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国(
阿拉伯语:فلسطين,
英语:State of Palestine,Palestine),简称“巴勒斯坦”,是位于
中东、亚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主要分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两部分:
加沙地带面积365平方公里,
约旦河西岸地区面积5884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领土为2500平方公里。根据巴计划与国际合作部1997年10月绘制的地图,约旦河西岸分为8个省,加沙地带分为5个省,首都为
耶路撒冷(法定)、
拉姆安拉(实际)。巴勒斯坦人口约1480万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561万(2024年),其余为在外的难民和侨民。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
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公元前13世纪,
腓力斯丁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各部落入侵迦南地区从而定居。
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23年,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
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纪,
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
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
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成为
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随着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1920年,英国以
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
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
建国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美的支持下,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181号决议,规定巴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
以色列方面支持该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和拒绝该决议,于以建国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战,结果战败,以占领了上述决议规定的阿国地区大部分土地;另外,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加沙地带的258平方公里则为埃及占领。
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开的巴第一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1967年6月5日,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即整个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围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地,沦为难民。
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巴解执委会主席。
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被占领土的巴人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巴解组织则拒不接受自治。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建立首都为
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巴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
1988年12月,
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秘密谈判之后,以巴签署了和平协定,提出了巴自治计划。
1994年5月4日,巴以在
开罗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5月12日,巴民族权力机构成立。同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结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
加沙。
1994年5月,根据巴以达成的协议,巴在加沙、
杰里科等地实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来,根据巴以签署的各项协议,巴自治区逐渐扩大,巴逐渐收回并控制着包括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1994年5月12日,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巴以和谈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冲突仍在继续。
2007年6月,
哈马斯在同
法塔赫的冲突中夺取了加沙地带。此后,两大派别各自为政。其中,哈马斯占有加沙,而法塔赫则管治西岸,受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监督。
2019年4月14日,巴勒斯坦新政府宣誓就职, 哈马斯抵制。
2024年2月26日,巴勒斯坦总理阿什提耶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宣布,巴勒斯坦政府辞职。
承认国家地位
2015年,梵蒂冈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访问约旦、沙特和卡塔尔三个中东国家期间对媒体表示,西班牙政府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即2024年7月前批准承认巴勒斯坦国。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9日,
巴巴多斯宣布决定正式承认巴勒斯坦为国家。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在内阁会议上决定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5月7日,巴哈马外交部发表声明,巴哈马已决定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5月22日,挪威、爱尔兰、西班牙三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5月28日西班牙首相
桑切斯宣布,西班牙承认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包括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在内的巴勒斯坦国。
当地时间2024年6月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表示,乌克兰承认巴勒斯坦是一个国家,并呼吁结束加沙冲突。泽连斯基还提到,乌克兰已准备好向加沙地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当地时间2024年6月21日,亚美尼亚外交部宣布该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入联历程
从1974年11月开始,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实体。当时,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活动是以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的名义进行的。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后,同年12月15日,联大通过决议,决定在联合国内正式以“巴勒斯坦”的名称代替原先使用的“巴解”的称谓。
尽管巴宣布建国得到联合国绝大多数会员国承认,但它不是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没有投票表决权,只具有观察员地位。巴勒斯坦国自宣布成立以来,巴勒斯坦及阿拉伯国家多次要求联大会议将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地位提升为会员国地位,但均遭到以色列和美国的坚决反对。
1997年12月,阿拉伯国家根据中东和平进程出现的新情况,又正式向联大提出决议草案,要求将巴在联合国的地位提升为仅次于正式会员国的无投票权会员。
1998年7月,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虽然该决议没有完全达到上述决议草案的要求,但巴在联合国的地位得到提升。
2010年9月初,巴以和谈重启不久即告中断,巴随后决定以寻求加入联合国这一外交策略来推动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2011年9月23日,巴向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递交申请,寻求成为第194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但因美国和以色列反对而未能获得安理会支持。
巴勒斯坦国在二战后从未取得联合国的正式承认。可是巴一直坚持建国运动,2011年以来也积极推动入联。
2011年6月,巴常驻联合国观察员曼苏尔称,已有近120个国家表示将支持巴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加入联合国。
按规定,作为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相关提案首先要在安理会获得通过并向联大提出建议,此后还要获得联大三分之二的会员国同意。按联大现有192个会员国计算,巴想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需要获得至少128个国家的支持。
2011年10月31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投票通过关于巴勒斯坦以成员国身份加入该组织的提案。这是巴首次获准以成员国身份加入联合国机构,也为巴最终加入联合国提供了一个有利因素。
2012年9月,巴宣布将寻求在第67届联大期间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11月29日联大以138票赞成、9票反对、41票弃权通过决议,决定在联合国给予巴勒斯坦观察员国地位。
德国作为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迫害犹太人的国家态度是弃权。持协助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的英国表现的态度也是弃权。它的弃权理由就是说只要巴勒斯坦未来承诺它不把以色列送到国际法庭的话,他们才要投赞成票。而美国率领的以色列还有一些
瑙鲁等南太平洋的小国,包括唯一的
欧盟国家
捷克则投下了反对票。
2012年11月29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
拉姆安拉,人们走上街头庆祝巴勒斯坦成为
联合国观察员国。
联大决定在联合国给予巴观察员国地位,希望
安理会积极审议巴勒斯坦2011年9月23日提交的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决议还敦促所有国家、联合国系统各专门机构和组织继续支持和协助巴勒斯坦人民早日实现其获得自决、独立和自由的权利。当天,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率代表团与会。巴升格以前,唯一观察员国为
梵蒂冈。
2014年4月1日,巴方重启申请加入
联合国机构的程序,恢复寻求联合国的进一步承认。
2015年9月30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首次升起巴勒斯坦国旗。
2017年12月13日,伊斯兰合作组织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宣布承认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
2024年4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开始讨论接纳巴勒斯坦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并将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提交安理会新成员接纳委员会。
2024年5月10日,第十次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以143票赞成、9票反对、2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国符合《
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应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建议安理会重新“从有利角度”审议巴勒斯坦以会员国身份加入联合国的申请。
2024年5月28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宣布,西班牙承认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包括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在内的巴勒斯坦国。
巴以冲突
当地时间2024年7月3日,以色列宣布没收约12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土地,归以色列所有。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6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在讲话中,阿巴斯呼吁全面执行联合国大会此前通过国际法院法律咨询意见的决议,即要求以色列在决议通过后12个月内结束其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非法存在。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巴勒斯坦由二部分组成,其中
加沙地区位于以色列的西南部,埃及的东北部,加沙地区有40公里长的海岸线,加沙地区面积365平方公里,还有一部分是
约旦河西岸地区,位于以色列的中东部,约旦国的西部,面积5800平方公里。现时巴勒斯坦由加沙地区和西岸地区组成,其中加沙地区由哈马斯完全控制,约旦河西岸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实际控制。马德里和会后,巴方通过与以色列和谈,陆续收回了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气候特征
巴勒斯坦属
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热月份为7-8月,气温最高达38℃左右。冬季微冷湿润多雨,平均气温为4-11℃,最冷月份为1月。雨季为12月至次年3月,南北雨量悬殊,最北部平均降水量900毫米,最南部仅50毫米左右。
行政区划
区划
巴勒斯坦分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两部分。根据巴计划与国际合作部1997年10月绘制的地图,约旦河西岸分为8个省,加沙地带分为5个省。
注:人口、人口密度数据来源于2018年巴勒斯坦第三次人口、住房和基础设施普查结果
以上数据来源:
首都
现时巴勒斯坦所有政府机构设在拉姆安拉市(或译“
拉马拉”),但巴勒斯坦主张未来首都设在
耶路撒冷(Jerusalem),它是
基督教、
伊斯兰教和
犹太教的三教圣城。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巴勒斯坦总统府等政府主要部门均设在
拉姆安拉。
拉姆安拉是巴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是巴民族权力机构在约旦河西岸的行政管理中心,市内设有阿拉法特官邸、自治政府分支机构、巴委员会(立法机构)总部、官方电视台和电台等重要部门。一些国家派驻巴民族权力机构的办事处也设在这里。
重要城市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英语:Jerusalem;
希伯来语:ירושלים、
拉丁化:Yerushalayim或Yerushalaim;
阿拉伯语::القدس الشريف、拉丁化:al-Quds、汉化:古德斯,或、拉丁化:Bayt-al-Muqaddas)是位于近东黎凡特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
加沙(Gaza)
巴勒斯坦西部城市(现为哈马斯控制),加沙城位于加沙地区的东北部,加沙城是加沙地区的行政中心,在靠近埃及边境与地中海之间的加沙地带内,通过沙丘带上的一个豁口与海岸相通。为巴南部的重要海上门户。曾为巴主要口岸,有陶器、食品与纺织等工业。哈马斯多次在此与以发生冲突。
国家象征
国名
巴勒斯坦国,英文The State of Palestine。
国旗
巴勒斯坦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旗面左侧为红色等腰三角形,右侧自上而下为黑、白、绿三色等宽横条。
对这面旗帜有不同的解释,其中一种为:红色象征革命,黑色象征勇敢和顽强,白色象征革命的纯洁性,绿色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
还有一种说法是:红色代表本土,黑色代表非洲,白色象征西亚的伊斯兰世界,绿色象征地势平坦的欧洲;红色和其他三色相接,标志着巴地理位置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巴勒斯坦国旗和约旦国旗很相似,唯一不同是约旦国旗在红色三角形上多一个白色七角星,白色七角星象征
古兰经。以上四种颜色为泛阿拉伯色。
国徽
巴勒斯坦国徽取材类似其政府组织——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徽章,又类似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国徽图案。尚为非正式国徽。采用金黄色与黑色的萨拉丁鹰,表示了对伊斯兰教的信仰。象征胜利、勇敢、忠诚。其中心为一白边盾牌,上有竖挂的巴勒斯坦国旗的红、绿、白、黑四色,这些都是泛阿拉伯主义的代表颜色。鹰爪抓住弯匾,匾额上用巴勒斯坦国的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库法体书写通称国名:“巴勒斯坦”(阿拉伯语:فلسطين,转写:Filasīn)。
国歌
《Fida'i》,阿拉伯语:فدائي Fidāʼī ,中文译《
我的救赎》。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所采用的的国歌。依据1988年巴勒斯坦独立宣言第三十一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于1996年采用此国歌。
歌词大意:我的国,我的国,我的国,我的土,我的土,我先祖的土,我的救赎,我的救赎,我的救赎,我的民,永恒的民,倚仗我的决心,我的火和我怨恨的火山,依仗着我血液中对我土和我家乡的的渴盼,我已翻过群山,我已身经百战,我已征服了不可征服的,我已穿越前线,依仗风的决心和武器的火焰,以及我族的决心,在抗争的土地,巴勒斯坦是我的乡土,巴勒斯坦是我的火,巴勒斯坦是我的怨恨和我抵抗之地,以我旗下的誓言,以我土我族,和伤痛的火,我会以救赎为生,我会一直做一个救赎者,我会用尽我的救赎——直到我的国回归,我的救赎。
人口
约1350万人,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523万(2021年底),其余为在外的难民和侨民。通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截止2023年10月,根据人口统计网站Worldometers,巴勒斯坦人口情况如下:
截止2023年10月17日,根据人口统计网站Worldometers的预测,各地区人口情况如下:
政治
精神领袖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首任主席
巴解组织首脑之一,第一任巴解组织主席。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巴勒斯坦骄子,从小就是孩子王,亲身经历过四次中东战争的洗礼,毕生致力于争取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
民族权利的事业。生活中,他与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与世长辞。
从孩子王到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小时候经常模仿军人的动作,做一些带有军事色彩的儿童游戏。1959年,年仅30岁的他与战友一起创建“
法塔赫”和“暴风部队”。1965年打响了反对以色列侵略斗争的第一枪,1968年出任了巴解组织主席。
谢赫·艾哈迈德·亚辛(阿拉伯语:أحمد يس,Sheikh Ahmed Ismail Yassin,1937年-2004年3月22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激进组织“哈马斯”(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精神领袖与创始人,1987年创立伊斯兰组织哈马斯。少年时期的一场体育事故致使亚辛四肢瘫痪,之后一直依靠轮椅生活,另外眼睛的视力近乎盲人。2004年3月22日遭以色列直升机导弹袭击丧生。他在哈马斯的领导地位由原哈马斯发言人、哈马斯的强硬派人物兰提西接任。
亚辛再度入狱时,已瘫痪在床。1997年9月,以政府以“亚辛健康状况明显恶化”为由突然宣布释放亚辛。同年10月1日亚辛获释。8年的牢狱生活使亚辛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视力、听觉严重受损。出狱后,亚辛仍领导哈马斯进行抗击以色列的斗争,并坚持认为武装抵抗是结束以色列占领的唯一正确选择。
阿卜杜勒·兰提西
阿卜杜勒·阿齐兹·兰提西(1947年10月23日-2004年4月18日),1987年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爆发反以起义后兰提西与谢赫·艾哈迈德·亚辛等共七人联合创建了“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并使其迅速发展成为被占领土上最有影响的伊斯兰激进组织之一。兰提西因积极参与反以行动,多次被捕,此后坐牢时间累积达7年之久。1992年,兰提西与其他四百多名巴抵抗分子被驱逐至黎巴嫩南部,作为这些人的发言人,兰提西开始为国际社会所熟知。一年之后,兰提西回到加沙,成为哈马斯的主要发言人,并被认为是仅次于亚辛的第二号人物。兰提西属于哈马斯内部的激进派,主张建立一个没有犹太国的伊斯兰中东。在以色列军方暗杀亚辛后,兰提西于2004年3月23日晚接任加沙地带哈马斯领导人,同年4月18日遭以军导弹暗杀身亡。
穆罕默德·扎哈尔
穆罕默德·扎哈尔,毕业于沙姆斯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完成学业后,他回到加沙成为一名医生。他1987年加入哈马斯,并很快成为哈马斯发言人,后进入哈马斯政治局。扎哈尔曾是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的私人医生。1992年,他被以色列驱逐至黎巴嫩南部。2004年哈马斯领导人亚辛和兰提西相继被以色列定点清除后,扎哈尔成为哈马斯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实权人物。
伊斯梅尔·哈尼亚
伊斯梅尔·哈尼亚(英文:Ismail Haniya,阿拉伯文:إسماعيل هنية),哈马斯政治领袖之一,2006年2月21日被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任命为巴勒斯坦民族联合政府总理。
国家领导人
巴勒斯坦总理
穆罕默德·穆斯塔法1954年出生于巴勒斯坦,他曾在2014年巴以冲突后主导加沙地带的重建工作。早期,穆斯塔法还曾担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在经济事务方面拥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当地时间2024年3月14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任命其经济顾问穆罕默德·穆斯塔法为新一任总理,并授权其组建新一届巴勒斯坦政府。
政权机关
【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巴解(PLO)。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成立。1974年10月在第7次阿拉伯首脑会议上被确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被邀请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合国会议。1976年8月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同年9月,被接纳为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式成员。巴解曾以
黎巴嫩、
约旦为基地开展反以斗争。
【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Palestine National Council)】:巴解最高权力机构,代表巴勒斯坦境内、外的全体巴勒斯坦人。有委员669人,分别为巴勒斯坦各抵抗组织及其他群众组织代表,现任主席劳希·法图赫(Rawhi Fattouh)。
【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PLO)】:巴解常设领导机构。1969年以来,执行委员会主席一直由阿拉法特担任。11月阿拉法特去世后,阿巴斯继任主席。2018年5月4日,阿巴斯在巴解第23届全国委员会会议上连任巴解执委会主席。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Central Committee of PLO)】:介于巴解全国委员会与巴解执委会之间的一个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执委会执行巴解全国委员会的决议和巴解的方针政策。由巴解全国委员会选举产生,共有100多名成员,在巴解全国委员会休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指导巴解工作。1970年起,阿拉法特一直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去世后,阿巴斯继任主席。
政府
1994年5月根据巴解组织决议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lestine National Authority),作为阶段性、过渡性的权力机构。2013年1月,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签署命令,将法规、公文、证件等使用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称谓统一改为“巴勒斯坦国”。但国际社会仍有沿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称谓的情况。
2014年6月,巴民族共识政府成立后,哈姆达拉留任。2015年7月,哈姆达拉对内阁进行小幅改组。6月2日,巴联合政府在
拉姆安拉总统府宣誓就职,标志着两大政治派别法塔赫和哈马斯结束长达7年的分裂局面。
当地时间2024年3月14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任命穆罕默德·穆斯塔法(Muhammad Mustafa)为巴勒斯坦新总理,并成立新一届巴勒斯坦政府。
当地时间2024年3月28日,据央视新闻,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当天已批准了总理穆罕默德·穆斯塔法递交的新一届政府组阁计划。
当地时间2024年3月31日晚间,由巴勒斯坦总理穆罕默德·穆斯塔法领导的新一届巴勒斯坦政府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正式宣誓就职。
政要
巴勒斯坦国总统:
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1935年生于巴勒斯坦北部萨法德,曾获
莫斯科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59年起协助阿拉法特筹建巴解主流派“法塔赫”。20世纪90年代初,曾作为巴方首席谈判代表出席马德里中东和会,主持巴以奥斯陆谈判并代表巴方签署“奥斯陆协议”。1995年当选巴解组织执委会总书记。2003年4月至9月出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首任总理。2004年11月阿拉法特逝世后,继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2005年1月,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006年11月,
法塔赫革委会推选阿巴斯为最高领导人。2008年11月,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选举阿巴斯为巴勒斯坦国总统。2009年8月当选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主席。已婚,有三个子女。
巴勒斯坦总理:
拉米·哈姆达拉(Rami Hamdallah)。出生于1958年,曾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巴勒斯坦纳贾赫大学校长。从2002年起,哈姆达拉担任巴中央选举委员会秘书长、巴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2013年6月6日任巴勒斯坦总理。同年6月23日辞职。2014年6月2日,拉米·哈姆达拉再次出任总理,组建联合政府。2015年6月17日,哈姆达拉向总统阿巴斯递交了政府辞呈,阿巴斯接受了辞呈,但随即委任拉米·哈姆达拉组建新政府。2019年1月29日,拉米·哈姆达拉(Rami Al-Hamdallah)已向巴勒斯坦总统、法塔赫领导人阿巴斯递交辞呈。不过,现政府将继续履职,直至新政府完成组阁。2024年2月26日,巴勒斯坦总理阿什提耶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宣布,巴勒斯坦政府辞职。
巴勒斯坦外长:
齐亚德·阿布·阿穆鲁。1950年生于加沙。毕业于
大马士革大学,获英语文学和语言学士学位,获美国乔治顿大学比较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华盛顿巴勒斯坦政治研究中心成员、纳布卢斯巴勒斯坦研究中心成员、巴外交委员会主席、巴人权组织米夫塔赫副秘书长、巴解中央委员会成员等职。1985年在拉马拉比尔宰特大学任政治学、文化学及国际教育计划教授,并在巴林、阿曼和叙利亚任教。1996年作为加沙地区独立人士当选立法会委员并任立法会政治委员会主席。2003年任巴第9政府文化部长。2006年1月,再次当选立法会委员。2007年3月17日任巴民族联合政府(第11届政府)外交部长。已婚,有四名子女。
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
阿齐兹·萨利姆·杜维克。1948年生于希伯伦。曾获巴勒斯坦纳加赫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埃及开罗大学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硕士学位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区域建筑规划博士。1980年,在纳加赫大学地质系执教,并担任巴勒斯坦博士硕士协会对外关系负责人。因参加“哈马斯”,多次被以色列逮捕和监禁。1992年底,被驱逐到南黎巴嫩。1994年返回纳加赫大学任地质系主任、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并任“哈马斯”慈善机构高教委员会主席。2006年1月当选巴立法委员会委员。2月,当选立法委员会主席。曾发表多部著作,其中《巴勒斯坦社会》最为著名。已婚,有三子四女。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主席:
萨利姆·扎农。1933年生于加沙。1956年至1957年初,领导了加沙地区人民反抗英、法、以侵略的斗争。1969年当选为巴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5-1990年任“法塔赫”驻
科威特和海湾地区代表。“法塔赫”中央委员会委员,1996年当选为巴全国委员会主席至今。
议会
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Palestinian Legislative Council):巴勒斯坦立法机构。根据“奥斯陆协议”于1996年1月20日选举产生,下设法律、耶路撒冷、预算与财政事务、经济、自然资源、领土与定居、难民、内政与安全、教育、政治、监督等委员会,每年举行两次会议。2006年1月,巴勒斯坦举行第二届立法委员会选举,哈马斯获74席,成为立法委员会第一大党派。阿齐兹·杜维克(Aziz Dweik,隶属哈马斯)当选立法委员会主席。此后,由于巴勒斯坦内部分裂,立法委员会事实上处于停摆状态。2018年12月22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宣布根据巴勒斯坦最高宪法法院决定解散立法委员会,哈马斯认为解散决定无效。2019年以来,巴方多次表示将尽快举行立法委员会选举,但一直未能举行。
司法
巴勒斯坦司法机构主体是各级法院,目前设有最高法院1个、调解法院18个、初级法院8个、上诉法院1个、刑事法院1个、中央法院2个。巴检察机构的主体是各级检察院,目前设有最高检察院1个,由总检察长、数名副检察长和检察官组成,下设5个检察分院和10个总起诉厅。
政治派别
经济
综述
巴勒斯坦以农业为主,其他有建筑业、加工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巴勒斯坦经济严重依赖外来援助,经济发展受制于以色列,巴以冲突持续对巴勒斯坦经济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巴勒斯坦经济严重依赖外来援助,经济发展受制于
以色列,巴以冲突持续对巴勒斯坦经济发展形成严重制约。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工业
工业水平很低,规模较小,主要是加工业,如塑料、橡胶、化工、食品、石材、制药、造纸、印刷、建筑、纺织、制衣、家具等。
据巴工业部提供的资料:巴共有各种工业企业4000家。巴工业主要是加工业,如制革、塑料、橡胶、化工、食品、石材、大理石和人造石板、制药、造纸、印刷、建筑、纺织、制衣和家具等。
农业
巴勒斯坦四季分明,农产品丰富,农业是巴经济支柱。水果、蔬菜和橄榄(油)是外贸出口的重要部分,占出口产品的25%。可耕地面积为16.6万公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0%左右。根据粮农组织2024年8月数据,受新一轮巴以冲突影响,加沙地带67.6%的农田遭破坏。
旅游业
巴气候宜人,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包括耶路撒冷老城、伯利恒圣诞教堂、杰里科老城等,旅游资源较丰富。
金融机构
巴勒斯坦货币管理局(Palestine Monetary Authority,PMA)于1994年底成立。该机构作为巴中央银行预备机构,在确定金融政策、调控和监督各银行活动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根据巴金融机构提供的资料,在巴民族权力机构控制区的银行共有22家。巴勒斯坦银行9家,阿拉伯银行11家,其它外国银行2家。巴至今没有自己的货币,使用以色列货币(谢克尔)和约旦货币(
第纳尔)。
国际援助
国际援助是巴勒斯坦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是最主要的国际对巴援助机构,平均每年总支出约12至13亿美元。2018年初,美国宣布切断对巴方及UNRWA的援助,UNRWA陷入财政困境。美方等又先后提出裁撤UNRWA、压缩UNRWA人员规模、UNRWA任期届满后不予延期等要求。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批准UNRWA任期延长决议。2020年11月,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后,表示将恢复对UNRWA的援助。2021年4月,美国宣布已向UNRWA提供1.5亿美元援助。2022年7月,美总统拜登访巴时宣布再向巴提供3.16亿美元各类援助。
文化
语言
巴勒斯坦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宗教
巴勒斯坦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国内主要有
伊斯兰教、
犹太教、
天主教、
东正教、
基督新教。
节日
文学
巴于16世纪初即处于
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19世纪下半叶,巴人民开始反抗奥斯曼的统治,文学也随之开始复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以后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社会生活充满着矛盾与斗争,在文学上都有反映。
赫利勒·贝德斯(1875~1949)的长篇小说《继承人》(1920)、短篇小说集《思想的舞台》(1924),赛福丁·伊拉尼的短篇小说集《第一程》、《来自人群》,奈贾提·绥德吉的短篇小说集《忧伤的姐妹》,穆萨·侯赛尼的长篇小说《一只母鸡的回忆》(1943)等,描写各阶层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殖民主义者的不满,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诗人
阿卜杜·凯里姆·卡尔米(艾布·赛勒玛)(1917~1980)、易卜拉欣·图甘(1905~1941)和阿卜杜·拉希姆·迈哈穆德等的诗作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阿拉伯传统诗歌增加了清新的艺术特色。1948年5月后,大批巴难民逃离家园。巴文学从此分为被占区文学和流亡区文学。
被占区文学代表作:迈哈穆德·达尔维什(1941~)的长诗《巴勒斯坦情人》、陶菲格·齐亚德(1936~)在《决不能》、塞米哈·卡西姆(1939~)的《道路之歌》(1964)等。
流亡区文学代表作:阿卜杜·凯里姆·卡尔米(艾布·赛勒玛)的《流亡者》(1953)、《祖国颂》(1959)、格桑·卡纳法尼的中篇小说《阳光下的人们》(1963)、迈哈穆德·里马维的短篇小说《小穆罕默德的疑问》等。
习俗
风俗
妇女们过新年,随身携带红粉出门,见了亲友先道喜,然后将红粉涂在对方前额上,为的是抬头见喜,
大吉大利。
巴人十分热情友好,逢年过节和应邀参加宴会时,通常有送花圈的习惯。
饮食
巴人绝大部分信奉
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国家,主要是手抓饭或大饼配咖喱羊肉、鸡肉之类。巴人喜欢吃香辣的食品,他们用胡椒、姜黄等做的咖喱食品闻名世界。巴菜,无论是肉、鱼、豆类,还是蔬菜,绝大多数是辣的,泡菜也是辣的。他们没有炒菜的习惯,无论是牛肉、羊肉、鱼或是各种豆类、蔬菜,均炖得烂熟。
巴是个
伊斯兰国家,那里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由于教律规定,喝酒是一种犯罪行为,信徒不许喝酒,但可饮茶。与中国一样,“客来敬茶”也是巴人民接待客人的一种礼遇。到巴人的家里做客,主人随即烹煮红茶招待,往往同时还送上夹心饼干、蛋糕之类点心。
军事
根据奥斯陆协议,巴自治政府可建立警察部队以保证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公共秩序和内部安全。目前巴方警察部队约有6万人。他们的主要武器是卡式冲锋枪等轻型武器,没有大炮,但有一些装甲运兵车;巴武装力量也没有空军,仅有的几架飞机是用来供领导人出访和救援用的,人数为几百人的海军只有几艘炮艇,因而仅有象征意义。
交通
公路
巴勒斯坦的交通主要是公路,有各类公路5146.9公里。2000年以后,由于巴以冲突不断,巴勒斯坦交通建设陷入停滞。2009年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恢复并得到一定发展。
航空
巴于1996年组建民航机构,1998年10月加沙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并开通至埃及和约旦的航线。2000年巴以爆发冲突后,加沙机场跑道被以军摧毁。巴勒斯坦航空公司属巴民族权力机构所有,总部设在埃及阿里什,现有2架支线客机。加沙国际机场是巴唯一的机场,可起降
波音747大型飞机,年进出港旅客设计能力为70万人次,现已关闭。
社会
教育
受巴以冲突影响,巴教育状况总体落后,巴目前文盲率约为2.6%。教育体制是: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大学4-5年。1999至2000学年巴共有学校1767所,在校生865540人。教师共有34088。主要大学有
纳贾赫大学(或译“成功国立大学”)、
阿拉伯美国大学、比尔宰特大学、圣城开放大学、伯利恒大学、加沙爱资哈尔大学等8所,1999至2000年度大学入校学生共有19548,各大学共有教员1869人。
医疗
巴由于长期处于冲突状态,巴医疗设施较为陈旧,药品供应不足,来巴游客需自备常用药品。努埃木要求以色列、美国和欧洲对此负责。同时请求国际有关机构和人道主义组织向巴人民提供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
媒体
巴内地有报刊13种,杂志33种,大部分是月刊和季刊。主要报刊有《耶路撒冷报》(Al-Quds)、《日子报》(Al-Ayyam)、《新生活报》(Al-Hayat Al-Jadida)等。
官方通讯社为“
巴勒斯坦通讯社”(PALESTINENEWSAGENCY)简称“WAFA”。该社是巴解组织于1971年在
贝鲁特创建。
巴有11座广播电台,“巴勒斯坦之声”是官方广播电台,创办于1964年,其余10家为商业广播电台。“
巴勒斯坦电视台”创办于1995年9月,是巴官方唯一的电视台,只有两个频道,其一是卫星频道,每天播放12小时,覆盖面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之声”和“巴勒斯坦电视台”均从属于“巴勒斯坦广播公司”。
当地时间2024年5月13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纳赛尔·卡纳尼表示,伊朗已在其外交网络系统内启动驻巴勒斯坦“虚拟大使馆”。
体育
1928年,巴勒斯坦足协正式成立,并在成立的第2年正式加入
国际足联。
1934年,
世界杯预选赛,成了史上首支亮相世界杯预选赛的亚洲队。
1930至40年期间,更多新球员和俱乐部冒起,在巴勒斯坦国内,随处可见友谊赛和赛会的踪迹。
1967年,以色列全面占据巴勒斯坦领土后,直至1973年,足球运动静如死寂。
2014年12月31日,
亚足联官方公布了巴勒斯坦队
亚洲杯的23人大名单,史上首次进入亚洲杯正赛的巴勒斯坦队有6名海归球员。
治安
巴社会治安状况较差,根据巴以协议,巴民族权力机构拥有维持内部治安的警察部队。但巴人同以军之间的冲突和交火事件仍时有发生。
巴以冲突进一步升级,以方面规定,除外交人员外,其余人员进入巴控区须接受严格检查,并签署《免责声明》,主要内容包括:保证不妨碍以军事行动,不前往危险地带和军事禁区,否则将承担所有因未遵守上述条款而导致的一切后果。
根据巴以达成的关于巴自治协议,巴民族权力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巴自治区内除外交、安全以外的所有民事。
民生
巴勒斯坦人口的平均
恩格尔系数为36.6%。巴勒斯坦人生活水平基本呈正态分布,恩格尔系数大于45%的家庭的年生活消费量普遍在4752美元以下,这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公布的贫困人口的状况基本相吻合(17.8%),也就是说在巴勒斯坦,恩格尔系数大于45%的人口就是贫困人口。
外交
外交政策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后,得到
阿拉伯国家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支持。
1974年10月,在拉巴特举行的第七届
阿盟首脑会议决议承认巴解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巴解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大会议和工作。
1976年8月,第五届不结盟国家会议接纳巴解为正式成员,同年9月阿盟接纳其为正式成员。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现已得到147个国家的正式承认。1988年12月15日,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实体。2012年11月29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授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2024年5月10日,第十届联大紧急特别会议以143票赞成、9票反对、2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国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应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巴勒斯坦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建国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主张以国际法、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阿拉伯和平倡议”等为基础,通过同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结束以方对巴方领土的占领,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后,巴勒斯坦通过谈判,同以色列先后签署《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加沙和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扩大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自治范围的协议》等,陆续收复了部分领土,并在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和加沙地带全境实现有限自治。但由于巴以立场分歧,国际和地区政治气候变幻,20世纪90年代后期后,巴以和谈未再取得实质性进展。2000年,巴勒斯坦民众发起第二次“大起义”,此后和谈屡次重启,又屡次中断。2014年4月底,巴以和谈再次陷入僵局,此后未再重启。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采取代号“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以色列随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目标发起代号“铁剑”的行动。加沙冲突持续延宕,迄已造成巴勒斯坦约15万人伤亡。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1965年5月,巴解组织在北京设立享有外交机构待遇的办事处。
1988年11月20日,中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两国建交。同年12月31日,巴解驻京办事处改为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馆,其主任改任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
1990年7月5日起,中国驻突尼斯大使兼任驻巴勒斯坦国特命全权大使。巴实行自治后,1995年12月,中国在加沙设立驻巴民族权力机构办事处,2004年5月迁至拉马拉。
2005年5月,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6月,外交部长
李肇星访问巴勒斯坦。9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王家瑞访问巴勒斯坦。12月,外交部部领导成员
乔宗淮访问巴勒斯坦。
2006年5月,巴外交部长扎哈尔来华出席中阿友好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12月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访巴。中国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办事处主任:
郭伟,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
法里兹·马赫达维。
2008年6月后,中国驻突尼斯大使不再兼任驻巴大使,由驻巴办主任(大使衔)全权负责同巴勒斯坦交往事宜。
2016年9月21日,应巴勒斯坦政府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张德江对巴勒斯坦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出席巴勒斯坦总理哈姆达拉举行的欢迎仪式,并与哈姆达拉举行会谈。张德江重申了中方在
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表示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巴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巴加入更多国际组织。感谢巴方不久前公开发表声明支持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2023年,双边贸易额为1.65亿美元。2024年1月至9月,双边贸易额为1.095亿美元。
2023年6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会谈。习近平主席和阿巴斯总统宣布,中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一)与
埃及的关系。埃及是最早支持巴解组织的
阿拉伯国家之一,曾是巴解组织开展政治活动的主要基地。埃、以签订
戴维营协议后,巴解中断同埃的关系。
1987年11月,埃宣布重新开放巴解组织驻开罗办事处。
海湾战争后,由于双方立场不同,关系冷淡。此后,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推进,双方关系实现正常化。阿巴斯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后,曾多次访埃。近年来,埃及在巴以停火、换俘、巴内部和解等问题上积极斡旋。
2011年,经埃及斡旋,巴各派于5月初在开罗签署和解协议。10月,埃方促成哈马斯同以色列成功换俘。
2012年11月,加沙冲突爆发后,埃及明确支持巴方,同时积极展开斡旋,推动实现停火。
2013年1月,在埃及斡旋下,法塔赫和哈马斯领导人在开罗就民族和解事宜举行会晤。7月底埃及局势剧变后,埃及与哈马斯关系急剧恶化,埃及军方加强对西奈半岛与加沙地带接壤地区的管控,缩短拉法口岸开放时间,并摧毁了加沙通往西奈的大部分地道。
2014年3月,埃方决定禁止哈马斯在埃一切活动,哈马斯对此表示谴责。
2015年初,埃法院裁决哈马斯为恐怖组织。6月,埃及紧急事务上诉法院以缺乏司法权为由,撤销先前将哈马斯列为恐怖组织的裁定。
(二)与
叙利亚的关系。叙曾是巴游击队的重要基地和后方。巴一些重要组织的总部设在大马士革。哈马斯领导人马沙勒也在叙定居。
1983年后,因对解决中东问题的政治主张存在分歧,双方关系恶化。
1988年后,巴叙关系有所缓和。
1999年,在叙鼓励与支持下,叙境内的巴反对派组织开始与巴民族权力机构进行对话。
2004年12月,阿巴斯继任巴解执委会主席后访叙。
2006年,哈马斯执政后,叙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自主选择的政府,反对对巴封锁,鼓励巴各政治派别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2007年11月,叙出席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
2008年7月和10月,阿巴斯访叙。2011年叙局势出现动荡后,哈马斯领导层离叙,并公开要求叙总统
巴沙尔下台。
(三)与
约旦的关系。巴、约之间在历史、地理、血缘等方面有着特殊关系。约旦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给予巴勒斯坦人国籍的国家,现巴人占约旦总人口的60%。约曾是巴解组织总部所在地。
1970年,约巴关系恶化,巴武装被迫全部从约撤出。中东和平进程开始后,巴约曾组成联合代表团出席中东和会。
2003年6月,约旦国王
阿卜杜拉二世主持了由美、以、巴三方首脑参加的
亚喀巴峰会,宣布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阿巴斯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后,多次访约。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约旦强调巴应维护内部团结、重建秩序。阿卜杜拉二世国王多次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和平进程,支持巴以和谈,敦促美在中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初,约旦同中东问题“四方机制”推动巴以双方在安曼就恢复和谈进行多次接触。
(四)与
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沙特、
科威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曾是巴解的主要财政援助国。1990年,沙特等海湾国家对巴解在
海湾战争中的立场不满,同巴解关系恶化。原在
海湾国家的50万巴勒斯坦人大部分离开。1991年3月31日,
海湾合作委员会宣布中断对巴解的财政援助。但在巴解决定出席马德里中东和会后,沙特等海湾国家与巴解关系开始缓和,官方往来逐渐恢复,沙特还部分恢复了对巴援助。从1993年起,巴解同海湾国家关系不断改善。2002年4月25日,时任沙特王储阿卜杜拉访问美国期间向布什总统提出了解决中东问题的8点建议。2004年12月,巴解执委会主席阿巴斯访问沙特和科威特,对巴在海湾战争中的错误立场表示道歉。巴与海湾国家关系明显改善。
2007年2月,在沙特斡旋下,哈马斯与法塔赫达成“
麦加协议”。3月,在沙特等国推动下,第19次
阿盟首脑会议重申“
阿拉伯和平倡议”,并确定相关工作机制。2012年10月,卡塔尔埃米尔
哈马德访问加沙,是2006年以来首位访问加沙的海湾国家元首,卡同时提供2.54亿美元援助,用于支持加沙经济重建。2013年4月,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马德率阿拉伯国家代表团访美,表示愿在1967年边界基础上、通过少量土地置换实现“两国方案”,受到美国和以色列的欢迎。2015年7月,沙特国王
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会见赴沙特朝觐的哈马斯政治局主席
哈立德·迈沙阿勒。
同哥伦比亚的关系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9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在首都波哥大会见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驻哥伦比亚大使。随后,佩特罗宣布将在巴勒斯坦拉姆安拉开设大使馆。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2日,哥伦比亚外交部长穆里略表示,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已下令在巴勒斯坦拉姆安拉设立哥伦比亚大使馆。
同以色列的关系
巴、以于1993-1995年,先后签署《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加沙和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和《扩大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自治范围的协议》。1997年1月,巴以签署了关于以军在希伯伦重新部署的协议,规定以从希伯伦80%的地区撤出。1998年10月,巴以签署了以色列第二阶段从约旦河西岸撤军协议,即“
怀伊协议”。1999年11月8日,巴以正式启动最终地位谈判。2000年7月,美、以、巴首脑戴维营峰会无果而终。
2000年9月,由于以
利库德集团领导人
沙龙强行进入
阿克萨清真寺,引发长达4年多的以巴冲突。2005年阿巴斯出任巴最高领导人后,巴以关系明显改善。2月,以、巴、埃、约领导人在埃及
沙姆沙伊赫举行峰会。9月,在埃及等方面的推动以及巴方的积极配合下,以完成从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撤离
犹太人定居点和军队的“脱离计划”。11月,在美国斡旋下,巴以达成《加沙地区通行进出协议》。
2006年,
哈马斯执政后,以要求其接受“三项条件”(承认以色列、放弃暴力、遵守巴以双方已达成的协议),并对巴进行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2007年6月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以恢复同阿巴斯对话,并成立谈判工作组。11月26日,巴、以参加美主持召开的安纳波利斯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在会上发表“共同谅解文件”,开始就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2008年,巴以双方持续谈判,但未达成和平协议。12月,以方针对哈马斯等武装派别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巴以和谈中止。
2009年3月,以新一届政府成立后,表示愿根据“路线图”计划同巴方谈判。2010年5月,巴以在美国主持下开始进行间接谈判,9月初双方重启直接谈判。但由于以方坚持在被占领土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巴方于10月8日宣布暂停与以和谈。
2012年初,巴、以双方在中东问题“四方机制”、约旦等方面推动下就复谈问题进行接触,双方领导人亦于4、5月互换信件,以总理
内塔尼亚胡还首次公开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建立“领土连贯”的国家。但双方在犹太人定居点等关键问题上始终存在严重分歧。11月14日至21日,为报复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武装组织持续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以军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造成巴方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1月29日,第67届联大授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以色列对此强烈反对,并随即采取新建定居点住宅、停止向巴方移交代征海关税款等报复措施。2013年3月以来,在美国方面的促动下,巴以双方就恢复和谈进行接触。
2013年7月底,巴以在美国推动下重启和谈。2014年4月底,和谈再次陷入僵局后,巴以关系急剧恶化。7月8日,以色列向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动代号为“保护边境”的军事行动,军事打击持续51天,造成巴方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5年9月中旬以来,巴以双方在多地持续发生零星冲突,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
2024年3月22日,以色列财政部宣布约旦河西岸8000杜纳亩(约合8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土地为“国有土地”。以色列可用这些土地建造数百套犹太定居点住房,以及工业和商业设施。
2024年6月3日,巴勒斯坦官员以巴勒斯坦国的名义向国际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加入南非指控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的案件。
2024年6月11日,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以色列袭击巴勒斯坦加沙城一处住宅造成多人伤亡。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9日,巴勒斯坦外交和侨民事务部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破坏近东救济工程处等联合国机构和其他国际机构进行的重要行动及其提供的服务。
同美国的关系
美国曾长期拒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88年12月,在巴解宣布接受
联合国安理会242和338号决议并公开谴责恐怖主义之后,美、巴开始对话。1993年9月,巴以签署华盛顿宣言,美随后宣布承认巴解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1994年6 月24日,美将巴驻美办事处升格为官方使团,并利用美驻
耶路撒冷总领馆与巴进行联系。2002年12月,美主导中东问题“四方机制”拟定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并积极推动实施。
2006年,哈马斯胜选并组阁后,美反应强烈,重申哈马斯是“恐怖组织”,表示不会与巴政府进行接触,要求国际社会孤立哈马斯,直至其改变立场、接受“三项条件”,并停止对巴直接援助。2007年6月,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美解除对约旦河西岸的经济封锁,推动巴以对话,并于11月26日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即安纳波利斯会议),提出巴以“两个国家”和平共处的设想。2008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巴,宣布启动安纳波利斯会议确定的三方委员会机制,由美方监督巴以履行“路线图”计划情况。美国务卿赖斯多次访问巴以,推动和谈。
2009年,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积极推动巴以和谈。5月,阿巴斯访美。9月,美总统奥巴马促成美、巴、以三方首脑于联大期间在纽约会晤。2010年,美副总统
拜登、中东特使米切尔等频繁访巴,最终促成巴于5月接受在美主持下与以恢复间接和谈,并于9月与以重启直接谈判。后因以色列方面拒绝延长犹太人定居点建设冻结令,谈判中止。
2011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中东政策演讲中提出巴以两国边界应以1967年边界线为基础,通过双方认可的土地置换划定。巴方对此表示欢迎。但美方坚决反对巴方将独立建国问题诉诸联合国的做法。2012年3月,奥巴马致电阿巴斯,重申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承诺。11月,第67届联大表决授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的决议草案,美国投反对票。
2013年3月,奥巴马第二任期伊始即访问巴勒斯坦、以色列等地区国家,重申以“两国方案”为基础解决巴以争端。美国国务卿克里多次访问地区国家,推动巴以双方重启和平谈判,并提出加强巴勒斯坦经济能力、改善巴勒斯坦民众生活、设立40亿美元援助基金等设想。2013年7月底,在国际社会特别是美方的大力推动下,巴以重启和谈。2014年4月,和谈陷入僵局。2015年底,巴以零星冲突持续升级之际,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巴以进行斡旋。
同欧盟国家的关系
巴解组织重视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在10多个欧盟国家派驻代表。海湾危机发生后,欧盟国家指责巴解在海湾危机中支持伊拉克。1991年2月6日,欧共体12国外长宣布冻结与巴解和阿拉法特的接触。海湾战争结束后,欧盟国家与巴解关系逐渐恢复。巴、以签署巴自治协议后,欧盟国家开始在巴自治区设代表处或通过驻耶路撒冷总领馆与巴自治政府进行联系,并向巴民族权力机构提供了大量援助。
2006年,哈马斯胜选并组阁后,欧盟要求哈马斯接受“三项条件”。2007年6月,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欧盟表示支持阿巴斯。2010年以来,阿巴斯多次访问英、法、德、西班牙、比利时、希腊等国,寻求欧盟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2011年以来,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先后宣布将巴驻该国代表机构级别提升为外交使团。但欧盟内部在巴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问题上立场不一。2013年7月,欧盟出台新的对以色列定居点的限制规定,即自2014年起,位于定居点内的机构不能获得欧盟拨款、馈赠、金融工具等方面资助。2014年10月,瑞典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并将巴驻瑞典代表处提升为使馆。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议会纷纷投票支持政府承认巴国地位。2015年6月,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访问巴以。7月,意大利总理伦齐访问巴以。2016年6月,法国组织召开支持中东和平倡议外长会。
2024年3月9日,来自工人社会党的首相佩德罗·桑切斯在毕尔巴鄂举行的一场会议上宣布,西班牙“在本届议会任期内”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2024年5月22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爱尔兰总理哈里斯分别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同俄罗斯的关系
2007年,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俄表示支持阿巴斯合法地位,同时呼吁巴各派通过对话解决分歧。2008年4月、12月,2010年1月,阿巴斯访俄。俄倡议在莫斯科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以全面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2011年2月,时任俄总统
梅德韦杰夫访巴期间,公开表示支持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5月巴各派实现和解后,俄邀请巴各派在莫斯科就落实和解协议进行磋商。2012年6月,俄总统
普京访问巴勒斯坦。11月,第67届联大表决授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的决议草案,俄投赞成票。2013年3月,阿巴斯访俄。2015年4月,阿巴斯访问俄罗斯,会晤
普京总统、
梅德韦杰夫总理等俄方领导人。
2024年8月6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外交消息人士披露,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将于8月12日至14日访问俄罗斯。
2024年8月11日,巴勒斯坦驻莫斯科大使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12日将开始访问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讨论加沙战争问题。
同梵蒂冈关系
2015年,梵蒂冈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同牙买加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4月22日,牙买加外交部发表声明,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牙买加外长约翰逊-史密斯表示,牙买加继续支持“两国方案”,这是解决长期冲突、保障以色列安全并维护巴勒斯坦人尊严和权利的唯一可行选择。
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在内阁会议上决定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同巴哈马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5月7日,巴哈马外交部发表声明,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同挪威关系
2024年5月22日,挪威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同爱尔兰关系
2024年5月22日,爱尔兰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2024年5月28日,爱尔兰政府发表声明宣布,经内阁会议批准,爱尔兰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定已正式生效。
同乌克兰关系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表示,乌克兰承认巴勒斯坦是一个国家。
同斯洛文尼亚关系
2024年5月30日,斯洛文尼亚总理罗伯特·戈洛布宣布,斯洛文尼亚政府已批准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议,并提交给国民议会,议会将在6月初作出决定。
当地时间2024年6月4日,斯洛文尼亚国民议会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同巴巴多斯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9日,
巴巴多斯宣布决定正式承认巴勒斯坦为国家。
2024年6月12日,据巴勒斯坦通讯社(WAFA)消息,巴勒斯坦和巴巴多斯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报道称,双方还签署了一份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备忘录,正式通知他这份联合公报的签署,并要求将其分发给其他外交使团。
同亚美尼亚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6月21日,
亚美尼亚外交部宣布该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同摩洛哥关系
2024年6月24日,摩洛哥外交部发表声明说,根据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指示,摩洛哥向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民众提供一批人道主义医疗援助。
同巴西关系
2024年7月8日,据路透社报道,巴西宣布与巴勒斯坦签署的一项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此来表达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
同伊朗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7月31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就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遭袭身亡一事发表声明。卡纳尼称,哈尼亚的遇害将加强伊朗与巴勒斯坦以及抵抗力量之间牢不可破的关系。
同沙特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8月26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及其随行代表团抵达沙特利雅得展开访问。阿巴斯计划当地时间27日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举行会谈,商讨巴以局势。
旅游
杰里科古遗迹
杰里科市位于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以东,1993年实行巴自治,是杰里科省首府。杰里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9000多年前便有人在此定居。杰里科被称作“世界上最低的城市”,其所在地低于海平面300米。
耶稣诞生地
耶稣诞生地:伯利恒主诞堂和朝圣线路是于2012年6月29日最新列入的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由于渗水对遗产造成的损害,这一遗产也被同时也列入了《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阿喀萨清真寺
清真寺建于公元709年瓦利德王时代,直到13世纪末
马木路克时期易名为
阿喀萨清真寺。后来又经过地震损毁,后重新修建时的大理石圆柱由墨索里尼捐赠,天花板屋顶则是埃及国王法鲁克所赠。此清真寺还发生过两次重大事件,一件是1951年7月20日约旦国王
阿卜杜拉遇刺于门口,现今的胡笙国王由于穿着护胸和勋章奇迹似的逃过一劫,子弹掠过的痕迹仍明显留在圆柱上。另一事件是发生在1969年,疯狂的澳洲人在寺内纵火,其造成的损害仍在持续修复。
哭墙
对于
犹太人来说,
耶路撒冷旧城中最神圣的地方莫过于3000多年以前,由所罗门所建造供奉“
十诫”
法柜的
圣殿,圣殿曾先后被
巴比伦和
罗马人摧毁,唯一仅存的只有外墙残垣。其中西面一侧的墙最底层基石是
希律王时期所造,山面岩块则是拜占庭和伊斯兰教所加盖的。西墙原文是Occidental,意即欧洲之墙。公元初时,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欧洲的尽头,而这面墙就是欧亚分界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