千米,南北宽50.9千米,总面积1473.39平方千米。
地质
枞阳县,出露地层最古老的为古生代志留系地层。中部地区以中生代白垩纪火山岩为主,其次为侏罗系、三叠系沉积岩及火山岩。新生代第三系地层出露于县境西北,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于县西北、东南部及长江北岸、湖滨、河畔。县境斜贯3条深大断裂带,作北北东、北东方向延伸。断裂纵横交错,近南北方向最为发育;火山机体(构造)密集,古火山口遍布。
地形地貌
枞阳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低丘漫岗,中部是犬牙交错的丘陵岗冲,东南部属沿江洲圩。境内主要山峰有三公山、柳峰山、拔茅山、岱鳌山、浮山等,以海拔674.9米的三公山为最高。
气候
枞阳县,属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季风显著。2020年平均气温17.1℃,年降水量2019.2毫米;全年大于等于0.1毫米降水日数152天,全年出现暴雨10次。年日照时数1593.3小时,比历年平均1863.4小时偏少270.1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36%。
水文
枞阳县,有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两赛湖四大水系。主要河流有横埠河、杨市河、钱桥河、罗昌河、拟阳河。湖泊有菜子湖、白荡湖、神灵赛湖、羹脍赛湖等,总水面344.39平方千米。
土壤
枞阳县,土壤分类有土类、亚类、土属、土种4类,以土类、土种为基础单元。土壤共分7个土类。
植被
枞阳县,处于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由于原生植被遭受破坏,现以人工营造的马尾松、杉木、黑松等为主的常绿针叶林占优势;其次系以栎类为主、混生少量常绿阔叶树种(冬青、苦槠、青工冈栎等)的天然次生林和针、阔混交林;另有少量的竹林。县境人工植被所占面积大;灌丛、草丛、沼泽植被与水生植被亦有分布。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枞阳县水资源主要由库、塘、坝拦蓄的地表径流和少量地下水组成。县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360.7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151.1毫米(2016年),最小年降雨量756.5毫米(1978),平均降雨总量24.6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9.73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4.5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枞阳县有土地总面积147339.57公顷,其中湿地1193.30公顷、耕地51746.79公顷(即77.62万亩)、园地1104.45公顷、林地39103.53公顷、草地512.06公顷、商服用地189.66公顷、工矿用地1387.43公顷、住宅用地11122.07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739.81公顷、特殊用地171.3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970.4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5729.58公顷、其他土地1369.07公顷。
生物资源
枞阳县有古树名木737株,4个古树群(含二级古树5株、三级古树18株)。按照保护级别(500年以上为一级,300一500年为二级,100一300年为三级)分为:名木1株,一级6株;二级60株;三级670株。按乡镇分布分为:机阳镇33株,口山镇27株,汤沟镇5株,横埠镇132株,钱铺镇41株,项铺镇11株,白梅乡28株,白柳镇35株,金社镇101株,钱桥镇139株,麒麟镇1株,义津镇4株,浮山镇30株,会宫镇69株,官埠桥镇33株,雨坛镇40株,枞阳经开区8株。按科属分为:30个科45个属,其中枫香364株,黄连木93株,圆柏63株,其他树种217株。
矿产资源
枞阳县矿产资源储量统计矿区(点)129处(不含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产地3处、中型9处、小型及以下规模矿产地117处。金属矿产23处,非金属矿产106处。矿种有22种。
2023年,枞阳县已发现的矿种为20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0种(含亚矿种),其中金属矿种6种,非金属矿种14种。
人口
截至2023年末,枞阳县户籍人口77.2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7万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2023年,全县人口出生率3.78‰,人口死亡率5.45‰,人口自然增长率-1.67‰。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少数民族人口数1852人,其中男性364人,女性1488人。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状分布,枞阳县城、汤沟、横埠、会宫、义津、钱桥等地聚居多且相对集中,其他乡镇少而分散。壮族、苗族、回族、土家族、彝族是人口数较多的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568人,占全县少数民族总人口31%。
全县少数民族有32个,分别为:壮族、苗族、回族、土家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满族、蒙古族、白族、黎族、哈尼族、水族、仡佬族、朝鲜族、傣族、佤族、畲族、傈僳族、仫佬族、毛南族、锡伯族、藏族、维吾尔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达斡尔族、怒族、德昂族、鄂伦春族。
经济
综述
2022年,枞阳县地区生产总值19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33.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55.2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亿元,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1:28.8:57.4调整为17.2:28.1:54.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338元。
一是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9.1%,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1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33.9%,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25.8个百分点。二是在市场销售中,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增长20.7%。三是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技改投资增长38.2%,快于全部投资30.8个百分点。四是在市场主体中,新登记市场主体4249户,增长0.54%,市场主体总数3.75万户,增长7.7%。
2023年,枞阳县地区生产总值201.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2.5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14.8亿元,增长5.3%[3]。工业增加值34.04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2:28.1:54.7调整为17.2:26.0:56.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749元。
2023年,枞阳县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人数625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
新兴动能
2023年,枞阳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0%,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7.1个百分点。在市场销售中,限额以上单位中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1.76倍,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增长36.6%,新能源汽车增长26.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长38.2%,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8.3%。在市场主体中,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5190户,增长22.0%,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4.11万户,增长9.6%。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枞阳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1.2%。工业投资增长38.2%,其中技改投资下降1.6%,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8.3%。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64.3%。商品房销售面积9.47万平方米,下降53.2%。
财政
2023年,枞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9亿元,增长9.5%。重点支出项目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8.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5.1%,教育支出增长8.2%。
人民生活
2023年,枞阳县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32元,比上年增长7.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57元,同比增长4.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9元,同比增长7.1%。
第一产业
2023年,枞阳县粮食播种面积112.52万亩,增长0.1%;粮食产量43.73万吨,增长0.8%。油料播种面积增长30%,产量增长30%。蔬菜播种面积增长0.3%,产量增长1.4%。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43万吨,增长2%;禽蛋产量1.84万吨,增长9.3%;生猪出栏19.3万只,增长3.5%。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3.13万千瓦。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23年末,枞阳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
建筑业
2023年,枞阳县建筑业增加值18.4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3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枞阳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51亿元,增长5.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24亿元,增长15.2%;金融业增加值12.79亿元,增长11.6%;房地产业增加值11.19亿元,下降0.4%。全年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4%
2023年,枞阳县电信业务总量2.77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总数2.42万户,下降5.05%;移动电话用户48.83万户,增长2.1%。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92万户,增长10.02%。
2023年,枞阳县接待国内游客550.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5.7%。国内旅游收入44.05亿元,增长99.9%。年末全县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6处,旅行社4家。
国内贸易
2023年,枞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9.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增长9.5%,餐饮收入增长9.5%。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4%,肉禽蛋类增长13.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2.2%,中西药品类增长4.7%,汽车类增长5.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
金融
截至2023年末,枞阳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25.0亿元,增长8.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359.7亿元,增长22.3%。
经济功能区
交通运输
综述
枞阳公路服务中心辖区内养护管理总里程142.58千米(不含国道347线枞阳境内41千米),路政管理属于枫阳公路服务中心。其中:国道50.34千米,分别为国道237线济宁段(原省道228线)31.39千米,国道330线洞合段(原省道103线)16千米,国道347线南德段2.95千米;省道92.24千米,分别为省道228线横九段(原省道229线)16.15千米,省道233线庐十段(原县道040线)10.54千米,省道232线三口段(原县道098线、县道099线)38.7千米,省道340线老龙段(原省道320线)22.95千米,原省道228线枞桐路官埠桥段3.9千米。
2023年,枞阳县旅客运输量1095.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5%。旅客运输周转量75392.81万人公里,增长76.12%。全年货物运输量2690.22万吨,增长37.75%。货物运输周转量551612.97万吨公里,增长31.98%。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193.57万吨,增长9.82%。
截至2023年末,枞阳县民用汽车拥有量7.14万辆,比上年增长2.4%,其中私人汽车5.88万辆,增长3.0%。年末全县高速公路里程54.35公里;全年新增一级公路27.7公里,年末一级公路里程达83.7公里,增长49.46%;境内公路里程3407.26公里。
公路
航运
航道与港口
2020年,枞阳海事处辖区内自长江下游254红白浮至长江下游257红白浮受贵池中港水流分流影响,航道河床逐年变化,在长江下游257红白浮处航道约呈120度弯曲,长江下游255红浮附近水域水深较浅,该处约有长1千米浅滩,此处易造成船舶搁浅。自长江下游257红白浮至长江下游264红白浮航道较为顺直,航道水深优越,通航环境良好,其中长江下游260号红白浮联线至长江下游261红白浮联线为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桥区水域。辖区有水上加油站1座,普通货物码头3家,2020年进出港船舶9000余艘次,货物吞吐量1300余万吨。
渡运安全
2020年,枞阳海事处辖区有渡口11处,其中汽车渡口6处,客渡口5处。运营客渡线6条,日常营运渡船6艘,备用渡船2艘,均为个人所有。全年共渡运旅客207万余人次,渡运车辆6.8万余台次。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枞阳县开通公交线路43条、公交车234台,其中跨区域公交线路4条,县城区公交线路7条,县城至乡镇公交线路11条,乡镇区间公交线路6条,镇村公交线路15条。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0年,枞阳县有中等职业学校3,分别为枞阳县职业技术学校铜陵市财经学校(民办)和铜陵市民航科技学校(民办),在校学生2992人,在职教师246人。
截至2023年末,枞阳县有普通中学29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普通小学39所,幼儿园58所。
科学技术
2023年,枞阳县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枞阳县有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9%,年末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9%。
国家一级图书馆:枞阳县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枞阳县文化馆。
体育事业
2023年,枞阳县发展二级裁判员20人,发展三级裁判员20人,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120人。全县有体育场馆2个。全年共举办百人以上体育健身活动22次,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总人数20万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枞阳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67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27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584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81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18人,注册护士1075人。
社会服务
2023年,枞阳县建立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99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14个。全县社区从业人员1793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086万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枞阳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6.0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4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1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93万人。年末全县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8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7.22万人。
截至2023年末,枞阳县共有1673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579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环保事业
2023年,枞阳县有省(市、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1座,城区空气质量平均优良以上天数294天。全县PM2.5年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
历史文化
陆家湾老龙灯会
陆家湾老龙灯会,是枞阳县枞阳镇春节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已有四百余年。陆家湾龙灯属板龙,共十二节,由十三根顶棍串联而成。龙灯每节均点上香烛,自请龙之日起,烛火不能熄灭,由专人看护。龙灯表演气宇轩昂,不急不缓,雍容华贵,仪态万方。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为当地农村增添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2012年,成功申报为安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浮山传说
浮山传说,是许多有关浮山的传说故事的总称。属民间口头文学,已形成一个系列的传说故事,歌唱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枞阳人民精神史和心灵史的真实记录。
2012年2月,公布为枞阳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3月,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枞阳民歌
枞阳民歌,各有特点,唱法多样。北部山区多为山歌,南部圩区多为小调。既有皖北民歌的粗放豪迈,又有江南小调的细腻绵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演唱形式上也多种多样,有男女对唱、边说边唱等。以枞阳方言为主,生动形象、诙谐幽默。2017年2月《枞阳民歌》被铜陵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枞阳腔(吹腔)
枞阳腔(吹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项目,铜陵特有的戏曲文化“活化石”。明末清初兴起于安徽枞阳、怀宁石牌一带的戏曲声腔,是徽剧的主要腔调之一。在中国戏曲四大声腔艺术中“昆腔、皮黄腔、吹腔、高腔”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又与昆曲、京剧、秦腔、粤剧、黄梅戏、越剧、川剧、汉剧、评剧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充分展现这一声腔在音乐形态、器乐形式、唱腔个性等方面的艺术特点。
钱铺木榨油制作技艺
钱铺木榨油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有着一整套规范的制作工艺。从油菜籽进入油坊,到流出色泽金黄、清香四溢的木榨油,每一道工序都直接影响油的品质和出油的数量。木榨油坊独特的传统工艺,散发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2022年5月,《钱铺木榨油制作技艺》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风景名胜
枞阳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是浮山摩崖石刻(2013年由国务院核定公布),阮鹗墓石刻(2019年由国务院核定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尚未核定公布的一般文物286处。其中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古遗址80处(含横埠镇旧石器时代遗址1处),古墓葬66处,古建筑71处,石窟寺及石刻1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5处。
浮山景区
浮山,又名浮渡山,海拔208米,位于安徽省枞阳县浮山镇。面积19.1平方千米,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安徽省风景名胜区。
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的古火山,在距今1.13亿年前,有两次爆发和一次岩浆侵入过程,形成浮山独特的火山奇观三十六岩、七十二洞,典型的火山遗迹世界罕见,亚洲唯一。有“中国千年文山”的美誉,大量的文人墨客或咏诗作赋,或唱酬题刻,浮山由此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尚存483块摩崖石刻,文体各异,书法万千。孕育明清时期中国最大的“方氏学派”,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方以智,叱咤清代文坛200余年的桐城派
阮鹗墓石刻
阮鹗墓石刻,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山镇山村阮家享堂西侧,为明代抗倭名将阮鹗墓神道石刻。石刻包括牌坊、墓碑、望柱、羊、麒麟、象、武将、文臣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石刻均用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体积硕大,集线刻、浮雕、圆雕等多种技法于一体,具有高超的技艺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用料考究,刻琢精细,刀法简洁,是明代石刻的代表性作品,对明代丧葬制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19年10月,阮鹗墓石刻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浮山摩崖石刻
浮山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枞阳县浮山风景名胜区,散布于全山上下尚可辨认的摩崖石刻达318块,会圣岩景区145块,张公岩景区88块,金谷岩景区75块,其它景区10块。从年代看,唐代1块,北宋15块,南宋17块,元代2块,明代81块,清代75块,民国24块,建国后1块,年代不详的有102块。最早的是唐人孟郊题刻,最晚的是刻于1954年,跨历8代,历时1100余年,基本上包括了唐代以来的各种代表性书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书法演变的基本轨迹,是研究书法史的珍贵实物。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浮山摩崖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
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枞阳县城关镇陈氏宗祠。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起,第3兵团司令陈锡联、 政委谢富治将司令部迁到枞阳镇,指挥部设在枞阳陈氏宗祠。宗祠为前、中、后三进的清代建筑。前进为三开间,中间为门厅,两侧为文物管理所办公室和接待室;中进大厅陈列渡江战役文物64件,有渡江时使用的武器、留下的文献资料、船工用具、参战证、奖状、奖旗、渡江胜利纪念章等,还有一幅大型渡江战役示意图;中后进之间有天井,两侧为厢房;后进是历史文物展览室,收藏有历代珍贵文物283件。
浮山中学“中大楼”
浮山中学“中大楼”,建成于民国16年(1927),罗马式建筑风格,上下两层,面积858平方米。小青瓦屋面,青砖墙体,为“洋灰”水磨石地坪。南边走廊外侧有水泥预制栏杆,中堂左右有通道,架有木质楼梯。东西楼梯外侧上下两层为旧时教室,楼上中堂为旧时图书馆,楼下中堂为旧时教务处,现已改作他用。该楼于1941年曾遭日机轰炸,东西两角可见修补痕迹。2012年12月2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枞阳媒鸭
枞阳媒鸭,安徽省枞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枞阳媒鸭体长60厘米左右,羽毛青白夹杂,嘴短尾长,脚小掌红。肉质细嫩,含水量少,皮下脂肪少,有光泽;肌肉色泽鲜红,肌内丰富,纹理明显。枞阳媒鸭公鸭:胫、蹼桔红色,喙前端为桔黄,后部为棕灰色,喙豆灰褐色或黑色,爪黑色。头椭圆形,颈粗短,喙豆、爪黑色,虹膜棕色。母鸭:胫、蹼桔红色,喙前端为浅橘黄色,后部呈棕褐色,喙豆灰褐色或黑色,爪黑色。头椭圆形,颈细长,喙豆、爪黑色,虹膜棕色。鸭肉:肉质细嫩,含水量少,皮下脂肪少,有光泽;肌肉色泽鲜红,肌内丰富,纹理明显。
2018年3月14日,质检总局批准对枞阳媒鸭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枞阳大闸蟹
枞阳大闸蟹,安徽省枞阳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枞阳县滨江怀湖,水域总面积64万亩,渔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盛产鱼、蟹、虾、珍珠和芡实、莲子等水生经济动植物,河蟹养殖面积一直稳定在15000公顷,产量1000吨。
枞阳大闸蟹主要产于白荡湖、菜子湖、陈瑶湖、枫沙湖及周边,是枞阳水产业传统优势品种和主导产品之一。以白荡湖大闸蟹为代表的枞阳大闸蟹,青壳、白肚、金爪、红毛,色香味美,品质纯正,享誉省内外。
2016年5月13日,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式批准对“枞阳大闸蟹”实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枞阳黑猪
枞阳黑猪,安徽省枞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枞阳黑猪是介于淮猪和圩猪之间类型,具有耐粗饲、多胎高产、母性好、泌乳力高、适应性强等优良遗传基因,在清朝道光年间县志上已有详细记载。该品种肉质细嫩,香鲜可口,瘦肉率较高,腌腊制作火腿。
2012年,枞阳黑猪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枞阳萝卜
枞阳萝卜,安徽省枞阳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枞阳萝卜,板叶绿色,根颈处无青皮,外皮表面有脂肪样光泽,肉细而脆嫩,刚收获的鲜萝卜在置放时,用力略重就会自行炸裂,宜生食,汁多、味鲜甜、无辣味,有赛过雪梨之说;其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颇负盛名。
2018年12月14日,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式批准对“枞阳萝卜”实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著名人物
章伯钧
章伯钧,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1895年11月)生在安徽省桐城县(今属枞阳县)后方乡章家大屋。1916年考入武昌国立高等师范(今武汉大学)英语系。曾任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址在宣城)校长。1922年9月,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1923年,由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1928年,与谭平山等筹组中华革命党,1930年5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名“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解委会”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已经实际领导该党达9年之久的章伯钧,当选为主席。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并继续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
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号孟实,今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他的祖父朱文涛,清贡生,曾主持桐城桐乡书院,与吴汝纶交游甚笃。
始从祖父接受启蒙教育,后入父亲开设的私塾学馆。1912年,就读于桐城县孔城高小,1917年,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18年,通过考试被香港大学录取,入教育系修读教育。著作有《孟实文钞》《论文学》《符号逻辑》《西方美学史》《谈美》《艺文杂谈》《美学拾穗集》、《谈美书简》《美学论文集》等。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任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会会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香港大学授光潜为该校名誉教授。
方东美
方东美,今义津镇大李庄人。16岁毕业于桐城中学,20岁毕业于金陵大学哲学系。民国10年(1921年),留学美国威斯康新大学。民国13年学成回国,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中央政治学院、中央大学任教授。1961年,应邀访问美国,先后任南达柯州立大学、密苏里大学、俄亥俄奥伯林学院客座教授。1964年,参加东西方哲学家会议,其论文《中国形而上学中的世界与个人》,受到很高评价。
施剑翘
施剑翘,原籍安徽枞阳县,从小生长在山东济南,因刺杀军阀孙传芳而出名。18岁毕业于天津师范学校。1936年4月,经社会各界和国民党元老冯玉祥、李烈钧、于右任等出面救援,获特赦出狱。1957年为北京市政协委员会特邀委员。
童长荣
童长荣,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年轻的革命活动家,安庆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中共东京特支领导人。1907年11月生在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1921年考进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预科第一高等学校。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接任天津市委书记。1931年,接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历任中共上海市沪中区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东满特委书记,创建东满游击队和游击根据地。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015年9月,童长荣的养女童承英作为烈士子女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抗战老兵乘车方队,接受习近平总书记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黄镇
黄镇,生于安徽桐城(现枞阳)。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建国前长期担任中共党和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工作,参加过长征。建国后调入外交部,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副部长、文化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央外事领导小组成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在外事委员会顾问,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慈云桂
慈云桂,今麒麟镇梅花村人。1938年8月,考取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因生病无法登程,借读于湖南大学机械系,后转入电机系。1942年,湖南大学毕业,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新中国建立后,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和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常务委员,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十一届代表大会代表。
汪旭光
汪旭光,工业炸药与工程爆破专家,主要从事现代工业炸药与工程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1939年12月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96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旭光,1939年12月出生,铜陵市枞阳县人,炸药与爆破技术专家。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现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副组长、全国安全评价工作委员会主任、公安部爆破专家组组长。
陆大道
陆大道,枞阳县麒麟镇人,中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理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一直留所工作。曾任中科院地理所所长和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姚富强
姚富强,1957年5月生,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人,少将军衔。198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0年和1993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国外做访问教授。现为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TUR5C国内工作组副组长、解放军理工大学首席教授,201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福生
王福生,1962年8月生,铜陵市枞阳县人。传染病学、肝病学专家。1984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92年获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教授。主要从事重大传染病和疑难危重肝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并结合临床难题开展研究。2015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建国
曹建国,1963年8月生,铜陵市枞阳县人。系统仿真技术专家。1988年毕业于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院,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兼任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汉
丁汉,1963年8月生,铜陵市枞阳县人。机械电子工程专家。1982年毕业于长安大学,1985年获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89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枞鹏
朱枞鹏,安徽枞阳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1993年,从哈工大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参与“ 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船的设计研制任务。
荣誉称号
2019年,枞阳县入选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0年6月,枞阳县入选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0年6月,枞阳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11月,枞阳县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2年5月,枞阳县入选安徽省农村电商示范县。
2022年5月,枞阳县入选2022年安徽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
2022年12月,枞阳县入选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参考资料
枞阳县志.安徽党史方志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1 09:5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