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妃(1660年-1733年),原正黄旗包衣后抬镶黄旗满洲郭络罗氏,佐领三官保之女,名纳兰珠。
家族背景
圣祖宜妃出身查库系郭络罗氏,此系的祖先名为查库,原为
科尔沁地方郭尔罗斯氏,后移居满洲,改姓郭络罗氏,在
沾河地方居住,其后代成为沾河寨长,属于建州女真苏克素护河部,是清代郭络罗氏一姓之中最庞大也是最著名的一系。
清太祖起兵之后,沾河寨长常舒、杨舒兄弟率众归附,分别被编入镶白旗满洲和正蓝旗满洲,成为清代郭络罗氏门第最高的二支。宜妃一支的祖先名为阿凯。根据《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他与常舒、杨舒兄弟为同族,但是在《郭络罗氏族谱》中并未能找到名为“阿凯”之人,可能他们的堂亲血缘关系已经十分疏远。
宜妃家族的祖先阿凯在国初归来,被编入包衣旗籍。其子名为安塔穆,仕至盛京佐领,并曾受太宗之委托抚养宗室遗孤,由此可知其家族在当时已经受到宫廷的宠信。安塔穆之子名为三官保,仕至盛京工部侍郎兼盛京内务府佐领盛京内务府关防印,实际上即是盛京内务府的负责人。三官保已知的两位女儿均被圣祖收入后宫,年长的一位闺名为布音珠,封为贵人,年幼的一位闺名为纳兰珠,即是宜妃。宜妃之兄弟及堂兄弟有仕至副都统的道保,仕至佐领的多普库、特普库,仕至郎中的鄂普库以及仕至司库的他普库,其中鄂普库的两个女儿,一位嫁给裕王府三等侍卫广贵,他是圣祖之兄和硕裕宪亲王
福全之孙;一位嫁给谦郡王府的闲散宗室纳穆善。根据档案记载,三官保之妻在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去世,她是否宜妃以及贵人郭络罗氏的生母则不得而知。
目前,通过对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进行整理,以及发现宜妃及其胞姊贵人郭络罗氏参加挑选内务府秀女的档案。在档案中,明确记载其为“拖尔弼管领盛京佐领三官保之女”。所谓“拖尔弼管领”,即正黄旗包衣第一参领第一管领,由此可知宜妃家族原本为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是否为辛者库下人则不得而知。其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时,三官保之子鄂普库向圣祖呈奏称:“受主子殊恩,令我父三官保出旗,故将我任为将军衙门笔帖式。”由此可知,宜妃家族在康熙二十六年被
抬旗,应该是抬入
镶黄旗满洲。这可能亦是后来修撰《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时将其家族记为“镶黄旗人”之原因。
人物生平
人物简介
宜妃的父亲是
郭络罗·三官保,初任
镶黄旗盛京佐领,康熙二十三年升任
盛京内务府掌关防印佐领。宜妃深得康熙皇帝喜爱,康熙帝出巡盛京时,曾二次在其父第宅驻跸。
据《清列朝后妃传稿》记载,宜妃父亲佐领三官保去世后,康熙帝曾让状元
韩菼为其立碑以示褒奖,并点明宜妃父亲佐领三官保是后妃“戚属”:
“阿凯,镶黄旗人,孙三官保原任
工部侍郎兼佐领。案韩菼恭拟赐碑:更毓淑顺之贤,式赞宫闱之化。身缘戚属,班亚近臣。衔书盛京掌管
内务府关防印,佐领三官保。”
根据康熙朝《奏销档》记载,康熙十六年正月,圣祖挑选了批内务府秀女,这次挑选实际是对康熙十五年十二月挑选的延续,当时已经有二十三位内务府秀女被记名。正月二十日,六十二位秀女入宫参加挑选,圣祖从中选出两位记名。二十一日,二十五位内务府记名秀女加上从盛京和乡屯送来的几位秀女一起入宫 参加挑选,圣祖从中选出九位人宫。根据后续档案记载,这九位秀女在正月二十六日入宫。其中,宜妃即是从盛京送来的秀女之一,亦是最终中选的九位秀女之一。宜妃的秀女档案为:“盛京佐领三官保之女纳兰珠。十八岁。满洲。”
宜妃入宫之后,是否充任过官女子,是在何时、以何情况被圣祖收为后宫主位,尚不清楚。康熙十六年,宜妃作为第一批得到正式册封的后宫主位,被封为嫔位,在上谕中排在七嫔的第六位,此时距离其入宫只有四个月。康熙二十年,有四位嫔被晋封为妃,宜妃即列为四妃的第二位。在此前后,宜妃共为圣祖生育三子,其中第一子允祺序齿为五阿哥,第二子允禟序齿为九阿哥,第三子允禌序齿为十一阿哥。康熙朝中后期,宜妃居住在
翊坤宫,曾经抚养过数位皇子、公主。由此可知,宜妃在当时的后宫中,有着相当之地位。
根据(《
永宪录》)记载:“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同由于圣祖对宜妃比较宠爱,所以宜妃在行事上可能亦有些骄纵。根据世宗的说法,在圣祖崩逝之后,“宜妃母妃,用人扶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展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皇考未登梓宫前,仓猝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竞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故而被世宗申斥。
世宗即位之后,允许圣祖位下生有成年皇子的后宫主位出宫,“各随其子归养府邸”。故而,宜妃移居至其第一子和硕恒温亲王允祺之之府邸,在那里度过晚年,于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逝,享年七十四岁。
康熙时期
郭络罗氏有兄弟九人,分别为和硕恒亲王长史兼
镶黄旗蒙古副都统道保、佐领多普库、盛京镶黄旗
包衣佐领特普库、郎中鄂普库和
司库他普库,以及罗多里、罗多珲、罗多亮、奥岱。《
盛京典制备考》记盛京内务府镶黄、正黄、正白三旗额设佐领三员“京包衣缺”,反映她是京城包衣出身。
康熙十六年(1677年)郭络罗氏以宫女身份入宫,随即得到康熙帝的宠幸,并直接享受了嫔等级的待遇。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9月18日),册立
遏必隆之女妃钮祜禄氏为继皇后的同时,她正式被册封为嫔,称为宜嫔。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五月二十七日,宜嫔之姐
庶妃郭络罗氏生皇六女
固伦恪靖公主。
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680年1月5日),宜嫔生皇五子胤祺。因胤祺先后被
孝懿仁皇后和嫡祖母
孝惠章皇后抚养,远离世俗纷争,而没有参与对皇位的争夺。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贵妃佟氏册封为
皇贵妃,宜嫔则与惠嫔、德嫔和荣嫔一同晋封为妃,称为宜妃。不过,宜妃的封号在手抄档里经常被错记为懿妃。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巡幸盛京时,收拾
崇政殿前厢房及佐领三官保之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月二十七日,生皇九子
胤禟。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初七日,生皇十一子
胤禌。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第三次东巡,依照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之例,住在宜妃之父三官保的家。此次因仁宪皇太后亦随行前往,房间需用甚多,再于三官保的家附近寻找好房子一同加以修缮。
宜妃之父三官保作为内务府佐领,在康熙朝却能与
从一品将军一同入坐和行走,都察院
左都御史尹泰曾上奏说包衣佐领无视各职、逾越定级的风气是从三官保开始的,而三官保在
生时,众人都以祖辈称呼他。由此可见,宜妃得宠令其家族蒙受极大的恩惠。
康熙朝晚年,宜妃为给康熙帝祝禧而重修德胜门外
永丰屯的弥勒院,出了几千两银子和三顷七十亩香火地。重修寺庙后,宜妃每年会派翊坤宫首领张启用、李荣敬来拈香。康熙帝亦派官兵参与了修寺工程。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建成“宏杰壮丽”的“近山巨刹”,御书“香嵒寺”横石额并御制碑文,
山门外还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
圣谕碑。文武大臣经过庙前,文官要下轿,武将则要下马。香嵒寺每年开道场三次,分别为三月康熙
万寿节、四月佛诞日和十二月宜妃千秋日,可见圣祖对宜妃的宠眷。
康熙朝内廷外东路
宁寿宫等的陈设帐:“西洋香一匣,重十八刃。康熙五十年(1711年)三月十三日
湖广巡抚陈诛进,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十月初二日陈九卿取去一刃,康熙六十年(1721年)正月初六日赏宜妃。”
“(千里眼)二号的一筒出大外随侍,三十八年十月初九日,御前交下。三十九年三月二十八日,二号的一筒,赐翊坤宫”康熙四十年左右,宜妃为翊坤宫首领主位,可知此千里眼是赐予宜妃的。
雍正时期
康熙帝驾崩后,皇四子
胤禛登基为帝,生母
德妃乌雅氏登位皇太后。康熙帝驾崩时,宜妃正抱病。
在康熙丧礼期间,当年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她便坐着四人抬的软轿到康熙帝灵前致祭。她竟走到了已成为皇太后的乌雅氏前面。当见了雍正帝时,态度仍然倨傲。雍正帝为此诘责宜妃的太监,藉以给她难堪。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甲寅,雍正帝命人逮捕侍奉宜妃的翊坤宫首领张起用等十二人。
世宗指责张起用买卖生利甚多,恐怕他是受宜妃的指示而做的。宜妃在深宫内居住的,断无在外置产之理,世宗令内务府大臣把这件事查明。
此外,宜妃姐姐
郭贵人所生的
固伦恪靖公主的太监王士凤、王明分别被发往土儿番耕种、齐齐哈尔为披甲人的奴才。宜妃之子允禟的太监李尽忠被发往云南极边当苦差。世宗又降谕,如果他们不肯被发落到边彊之地,就去自尽,护送人员要报明他们自尽的地方,随行官员验看后烧毁尸体。
宜妃是世宗政敌胤禟的生母,加上前述的事件,造成雍正帝及日后乾隆帝在尊封或追封先朝妃嫔时,都将宜妃和她的姐姐贵人郭络罗氏排除在外。
康熙帝生前有谕旨,在他驾崩后,皇子们可将年长的母妃迎回家中居住。
宜妃在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起搬到大儿子
恒亲王允祺府中。怎料,出宫的五位太妃出宫三年以来,未曾向雍正帝和皇后请安过,引起了雍正帝的强烈不满。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二十二日,宜妃次子胤禟圈禁而死,享年四十三岁。
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十日,宜妃长子胤祺病死。由允祺侧福晋瓜尔佳氏所生之子
弘晊奉旨承袭亲王爵位,宜妃则一直住在恒亲王府邸之中。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二十五日(10月2日),宜妃在恒亲王府寿终正寝。
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二十五日,入葬
景陵妃园寝。
轶事典故
康熙帝宜妃报恩重修香岩寺
据现存于北京市
海淀区永丰屯香岩寺内一通
残碑记载:“都城德胜门外永丰屯,旧有弥勒院,日久倾圮。风雨不蔽,先师祖待,全老和尚驻锡于此。先师祥戒,行精严焚,修刻苦发愿修。”又记:“宜妃娘娘出内帑数千……宜妃娘娘懿旨……万寿之坛二……慈恩将寺中兴作……宜妃娘娘买地三顷七十亩,作为该庙香火地,御前太监梁九公……经与每年三月,万寿节四月,佛诞日十二月,宜妃娘娘中秋开道场,祝一人之有庆颂,万福之攸。以后每年,宜妃派宫内太监来寺瞻礼……以垂祀云,康熙六十一年,岁次王寅,仲秋谷旦。”通过以残碑中断断续续的文字可知,宜妃郭络罗氏与永丰屯香岩寺的重修,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
另据村中老人李占魁口述:香岩寺系康熙年间重修。相传康熙年间,宜妃娘娘有病,昼夜听见打击乐器的声响,不能入睡。康熙帝谕旨,京城内八刹、外八刹,严禁一周内吹打乐器。停止一周后,宜妃依然听到声响。又派宫中太监出宫盘查,查到永丰屯,听到寺内有打击乐器声响。进庙查问,皇上有谕旨,不准打击器乐,为何不遵旨,寺内主持遵旨立即停止。这天,宜妃果然听不到声响了。过几天,太监传旨寺内老方丈进宫给宜妃娘娘看病。老方丈进宫给宜妃娘娘诊治,开处方后,娘娘服了几服汤药,不日痊愈。宜妃为表示对永丰屯寺内方丈的谢意,将老方丈召进宫,问,“赐多少银两?”老方丈回奏:“出家,要钱没有用,只求娘娘开恩,重修庙宇。”时隔数日,宜妃乘鸾驾,又到永丰屯,见寺庙破败不堪。长老跪迎寺门前,宜妃问长老,回奏只要一庙址。宜妃听后降懿旨,赐地一百亩。回宫后,又将节省的香粉银数万两,赐予修庙。重修后的寺庙,康熙帝御赐为
香岩寺。乡民感谢宜妃修庙功德,故俗为香粉寺。
史料记载
宜妃,郭络罗氏。当圣祖崩时,妃方病,以四人舁
软榻诣丧所,出太后前,世宗见之,又傲,世宗为诘责宫监。子三:允祺、允禟、允禌,允禌十二岁殇。
惠妃、
良妃等衙门在莲化诸
皇后陵旁。惠妃之薨时日未详。康熙二十年以嫔进位贵妃者四人。惠妃、宜妃、今皇太后
德妃、
荣妃。自
孝懿皇后崩。遂不立后。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乾隆元年今上降谕。朕自幼龄蒙皇祖抚育宫中。命太妃、皇贵妃提携看视。朕心感不忘。意欲两太妃千秋后另建园寝。可于
景陵哨后择地营造。规制稍卑。抑以昭敬礼。钦此。则或雍正中所加封之太妃也。俟考。
康熙帝册封宜嫔为宜妃册文:
尚书吴正治、持节进封宜嫔郭罗洛氏、为宜妃。册文曰、朕惟治本齐家、茂衍六宫之庆。职宜佐内、备资
四德之贤。恪恭久效于闺闱。升序用光以纶綍。咨尔宜嫔郭洛罗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动谐珩佩之和、克娴于礼。敬凛夙宵之节、靡懈于勤。兹仰承
太皇太后慈谕、以册印、进封尔为宜妃。尔其祗膺晋秩、副
象服之有加。懋赞坤仪、迓鸿庥之方至。钦哉。
后宫排位
根据官方资料《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四十二的后妃排位顺序记载:
神位排位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乾隆二年奉旨:景妃园寝飨殿两次间增造寝室牀龕,并定诸妃神位次序:
奉安温僖贵妃神位于中龕内居左,慧妃神位居右,惠妃神位次左,宜妃神位次右。
奉安荣妃神位于西龕内居首,次平妃神位,良妃神位,宣妃神位。
乾隆六年,奉安成妃神位于东龕内居首,九年奉安顺懿密妃神位在成妃神位之次,十九年奉安纯裕勤妃神位在顺懿密妃神位之次,二十二年奉安定妃神位在纯裕勤妃之次。
封谥释义
宜妃的封号为“宜”,因为当时制度尚未健全,所以此封号是取自汉文喻意,满文方面未作意译,仅音译作“i”。至宜妃薨逝之后的乾隆年间,当时制度规定后宫主位封谥之满文必须意译,故而将宜妃之封号重新意译作“giyangga”,意为“有理的”。
相关事迹
宜妃颇受康熙喜爱,康熙皇帝出征在外时,会命人向翊坤宫书信报平安,还会捎回当地特产,这虽不是独一份的恩宠,但在后宫妃嫔里也不多见。
宜妃是皇九子胤禟的生母。康熙末年
九龙夺嫡的“乱世”中,胤禟与四阿哥胤禛成为政敌。康熙驾崩后,四阿哥登基。宜妃是胤禛政敌生母,又值病重无法行走,便命人抬着她乘软榻奔丧,雍正帝因此乘机斥责宜妃乘软榻出席举哀。
宜妃身边的侍从成为新皇帝监控的重点。九阿哥胤禟被排挤,派往
西宁驻扎,与母亲在翊坤宫辞行时也受到严密监控。雍正帝最终将胤禟革除宗籍,改名为塞斯黑(满语,讨厌的人)后赐死。雍正元年(1723年)宜妃迁居儿子胤祺府邸。
资料记载原文:
康熙六十一年(1723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上谕: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今朕新即大位,凡事遵循典制,率由旧章。当年皇太后见太皇太后礼,何等整齐严肃,众母妃皆所睹悉。今圣母皇太后慈善谦逊,念旧情殷,不遽另行大礼,是圣母皇太后之礼。朕仰承圣母皇太后之意,尽心敬侍众母妃,是朕之礼。大事方出,朕悲痛切至,心神恍惚,仪文所在,未曾传知。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
皇考未登梓宫前,仓促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此等处,尔总管理当禀阻,乃并无一言道及,亦难免罪。朕若不传,恐于国体乖违,所关重大。自传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
亲属成员
祖父:岸塔穆,佐领
兄弟:
多普库,佐领
特普库,佐领
鄂普库,郎中
塔布库,司库
侄女:
郭络罗氏,塔布库之女,适
镶黄旗满洲钮钴禄氏库使陞
牛庄笔帖式永寿。(永寿是额亦都第三子
车尔格之孙:额亦都—第三子车尔格—第七子巴喀—第六子永寿)
侄子:色钦,司库。明泰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