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
安徽省合肥市辖县
庐江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东与巢湖市、无为市接壤,南以枞阳县、桐城市为邻,西靠舒城县,北抵肥西县。毗邻水域包括巢湖和长江,总面积2343.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庐江县辖3个街道、17个镇,另设有1个开发区、1个生活社区。截至2023年末,庐江县常住人口88.7万人。
历史沿革
舒国,徐人取舒后,为楚地。
先属九江郡,后属衡山郡
舒县,初属淮南国衡山郡,后属衡山国、衡山郡。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废江南庐江郡,分衡山东部、九江郡南部置新庐江郡,舒县属庐江郡。
先后分属为吴庐江郡(治皖),魏庐江郡(治阳泉)。
西晋
仍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治阳泉)。
天监元年(502年),置湘州,改舒县名潜,为庐江郡治。
开皇元年(581年),罢庐江郡置庐州,迁庐州治于合肥。
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庐州为庐江郡,州、郡治移建于合肥,为存旧名,改旧治为庐江县。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分合肥县、庐江地置舒城县
析庐江、巢县地设无为县
县境仍沿旧域。
庐州府
崇祯八年(1635年),农民起义军贺一龙、马守应由巢县经盛家桥,攻克庐城。
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再次攻克庐城。
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布政使司庐州府。
顺治十八年(1661年),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庐州府。
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庐江县属安庐滁和道庐州府。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庐江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十七年年(1928年),隶安徽省安庆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庐江县隶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芜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改属五区(驻含山)。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改属三区(专署先后驻立煌、庐江、桐城)。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一区(专署先后驻桐城、太湖、怀宁)。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属九区(专署驻巢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划庐南砖桥至大凹口一带置桐庐县
民国三十七(1948年)8月,割巢湖南岸之庐北地带置湖西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和7月,桐庐、湖西两县先后撤销。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八旅二十四团攻克庐江县城,成立庐江民主县政府,月底部队转移后即撤销。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年底,庐南大化至砖桥一线和桐城东北乡建立桐庐民主县政府,庐江同时建立湖西民主县政府。桐庐、湖西两县同属皖西第二专员公署(驻桐城境内)。
民国三十七(1948年)8月,湖西县划分为庐江、湖西两县,新的湖西县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驻无为开城),庐江县仍属二专署。
1949年1月22日,庐江全境解放,庐江、桐庐两县属桐城专区。
1949年2月,桐庐县原庐江庐南部分归还庐江建制。
1949年7月湖西县并入庐江,隶皖北行署巢湖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2月4日,庐江县划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1958年7月7日,庐江县由芜湖专区划属六安专区
1965年7月14日,设巢湖专区(专署驻巢县城),庐江县由六安划归巢湖专区
1971年8月29日,巢湖专区改称巢湖地区,庐江属之。
2000年1月,撤销巢湖地区设省辖巢湖市,庐江隶属巢湖市
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级巢湖市,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4年,庐江县将32个乡镇调整为28个乡镇。
2005年,全县辖17个镇。
2021年,设立东顾山街道、岗湾街道、移湖街道,庐城镇的朱墩村、马店村、高建社区和晨光社区文昌河以东区域,划归东顾山街道。庐城镇的绣溪、牌楼、岗湾、高拐、附城5个社区,马厂、棋盘2个村,晨光社区文昌河以西区域,磙塘社区周瑜大道以南区域,三里社区周瑜大道以南、合铜路以东区域,移湖社区、城南村合铜路以东区域,城南村外环南路以南、合铜路以西区域,划归岗湾街道。庐城镇的八里村,三里社区合铜路以西区域,移湖社区合铜路以西区域,城南村合铜路以西、外环南路以北区域,划归移湖街道。万山镇的永桥村,长岗社区合安高速互通枢纽以东区域,廿埠村、闸山村合安高速以东区域,程桥村合安高速、合铜黄高速以东区域,岳庙村合铜黄高速以东区域,划归移湖街道。柯坦镇的小墩村合铜黄高速以东区域,划归移湖街道。冶父山镇的罗岗村外环北路以南区域划归庐城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庐江县辖3个街道、17个镇,另设有1个开发区、1个生活社区。庐江县人民政府驻庐城镇塔山路26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庐江县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脉。东与巢湖市无为市接壤,南以枞阳县桐城市为邻,西靠舒城县,北抵肥西县。介于北纬30°57′—31°33′,东经117°01′—117°34′之间,南北两端相距62千米,东西最大间隔52千米,总面积2343.7平方千米。
庐江县境东北沿杭埠河口经巢湖孤山、鞋山至马尾河口弧形水域83平方千米属庐江,陆地以兆河主航道与居巢区分界;东括白湖,顺杨柳圩东埂至迎水庵、岳山、大犁尖为庐江、无为两县分水岭(东无为、西庐江);东南从寨基山、香炉尖至黄家大山等分水岭为庐江县、无为、枞阳县分界;南以莲屏山西,沿罗昌河以南五里青竹涧至大凹口、岱鳌山与枞阳县接壤(南枞阳、北庐江);西南从藻青山、沿界河至起风尖、大佛尖与桐城市交界;西沿荒草尖、二姑尖、火炮山到百神庙与舒城县为邻(西舒城、东庐江);西北从百神庙达马冲水库,以杭埠河河道中心线为界向东延伸至王四六渡、迎水庵与舒城县、肥西县毗连(东南庐江,西北舒城、肥西);北起三河镇东沙塘圩西埂,顺杭埠河主航道延至巢湖口门与肥西县分界(北肥西、南庐江)。以庐城为中心,公路至巢湖市区79千米,至无为市区70千米,至枞阳县城70千米,至桐城市区69千米,至舒城县城46千米,至肥西县城62千米,至合肥市区79千米,至南京市区208千米,至上海市区585千米,至北京市区1197千米。
地质构造
庐江县境内大部属淮阳山字型前弧东翼部份,有郯庐断裂带经过。地层有南北两相之分。城北丘阜区出露有上元古界到中生界较全的沉积岩系;砖桥丘陵区拥有庐枞盆地广泛的火山岩系堆积;县境西部柯坦、浮祥山一带,隐伏着下元古界变质岩系。
地形地貌
庐江县境内有低山、丘陵、圩区和湖泊(黄陂湖23.4平方千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素有“东丘、南岗、西山、北圩”之称。沿湖平原圩区海拔为6—10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6.7%;东南西部低山丘陵区海拔100—595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8%;中部丘陵地区,起伏和缓,圩、岗、畈错杂分布,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4.3%;水域约占11%。大体是“山、圩各两分,一水五丘陵”。
气候特征
庐江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春秋温和,阳光充沛,无霜期长,梅雨特征显著。多年平均气温为15.8℃,7月最高,为28.3℃,1月最低,为2.6℃。极端最高气温为41.3℃,极端最低气温为-13.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88.1毫米,降水最多的是1954年,降水达2024.9毫米,降水量最少是1978年,为631.3毫米。每年的6、7月间为梅雨季节。年日照时数为2209.6小时。1962年最多为2740.8小时,1982年最少为1702.9小时,年际差为1037.9小时。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以上,8月最多,为255.4小时,2月最少,为133.4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38天。
水系水文
庐江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河流主要有杭埠河、县河、白石天河、塘串河、兆河、西河、金牛河、马槽河、罗埠河、瓦洋河、黄泥河、罗昌河、柯坦河、界河等14条。其中境北杭埠河、境东兆河、境南界河为跨县界河。
自然灾害
2022年12月1日12时57分在安徽合肥市庐江县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1.35度,东经117.45度。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3年,庐江县水资源总量10.7亿立方米,全县淡水水域总面积2.2万公顷。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234374.94公顷,其中:农用地180201.23公顷(耕地面积107747.94公顷),建设用地37963.75公顷,未利用地16209.96公顷。
植物资源
庐江县浮游植物有藻类7门33属,水生植物26种,分属17科。
树木类:有银杏山苍子、山榴、山胡椒山槐、山楂、棠梨、刺槐、黄檀葛藤、紫藤、枫香、山桃、皂荚、紫穗槐河柳垂柳、板栗、锥栗、毛栗、胡桃、白榆、刺榆桑树、柘树、枸杞、乌桕、油茶、茶树、枣、柿、君迁子、花椒、香椿、臭椿、苦楝、梓树、黄连木、漆树、黄荆三角枫杨梅等。
竹类:有圆竹、水竹石竹、苦竹、桂竹、金竹、笠竹、紫竹、箬竹等。
花草类:有山茶、杜鹃、紫荆、紫薇、菊花、梅、月季、合欢、金银花、栀子花、蔷薇、兰草、芍药、含羞草、石蒲、鸡眼草、野枯草、茅草、菱菜、蒌蒿、马兰、野苋、荠菜、蕨、鹅肠草马齿苋、药芹、蒲公英、紫花地丁、龙须菜、白蒿、青蒿、蛇莓、菇、雀麦、蓑衣草、狗尾草、扒根草、小蓟等。
动物资源
庐江县境内野生动物达两百多种。
兽类:有野猪、豺、野猫水獭黄鼬、狐、狸、野兔猪獾豪猪、鼠、穿山甲刺猬蝙蝠等。
鸟类:有雉、鸦、鹰、燕、鸽、夜枭、鸬鹚鹭鸶秃鹫野鸭鸳鸯、百灵、鸿雁、黄眉、柳莺、大杜鹃、黄鹂、山雀、画眉、斑鸠、啄木鸟、喜鹊、灰喜鹊黑卷尾翡翠鸟红尾伯劳红嘴蓝鹊、麻雀、鹦鹉、乌鸦、竹鸡、鸲鹆鹧鸪八哥秧鸡黄雀、白头翁、白腰草鹬四声杜鹃、董鸡、野鸡、火鸡、天鹅等。
鱼类:有青鱼草鱼鲤鱼鲫鱼、鳊、鲢、鳙、鲚、银鱼、鳗、麦穗鱼、鳡、团头鲂、马口鱼赤眼鳟三角鲂泥鳅黄颡鱼河鲶黄鳝、鳜、螺、蚌、虾、蟹、龟、鳖等。
蛇、蛙、虫类:有乌梢蛇赤链蛇水蛇、腹蛇、竹叶青蛇蜥蜴四脚蛇壁虎、石子龙、青蛙蟾蜍石鸡蝾螈、蜗牛、蚯蚓水蛭等。
林业资源
庐江县林业用地43300.7公顷(其中有林地36814公顷,疏林地178.1公顷,灌木林地2537.7公顷,未成林地1834.5公顷,苗圃地27.8公顷,无立木林地519.2公顷,宜林地1295.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08.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6.68%,林木绿化率27.75%。全县有竹林面积3万亩,立竹总株数约700万根。全县4万亩以上的重点山区镇依次为矾山、龙桥、汤池、泥河、柯坦、冶父山镇。
矿产资源
庐江县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查明资源储量的包括地热、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钒矿、金矿、银矿、水泥用灰岩矿、硫铁矿、普通萤石、高岭土、明矾石、水泥用凝灰岩等20个矿种(含亚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省前五位的有4种矿产,其中:硫铁矿、明矾石保有资源储量居首位,铜矿保有金属量居第2位,铁矿保有资源储量居第3位。
能源矿产主要有地热(水),分布在庐江县汤池镇,中型矿区1个,水温为63℃,矿化度为60mg/L,水质类型为HCO3SO4~Na型。
金属矿产主要有铁矿,共有矿区8处,其中大型4处,中型3处,小型及以下1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10.17亿吨,保有资源储量为9.09亿吨(含共生矿0.23亿吨)。铜矿共有矿区13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及以下10处,累计查明铜金属量217万吨(含共伴生矿16万吨)。铅、锌矿共有矿区2处,其中中型1处、小型及以下1处,保有铅金属量为12.07万吨,保有锌金属量为27.44万吨(含共生矿0.32万吨)。
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硫铁矿,共有矿区3处,均为大型,共生矿床5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4221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40905.6万吨。明矾石共有矿区(床)5个,其中大型1个,中型3个,小型及以下1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6900.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5584.50万吨(矿物量)。萤石查明矿床1个,中型,保有资源储量4.2万吨(矿物量)。石膏共有矿产3个,其中大型2个,中型1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1.03亿吨。水泥用灰岩共有2个矿区,其中大型1个,中型1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1亿吨,保有资源储量1.38亿吨以上。
截至2023年,庐江县已探明的有铁、铜、矾、铅锌、紫砂、石灰石、高岭土等14种,其中铁矿石储量9.64亿吨,硫铁矿储量3.96亿吨,铜矿储量150.1万吨,铅锌矿储量1264.0万吨。
人口
截至2022年末,庐江县户籍人口119.29万人,比上年下降0.6%,其中:男性61.77万人,女性57.52万人。当年出生登记6921人,登记出生率5.8‰,比上年回落1.45个千分点;当年注销死亡7698人,注销死亡率6.45‰,比上年回落1.7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65‰,比上年收窄0.34个千分点。截至2022年末,庐江县常住人口89.1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7万人,城镇化率55.8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庐江县户籍人口118.49万人,比上年下降0.7%,其中:男性61.39万人,女性57.10万人。当年出生登记6966人,登记出生率5.87%,比上年上升0.09个千分点;当年注销死亡8379人,注销死亡率7.07%,比上年,上升0.6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2%o,比上年下降0.55个千分点。截至2023年末,庐江县常住人口88.7万人,比上年减少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3万人,城镇化率58.93%,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庐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增速位居安徽省59个县(县级市)第一位次。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6.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3.6亿元,增长19.1%,其中工业增加值148.1亿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301.5亿元,增长1.6%。2022年,庐江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1.0:38.9:5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7579元,比上年增加5738元。2022年,庐江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7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6%,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为62.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24万户,同比增长11.4%,年末实有市场主体总数8.36万户。
2023年,庐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3.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增速位居安徽省59个县(县级市)第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47.5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增加值154.9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320.6亿元,增长5.9%。2023年,庐江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0.3:39.1:5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1255元,比上年增加3676元。2023年,庐江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9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2%,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为62.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2023年,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户,比2022年净增11户,实现产值26亿元,上拉产值增速5.3个百分点;全县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79.2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1.8%。市场销售中,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1666万元,同比增长524.0%。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9.0%,快于全部投资76.9个百分点。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6万户,同比增长17.7%,年末实有市场主体总数9.14万户。
2024年,庐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4亿元,增长8.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5%。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庐江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7%,较上月降幅收窄2.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全县工业投资同比下降4.2%,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9.4%,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0%;建安投资同比下降9.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6.7%。
财税收支
2024年,庐江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位居全市(四县一市)第1位。其中,税收收入25.8亿元,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7亿元,下降0.5%。
人民生活
2023年,庐江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48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22717元,比上年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06元,比上年增长6.0%。人均消费支出27219元,增长5.1%;其中,食品支出8113元,增长2.5%。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7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1平方米。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18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18093元,增长6.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4.1%,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9.1%。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9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8平方米。农村居民每百户年末家有汽车拥有量30辆,比上年末增加2辆。
资源
2023年,庐江县能源消费总量181.5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电力消费31.0亿千瓦时,增长3.7%。全县单位GDP能耗(等价值)0.2984吨标煤/万元,比上年增长0.3%。
第一产业
2023年,庐江县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
农业
2023年,庐江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2.4万亩,比上年增长0.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98.2万亩,增长0.2%;油料播种面积15.5万亩,增长22.9%;棉花播种面积为0.8万亩,下降28.2%;蔬菜播种面积为34.2万亩,增长0.3%。
2023年,庐江县粮食产量76.3万吨,比上年增长0.7%。其中,小麦14.2万吨,增长2.5%;稻谷58.8万吨,增长0.1%。油料产量3.2万吨,增长14.3%。棉花总产量371吨,下降22.5%。蔬菜总产量56.8万吨,增长0.5%。
林业
2023年,庐江县森林面积4.32万公顷,当年造林面积281.7公顷,共有活立木总蓄积量464.7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35.6%。
畜牧业
2023年,庐江县各类肉类总产量3.6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生猪出栏14.3万头,下降1.4%;生猪存栏5.1万头,下降28.9%;猪肉总产量1.1万吨,增长4.0%。全年家禽出栏1326.4万只,增长1.3%;家禽存栏478.2万只,增长1.3%;禽肉总产量2.4万吨,增长1.8%。禽蛋产量2.7万吨,增长7.6%。
渔业
2023年,庐江县水产品总产量5.8万吨,增长5.8%。
生产条件
2023年,庐江县有效灌溉面积148.4万亩,共有水库110座,堤防633千米,水闸290座。全年完成土石方750万方,千亩以上圩口堤防达标116千米,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座。全县共有农用拖拉机5.6万台,比上年下降6.8%;全县共有水稻插秧机1164台,各类联合收获机3800台,割晒机951台,机动脱粒机8.3万台。机耕、机播和机收面积分别为210万亩、146.8万亩、199.3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4万吨,比上年下降0.5%;农药使用量6.5万吨,下降0.5%;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78吨,增长1.4%。全县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0.0万台,增长0.1%。
第二产业
工业
2024年,庐江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8.3%和8.7%,增速较1-11月分别提升4.5和3.2个百分点。分门类看,1-12月,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6%、9.1%和-0.4%,其中制造业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12月,全县规上工业31个行业大类中,20个行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增速正增长,增长面达64.5%,其中增速前10位行业合计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速12.7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3年,庐江县建筑业增加值92.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8户,比上年增加25户,实现总产值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41户,超5亿元企业2户,超10亿元企业1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7万平方米,下降11.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9万平方米,下降39.9%;资质建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0亿元,增长12.9%;实现利润总额3.1亿元,下降7.1%;应交增值税4.9亿元,增长9.5%。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庐江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4.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9.9%;金融业增加值30.8亿元,增长11.9%;房地产业增加值41.9亿元,增长2.0%;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5.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86.9亿元,增长1.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8%。
国内贸易
2024年,庐江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7.0亿元,增长3.9%,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4.0亿元,增长3.3%。限上批零住餐四行业累计销售额分别为155.7亿元、18.7亿元、0.6亿元和3.6亿元,增速分别为27.4%、8.1%、15.3%和-3.2%。得益于“双12”和年底等各类促消费活动的开展,以及家电、家居、汽车等以旧换新政策惠及面的不断扩大,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7.6%,其中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0.2%;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2.6%,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27.8%。
对外经济
2024年,庐江县新培育19家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新增企业实现外贸实绩超2000万美元。芬齐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境外投资企业3家。
招商引资
2024年,庐江县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0个,协议投资额372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10亿元腰部项目57个。新签约华众、丰达、拓曼克等10个项目、协议投资额13.5亿元。全年建成标准化厂房8.8万平方米,招引入驻企业21个、协议投资额18.2亿元。运用基金引进项目6个、协议投资额41亿元。源元涂覆隔膜等10个新项目成功签约。两次组团赴长三角地区深入考察,与溧阳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中长三角区域项目占比达到32%。庐江与瑶海、金安合作共建园区进入最终申报阶段。
房地产业
2024年,庐江县房地产销售面积下降25.2%,较1-11月降幅分别收窄15.2个百分点,12月当月同比增速高达401.5%。
邮电通信
2023年,庐江县实现邮电业务总量7.4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8亿元,增长8.5%;电信业务总量1.87亿元,增长2.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49万户,比上年末减少0.12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2.67万户,减少0.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8.60万户,比上年末减少2.64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15.40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2.11万户。国际互联网接入用户14.7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97万户。
旅游业
2023年,庐江县共实现旅游综合产值79.6亿元,比上年增长7.7%。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25.5万人次,增长19.8%。
金融业
截至2024年末,庐江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03.0亿元,同比增长13.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74.9亿元,增长17.4%。金融贷存比达77.3%,较上月加快3个百分点。
保险业
2023年,庐江县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0.8亿元,比上年增长0.8%。按公司类型分,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4亿元,下降3.4%;人身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5亿元,增长5.2%。各类赔款及给付支出3.6亿元,比上年下降28.5%。按公司类型分,财产保险公司赔付支出3.2亿元,下降31.5%;人身保险公司赔付支出0.4亿元,增长8.1%。
交通运输
交通
公路
S103合铜路,一级公路,庐江境内为4车道或6车道,沥青路面。
S316庐巢路,二级公路,双车道,沥青路面。
S319军二路,一级公路,汤池至庐城段为四车道,沥青路面。
环巢湖大道,观光旅游公路,2车道或4车道,沥青路面。
截至2023年末,庐江县境内公路里程5189.8千米。
铁路
合九铁路在县境内设有庐江站、柯坦站(货运站,不办理旅客乘降)。
庐铜铁路,2014年7月开工,国铁一级,单线、内燃机车、时速120千米,将以货运为主,并预留双线、电气化及时速160千米建设条件,在庐江县设庐江南、龙桥等站。
合安九客专,合安客专自新合肥西站引出,经肥西、舒城、庐江、桐城、怀宁等市县,终至新安庆西站。正线全长162.58千米,项目总投资334亿元,设计行车速度350千米/小时。
运输
2023年,庐江县旅客周转量11.99亿人千米,比上年上升1.2%;货运周转量33.62亿吨千米,增长1.4%。全年船舶客运周转量1.6万人千米,比上年下降56.7%;船舶货运周转量13.55亿吨千米,增长3.2%。
截至2023年末,庐江县民用汽车拥有量9.06万辆,比上年增长3.4%;其中,私人汽车8.68万辆,增长2.9%。民用轿车拥有量5.77万辆,比上年增长3.4%;其中,私人轿车5.57万辆,增长3.1%。
2023年,庐江县共开通公交线路101条;拥有公交车333辆,与上年减少1.19%;全县实有出租车890辆,与上年持平。全县共有民用船舶548艘,比上年下降5.4%,净载吨位56.4万吨,船舶动力13.9万千瓦。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4年,庐江县财政科技支出达1.8亿元,增长34.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县科创建投公司正式成立运营。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后备梯队1家。与国轩电池共建低碳能源新材料研究院正式签约。新申报“三新”应用场景4项,天钠材料等2个成果转化项目顺利投产。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84家,增长19.8%,高企总数突破210家,增速位列全市第2。罗河矿业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源元科技获批省企业研发中心。全县科技贷款余额达37.6亿元,增长13.5%。
2024年,庐江县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大数据企业2个、服务型制造企业4个,省数字化车间3个,获评省级新产品15个。新认定辰航新材料为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蓝讯通信等18家企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龙磁科技、南方水泥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罗河铁矿、沙溪铜矿、龙桥铁矿达到“四化”矿山建设标准,金牛矿业、南方水泥石山矿区获批省级绿色矿山。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庐江县共有普通高中14所,普通高中招生6789人,在校生20474人,毕业生6225人,高中升学率95.52%;普通初中36所,初中招生9831人,在校生30010人,毕业生10162人,初中毕业升学率66.8%;职业中学2所,职业中学招生781人,在校生2781人,毕业生1870人;小学75所,招生9809人,在校生54708人,毕业生9835人,小学毕业升学率100.0%;幼儿园157所,招生6241人,在校生20890人,毕业生995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
文化事业
2023年,庐江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8%,全县影剧院4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站)18个,文物管理所1个。全年艺术表演287场,共举办展览29次,组织文艺活动309次,举办训练班211次,公共图书馆藏书32.9万册,当年新购图书2万种。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庐江县共有508处晨、晚锻练站,29个民间体育协会,74个体育彩票销售网点。2023年,共开展大型全民健身活动22次,参与健身活动5.1万人次。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11454万元,比上年增长42.4%;其中电脑型彩票10539万元,即开型彩票915万元。
卫生事业
2023年,庐江县投入卫生健康事业经费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8.6%。2023年,庐江县医疗机构总收入21.4亿元,比上年增长5.9%;总支出20.8亿元,增长7.8%。2023年,婴儿死亡率1.5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58%o,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截至2023年末,庐江县共有卫生机构414个,其中:医院17个,卫生院17个,村(社区)卫生服务室(站、中心)231个。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床位5111张,卫生技术人员493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98人,注册护士2242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庐江县城镇共新增就业岗位17456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69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1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57人。全年落实职业技能培训5200人。全县共有农民工创业园3个。全年共组织招聘会648场,全年转移农业劳动力14991人。全县最低月平均工资标准为1870元。
截至2023年末,庐江县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人数分别为5.28万人、9.78万人、4.38万人、4.8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1.5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续)保人数63.73万人。
2023年,庐江县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46万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0.75万人,享受传统救济人数517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2.67亿元,其中,城乡低保标准每人10572元/月。
2023年,庐江县共办理结婚登记3858对,离婚登记1724对。全县共有福利彩票销售:网点10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9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730万元。
截至2023年末,庐江县社会福利机构23家,其中,提供住宿的社会机构20家,拥有床位3251张,收养救助人员1409人。
基础建设
2024年,庐江县环碧公园片区街心公园建成开放,周瑜墓片区项目正式开工,汽园大厦片区、两河片区等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完成。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9个17.4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744户。新续建房产项目14个,销售商品房4220套41.2万平方米。新续建安置房项目19个213.9万平方米,建成分配黄庄家园二期等14个项目124.6万平方米。推行“房票”安置,安置比例达到21.8%。开工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升级项目,新建燃气管网46.7千米,更新改造管网42.6千米。二军路移湖街道段基本完工,文明路、城中路“白改黑”竣工通车。建成城东、城北客运站及13个镇级服务站。新改建白湖、汤池等13个集镇农贸市场。新建和提升城镇绿化面积54.6万平方米,建成惠民公园等小游园6个。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塔山路沿线立面改造全面加速。拆除违建176处2.5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
2024年,庐江县累计整改各类问题114个。完成裸土整改40处。完善秸秆禁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全年空气优良率8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市排名第1。1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连续9个月水质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1。加快果园山水库、罗埠河县级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县级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整治农村黑臭水体6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63.8%。完成石头镇、同大镇乡镇污水处理项目。治理河湖“四乱”问题1100个,清理河道136条507千米。推进环巢湖综合治理,山水工程项目全面完成,黄陂湖综合治理入选第九届绿色发展论坛“两山”实践案例。完成16个废弃矿山修复治理任务,面积91.1公顷。完成人工造林3360亩、封山育林6016亩、森林抚育1.3万亩,全县林木绿化率35.4%。完成2个省级绿美乡镇和4个绿美村庄建设。强化巢湖风景名胜区和湿地资源保护,保护区湿地面积达到1.4万亩,保护率75.9%,湿地鸟类数量增加至201种。
安全生产
2023年,庐江县共发生生产经营类事故19起,死亡19人,受伤0人。工矿商贸事故4起,死亡4人。共发生火灾103起,直接经济损失590万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庐江”,最早出现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的一条江名,现为哪条水流尚无定论。后郡因江名,县因郡名,延续至今。庐江又名潜(潜川),始于南朝梁(《梁书》、《魏书、地形志》)。
“庐江郡”设于西汉初。“庐江县”名始于隋(《隋书、地理志》),另说始于南朝梁(《太平寰宇记》),两说时间仅相差几十年。
文物古迹
庐江先后发掘过吴王光剑、兽面纹铙、盘口盉、铜鼎、印纹陶罐、石矛头、石箭头等国家一级文物;馆藏珍贵文物现有宋影青香薰、汉羽人博山炉、春秋牺鼎、春秋变形夔纹匜、春秋青铜双耳缶、汉驼镇(4件)等,计一级9件、二级11件、三级191件。
庐江有周瑜墓、何氏太始祖陵园、果树宋代瓷窖址、武壮公祠、抗日名将孙立人故居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列为省级4处、市级4处、县级45处。
2009年庐江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262处(属新发现44处)。其中:古遗址148处,古墓葬28处,古建筑53处,石窟寺及石刻6处,近现代文物9处,其他类18处;所属年代:新石器时代14处、商周111处、汉代14处、三国5处、南北朝4处、唐代9处、宋代9处、元代2处、明代20处、清代45处、中华民国4处、中华人民共和国5处、年代待定20处。
民俗民风
饮食
庐江县人民主食大米,兼食面粉、山芋及其它杂粮。农村一餐干饭(中餐)两餐稀饭(早晚餐)。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蒿子粑,立夏日吃芽稻粑,端午节吃粽子、绿豆糕,入梅季节要吃“梅鸡”、“梅鸭”、“梅蛋”,中秋节吃板栗烧鸡、月饼,冬至日食面条,腊八日吃腊八粥。除夕晚餐,全家一起吃年饭,有油炸糯米圆子,留一碗鱼不吃。冬春腌咸菜,特别是农村家家腌芥菜、白菜、萝卜等,作为“当家菜”。
服饰
民国时期,男性着对襟服、大腰裤,或穿长衫大褂。妇女一般着兰色或青色的大襟褂子和黑色裤子,戴耳环手镯。农民四季常用大手巾、围裙、围带等。解放初期,男性着中山装,女性着列宁服。“文化大革命”期间,城乡男女一度盛行黄绿色军装。女子戴耳环、手镯绝迹。
婚姻
旧时有族外婚、党亲婚、姑表婚、姨表婚、指腹婚、摇篮婚、童养媳、等郎媳等,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婚序为命字、访亲、聘媒、传庚帖、纳彩礼,择吉迎娶。解放后,实行婚姻自主,经男女相识相爱,确定恋爱关系后择日结婚,一般女嫁男娶,也有少数男到女家落户。结婚时,陪嫁妆,要彩礼、摆酒席。青年结婚一般在门上帖“双喜”,窗户贴窗花、行婚礼,亲友聚集庆贺喝喜酒。也有旅游结婚,或举行集体婚礼。结婚的第三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
风景名胜
截至2023年末,庐江县共有AAA级以上景点(区)11个。全县共有星级饭店5家,拥有客房750间,旅行社9家,二星级以上农家乐41家。
周瑜墓
周瑜墓位于庐江县城东侧。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江奎星楼
庐江奎星楼,江淮名楼,用以昭示本地文风之盛与为民祈福之宏愿,经历过“三毁四建”。新建成的奎星楼位于庐江县城东公园,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武壮公祠
武壮公祠位于庐江县城城中东路,是一栋坐南朝北的徽派建筑。淮军名将吴长庆有着传奇的一生,他一生驻守多地,病逝后,清廷准允他立功的地方各建一座武壮公祠。
汤池温泉度假区
汤池温泉度假区位于汤池镇境内,有数处温泉。山青、水秀、湖美、瀑迭、花奇、树珍、石古、崖悬,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汤池风景名胜区”。
百花寨省级森林公园
百花寨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庐江县汤池镇百花村境内,占地面积约2800亩。公园森林资源丰富,不仅亚热带次生阔叶林植被保存较好、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还有仓神庙、老虎洞、滴水岩、飞来石、一线天、阴阳谷、天仙岩、三叠瀑、百花寨古城墙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
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冶父山镇,距县城约9千米,庙宇、古迹遗存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1992年,冶父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地方特产
庐江小红头
庐江小红头原名饽饽,又名油糖烧卖,庐江县特产,始创于清代。以细面、糯米、白糖、猪油、金橘、桂花精心制成其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因顶端用食用色素染上一红点,故而得名。面皮酥香,馅心肥甜,爽而不腻,宜适老人、小孩作早点。
庐江米饺
庐江米饺系纯米粉经过蒸煮加入各种内馅,油炸而成。形状弯弯接近半圆,色泽金黄,香脆酥松,细腻无渣,乃早点和餐桌上佳品。
庐江绿茶
庐江绿茶,分“青大茶”(把子茶、兰花茶)和“炒青”两种,主要有“白云春毫”和“潜川雪峰”等品牌,产于柯坦镇、汤池镇一带的二姑尖、百花寨、平顶山山巅。
白云春毫
白云春毫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白云春毫茶产区主要分布在汤池、柯坦、万山等16个镇的低山丘陵地区,少量分布在山地榜田,土壤为黄棕壤,多呈酸性,弱酸性反应,成土母质为中性结晶岩类和泥质岩类为主,通透性好,适宜种植白云春毫茶。庐江县的种茶历史悠久,远可追溯到东汉年代,据唐代陆羽《茶经》中引《桐君录》载:“西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白云春毫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绿润,形似雀舌,造型具有名茶特色。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匀称一致,嫩绿明亮。
2017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白云春毫”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庐江荸荠
荸荠俗称“地栗”,水生蔬菜,庐江县特色农产品,国家绿色发展委员会认定的“绿色食品”。主产于白湖镇等地。
三叶小菜
三叶小菜,主要品种有日本高菜、日本茗荷、日本大根、常盘黄瓜、四叶黄瓜、荞头、肉刀豆等,先后荣获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安徽省“优质农产品”称号。
著名人物
古代有文翁、左慈、周瑜王蕃伍乔等著名历史人物,近代有吴赞诚吴长庆刘秉璋潘鼎新丁汝昌等文臣武将。三国名将周瑜鏖战赤壁,清代淮军名将吴长庆援朝平乱,刘秉璋、潘鼎新抗法入侵,吴赞诚治台有功,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英勇抗日等故事广为流传。县内至今有三国文化踪迹几十处。
庐江兴学遗风源远流长。西汉文翁兴教育,举贤能,政绩卓著。南唐伍乔诗文称誉文坛,举进士第一;孙维祺诗文不拘一体,宋衡、黄金台、卢国华、刘声木等桐城文派作家影响深远;鹤柴“六十成诗隽,七十成皖雅”,至今为世人称颂。庐江,元朝创学宫,明朝建书院,清朝设县学,著书立说者层出不穷,以科甲起家者传承不绝。重建于城东公园的奎星楼中立有一块《庐江县历代进士题名榜》石碑,碑刻49位进士名录。
荣誉称号
庐江县获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2019年10月29日,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19年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第8)。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20年5月,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5月29日,庐江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6月30日,入选安徽省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名单。
2021年5月25日,被公示为安徽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7月30日,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2021年12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2022年4月14日,入选“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2021)”名单,位列全国第83名。
2023年7月,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88。
2024年12月,入选中郡研究所“第二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排名第80。
参考资料
庐江概况.中共庐江县委 庐江县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0 15:4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