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池,呈长方形,实为鱼池。明代雕刻家杨理特在下池池壁雕刻了一具螭首,这螭首似龙非龙,俗称石龙头,中池泉水则通过石龙头下注到大池之中,终年喷涌不息。池前建有供茶人品茗的漪澜堂,
苏东坡 相传唐代陆羽评定了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被列为天下第二泉。随后,刘伯刍、
张又新等唐代著名茶人又均推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所以人们也称它为二泉。
中唐时期诗人
李绅宋徽宗时,此泉水成为宫廷贡品。元代
翰林学士南朝古寺惠山泉,裹茗来寻第二泉,贪恋君恩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
北宋时,京城一些显贵和名士也常常不惜千里之遥,以
舟车载运惠山泉水至
开封周辉《
清波杂志》第四卷记载,惠山泉水运到
汴州后,用细沙淋过,便像新汲的一样,号称折洗惠山泉。用细沙淋过,也就是用细沙将
水过滤一下,去掉其尘污杂味。惠山泉水也是当时人们相互馈赠的礼品。大文学家
欧阳修曾以18年之功撰《集古录》十卷,请他的好友、
大书法家、
茶艺大学者
蔡襄写序,欧阳修称此篇
序文鼠须栗毛笔,一为铜渌笔格,一为大小龙
团茶,另一件就是一瓶惠山泉水,算作润笔。到明代,讲究品茶的人们慕惠山泉之名,但外地人毕竟不易得到惠山泉水,于是只好自制惠山泉水,以代替真惠山泉水。明代
朱国祯记述此办法是:先把一般的
水煮开,放到大缸内,把
水缸放置在庭院中晒不到太阳的背阴地方,待到月色皎洁的晚上,打开
缸盖涌幢小品 无锡位于
江苏省南部,南临太湖,西依惠山,
京杭运河纵贯南北,
京沪铁路横卧东西,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山明水秀,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位于该市西部高329米的惠山,绵延20公里,其九峰如九条顽皮的苍龙,挤在一起,头东尾西,淹没于太湖之中。“挹九峰之苍翠,瞰太湖之波涛”。山间古木参天,幽谷清静,自古以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是著名的锡惠风景游览胜地。
惠山多清泉,历史上冰有“九龙十三泉”之说。位于
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原名漪澜泉,相传它是唐朝
大历末年(公元779年),由元锡县令警澄派人开凿的。共两池,上池圆,水色澄碧,水都在这里汲取;下池方,虽一脉相通,但水质不加上池清澈。唐朝
陆羽在他著的《
茶经》中排列名泉20处,
无锡惠山泉位居第二。另一位评水大家刘伯刍认为:“透宜于
煮茶的泉水有七眼,惠山泉是第二”。此后“天下第二泉”之名为历代文人名流所公认。宋代诗人
苏轼曾两次游无锡品惠山泉,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吟唱,更使惠山泉生辉。
惠山泉名不虚传,泉水无色透明,含矿物质少,水质优良,甘美适口,系泉水之佼佼者。其原因是由于惠山夺石地层为乌桐
石英砂岸村下水从地层中涌向地面时,水中杂质多数已在渗滤过程中除去。相传
唐武宗时,宰相
李德裕很爱惠山泉水,曾令地方官使用坛封装,驰马传递数千里,从江苏运到陕西,供他煎茶。因此唐朝诗人
皮日休曾将此事和
杨贵妃驿递荔枝之事相比联,作诗讥讽:“丞相常思煮茗时,
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到了宋朝,二泉水的声誉更高。
苏东坡向人推荐:“
雪芽为我求
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据宋张邦基《
墨庄漫录》所载:“无锡惠山泉水,久留不败,政和甲午岁(公元1114年)赵霆始贡水于上方,月进百樽。”二泉水一度成为进献给皇帝的贡品。
宋高宗兵败南渡时,也不忘饮用二泉水。
南宋著名诗人
杨万里在诗中称赞二泉:“惠泉遂名陆子泉,泉与陆子名俱佳。一瓣
佛香炷遗像,几个衲子拜
茶忙……”。惠山泉水自泉壁石雕的“龙头”(
螭首)中流出,叮咚作响,
清脆悦耳。泉畔建有“
二泉亭”,泉池旁的大石上,镌刻着“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是元代著名书法家
赵孟頫(赵子昂)所题。赵在题字之余,还题诗一首:“南朝古寺惠山前,裹茗来寻第二泉。贪恋君恩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
明朝,二泉更成了诗人墨客、达官贵人品茗游玩,
题咏不绝的地方。特别是明初听松庵的高僧性海,请
湖州竹工做了个
天圆地方,形成乾坤壶的竹炉,以二泉水煮茗待客。著名画家
王绂于洪武廿八年(公元1395年)为竹炉作画,并有诗云:“寒斋夜不眠,沦茗坐炉边;伙火煨山栗,敲冰汲涧泉,瓦铛翻白云,竹牖出青烟;一啜凤生腑,俄警骨已仙!”足见其倾倒之情。著名画家
文徵明,在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二月十九日清明节,与友人
茶会于惠山,兴会所致挥毫作了《
惠山茶会图》,
设色纸本,再现了诗人、画家竹炉煮茗,
茅亭小憩的情景,这一珍贵画卷,珍藏故宫博物院。
味甘量斗重一两零四厘,仅比
北京玉泉水稍重略微。近年来经多次化验,知惠山泉水所含矿物质有钙、镁、
碳酸盐等及微量
氡气,
表面张力大,水高出杯口数毫米而不溢,水质清澈透明而无任何
有害物质,与
世界卫生组织及美、日等国家的饮用水水质相比较,确系当今世界饮用水中之佼佼者。
山根镇江知府,尽管被誉为
天下第一泉的中泠泉就在他的辖区之内,但他还是认为第一的桂冠应该让给惠山泉。诗人
王世贞泠江 惠山泉不仅水甘美、
茶情佳,而且还孕育了一位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家
阿炳和蜚声海内外的名曲《
二泉映月光绪年间,无锡雷遵殿道观出了个小道士,名字叫阿炳,原名
华彦钧民间音乐艺术家,1984年在二泉亭重建了华彦钧之墓。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中国电影《家》曾取景于此。
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内有一方
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
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中国唐代书法家
李阳冰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