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曾任
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
旧唐书·贺知章传》。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
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
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另一首诗是《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
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该诗的
艺术美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取境美。 张若虚在诗中营造的意境寓缥缈于高远之中,词采华赡而 不失之繁缛,趣远情深而又鲜明如画。二、
音乐美。“春江 花月夜”本是乐府歌曲名,属于 “
清商曲·吴声歌”。说创始于
陈后主,可能是采用
吴地流传的 民歌乐曲改编而成的。张若虚是
扬州人,“
吴中四士”之 一,对此曲必很熟悉。而且
该诗的
内容和形式的特色体现:内容上意境化的“达观洒脱”及哲理化的“与永恒相遇”,张若虚在《
春江花月夜》中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
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在表明诗人诗歌意境的创造已达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形式上意境化的“孤篇横绝”与悼惜哲思,《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相传为
陈朝后主(叔宝)和宫中女学士及朝臣唱和而作,与《
玉树后庭花》是其中最艳丽的曲调。但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却是吸取了
南朝文学的精华和同时代文学的营养,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创作出新的格局。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组,四句中押三个韵。四句一
换韵,以
平声韵起首,最后一组用仄韵作结束。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韵交替,高低相间,转承和谐,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的
节奏感既强且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是和内容相协调的,又是随着诗情的转换而转换的,因之做到了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和谐一致,情切意浓而富有民歌色彩。此外,诗中还用
明喻、借喻、拟人、对比、映衬、对仗、
叠字、设问、象征等手法,使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比起前人来,是更为丰富了。而音韵的圆转动听,语言的清浅流畅,更近于
盛唐之音的“深入浅出”之特色。
在唐代,似乎没有诗集传世。从唐至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
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
杂记小说,宋代《
文苑英华》《
唐文粹》《
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
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
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
郭茂倩的《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
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
胡应麟《
诗薮》。及至清代,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
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
徐增《
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
乾隆年间的
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
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
贺朝、
万齐融,扬州张若虚、
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
旧唐书》
天宝中,
刘希夷、
王昌龄、
祖咏、张若虚、
孟浩然、
常建、
李白、
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遇,恃才浮诞而然也。————
郑处诲《
明皇杂录》
《
春江花月夜》,其为名篇不待言,细观风度格调,则刘希夷《捣衣》诸篇类也。此诚盛唐中之
初唐。且若虚与贺
季真同时齐名,遽分初盛,编者殊草草。吾读诗至贺秘书,真若云开山出,境界一新,毋宁置张于初,列贺于盛耳。————《载酒园诗话又编》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
宫体之巨澜也。 ————
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张若虚纪念馆和
春江花月夜艺术馆坐落于千年古镇
瓜洲,
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分为
序厅、张若虚与“吴中四士”、歌辞缘起、画意乐韵、艺魂匠心、瓜洲记忆、千年对话(尾厅)等七大展区,采取“声、光、电”及“音、诗、书画和非遗技艺”,全方位、立体式介绍张若虚其人,解读《春江花月夜》这首经典古诗词的魅力,展示以“春江花月夜”为题材的
古代文学作品、近现代
音乐作品和扬州非遗技艺作品,并通过多媒体新技术重现诗渡瓜洲的千年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