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爵(1876年—1915年),字列五,出生于四川省
荣昌县(今重庆市
荣昌区),中国革命家、政治家、中国民主革命先驱、
辛亥革命元勋。
张培爵(1876—1915),字列五,号智涵、志韩,四川省
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人。出生于一个三代世医家庭。自幼入私塾读书。
1906年,结识同盟会员
谢持,逐步接受反清革命思想,加入
同盟会。此后,在成都创办书报社,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次年与
熊克武等人密谋江安、
泸州、成都起义,均遭失败。
1910年,应
同盟会重庆支部负责人
杨庶堪之邀,赴渝担任
重庆府中学学监,以教书办学为掩护,密谋在渝起事。又与杨庶堪、
朱之洪等人组织“乙辛学社”,作为重庆同盟会核心组织。
1911年
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
重庆党人决定发动起义,他负责编制起义计划,运输武器弹药。11月5日,
同盟会员
夏之时在
龙泉驿率所属新军起义,经
简阳、
安岳直赴重庆。22日,他组织各界群众数千人在朝天观召开独立大会,迫使重庆知府
钮传善缴印反正,当即迎接夏之时军入城。“蜀军政府”正式宣布成立,他被推举为
都督,签署颁布军政府政纲、对内和对外宣言,又着手整顿军队,建立统一的革命武装。
大汉四川军政府在成都成立后,积极谋求成、渝两
军政府合并,并顾全大局,电请将正都督让于
尹昌衡,自己就任副都督。后
尹昌衡受命入藏西征,他改任民政长。自成渝合并后,
军阀势力渐渐抬头,矛盾日甚,他遂萌退志。11月,
袁世凯调他入京咨询川政,任为
总统府高等
顾问,
暗中却加以监视。他坚请辞职,以病为由退隐天津,暗中继续进行反袁活动。
1906年,加入
同盟会重庆支部的核心。次年与
熊克武等党人联络新军与会党共谋
江安、泸州、成都起义,均告失败。1908年走川南各县发动起义,继转
重庆,
宣统元年(1909年),参与组织“乙辛学社”,作为同盟会重庆支部的核心。1910年,经
杨庶堪(
杨沧白)介绍任
重庆府中学学监,以三民主义教育青年学生,发展同盟会员,策划革命活动。在杨沧白领导下,
重庆府中学成为重庆
革命运动的枢纽。1911年四川
保路运动爆发后,张培爵与各路革命党人密谋策划,派人到川
东南各县活动,促使
丰都、
忠州等县先后起义,参与领导了推翻清朝
川东政权的武装起义。
由于张培爵对重庆
辛亥革命的重要贡献,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后,他被革命党人推举为重庆“蜀军政府”
都督。蜀军政府派人到资中与入川湖北新军联系,策动其起义,处决了领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的满清大员
端方、
端锦兄弟。在“蜀军政府”支援和影响下,川东南各地纷纷起义,计57个州县宣布接受蜀军政府领导。成渝两军政府合并后,1912年3月任“四川军政府”副
都督,不久,
四川实行军民分治,改任民政长。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排斥
革命党人,同年10月将他调往
北京,委以
总统府高级
顾问官虚职。次年
孙中山发动“
二次革命”,潜至上海,资助
黄兴取南京,事败避居
天津租界内。1914年与海外同盟党人联络,谋划再举。1915年4月17日被杀害于
北京苑平。
1944年7月,由
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决定修建的“
张烈士培爵纪念碑”在重庆炮台街(今重庆市
沧白路)竣工落成,以纪念张培爵为建立
民国立下的功绩。荣昌人民在城南卧佛寺侧修建烈士墓园,重新举行了
烈士遗骨迁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