峣关
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
峣(yáo)关,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蓝田城南,因临峣山而得名。蓝田城多柳,又名峣柳关。峣关前距峣岭,后枕蒉山。地形险要,自古为关中平原通往荆州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是武关以西靠近咸阳长安的最后一关,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的得失直接关系着国都长安的重要安危,峣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沿革
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移置青泥故城(今陕西西安蓝田县)侧,改名青泥关。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又改蓝田关,因蓝田县为名。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再迁回原址。
历史事件
战国时期
秦楚蓝田之战公元前312年春,楚秦战于丹阳,结果楚师大败,主将屈匄及副将70余人被生俘,8万士兵阵亡,汉中郡被秦攻取。楚怀王熊槐恼羞成怒,复起全国精锐劲旅,沿武关经蓝关古道而进,与秦大战于蓝田
秦据青泥关、峣关,凭险而守,以逸待劳,大破楚军于蓝田。韩、魏等国闻楚失利,亦南下袭楚至邓,楚师腹背受敌,再战不利,遂从蓝关古道经武关撤回楚国,并割两城于秦。
秦朝末期
刘邦蓝田之役公元前207年8月,刘邦起义军攻破武关,北上峣关(今陕西省西安蓝田县城南),与秦军做最后一战。
他一方面派郦食其带着大量黄金宝物与秦将谈判议和,收买他们。另一方面,按张良的计策,在峣山遍插旗帜,布下疑兵,以动摇秦军军心。最后“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
东晋时期
荆州刺史桓温蓝田之战:公元354年,东晋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温为篡晋,借攻长安之机分兵两路,讨伐前秦。桓温亲率大军经襄阳入均口攻上洛。四月晋军克武关,后又攻陷蓝田军事要隘青泥关。前秦帝苻健派太子苻苌率步骑五万屯兵峣柳城(今陕西西安蓝田城西)以拒之。峣柳城下,两军对垒,秦军单骑突阵,杀声震天,晋军伤亡惨重。桓温不愧为沙场宿将,临乱不惧,指挥若定,亲自督阵力战,秦军大败。晋将桓冲乘胜追击,于白鹿原再创秦军,桓温乘胜屯兵灞上,关中诸县望风迎降,百姓多箪食壶浆争相犒军,长安一夕数惊,前秦已垂手可下。
刘裕蓝田之战:公元417年,晋军一路攻浦坂不克,又南下攻潼关。另一路,由沈田子、苻弘之率领,经武关入蓝关古道兵逼蓝田。后秦军见晋军势大,皆望风而降。晋军攻克蓝田青泥城(今陕西西安蓝田城南六里处),沈、苻率晋军在蓝田城下展开攻势。后秦皇帝姚泓亲率步骑数万南援至此,将攻城晋军重重包围。两军激战,晋军千余人,兵少势孤,形势异常严峻。
沈田子面对强敌,兵临绝境,临乱不惊。他激奖部下说:“晋军冒险远来,是为了匡扶正义,解民倒悬,今日之战,生死已决,封侯建业,尽在于此。”晋军听后,士气大振,无不以一当十,拼死冲杀。姚泓在晋军拼死进攻下,溃不成军,败退霸上,又被晋军王镇恶军从临潼夹击,大败而归,退回了长安,后来又在东晋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的形势下,姚泓兵败投降。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4 12:2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