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都教,又译“巫毒教”,由
拉丁文Voodoo音译而来。源于
非洲西部,是糅合
祖先崇拜、
万物有灵论、
通灵术的
原始宗教,有些像
萨满教。伏都教也是
贝宁的国教,有60%的国民,约450万人信奉。流行于西起加纳东迄
尼日利亚的西非诸国,信仰的民族有
芳族、约努巴族等,也盛行于
海地与
加勒比海,
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及
南美洲。“伏都”在芳语中是灵魂的意思。
产生背景
伏都教又译“巫毒教”,是最为人熟悉的非洲信仰。Voodoo,或作Vadium,Vaudoux,Voudoun,Vodoun,Vodun,Vaudu,Vaudou,Vodu,Vudu,Woodoo等等,根源于非洲,现已经传播非洲以外地区和
西方世界,同样地也发生了融合主义的现象。Voodoo一词来自
达荷美共和国(Dahomey)的语言vodu,意指众神(gods)。
伏都教起源于
西非。创始人是被称为“伏都教女皇”的拉维尤、她是
路易斯安那州克里奥尔人土著居民,她的事迹在路易斯安那州富有神秘色彩,总是与
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人们认为,西非国家
贝宁是伏都教诞生的摇篮。在当地的语言中,伏都(Voodoo)是“神”、“精灵”的意思。作为一种崇神教,伏都教可能是从古老的
祖先崇拜和精灵崇拜传统演变而来。
伏都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
海地是
法国殖民地,被贩卖到
海地岛的非洲
黑奴把一些非洲
原始宗教带到那里,主要是是西非的贝宁原始宗教。贝宁是全世界伏都教的原始发源地,过去的常规是掳人为奴,用活人献祭。贝宁每家都有祖灵崇拜的铁祭坛,是他们与祖灵交通的地方,实际上每天家人都可以在祭坛前,和他们的祖灵谈话。当地的天主教徒有时会在做弥撒到一半时,冲回家祭祖。随着17—19世纪奴隶的买卖,贝宁伏都教也输往其它国家,海地、巴西都深受影响。海地又吸收了法国人带来的
天主教许多繁杂的
宗教仪式,就渐渐形成了伏都教,并在海地流传起来。
信仰范围
流行于西起
加纳东迄
尼日利亚的西非诸国,信仰的民族有
芳族、约努巴族等,也盛行于
海地与
加勒比海,
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及
南美洲。在海地,巫毒信仰为两大官方信仰之一,因为被法国殖民过的关系,另一个官方信仰则是天主教,一个海地人可能会说,80%的海地人信仰天主教,而100%的海地人追随巫毒信仰。
从非洲到海地再到美国,在这个传播历程当中,Voodoo一词也出现了Hoodoo的别名,说是别名,但却不能被划上等号,就好比当我们现今讲到佛教时,我们会先说明是
印度佛教、
南传佛教、
藏传佛教或是
中国佛教一样,Hoodoo一词内涵了各处的
本土性或差异性。例如,在
新奥尔良,巫毒信仰的活动是十分个人化和隐私化的,而在
海地则有很多公众的活动。另外,在内涵上,Hoodoo一词偏重法术(magic)成分,如符、咒、
护身符和人形偶的使用。
宗教仪式
入会仪式
典型的伏都仪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
入会仪式,以打鼓为主的巫毒仪式音乐,二是献祭仪式(manje-lwa),认为人们可以透过各种生命体而与神圣力量沟通,并且由此可得帮助与神喻。
仪式内容及目的
2.无所不能的神支配着人们的言行。
3.召唤神灵的佑助。
5.奉献给奥根(战争与钢铁之神)的祭品。
7.信徒们在倾入祭品的泥潭中沐浴。
8.众多死神组成的群神,代表着死亡、性欲和滑稽,也是病痛者和儿童的保护神。
巫毒
巫毒除了深具民族色彩,现代巫毒的提倡又添上了政治意味。在非洲人民被西方殖民地国奴役之时,或是丑化的活体献际仪式。
海地是全球第一个黑人共和国,也是
美洲新大陆第二个
独立国,在1804年1月1日宣布独立,最早是
哥伦布发现海地国家的所在,而当时哥伦布将它命名为艾斯盆纽拉岛。现今的
海地岛为许多人所知,是因为这里有一种诡异的宗教——伏都教。“
“巫毒”(Voodoo),原意是“精灵”的意思。它原来是流行于西非
加纳等地的一种
神秘宗教。16世纪时,海地沦为法国殖民地,法国的白人
殖民者把大量非洲黑奴贩卖到海地的同时,也把流行于非洲的原始宗教带到了海地,后来这些非洲黑奴将罗马天主教许多繁杂的宗教仪式与当地土教混合,便形成了神秘、诡异、令人恐怖的伏都教。
巫毒除了深具
民族宗教色彩,现代巫毒的提倡又添上了政治意味。在非洲、
拉美人民被西方殖民地国奴役之时,巫毒信仰遭到严格禁止,而例如在海地对法国殖民的推翻过程当中,巫毒在
民族意识的凝聚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除了历史政治的破坏,巫毒面临的另一个重大威胁就是西方媒体所塑造出来的极为负面的刻板印象,例如使用诅咒用的小人形、招揽“
恶灵”、恐怖的夜间仪式,或是丑化的活体献祭仪式。但是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
巫毒术中有许多关于守护、治疗、恋爱等正面的法术,便有了运用精巧的手工发展出的一系列涵以及名称各异的主体
巫毒娃娃。
巫毒娃娃
巫毒娃娃的传说迷信十分多,而其仪式则广受争议。多数仪式均与报复、伤害、仇恨有关,但也有爱情、成功、幸运、健康、保护、袪邪相关的法术。巫毒人偶的用法在过去是只有少数术师才知悉且受保护的秘密,但近几年来已有许多书籍出版,揭开了这些人偶的神秘面纱,以及该如何使用它们来行魔法的用途。
无论何种材质的人偶——纸、蜡、布、稻草——功效都是相等同的。各种颜色的人偶对相信颜色具有力量的人来说,也可以达到不同的功用,例如红色用于爱情,黑色用于仇恨,绿色用于金钱,黄色用于保护或袪除危险及邪恶,粉红带来朋友、或获取力量来达成一特殊目的等等(补充:另一种说法是黑色用于诅咒,绿色用于金钱、幸运、赌运,粉红用于爱和性,红色用于成功、魅力、快乐,白色用于健康和治疗,黄色用于袪邪和友谊)。人偶通常是象征,是魔法师灌注了意志力量在法术里,为其意向带来了驱力。当施法者买下人偶时,他会将一些与施法对象有关的物品加进人偶中,增加其魔性。例如贴上对方的相片,用对方衣物的布片裹住人偶,或在布制人偶上割缝塞入对方的头发或指甲,等等。
一般而言,施法者要用红绳紧勒缠绕人偶,一边重复喊出咒语,然后用针或钉刺入人偶(的肝脏部位)。如此则施法完毕。
还魂尸
伏都教最著名与最恐怖的特色是
还魂尸,即是丧尸。如果有人开罪别人,那人会找巫师,巫师会让他吃下
河豚毒素,他会进入奇怪的假死的状态,成为奴隶,在庄园干苦工。伏都教也信仰精灵,有降神仪式。伏都教受天主教影响,只有一位
主神(大主子)。但是受西非影响(有诸神),诸神是主神化身。要用猪为牲礼。
在伏都教的邪恶行为中,最令人毛骨慷然的是制造“
还魂尸”。所谓“还魂尸”是指一种处于生与死的临界状态之间的活死人,即“会走路的死人”。来到海地的人听到当地土著述说“还魂尸”。
据说伏都教有一些秘密组织,在巫师收取主家一定数量的金钱后,便施法向指定的某个活人施以毒咒使其死亡,再对其尸体施以还魂术使之复活,将其变成无知觉、无意识而能干活、任由主人随意奴役和支配的“活死人”。
人类学家梅特罗在他的专著《海地的伏都教》中这样描写还魂尸:“他全身冰凉,能行动,能吃东西,能听从主人对他的指令,但却没有
记忆力,也不知道自己身处的环境。”
海地人往往相信伏都教术有起死回生的魔力。术士将死尸的灵魂偷走,然后使死尸复活,变成一具能够活动但没有意志的
还魂尸。如果事先采取适当措施,还魂尸便会从此任由主人摆布,惟命是从。
过去,外国来到
海地的人听到当地土著述说“还魂尸”,总以为这只不过是一种传说或恐吓。但当他们来到海地
实地考察时,发现不少当地人在埋葬自家的亲属之前,为了害怕和避免他们当还魂尸,便常常先把死尸的喉管割断,或是在心脏处钉上大
铁钉。这种异常的行为引起不少科学家的震惊和重视。
据记载,1930年法国人类学家德鲁基在海地亲眼看到了4个奇怪的人在田间干活,“他们穿着麻袋片做成的破烂衣服,双手软绵绵地垂在两旁,脸孔和手似乎都没有肉,皮肤则像皱
羊皮纸似的附在骨头上。”后来,他才知道,这些是
还魂尸。
1982年,美国《国民询问报》上,曾刊登了一位名叫纳西斯的海地黑人被变成“还魂尸”的遭遇。据称,1962年,纳西斯因财产纠纷被哥哥串通巫师所害。
1982年,美国
哈佛大学的
植物学家韦德·戴维斯及生理系专家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还花钱买来当地
巫师的“还魂药粉”,通过对其进行药理分析之后认为,海地的巫师大都利用河豚素或
蟾蜍毒素来制成所谓的“还魂药粉”,这些药粉能影响人的心脏或
神经系统的
功能紊乱。受害人误食或接触这些药粉会出现假死状态,还魂尸。
他先是莫名其妙地病倒,然后又觉得自己全身冰凉,并迷迷偶偶地听到医生宣布自己已死亡,还感到自己被埋进坟墓,后来又被缚住双手带到一个农场,和100多个有着同样命运的人一起干活。终于有一天,工头忘了给他服药,他才恢复神智逃离魔窟。直到1980年,当他得知哥哥已经去世,才怀着复杂的心情返回了故乡。后来,
海地太子港精神病中心的有关专家对纳西斯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最后的医检报告是:“他确实是被施行过还魂术。”
2001年,美国联邦官员偶然截获了一个由日本寄往美国一家私人住宅的可疑包裹,里面藏有几只装有白色
晶体粉末的
玻璃瓶。起初,联邦官员极为兴奋,他们以为查获了一批
海洛因。但现场的初步鉴定表明,这并不是毒品。为谨慎起见,联邦官员将样品送到了
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沃莫尔国家实验室,请那里的专家对样品进行鉴定。结果令人震惊,这种粉末原来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药之一——
河豚毒素,英文缩写为TTX,而1克河豚毒素的毒性是1克
氰化物的1250多倍。
咒语
吸引金钱或类似物的咒语
金来吧,银来吧
带来烫手或冰冷的钱币给我,
我需要钱,此时就要
让它快快来,别问我怎么得到
吸引爱情的咒语
我看见爱,我希望爱
我握着爱在右手心,
渡海越过大地而来,
我握着爱在左手心
诅咒敌人的咒语
(人名),(人名)
我愿黑蛇咬住你的后脚跟,
全盘皆错,无事对劲
保护的咒语,已有数百年历史
护我整夜平安,
当电光滚滚雷声大作,
让我平静,佑我勇气,
当电光大作雷声滚滚,
来自晚祷之光令我安心
感觉受黑暗力量笼罩时的咒语
走开,邪恶,与汝一同离去
别再污染我的屋所
来吧,基督(补充:不信基督教的还是以别的代替),我们欢迎您
快快进来,把门关闭
洗礼
海地在每一年都会为了庆祝巫毒节而放假一天,在海地圣水镇举行的年度庆典上,数以百计的巫毒教徒聚集在瀑布下沐浴。信徒们全身几乎一丝不挂,手舞足蹈地站在瀑布下净身,相信这可以洗去他们的罪恶,同时带给未来好运和健康。有许多海地人相信,如果不参加巫毒教的祭礼,便难免被其所害。
神明
伏都相信有一个全能的神(BonDie)和死后生命,不过,亦同时认为所有的有情或无情众生皆为神圣。除了BonDie之外,还有其它三类的精灵存有:Loa,TheTwins和死者。此三类精灵并非纯善或纯恶,但如果人们任待之以善,精灵们就会显之以善。许多信仰巫毒的人相信,人主要包含两个部分:ti-bon-angel和gro-bon-angel。前者指善的小天使,后者指善的大天使,有时被各模拟为意识和灵魂,两者皆具有某种程度的死后生命,但善的大天使或灵魂死后才有可能成为Loa精灵。
代表人物
拉达(rada)/达霍梅:指由西非传来的神格及精灵(主要是
芳族又称丰族人的宗教信仰)。
丹巴拉·维多(Dambala We`do):拉达的神灵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精灵)的族长。蛇的化身,象征颜色是白色。
阿依达·维多(Ayida We'do):丹巴拉的妻子。彩虹的化身。
爱斯利·弗雷达(Erzulie Fre'da):爱的女神。伏都教信仰中的性象征。与男性的性象征奥贡相对应。同时,还有爱尔斯利(Erzulie)这种叫法,但是仅在过去使用,现今已经不再使用了。
奥贡(Ogoun):火与铁的化身。
阿格维(Agwe):海的支配者。
阿扎卡(Azaka):农业之神。性格粗暴动作粗鲁,是农民的代言人。
罗寇(Loco):药草的精灵。实行祭祀以及草药民间疗法,祭祀以及寺院的守卫者。
格兰·布尔(Gran boir):森林的精灵。
辛比(Simbi):河以及泉水的精灵。
雷格巴(Legba):拥有特别地位的神祗。是门户、街道以及命运的支配者,同时也是以为反复无常的指引者。栖息在十字路口。进行仪式时一定要最先召唤他。
佩德罗(Petro):
海地出生的神以及精灵们。脾气暴躁。
萨姆堤男爵(Baron Samedi):别名,在法语里是墓地主人的意思。
艾兹利·丹多:黑色皮肤的另一位艾斯利,嫉妒心强。
梅德·卡菲:另一个雷格巴。还是十字路口和街道的管理者。
盖德:既不属于拉达也不属于佩德罗的神祇。生命死亡以及性爱的精灵。每年十一月初的这周前后,海地的各地都会开展对他的祭祀。和西方的
万圣节是同一种祭典。
宗教特点
伏都教的发展结合了
非洲、
西印度群岛印地安原始宗教特点,还加上天主教的仪式和圣礼。伏都教教义认为:现存的天下万物,都不过是一种表象,背后还有更重要的灵魂力量在活动。这个灵魂世界的首领是个名叫力格巴的神,他是人与幽灵的媒介,其他还有
蛇神等。巫师和术士则是人与神的媒介。在伏都教的繁杂仪式中,拜祭时要向这些神抵祷告,求神帮助。伏都教中那些稀奇古怪的午夜祭礼仪式,一般都是在丛林深处的庙宇里举行。仪式首先是大祭司祷告、念咒和
奠酒,然后在地上画些灵符祭神,最后是进行唱歌、击鼓和跳舞等其他活动。许多
海地人相信,如果不参加伏都教的祭礼,便难免被其所害。这种恐惧心理和周围群体的无形压力,使伏都教在海地变得神秘莫测。据说,已故海地
独裁者杜瓦利埃为加强自己的统治,就曾利用伏都教迷惑和愚弄百姓。他自称有大祭司的权利,又封他手下那些残忍好杀的秘密警察为“回巫术师”,这种
恐怖统治,更助长了伏都教的猖撅。
主要教义
伏都教与天主教等正当宗教和一般原始宗教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建立于恐惧的信仰。
主要教义是:现存的天下万物,都不过是一种表象,其背后还有更重要的灵魂力量在活动。这个灵魂世界的首领,是一个名叫力格巴的神。其它还有主管死亡,生育,爱情,妒忌和报复等神多人。巫师和术士则是人与神的媒介。许多
海地人相信,如果不参加伏都教的
祭礼,便难免被其所害,在这种
恐惧心理的作用下,伏都教在海地得以发展。已故的
海地总统杜瓦利埃生前曾利用伏都教进行统治,自称拥有大祭司的权力,又封属下的
秘密警察为“巡回巫术师”。这种统治方式,更助长了伏都教的繁荣。
伏都教存在于
人类与环境之间,生与死之间,天与地之间。伏都教也有它自己的智能、安详和热情。
伏都的中心主题是认为所有生命皆是互相联系,物质亦具有其精灵形式,人们能够在物质和灵性世界之间往返。伏都相信生命的自疗(healing)能力,宗教和医学的界限难分,在巫毐的信仰活动之中,疗愈的仪式常常占了一半以上。如同许多其它的宗教一样,除了是宗教本身以外,伏都也是一个
复杂系统,触角伸及
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但做为一种生命或生活的智能,亦被许多新时代分子所珍视,不限于种族、性别、国别、
性取向,或是
宗教信仰。
主要节日
在伏都教圣城——贝宁南部
港口城市维达(Ouidah),蟒庙(Temple of Pythons)中供奉的
蟒蛇悠然游走于街巷间觅食,甚至横穿街道大摇大摆溜进
天主教堂。当地祭司,即蛇的主人称,强行将这些蛇召回是对神灵的不敬。
当地时间1月10日是贝宁一年一度的
巫毒教节,维达当地民众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欢庆节日。而这一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
宗教节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观看。在这里,信仰与传统的融合向世人展示着文化的碰撞交融与远古信仰的现代气息。
贝宁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是非洲原始宗教“巫毒教”(Voodoo)的摇篮。巫毒教崇拜力格巴神,是糅合祖先崇拜、
万物有灵论、
通灵术的原始宗教。因此巫毒教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当做
政治统治的工具。而如今,巫毒教也融入了现代元素,祭司们能够驾驶跑车出行。在其他非洲国家、
加勒比海、南美、
新奥尔良和其他地区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巫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