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国内的诸多高校近年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因为人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
职业素养和
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是对新型的
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
高职教育相结合的
教育模式的探索,由部分省属普通
本科院校与国家级示范性
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大型骨干企业联合试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人才。
2013年,
四川省教育厅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3〕295号)批准六所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与
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西华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应用技术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
时代精神和
社会发展要求的
人才观、质量观和
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
学科方向、
专业结构、
课程体系,更新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全面提高
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
社会适应能力和
竞争能力的高素质
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
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1、强化实践教学还未形成一致普遍的理念。部分师生中,对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对强化实践教学重要型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质的认识。即使在观念上已有认识,但常圄于条件、环境、基础等因素所限,观望、等待、敷衍等现象具有一定的
普遍性。
2、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显短缺和落后。表现在:(1)多媒体
教学设施短缺,不能满足教师在
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等
教学环境的需要,并限制了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许多课程基本仍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
教学模式上。(2)实训模拟场地限制了学生更多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现有的实训设施还远未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3、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现阶段的
实习基地普遍存在着浮于形式的现象,一方面归因于当前我国企业改制后管理者追求短期
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也可归因于在该领域经费的投入、人力的投入以致感情的投入所限。
4、
教学计划仍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当前在教学计划中,尽管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已有较大提高,但除去一定量的停留在计划中的“名义实习”课时后,实际可用于学生实践、或动手的学时仍显不足。大量的
公共课、
理论课仍占居了较大的学时比重。
5、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教师中能够适应满足实践实训的总体上比重不高,大量年轻教师从高校(主要是教学型和
研究型大学)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自身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
6、教学评价机制缺位。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不能起到强化鼓励实践教学环节和鼓励在实践教学环节
改革创新的积极性,相反存在着制约倾向。特别是在学生实践课程成绩的评判、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的折算等方面还有待深入探索。
应用技术型
本科学校,在推进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在以下方面着力展开工作:(1)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学习,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一致的思想、理念、行动;(2)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必要的财政投入,逐步健全实践教学环节必备的
教学设备与设施,以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和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施;(3)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鼓励、资助并考核各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和摇篮;(4)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
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5)解放思想,大胆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争取最大限度强化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
课程结构;(6)有计划的引进具有较高职称、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工作战线的优秀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强化对在职在岗教师实践教学环节的培训、培养;(7)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专项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鼓励创新、鼓励改革,同时落实
岗位职责,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