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行为疗法是指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诘难”患者的不合理的、造成其心理困惑的认知,并将其改变为合理、健康的认知,以治疗患者
心理障碍。
摘要
基本原理
情绪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可用“ABCDE”概括,其中,A:activating events,指激发的事件;B:belief system,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指劝导干预;E:effect,指治疗或咨询效果。其中,最重要的过程是D,治疗师通过使用疏泄、解释、领悟、
再教育、示范、
面质、布置家庭作业、行为
脱敏等技术,使患者理解导致自己
心理问题的不合理信念并逐渐建立起合理的信念,在
REBT治疗中,面质技术使用较为广泛。
方法和步骤
情绪行为疗法的治疗步骤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 心理诊断阶段这是治疗的最初阶段,首先治疗者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其次摸清患者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根据所属性质和患者对它们所产生的
情绪反应分类,从其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
在这一阶段,治疗师要根据
ABC理论对患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引起患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症状表现(C)、诱发其出现这些症状表现的事件(A),尤其重要的是,要对导致患者出现症状的内在
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患者的A、B、C三部分内容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交织在一起的。比如:某男近日因失去一位
大客户,受到领导批评,情绪抑郁,又因情绪状况差,引发夫妻矛盾。其ABC过程可能是失去大客户(A1),不合理信念“别人有能力维护住自己的大客户,我不行,说明我比别人的能力差”(B1),结果导致其情绪抑郁(C1),而他的
不良情绪(C1)又可能成为新的诱发事件(A2),引发他的不合理信念“我情绪很差,作为妻子应该无条件的关心我。她并没有充分理解我,说明她不爱我”(B2),结果加重其抑郁情绪(C2),引发夫妻矛盾。事实上,在治疗的过程中,单一的“ABC”过程几乎不存在,
心理障碍往往是在多重ABC交织、堆积的基础上发生,
工作压力、夫妻感情、
亲子教育、
人际关系问题,往往互为因果,
共生共存。治疗师需要具备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来的能力,将复杂的互相影响的事件,简化为患者内心的数个或数类信念。
2. 领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情绪和
行为表现或症状是什么,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要寻找产生这些症状的思想或哲学根源,即找出它们的
非理性信念。
在这一阶段,治疗师应该帮助患者确立以下一些新的“信念”:引起其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他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内在认知内容;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要改变情绪问题,患者自己必须得有改变。
本阶段咨询师的任务和前一阶段没有严格区别,只是在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上更加深入。在寻找患者的不合理信念时应按以下5步顺序进行:
②患者对A事件的感觉体验是什么;
③患者回答为什么会对它产生这些
情绪体验,找出这些负性情绪体验背后的
信念系统;
④分析患者该信念系统中合理的和不合理的成分,并且将两者区别开来;
⑤将患者的负性情绪体验与不合理信念联系起来。
实际操作中,区分出患者的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不简单,因为不合理信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常常和合理的信念混在一起而不易被察觉。例如某人被人嘲笑(A)后情绪抑郁(C),其背后的信念可能既有合理的成分—“被人嘲笑或指责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不希望它产生”,也有不合理的成分“每个人都应该喜欢我,同意我所做的一切,否则我就受不了”。
默兹比(Maultsby)曾提出5条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
①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
客观事实,而不合理的信念则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
②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们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愉快地生活,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产生情绪困扰;
③合理的信念使人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不合理的信念则使人难于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
④合理的信念可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合理的信念则难于做到这一点;
⑤合理的信念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使情绪困扰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造成不适当的反应。
3. 修通阶段这一阶段是本疗法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说前
两个阶段的工作是解说性和分析性的,那么这一阶段的工作则就是技术性和方法性的了。治疗时还可采用其他认知和
行为疗法,如布置患者作认知性的家庭作业(二栏或三栏认知作业、阅读相关书籍或写一些与自己某一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报告等),或进行
放松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这一阶段,治疗者主要采用辩论的方法动摇患者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常用夸张或挑战式的发问要患者回答他有什么证据或理论对A事件持与众不同的看法等等。通过反复不断的辩论,患者理屈词穷,不能为其非理性信念自圆其说,使他真正认识到,他的非理性信念是不现实的,
不合乎逻辑的,也是没有根据的。例如,针对求助者持有的
绝对化要求的一类不合理信念,咨询师可以直接提出以下问题:“你说你只能成功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别人一定要像你对待他们那样对待你?”“为什么你儿子一定要听你的话才行?”等等;针对求助者的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治疗师可以提问:“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有没有人认为你还不错的?”“你觉得自己将来不可能成功了,你的成功的概念是什么?”“你能否保证每个人在每件事情上都不出差错?”等等;针对
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相应的问题可以是:“这件事最糟糕的结果怎么样?就算它发生了又怎么样?”“你觉得这结果糟糕至极,有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等问题。
一般来讲,求助者并不会简单地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们会寻找各种理由为它们辩解。这就需要咨询师时刻保持清醒、客观、理智的头脑,根据求助者的回答一环扣一环,紧紧抓住求助者回答中的非理性内容,通过不断重复的辩论,使对方感到为自己信念的辩护变得理屈词穷,从而动摇原先的信念。
为了加强治疗效果,每次治疗结束可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要求患者完成,在家庭作业中要求患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RET自助表:RET自助表是先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从表中列出的十几种常见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或写出表中未列出的其他不合理信念;要求求助者对B逐一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填在相应的栏目中;最后一项,求助者要填写出他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完成RET自助表实际上就是一个求助者自己进行ABCDE工作的过程。见下表:
(2)合理自我分析(rational self-Analysis,RSA):该表和RET自助表基本上类似,也要求求助者以报告的形式写出ABCDE各项,只不过它不像RET自助表那样有严格规范的步骤,报告的重点要以D即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为主。
合理自我分析(RSA)报告表
4.
再教育阶段这治疗的最后阶段,在前期治疗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帮助患者摆脱旧有
思维方式和非理性信念,探索是否还存在与本症状无关的其他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使患者学习到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适当应用行为技能训练,使患者提高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如自信训练、
放松训练、
问题解决训练和
社交技能训练等。
适应证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适应征包括
神经症性障碍、
心身疾病、
人格障碍、
性心理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癔症,
婚姻问题等。一般不适用于领悟能力缺乏者,如重性
精神障碍患者、严重自杀危险患者、严重
暴力倾向患者、
老年患者、幼童。
情绪行为疗法的特点
之间形成的和谐和气氛来使求助者产生
自我指导的行为,即所谓“非指导性”的
治疗方式,
人本主义治疗者相信个体有“自愈”的能力;REBT疗法虽不过分强调双方关系的重要性,但它同样信赖、重视个人自己的意志,
理性选择的作用,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而不必仰赖魔法、上帝或超人的力量。
2. 教育的倾向在
精神分析治疗中治疗师是相对比较被动的,在将患者问题同其被压抑在
潜意识中的经历联系起来,并对其间的关系依
精神分析理论加以解释后,往往只能消极地等待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的顿悟。而REBT治疗则与这一传统治疗方法不同,在REBT治疗中,治疗师是一个指导者、
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
信息提供者和与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扮演着
积极主动的角色。
3. 理性的作用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外界的刺激将直接导致个体的反应,他们往往忽视了刺激和反应之间
个体理性认知因素的作用。而REBT疗法则强调咨询师的作用应该以认知取向为主,咨询师要充分发挥并调动自己与求助者的认知功能,通过
逻辑分析,指出求助者不合理的
认知方式,并指导他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