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
钜鹿郡
下曲阳县(今河北省晋州市)人。
南北朝时期
北魏、
东魏、
北齐大臣,文学家、史学家,北魏
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
人物生平
年少成名
魏收的先祖是
汉朝初年的高良侯
魏无知,他的祖父魏悦是魏无知的六世孙,父亲是
魏子建。
魏收最初出仕时,被任命为太学博士。武泰元年四月十三日(528年5月7日),北魏爆发了
河阴之变,
尔朱荣大肆捕杀朝臣,因为到了傍晚光线昏暗,魏收才侥幸免于一死。吏部尚书
李神俊器重他的才学,奏请朝廷授他为司徒
记室参军。节闵帝
元恭即位后,让魏收起草封禅书,他提笔一挥而就,也没有打草稿。这时,黄门郎
贾思同在旁边,对节闵帝说:“即便有七步成诗的才华,也不能超过魏收。”魏收升迁散骑侍郎,不久,受命掌管天子的
起居注,并参与国史的编纂。很快后,又兼任
中书侍郎。此时魏收二十六岁。
太昌元年四月二十五日(532年6月13日),勃海王
高欢拥立平阳王
元修为帝,是为北魏孝武帝。孝武帝即位后,封高欢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又下诏命魏收担任原来的官职,但
高欢坚持不想要
天柱大将军的职务,孝武帝知道后,命令魏收起草诏书,同意了高欢的请求。孝武帝想要再加封高欢为相国,于是问魏收,
相国的品秩到底有多高。魏收据实回答,然后孝武帝一听便作罢了。魏收没有揣测出孝武帝和高欢的心思,心里很不安稳,请求辞去自己的官职,孝武帝同意了。过了很久,孝武帝让魏收给自己的侄子广平王
元赞担任开府
从事中郎,魏收不敢推辞,作《庭竹赋》抒发自己的心情。不久,他被任命为
中书舍人。
魏收与济阴的
温子升、河间的
邢子才齐名,世人称他们为“三才子”。这时,孝武帝对魏收产生猜疑,他便以生病为由,辞去了官职。
出使南梁
魏收担任通直散骑常侍的职位,作为
王昕的副手出使南梁。王昕的文辞风流秀逸,魏收的文辞也词藻华丽,南梁皇帝
萧衍及其朝臣对他们俩都很敬服。之前,南梁和北魏刚刚通好时,北魏首次派
李谐、
卢元明出使南梁。二人的才能器识,也都被南梁佩服。萧衍称赞道:“卢元明、李谐著名于当世;王昕、魏收的名气继而兴起,不知道以后来出使的北魏使者又是什么样的?”
魏收在梁朝馆舍时,买来吴地婢女供自己奸淫取乐;魏收的部下也有买婢女的,他也把这些婢女叫过来,全都奸淫了个遍。魏收的行为导致了梁朝的馆司获罪。人们称赞魏收的才华,却非常鄙视他的行为。魏收在回国途中写下《聘游赋》,辞藻极为工整华丽。回国之后,尚书右仆射
高隆之向他和王昕索取从南梁带来的货物,二人没有送给他,高隆之便让御史中尉高仲密将王昕、魏收拘禁在御史台,过了很久才将他们放还。
追随高欢
司马子如向朝廷推荐魏收。魏收被高欢召至晋阳,担任中外府主簿。某天,高欢对
高季式说:“我的前任主簿
孙搴,他饮酒过量去世了。但现任主簿魏收写出来的那些东西,我是越看越不满意。所以你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个比较严谨缜密的人呢?”高季式向高欢推荐了
陈元康,并且极力夸赞他。高欢把陈元康召过来一见,果然十分满意,当场授予他大丞相
功曹一职,不仅允许他掌管国家机密,又让他做了大行台都官郎。于是魏收不断受到嫌弃和斥责,并遭到鞭打,很久都不得志。后来,适逢
司马子如奉命来到晋阳找高欢,司马子如在宴会上同高欢开玩笑说:“魏收是天子的
中书郎,希望大王您能给他一点好脸色。”魏收因此而转为了府属的官员。然而高欢对他并不优待。
魏收本来自恃有文才,觉得自己某一天必定能脱颖而出,被众人所知晓,不料一直官位不高,自己功成名就,荣华富贵的愿望难以实现。于是,魏收便请求撰修国史。
崔暹在高欢之子高澄面前替他说项:“修国史事关重大,你们父子二人建立的丰功伟业,都需要记载下来。”
高澄便启奏朝廷,任命魏收为兼散骑常侍,修撰国史。
武定二年(544年),魏收升迁正常侍,领兼
中书侍郎,仍然修撰国史。孝静帝
元善见宴请百官时,问他们什么叫“人日”,众人一时之间没想出来。魏收想了想,说:“晋代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说过,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此时
邢邵也在旁边,因为此次落后于魏收而有一些羞愧。自从东魏、南梁两国和好之后,双方书信上经常有“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的字眼。南梁派出的使者到了东魏,他们的书信中不仅用了“彼”字,而且还保留着“此”字,目的是想对东魏显示自己的亲近之意。魏收替朝廷给南梁写回复信的时候,在里面写“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后来南梁回信的时候,采用了这句话。
后来,高欢回到朝廷,孝静帝任命他为相国,但高欢坚决辞让,还让魏收代他写奏章回复孝静帝。这时高澄在旁边,高欢便指着魏收说:“这个人应当又是一个
崔光。”武定四年(546年),高欢在西门豹祠宴请群臣,对司马子如说:“魏收担任史官,负责撰写我的善恶之事。听说北伐的时候,权贵们常常给史官送吃的东西,司马仆射你是否也曾经宴请过史官呢?”两人一起大笑。高欢对魏收说:“你不要看到陈元康这些人在我面前奔走,我就会认为他们很勤劳。我今后的名誉地位在你手里,不要认为我不知道。”不久,高欢封魏收为兼著作郎。
写信劝降
武定五年正月十三日(547年2月18日),
侯景背叛东魏,投靠南梁,带兵攻击东魏南部的边境。高澄当时在晋阳,于是命魏收写下五十多页檄文。魏收不到一天写完了。朝廷又要给南梁送檄书,让南梁朝廷转交给侯景。这次又让魏收来写,他刚入夜时执笔起草,三更写完,一共写了七张纸。高澄赞赏了他。东魏孝静帝曾在秋季举行射箭,让群臣赋诗。魏收的诗的最后一句是:“尺书征建业,折简召长安。”高澄对周围的人说:“朝廷现在有魏收,是国家的光彩。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的文章,他都能写出来。我让邢子才温子升写作,但是感觉才情词气赶不上魏收。我有时心有所思,但经常会忘记,所以就没有说出来。等想起来又说出来之后,却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整表达出来。于是我让魏收呈上他起草的文章,他会把我的想法说得很详细。”于是高澄又命令魏收兼任
主客令,接待梁朝的使者谢王廷、
徐陵。侯景投降南梁后,梁朝的鄱阳王萧范当时在担任合州刺史。高澄命令魏收写信劝谕萧范。萧范收到书信后,率领部队西上,让崔圣念占据了这座城池。高澄对魏收说:“今天你立了功劳,但遗憾的是尺书征建业还没有实现啊!”
编写魏书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遇害身亡,高澄之弟
高洋到晋阳,命魏收与黄门郎崔季舒、
高德正、吏部郎中尉瑾在北边的相王府参与机密大事。魏收又转任秘书监,兼著作郎,又任定州大中正。这时,高洋即将接受禅让称帝,杨愔把魏收置于馆舍内,命他撰写禅让的诏书典册,派徐之才替他看门。高洋即位,北齐建立,是为文宣帝。
天保元年(550年),魏收担任
中书令,仍然兼任著作郎,封为富平县子。
天保二年(551年),朝廷命魏收撰写《魏史》。天保四年(553年),朝廷任命魏收为
魏尹,还给予他优厚的俸禄,让他专门在
史馆著书,不参与其他事务。当初,文宣帝让群臣各自陈述自己的志向,魏收说:“我愿在
东观秉笔直书,早日写出《
魏书》。”所以,文宣帝命他专任其职,又下诏命平原王
高隆之负责监修史书,但高隆之只是挂个名而已。文宣帝对魏收说:“好好地直笔写史,我不会像
拓跋焘那样诛杀史官。”但魏收在选拔协助自己的史官时,因为怕他们在学术上超过自己,因而只选取那些能够依附自己的人。其中,像房延祐、辛元植、眭仲让这些人,虽然是朝廷命官,但并不是写史的人才;刁柔、裴昂之的确因儒学而得到天子的知遇,但他们却难以编撰史书,所以只能在写史时全部依赖魏收;高孝干靠着歪门邪道获得官职。参与修史的这些人,他们的祖宗、亲戚大多数都被收录入史书,并在史书中被过度粉饰溢美。
受宠于帝
天保八年(557年)夏天,魏收出任
太子少傅,继续监修国史,参与修改律令。三台建成后,文宣帝说:“三台建成了,朕认为应该让文人们写一些词赋来进行歌颂。”杨愔把这个消息先透露给了魏收,于是魏收写了《皇居新殿台赋》呈上,其内容宏丽壮阔。这一次包括邢邵在内的文人都没比过魏收。但魏收是在上交自己的赋作的前几天,才迟迟通知了邢邵写赋这件事,所以邢邵后来对着别人抱怨道:“魏收真是个小人,故意不早点通知我们这个消息。”
文宣帝喝醉了之后,不止一次地说:“太子
高殷虽是朕的儿子,性格却非常懦弱。可是保护国家社稷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为了不让江山落于外人之手,朕就应当传位于常山王。”魏收已经是高殷的太子少傅了,所以他在杨愔面前帮高殷讲话:“太子是国之根本,陛下可不能动摇他的地位。陛下每次喝了三杯酒之后,就说想传位于常山王,容易让臣子产生疑虑和二心。若陛下真这么想,应早下决断。但我认为换太子这种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恐怕会让国家不安。”杨愔把魏收的话转达给了文宣帝,于是文宣帝放弃了换掉高殷的想法。
魏收后来很是得文宣帝的圣心,每次文宣帝摆设喜庆酒宴,魏收跟着他参加。皇太子高殷纳郑良娣为妾时,有司准备了很完整的牛、羊、猪三牲祭品。文宣帝开怀畅饮之后,却突然站起来,把完整的牛、羊、猪都弄烂了,然后问魏收:“理解我的意思吗?”魏收说:“臣很愚笨。臣认为郑良娣只不过是太子的一个妾而已,按理说,她还不配享受牛、羊、猪三牲祭品。您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将它们统统捣毁。”文宣帝听后大笑,握着魏收的手说:“你了解我的意思。”安德王
高延宗娶赵郡李祖收的女儿李氏为王妃,文宣帝到李宅赴宴,李氏的母亲宋氏拿出两个石榴放到文宣帝面前。文宣帝问别人是什么意思,他们说不知道,所以文宣帝随手就把石榴扔了。魏收说:“石榴里面有很多籽,现在安德王新婚,我猜李氏的母亲是想让他们夫妻子孙众多。”文宣帝大喜,说:“今后这种喜事得叫你过来。”然后文宣帝赏给他两匹锦缎。
天保十年(559年),朝廷任命魏收为仪同三司。某天,文宣帝在筵席上喝醉了,口齿不清地说想任命魏收为中书监,让中书郎李愔在大树下起草了任命魏收的诏书,李愔说魏收是卓越的人才,自己难以起草这份任命诏书,过了很久也没有把诏书写完。等到文宣帝从酒醉中清醒过来后,忘记了自己刚才说过要封魏收为中书监。李愔也没询问文宣帝是否要继续任命魏收,于是这件事就被搁浅了。
天保十年十月初十(559年11月25日),文宣帝在晋阳驾崩,朝廷召魏收和中山太守
阳休之参与议定丧葬之礼,并让魏收负责起草诏诰。魏收继续出任侍中,又升迁太常卿。文宣帝的谥号,以及庙号、陵墓的名称,是由魏收提议的。
效力高演
常山王高演留在宫中主事期间,命令魏收在宫中撰写诏诰文书,连续几天不让他出门。魏收转为中书监。皇建元年(560年),高演即位为帝,是为孝昭帝。魏收被封为侍中、右光禄大夫,继续做仪同,监修国史。之前魏收做为王昕的副使,跟随他出使南梁时,他们两人的关系就不太友好。但王昕的弟弟王晞与孝昭帝的关系很友好。孝昭帝命令阳休之兼任中书,在晋阳执掌诏诰,却把魏收留在了在邺城。魏收就认为这大概是王晞给自己使了绊子,所以他心中很是忿忿不平,然后对太子舍人卢询祖说:“哪怕陛下是让你去执掌诏诰呢,我都不会有什么意见的。”孝昭君又封
祖珽为著作郎,想让他代替魏收。司空主簿
李翥是位文词之士,听说了关于魏收的这两条消息后,忍不住八卦了起来:“现如今,朝廷的诏诰全由阳休之来写,著作又让祖珽来写,所以这两个差事都和魏收没关系了,恐怕魏收要着急到疽发背了。”孝昭帝让大家议论二王三恪,魏收依据
王肃、
杜预的观点,把元、司马氏作为“二王”,再连同曹魏,就成了“三恪”。孝昭帝又让诸位礼学之官讨论,他们都赞同郑玄的五代之议。但是因为孝昭帝的皇后姓元,就是说“恪”的范围不能太广,经过讨论后,孝昭帝采用了魏收的主张。魏收拜太子少傅,解除侍中之职。
晚节有损
太宁元年(561年),长广王
高湛即位为帝,是为武成帝。朝廷加封魏收为开府。
河清二年(563年),魏收兼任右仆射。这时,武成帝终日沉湎于酒乡,就把朝中大事都委托给侍中
高元海。但是,高元海凡俗平庸,不堪大任。因为魏收的才名震动世俗,
都官尚书毕义云善于处理繁琐的事务,所以高元海便虚心依赖他们。但魏收畏祸,只想保全自己,不能匡救时弊,所以被人们讥讽。武成帝在华林另外建造
玄洲苑,苑内极尽山水台阁的壮丽,然后武成帝下诏命在台阁中画上魏收的像。
魏收偷偷联系了出使陈朝的使者
封孝琰,然后私自使用公文让自己的门客与封孝琰一同出行,正好封孝琰他们遇上了一艘外国来的昆仑船,于是魏收趁机得到了很多奇珍异宝、动物毛皮以及成堆的美玉。结果这件事情不小心败露了,依照北齐法律,朝廷本应当判处魏收流刑,但魏收花钱给自己赎免了罪名。而封孝琰却被抓入南都狱中,被鞭打二百下,开除官籍。河清三年(564年),魏收被朝廷起用,被任命为清都尹。武成帝派遣黄门郎
元文遥对魏收说:“你是老臣,侍奉我们高家的时间最久,之前你犯下的那些罪过,按照情理,朕也可以宽恕你。前些日子朕重新起用你为清都尹,其实这个职位倒不能算是个好差事,但这次是朕刚要重新起用你,所以只能先暂时给你这个职位。朕哪能只用了你的才气,而忘记提拔你。等到十月份的时候,朕就会把开府的官职归还给你。”天统元年(565年),魏收被封为左光禄大夫。天统二年(566年),魏收行齐州刺史事。不久后,魏收担任齐州刺史。
天统四年十二月(569年1月),做了四年太上皇的武成帝驾崩,还没有发丧的时候,朝廷的大臣们认为后主
高纬早就即位为帝,所以他们猜测魏收手里是不是有武成帝别的敕令,于是请了魏收过来询问,魏收认为武成帝对自己比较好,便回答了他们。接下来,魏收负责诏书文诰,被朝廷封为尚书右仆射,又负责监修
五礼,官位至特进。
后来,魏收向朝廷申请,说自己想邀请
赵彦深、
和士开、
徐之才共同监修五礼。魏收先把这事悄悄告诉了和士开,和士开听了有点震惊,然后对魏收说自己不学无术,根本不懂五礼。魏收却对和士开说:“如今天下之事,可都是您来决定的。监修五礼若是没有您,那就没法进行啊。”和士开听了之后,对魏收表示感激,并认为他说的很对。
武平三年(572年),魏收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司空、
尚书左仆射,谥号
文贞。在北齐灭亡之后,魏收的坟墓被仇家挖掘,遗骨被丢出坟墓外面。
主要影响
史学
魏收在前人搜集的史料的基础上,与通直
常侍房延、司空司马辛元植、
国子博士刁柔、裴昂之、尚书郎高孝干一起写成《魏书》。他们先是辨析酌定名称,逐条甄别选择,又搜集博采亡佚的史料,连缀补续缺漏未写的史料,然后上表奏闻朝廷。
《魏书》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共一百二十四卷,本纪十二卷,
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全书共分十二帙,其中有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论,前后还有二表一启,都是由魏收独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情况,书中都有较详尽的描述。其二十卷志尤有价值,从东汉初
班固修《
汉书》到唐初修《
五代史志》近六百年间,《魏书》以外的各
纪传体史书中或根本没有书志部分,或虽有书志,但缺少刑法、食货等重要内容,《魏书》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官氏志》针对北魏政权的特殊情况记录北魏官制,兼及拓跋部所属各部原有姓氏与所改的
汉姓;《刑罚志》记载北魏政权
司法制度,对于北魏各族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斗争做了如实记载,据不完全统计,见于《魏书》的各族人民起义达一百三十馀次之多;《
食货志》对于北魏的
均田制有详细记述,为后人研究北魏的
土地制度,提供了可贵的材料;《
释老志》记载了佛道两教在
中原地区的传播及其变革,对于佛教发展的记述尤详,可看作是一部中国佛教简史。除此之外,《魏书》中的“西域撰述”具有历史和时代特色的几方面内容,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当时西域历史与人文景观的画卷,对前代正史“西域撰述”有继承,也有发展,极其深刻地影响了唐修正史“西域撰述”的内容。《魏书》历来为人所诟病处在于其矫饰之过,但作为研究北魏历史的重要著作,仍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且其文“婉而有则,繁而不芜,持论序言,钩深致远”,某些传记叙写生动,文学意味浓厚。
文学
魏收年辈小于
温子升、邢邵,而文誉齐名,世称“北地三才”。温子升死后,魏收与邢邵并为北齐文坛两大派的领袖,魏收仰慕
任昉,而邢邵赞赏
沈约,互相讥讦,各为朋党,史称“见邢、魏之臧否,即是任、沈之优劣”。
魏收所作文章多为
诏策诰令,东魏武定二年(544年)以后,国家大事的诏命,军国文词,皆由魏收所作。魏收在写作时模仿任昉,所以辞藻壮丽。比如北齐文宣帝游览东山时,魏收奉敕作诏,被称为“宣扬威德,词理宏壮”。魏收另有《
枕中篇》,文辞骈俪,情意恳切,其内容是告诫子侄“骄奢仍作,危亡旋至”,“宜谛其言,宜端其行”,从中可见魏收的处世哲学,《枕中篇》和《上魏书十志启》《为侯景叛移梁朝文》都是魏收的骈体文代表作。魏收曾自诩能作赋,据《
北齐书》记载,其赋作有《南狩赋》《聘游赋》《皇居新殿台赋》《怀离赋》《庭竹赋》等。讲究藻饰之美,是魏收赋作的主要艺术特色。魏收的《南狩赋》“富言淫丽”;《聘游赋》“辞甚美盛”;《皇居新殿台赋》“文甚壮丽”,堪与邢邵的《新宫赋》相媲美。
魏收也有很多碑志创作,据《
酉阳杂俎》记载,
庾信曾说过:“近得魏收数卷碑,制作富逸,特是高才也。”可见魏收所写的碑志数量不少,富逸华丽是其主要的艺术特点。
魏收也能作诗。《七月七日登舜山》这首诗是魏收为数不多的表现北朝士人豪迈刚健及北朝文学贞刚之气的诗作。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魏收模拟南朝诗歌形式的创作颇多,有部分诗作即使放在同时期的南朝诗歌中也未必能够看出这是北人所作。 如《挟琴歌》以“流水联”作结,“缘情绮靡,渐入唐调”,其中那句“春风宛转入曲房,兼送小苑百花香”在意境营造、用词的细腻方面,完全就是模拟南朝齐梁宫体诗风的特征。 再例如《喜雨诗》《
庭柏诗》《晦日泛舟应诏诗》等,清词丽句,颇有齐梁风味。有的诗例如《月下秋宴》是
五言八句,连用
建安“邺下之游”等五个典故,稍显滞涩,与追求以学问入诗、“动辄
用事”的任昉相近。《
美女篇》《永世乐》等则浮艳淫靡,与南朝
宫体诗为同一格调。只是魏收在学习南朝诗歌写作时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内容,使得其诗作雕文琢字、堆砌辞藻的弊病十分突出,诗歌创作流向了浮靡空洞,逐渐摆脱了北朝那种“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的风格。
藏书
魏收拥有丰富藏书,时人
樊逊将其列为“多书之家”之一,晚辈
卢思道“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这些书籍曾助厘正国家藏书,他也因之而才高学博。魏收肯将所藏借与他人,育出才俊,也堪称传播典籍与文化的有功者。
历史评价
司马子如:魏收天子中书郎,一国大才,愿大王借以颜色。
崔进:国史事重,公家父子霸王功业,皆须具载,非收不可。
杨愔:此谓不刊之书,传之万古。但恨论及诸家枝叶亲姻,过为繁碎,与
旧史体例不同耳。
邢邵:江南
任昉,文体本疏,魏收非直模拟,亦大偷窃。
高湛:卿旧人,事我家最久,前者之罪,情在可恕。
崔岩:愚魏衰收。
崔甗:收轻薄徒耳。
李百药:收硕学大才,然性褊,不能达命体道。见当途贵游,每以色相悦。然
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陈振孙:收既以史招怨,齐亡之岁,竟遭发冢弃骨之祸。
轶事典故
折节读书
魏收曾随父亲奔赴边疆,喜欢骑马射箭,并想靠武艺建功立业。荥阳人郑伯调侃他说:“魏郎,你使用过的兵器有多少?”他很惭愧,便下苦功夫读书,积年累月磨平了床板,因此以文采扬名。
借赋讽谏
北魏孝武帝曾调集大批士卒到
嵩山南麓狩猎,前后共十六天。当时,天气寒冷,朝野一片埋怨哀叹的声音。孝武帝与近臣们以及各位
嫔妃都奇装异服,行为轻薄癫狂,大多不合礼度。魏收想劝谏但心里又害怕,想沉默不发却又不能自抑,便呈上自己写的《南狩赋》以作讽喻,文章的辞采虽过于华丽,但终属高雅宏正之作。于是孝武帝亲手写诏,对魏收的文章大加褒奖和赞美。
侮辱堂叔
魏收的堂叔
魏季景,很有文化学问,做官也很出名,他的声望远胜过魏收。然而,魏收对堂叔却经常欺侮怠慢。魏季景与魏收刚到并州时,遇到已故大司农李谐的儿子
李庶,他对魏收说:“现在的朝堂上,有你们两个姓魏的人。”魏收很轻蔑地说:“你拿我和我的堂叔做比较,就像是把你自己与邪输相比较一样。”邪输,是已故尚书令陈留公继伯的儿子,因愚笨痴傻而出名,邪输喜欢在市场上用很高的价钱买东西,商贩们都嘲笑他是个傻子。魏收把博学多才的堂叔魏季景与这个傻子划等号,他一直对堂叔出言不逊。
魏收惊蛱蝶
魏收之前在洛阳的时候,行为举止非常轻薄,所以人们称他为“魏收惊蛱蝶”。高澄到东山游览,说:“魏收这个人自恃才能,便以为自己干什么事都可以,我们必须要找出他的短处来。”高澄把这句话说了好多遍。魏收忽然大声地说:“
杨愔理屈词穷,已被我难倒。”
杨愔从容说道:“我绰绰有余,像山一样屹立不动。但如果我遇到某个姓魏的人,恐怕就会翩翩消失。”翩翩者,即为蝴蝶。高澄听出了杨愔这句话的内涵,大笑着称赞杨愔说得很好。高澄又对杨愔说:“你这句话也太含蓄了,你应该直接明了地斥责魏收。”杨愔说道:“魏收曾经在并州写了一首诗,还跟别人说:‘就是动手暴打我的堂叔魏季景,逼迫他拿出六百斛米,他魏季景也不可能看懂我写的诗。’魏收对他堂叔的所作所为,很多人都知道,这可不是我随便乱说的。”高澄大笑着说:“我之前也听说过这件事。”众人听到杨愔这么说,也都笑了。魏收面露尴尬,支支吾吾地替自己申辩,却根本无法否认这件事。
争执邢邵
最初,魏收的名声比不上温子升,邢邵,等到邢邵被朝廷疏远,温子升被杀,魏收才得到重用,并独步一时。魏收与邢邵互相诋毁,两人各树朋党。不过一开始的时候,邢邵倒是颇为欣赏魏收,还对比自己小了十岁的魏收赞不绝口:“魏收,是同僚中的伟人。”但魏收被重用后却经常贬损邢邵的文章,于是邢邵回击道:“江南的任昉,文体粗疏。魏收不是在刻意模仿任昉的文章,就是在公然偷窃任昉的文章。”魏收说:“你经常在沈约的文集中作贼,为什么说我偷窃任昉的文章?”
任昉、
沈约都享有很高的声誉,邢邵、魏收对他们的文章各有偏爱。魏收认为温子升从不写赋,邢邵的赋作也只有一两篇,写赋这一项反倒是自己的长处,所以常常夸耀自己:“必须是写赋的人,才能算才士。”
吾为魏公藏拙
魏收的文学在北朝颇为出众,魏收便把自己的文集托南朝使臣
徐陵带往南朝,期望能够在
江东得以流传。结果徐陵渡过长江时,把魏收的文集扔进江水里。随从问起原因,徐陵回答道:“我这是在为
魏公藏拙(掩藏拙劣)”。
被比贾充
魏收为了取悦于文宣帝,经常跑去东山,和一群优伶们在文宣帝面前扮演猴子,表演和狗打斗,因此文宣帝越来越宠爱狎昵魏收。魏收的表兄崔岩忍不住讥讽他:“愚魏衰收。”然后魏收贬损表兄的相貌:“颜岩腥瘦。这是谁生出来的人,竟然是个山羊下巴猪狗脸,头圆鼻子扁,张口朝天。”魏收娶了他舅父崔孝暐的女儿,但她没有生下儿子。魏收家里还有两个女人,是太常刘芳的孙女和中书郎崔肇师的女儿,因为她们的丈夫家里犯罪了,所以文宣帝把这两个女人都赏给了魏收。人们把魏收比做晋代的贾充,拥有左右两个夫人。然而,她们俩还是没有如魏收所愿生下儿子。
高洋庇护
魏收非常得文宣帝高洋的欢心,而高洋也处处维护魏收。魏收与邢邵都认为自己比对方的名气大,为此二人再度发生争执。高洋主动替魏收出头,严厉贬斥邢邵:“你的才能根本比不上魏收。”于是魏收越发洋洋得意,说:“以前,大家认为温子昇、邢邵并列。现在,是邢邵、魏收并列。”但魏收非常讨厌邢邵,所以他并不认为邢邵能跟自己相比。
崔甗讨好
崔甗一直与魏收关系不好。等到魏收编撰国史以后,崔甗不想让他写自己的坏话,便开始主动巴结奉承魏收,说:“汉朝有班固,现在有魏收。”魏收听完就笑了,但他并不打算跟崔甗和解。
国史风波
魏收性格急躁,不能公平待人。过去同他有冤仇的,魏收多会隐去人家的善政美德,不载入史册。他写史时常洋洋自得地说:“你是个什么样的小东西,敢同我魏收作对!我的史笔要抬举你能让你上天,要贬低你,则能让你的名声入地。”
以前,魏收出任
太常少卿时,在修撰国史的过程中得到
阳休之的帮助。魏收因而感谢阳休之:“我无法酬谢你的恩德,以后一定为你写一篇好的传记。”阳休之的父亲
阳固,在担任北平太守期间十分贪婪暴虐,被中尉
李平弹劾而获罪,这件事情被明确记载在《魏起居注》里。但魏收在给阳固写传时,却说:“阳固做北平太守的时候,很有政绩,只是因公事坐罪,才被免除官职。”
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认为魏收撰述史书不公平,文宣帝便命魏收在
尚书省与他们一起共同讨论。前后投诉史书问题的有一百多人:有人说书中遗漏了他们家的世系职位;有的说他的家人没有被记载入史;有的说书中有随意诋毁的地方。魏收根据情况一一解答。范阳
卢斐的父亲
卢同的传略附在他的族祖
卢玄的传后,
顿丘的李庶家的事传里称他本来是梁国蒙地人。卢斐、李庶对魏收颇有讥讽,说他写的史书不够真实。魏收性情急躁,非常气愤,然后启奏朝廷说他们诬告自己,想对自己加以迫害。起初,文宣帝听了魏收的告状后也非常愤怒,亲自斥责卢、李二人。但是卢斐对文宣帝说:“我的父亲在北魏做官时位至仪同三司,功业显著天下闻名,因为与魏收关系不密切,所以魏收一开始的时候还不想给他立传。然而博陵人崔绰,仅仅只是某个郡的功曹而已,根本没有什么突出的个人事迹,就因为他是魏收的亲戚,魏收便要给他立传,还想把他放在崔氏传首。”魏收说:“崔绰虽然没有官位,道德节操却非常值得称赞,所以我为他立传。”文宣帝听着很不对劲,于是反问魏收:“你怎么知道那个崔绰一定是好人?”魏收说:“以前高允曾经为崔绰写过一篇赞,称颂他有道德。”文宣帝说:“
高允是一位才士。一般来说才士给别人写赞,只会在里面称颂那个人的品德。就像你替人写文章一样,也只会夸赞那个人好的地方。但是你这么写就完全符合事实的真相吗?”魏收无言以对,吓得浑身打颤。但是文宣帝看中魏收的才学,所以不想加罪于他,太原的
王松年也批评了魏收,结果和卢斐、李庶一起获罪,都被文宣帝鞭打了一顿,流配在街巷市坊,
卢思道也被处罚。李庶惨死在临漳监狱中,其兄长李岳悲痛欲绝,甚至终生不敢经过临漳县门。然而,终因众口铄金,议论纷纷,北齐朝廷下令《魏书》停止传播发行,让群臣们共同商议,不真实的地方可以陈述吁请。人们纷纷称《魏书》为“秽史”,投递诉状的人一个接一个,魏收应接不暇,无法抗拒。这时,
左仆射杨愔、
右仆射高德正二人权倾朝野,与魏收关系密切。魏收也为他们家里的人作过传,这两个人不愿说《
魏书》不真实,便堵塞言路。终文宣帝一世,不再议论这件事。
尔朱荣对北魏来说是乱臣贼子,魏收因为高氏出自尔朱,并且收了尔朱荣儿子的金钱,所以在《魏书》中减轻了他的罪恶,还在书里写:“如果修道义之风,像韩信,彭越,伊尹,霍光这些人,也无法和尔朱荣相比。”
孝昭帝
高演在《魏书》发行之前,命魏收研讨审查。魏收奉诏后,对《魏书》进行了一些纠错。魏收认为《魏书》的书稿被藏之于
秘阁,外人是无法看见的。于是,朝廷命人送了一本《魏书》交付并省,还有一本放在
邺城,任凭人们翻阅。
一直等到武成帝时期,魏收总算为卢斐的父亲卢同写了传记,然后把崔绰简单地附在崔氏传记的后面,而不是之前的传首。杨愔的家传中原来有“有魏以来,一门而已”,后来删去了这句错误的话。《魏书》原先还说杨氏是“弘农华阴人”,后来纠正为“自云弘农华阴”,和王慧龙的“自云太原人”相一致,这是《魏书》所犯的错误。
人际关系
(表格参考资料 )
主要作品
据《北齐书》本传记载,魏收原有文集70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68卷),今已佚。今存明人
张溥《
魏特进集》辑本,收入《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存诗16首,
逯钦立辑入《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骆玉明、
陈尚君《<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补遗》据《北齐书·魏收传》辑得《答崔岩以双声嘲》1首。文14篇,另有6篇仅存题目,清代
严可均辑入《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
魏收所著《
魏书》共一百二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在流传过程中亡佚甚多,本纪缺二卷,列传缺二十二卷,此外又有三卷残缺不全,分别由后人取
魏澹《
后魏书》、
李延寿《
北史》、《高氏小史》等补足。
中华书局在1974年出版了《魏书》的
点校本。
后世纪念
据《
元和郡县志》记载,魏收墓在唐代
鼓城县(今
晋州市)县北七里。相邱村因为魏收墓所在地而得名,“邱”就是坟的
封土。
史料索引
李延寿《北史·卷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
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十三》《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一》《资治通鉴·陈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