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远
原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张明远(1906年11月23日一1998年12月24日),男,河北玉田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正部级离休干部。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
人物履历
张明远是河北玉田县人,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192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参加由毛泽东同志主持的广州地区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后任中共北方区委农民运动特派员和中共玉田县委书记。
1927年10月,他任总指挥,组织领导了玉田及附近四县的农民武装暴动,创建了京东人民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树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面武装斗争的红旗。
1928年后,张明远历任中共顺直省委常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天津一区区委书记,陕甘宁边区抗敌后援会宣传部长,中共北岳区、冀热察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冀热辽区党委代理书记等职。
解放战争期间,历任中共冀热辽分局常委、冀东区党委常委、行署主任,冀东区战勤司令部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张明远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组织部副部长、东北局副书记、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调到中国科学院,任办公厅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四人帮”的迫害。
1979年,任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1988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咨询组成员。
张明远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党的第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
原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正部级离休干部张明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朱镕基胡锦涛贾庆林薄一波宋任穷洪学智马文瑞等同志,分别以不同方式,对张明远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张明远,1906年生,河北玉田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曾任中共冀东农民运动特派员,玉田县委书记,顺直省委常委,冀东特委委员,北岳区委宣传部部长,晋察冀边区政府秘书长、党团书记,中共冀热辽区委常委,冀热辽行署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秘书长、副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98年12月24日逝世。
张明远1906年11月23日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县前独树村一个中农家庭。1918年9月,张明远考取了玉田县师范讲习所。在讲习所学习两年毕业后,张明远务过农,当过店员,教过书,进一步了解了社会的黑暗和逐步明确了人生的方向。他先于1925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后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4月,张明远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来到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9月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后,党组织派张明远回到玉田县开展农民运动和发展党的组织。张明远在玉田县建立党组织,领导广大群众成立农会,举行暴动,建立革命武装。1927年10月,他任总指挥,组织领导了玉田及附近四县的农民武装暴动,创建了京东人民革命军,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树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面武装斗争的红旗。1928年后,张明远历任中共顺直省委委员、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天津一区区委书记,陕甘宁边区抗敌后援会宣传部长,中共北岳区、冀热察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冀热辽区党委代理书记等职务。
解放战争期间,张明远担任了中共冀热辽分局常委、冀东区战勤司令部司令员等重要职务。1949年2月,张明远离开冀东来到沈阳,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副秘书长兼组织部第一副部长。1950年8月,升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秘书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张明远又担任了东北军区后勤司令部政委和中朝联合铁路运输司令部政委。他曾三次赴朝鲜前线调查了解情况,研究解决问题,为抗美援朝的后勤保障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2年后,东北局的工作中心转向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张明远的主要精力也转到了经济建设方面。他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成为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重要领导成员。
然而,由于张明远工作能力强,高岗比较欣赏他的才干,作为东北局副书记,他与高岗又必然要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1954年“高饶事件”中,张明远成了“高岗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被撤销了党内职务,于1955年1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任办公厅副主任。
张明远虽然没有像张秀山那样被下放到农场,但从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的高位到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落差仍然十分巨大,更痛苦的是精神上的郁闷。虽然对处分“一直想不通”,但作为一名长期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的老共产党员,张明远并没有从此消沉,而是在新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工作。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张明远于1979年被调到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任副主任,分管机关党委和行政业务工作,后又担任了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虽然流逝的时光无法弥补,但张明远还是尽自己的全力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事业多做一些工作。他经常到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后总是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对策。
革命经历
投身革命
张明远,原名张金言、字佩琛。1906年11月23日出生于玉田县前独树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毕业于玉田师范讲习所。1923年开始在本县孟三庄小学任教。在教书期间,结识了由江浩带领一批在京津的玉田籍回乡进步青年。接受了江浩等人中国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必要性和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教育,激发了张明远的爱国热情。他在江浩的支持指导下很快在玉田建立了小学教师联合会,并提出增加教师工资和学生扩充学习内容的主张。在江浩的培养下,1925年夏季第一批参加了国民党,并被推举为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和区分部的负责人。当年11月下旬由江浩、叶善枝介绍经中共天津地方委员会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从此,他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1926年4月,张明远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到由毛泽东同志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9月结业后,以中共北方区委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回到玉田县,开展农运和发展中共组织工作。10月成立中共玉田特别支部,张明远任书记,是年冬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军阀政府为筹集军费,以“旗地变民地”为名,增加税款,激起广大农民的强烈不满,特别支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动了大规模的反“ 旗地变民 ”斗争。
1927年1月11日(腊月初八)正逢玉田大集,张明远、杨春霖等人带领三千多农民到县议会请愿 ,见县议员逃匿,愤怒的群众捣毁议会门窗、家具,将公文、契约付之一炬,继而奔县衙要求县长出来答话。县长却命警察所长鸣枪恐吓。群情愈愤,遂砸毁县衙,赶走县官。同时指挥部还派人随访,新闻稿在天津各报发表,引起社会各界的同情,军阀政府怕事态扩大,逐撤换了玉田县长。反抗“ 旗地变民 ”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是年1月中旬,经北方区委研究批准,成立了张明远任书记,杨春林,李立元、宋哲三和张洪为委员的玉田县委。五、六月间,经上级批准,玉田县委改为玉田中心县委,张明远仍为书记,9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王荷波来到玉田,参加中心县委扩大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及顺直省委关于在玉田举行武装暴动和在京东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的决定。在王荷波指导下,拟定了暴动计划。
10月18日(旧历九月二十三)中午,张明远和县委负责人解学海率领两万多名手持刀枪棍棒的自卫队员从东西两门攻入县城,占领了县公署、警察所、县议会、税务局等机关,收缴了警察所和保安队的枪支。同时张贴布告,宣布戒严,搜捕反革命分子,维持社会秩序。接着,暴动指挥部在县公署附近的操场上召开群众大会,宣告攻城胜利,成立农民政府和农民军,并任命开明士绅王却三为临时县长。随后宣布了施政纲领,取消了一切苛捐杂税,没收土豪劣绅的土地财产,旗地无条件归农民所有等。
10月下旬,顺直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于方舟来到遵化王爷陵召开会议,传达了省委指示:按照南昌八一暴动的统一番号,将玉田农民军改为京东人民(农民)革命军。以玉田为中心,开展京东各县的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10月27日,于方舟与张明远,杨春林等带领队伍向玉田城进发,武装斗争又坚持了两个月。玉田暴动虽然失败,却沉重地打击了奉系军阀的反动统治,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树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武装斗争的红旗,为进一步开展京东一带革命斗争打下了基础,张明远为这一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和革命武装的创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白区工作
1928年初,蔡和森主持改组了顺直省委,张明远被调到省委任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改组后的省委主要抓两项工作。一是贯彻八七会议精神,二是整顿恢复党组织。按照八七会议决议我党必须从政治上、组织上与国民党彻底决裂的精神和省委安排张明远回到玉田,着手恢复了玉田、遵化、丰润滦县等地的党组织。1927年底由于中共北京市委书记李渤海叛变。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28年春节省委又派张明远去北京整顿恢复党组织。先后在燕京大学、农业大学、中国大学恢复了党的组织,并在中国大学召开了中共党的活动分子会议,酝酿并提出了新的北京市委名单由张明远报省委审批。大约在4、5月份张明远又去天津南部地区的沧州、盐山、南皮、献县等地检查党组织的恢复工作。10月份省委又派张明远重组保定市和保北地区党的领导班子,他按照刘少奇的指示,谨慎地联系了完县县委书记孙永禄、保定育德中学党团部书记魏十篇等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对保定市和保北地区党组织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并拟定了新的保定市委和保北特委的名单于11月份报省委审批。待12月份上旬张明远又回保定传达省委批示时,夜间在一家小客店被捕。经多次审讯,没审出张明远是共产党,关押了三个月于1929年3月初释放。出狱后冒着极大的危险深入城市乡村,整顿与恢复基层党组织,传达贯彻党中央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鼓舞革命斗志,继续坚持斗争。
狱中斗争
1930年1月天津海河下游小刘庄一带一区区委书记周铁英被捕。省委又派张明远接替她的职务,领导工厂和码头工人运动。3月聂荣臻来天津传达中央指示,要求全国各大城市举行总同盟罢工,罢课,农村举行暴动搞武装斗争,军队组织兵变,以迎接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当时省委认为河北没有条件发动总罢工,但可以开展日常斗争,发展赤色工会,搞“飞行”集会活动,散传单,搞讲演等。根据这些精神张明远组织了一些人上街游行,砸了大公报的门市报馆。由于频繁的“飞行集会”引起了反动当局的严重关注。就在准备举行五一大游行的前夕,4月20日省委交通员武竟天给张明远驻地小刘庄送去了大量传单被敌人注意,当晚张明远与乔国桢一起被捕。关押在天津第三监狱。同时发现福茂公、薄一波、刘仁、武竞天刘慎之、高可林、刘汉生等20多人也被关押在第三监狱。由于个别受不住敌人的酷刑,供出了天津党组织和张明远等人的身份。对此反动当局不断的对张明远等人进行审讯和动刑。监狱对政治犯更是采取了刑罚和残酷手段进行迫害、虐待和勒索。如克扣口粮、三餐变两餐,饭里掺沙子,吃烂菜叶子,四人囚室挤七八个人,生病不但不给治还肆意大骂,不久,被捕的李辉、程秉义在狱中牺牲。凡政治犯天天上脚镣。傅茂公抓住这些事情,秘密串联张明远等人,以政治犯为中心,发动了揭露敌人罪恶、反虐待、争生存的斗争。在狱外党组织的支持下,张明远通过关系向新闻界披露了监狱的黑暗,引起社会各界对政治犯的同情和对监狱当局的谴责。不久,建立了狱中秘密党支部,傅茂公为书记,张明远等人为成员。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全体政治犯提出的口号是“反对监狱虐待,改善生活条件,我们有生存的权利”等,并于5月30日正式向狱方提出八项书面要求。狱方拒不答复政治犯的要求,于是7月2日第一次绝食斗争开始。五天的绝食迫使狱方答复了要求。9月16日共产党张宗信因患肺病得不到治疗而惨死,激起了政治犯的极大愤慨,当日推出张明远等代表向狱方交涉,提出派代表向张宗信遗体吊唁。尽快实现狱方许诺的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等要求。狱方不但置之不理,反而指责张明远等人“得寸进尺”、“无理取闹”,并随即宣布取消已取得的各项待遇,政治犯又戴上脚镣,17日又恢复了恶劣的生活待遇。对此,狱中党支部又秘密通知各监房负责人、全体政治犯从18日早晨开始第二次绝食。绝食消息第三天就见了报纸。监狱当局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在绝食第四天重新恢复上次绝食后的各项待遇。可是敌人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5月18日突然大批分散转移政治犯、张明远等15人转到北平第一监狱。傅茂公等15人转到北平第二监狱。从此张明远、傅茂公在狱中又开始了新的斗争。
返回冀东工作
张明远1932年底出狱后,多次在北平寻找党组织,虽然有了单线联系,但没有恢复组织关系。经北平西单支部书记李铁夫(河北省委、组织部长)长时间考察于1933年4月恢复了组织关系。后被派到省委宣传部工作,并以晨报记者的身份在社会公开活动。1938年春被派到延安中央马列学院学习。8月结业后,根据个人请求和刘少奇的推荐,派张明远到晋察冀边区党委任常委、宣传部长。1939年上半年协助姚依林办党员干部培训班,为党校第一期、第二期由张明远任校长,亲自讲课,主要是培训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和冀东干部,结业后再派回冀东。同时又起草了给“冀东地委的指示”具体规定了军事上大量发展地方武装,寓兵于民。政权上建立抗日政权,发挥统一战线作用。1942年2月张明远又调到北岳区党委筹备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会议结束后,于3月成立晋察冀边区政府党团书记处,张明远任党团书记,边区政府秘书长。主抓边区各级“三三制”的政权建设。1944年张明远又回到冀东任行署主任。主张制定了“十条施政要点”,颁发了“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做出“关于巩固冀东基本区的决议”。经过一年的努力县级抗日政权发展到31个,武装部队发展到3万人,为前线部队筹集粮食50万斤,军鞋2万多双,布匹3000多匹。
迎接胜利
1946年1月蒋介石撕毁了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战协定,并派重兵大举进攻热河和冀东解放区。2月17日张明远代表冀东区党委、行署在遵化召开了三万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他号召全体军民抗议国民党破坏和平及对冀东解放区的武装挑衅,同时发电国民党政府,申明冀东解放区军民对实现和平民主的期望,提出解除伪军武装、取消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恢复和开放国民党占领区与解放区的交通。在冀东根本无和平而言的形势下,张明远和詹才芳潘峰决定把军工厂、医院等非战斗单位交给地方。同时加强地方武装,壮大军分区、县大队、区小队和民兵的武装力量。在9月国民党军队大规模进攻冀东前,全区经过土改翻身的农民在“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家园”的号召下,有13700多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一时部队发展到5.6万人,民兵自卫队36万人。为迎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0月份,冀东军分区组织武工队和民兵破坏北宁铁路平谷铁路125公里,公路950公里,桥梁百余座,割电线万余公斤。1948年5月,在华北军区统一指挥下,冀东部队与热河兄弟部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夏季攻势,一举击败了国民党14万军队。切断了国民党企图增援东北实现“华北东北联队”的计划。随后冀东子弟兵第九纵队编入东北野战军序列出关参战。光随军担架2620副,运输大车4036辆,战勤粮油供应1000万公斤,全部由冀东承担。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1月2日结束,历经52天。东北野战军来不及休整,于10月底先头部队八万人进关,集结在玉田、三河一带,11月23日东野主力73万大军分三路进入冀东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冀东区政府在张明远的主持下,从支援东北战场,迅速转到支援平津战役上来。百万大军集结在冀东。冀东600万人民为保障战勤供应。11月8日成立了冀东区战勤委员会及指挥机关战勤司令部,张明远任司令员代表区党委、行署和军区统一领导战勤工作。从东野入关到1949年1月10日平津战役开始,冀东共动员30万群众,组成270个前方担架团。动员民工200万人次,新修、宽展路面一万华里,翻修加固路桥500座,筹集军粮2.6万公斤,食油60万公斤,食盐75万公斤,猪2万头。马料草5000多万斤。那时,为给部队加工粮食,村村户户都动员起来,昼夜不停地碾米磨面。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和民兵,赶着满载物资的大车,不分昼夜地朝北平、天津方向前进,真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一眼看不到头。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冀东人民胜利完成了平津战役的参战支前任务。
冀东人民对支援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央领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时张明远深有感动地说,冀东建党早,党在群众中有很深、很好的基础,群众觉悟高,又经过长期抗日战争的锻炼,对敌斗争经验丰富,也是毛主席关于“三大法宝”的思想非常深入人心的结果。
出版图书
筹建纪念馆
198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厅字【1985】139号)《关于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批复》,同意在锦州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
1985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委员、沈阳军区政委刘振华,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郭峰、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左琨在锦州主持召开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了建馆的指导思想和纪念馆的设计方案,以及领导工作机构、资金筹措等问题。张明远同志出席了会议,为辽沈战役纪念馆前期的筹建做了大量工作。
1986年4月8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张明远同志列席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讨论了建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中顾委常委、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主任伍修权,及建馆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一起解决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建设过程中陆续出现的诸多难题,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的顺利建成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时28分,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典礼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张明远同志出席了典礼仪式。
著作
张明远同志写的回忆录《我的回忆》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发行。
参考资料
张明远.玉田党史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0:33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