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诗派,是一个
文化团体,
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新月社的活动始于1923年的北京,主要成员包括
胡适、
梁实秋、
闻一多、
陈源等,多系英美留学生。
简介
新月社本来不是专门的
文艺团体,开始以聚餐会的形式活动,后来发展成为新月俱乐部。1923年春成立新月社。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徐志摩接编《
晨报副刊》后,曾编辑出版《
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他们中间有闻一多、
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起初,他们多在《晨报》副刊和《
现代评论》上发表作品,1926年4月《晨报》副刊《
诗镌》专栏的开辟,可以看作该诗派的正式形成,而1931年《
新月诗选》(
陈梦家编选)的出版,则可以看作该诗派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该诗派的结束。 为
新月社诗歌理论作出了最重要贡献的是
闻一多。他曾系统地提出了
新格律诗的理论,认为诗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
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
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诗派盟主
闻一多
1.对美的追求
闻一多在清华学习时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由清华赴美学习美术,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1923年在国内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
红烛》,这部诗集明显地表现出诗人对于
艺术美的偏爱,而诗中的艺术美又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从这些追求中还可以看到一个忠诚严肃的、认真执着的、开辟生活和创造生活的
抒情主人公形象。
2.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贯穿闻一多全部诗作的红线。直接表现这一主题的诗大约有两类:一是在国外创作的,表现思念祖国的游子之情,多收于《
红烛》中;二是回国后创作的,表现由于看不惯黑暗现状所发生的、由失望而愤慨的情绪,多收于《
死水》中。前一类作品主要有《
忆菊》《
孤雁》《
太阳吟》《洗衣歌》等。《忆菊》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底花”和“如花的祖国”由衷的赞美。《太阳吟》着重表现的是游子的“思乡”情绪。在《孤雁》中,诗人自比为失群的孤雁,表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回国后创作的《洗衣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高度的
民族自尊心,表现了他敢于藐视
资本主义的正气和骨气,表现了“毫无奴颜媚骨”的殖民地人民的最
可宝贵的性格。后一类作品主要有《发现》《
静夜》《荒村》《死水》等。《发现》表现一个
爱国者面对黑暗现实的激昂情绪,对祖国的火热的心。《静夜》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荒村》表现了
军阀战争中农村的凋敝景象。《死水》用一潭腐臭的死水,象征着中国现实的腐朽社会。从这些诗歌的深沉的痛苦和极度的愤慨之情中,折射出了希望社会进步之光。
闻一多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以“托物寄情”为主,他有意识地避免直接地、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将感情隐埋于精心选择的某一形象之中。如燃烧的蜡烛、菊花、失群的
大雁、太阳、死水等。这些形象与郭沫若笔下的天狗、
炉中煤是诗人自己的
象征形象不同,与诗人主体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但也有部分直抒胸臆的作品,如《发现》等,同时,他的诗歌也十分讲究比喻的使用。由于他的想象丰富神奇,所以,他诗中的许多比喻常常出人意料又十分贴切,很有艺术感染力。
闻一多注意选择词藻,在某些诗中大量使用文字色彩浓烈的词语,以加强内容的表达。他注意音节在造成诗歌
音乐感中的作用,注意押韵和声调抑扬的交错,以及
双声叠韵字的使用。他既注意诗句的整齐,也注意诗句的变化。在“三美”主张的实践中,《
死水》是最为成功的一首。
徐志摩
1.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
这是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
为要寻一颗明星》《
无题》《
海韵》等这类诗中可以追循到五四时期的乐观、进取、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看到诗人希望祖国摆脱落后、贫困,走向进步、富强的愿望。这类诗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诗人所追求的是“
自由、平等、博爱”的
资本主义社会。
2.对现实的抨击
对现实的抨击是徐志摩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
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大帅》,以及《
秋虫》《西窗》等。这类诗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徐志摩的理想在现代中国只是幻想,因此,他被称为“中国
布尔乔亚的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他在幻灭之中便常常表现出不满和失望。诗人的不满既表现在对
军阀战争的揭露,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方面,也表现在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不解和攻击方面。
3. 对爱和美的歌唱
爱情诗在徐志摩诗中占很大的比重和较重要的地位。其中,许多诗歌歌唱纯真的爱情,委婉优美,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
时代特征。如《
雪花的快乐》等。值得一提的是还有许多表现追求光明、抨击现实的作品都是以
爱情诗的面目出现的,如《
海韵》等。
4. 音乐美的表现
徐志摩的诗
表现手法多样,音乐旋律突出。他在创作中,善于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诗歌格式,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然而又都是优美和谐的音乐旋律。如《雪花的快乐》中三句“飞扬”的重复,既造成雪花的轻盈感,又产生出轻松愉快的情调;《
沙扬娜拉》一首中“道一声珍重”的连用,既写出了日本女郎的礼貌谦恭,又使人感到依依惜别之情;《
再别康桥》中三句“轻轻的”,给人一种飘逸之感。这些都较好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艺术才华。
发展历程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
闻一多、
徐志摩、
朱湘、
饶孟侃、
孙大雨、
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
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
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
三美”主张,即“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
胡适、徐志摩、
闻一多、
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
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
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
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
陈梦家、
方玮德、
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
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
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
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从成立
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
文学流派——
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23年春上,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1925年10月,徐志摩接编《
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了《晨报诗刊》,这时,
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刊》的编撰工作。除第三、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
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诗刊》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
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以“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
于赓虞:《
志摩的诗》)的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
1927年春,
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
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出访友,奔走联络,与
闻一多、
胡适、
邵洵美、
梁实秋、余上沆、
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个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沈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
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
光华大学,东吴大学,
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
新月》月刊。《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至1933年6月终刊,不仅刊出
新月派成员的著作,其中也有
郁达夫、巴金、
丁玲、
胡也频等思想倾向进步的作家作品。不过,这已是新月派活动的后期,
后期新月派,其成员虽各有差异,就其整个政治倾向而言,却是日趋反动。但是新月派从事
诗歌创作,研讨新诗的这条“连索”似乎还没中断。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与
陈梦家、邵询美等又办了一个《诗刊》季刊,出了四期,陈梦家在1931年9月,从《晨报诗刊》《新月》月刊和《诗刊》上选了十八家诗人八十首新诗,编成一本《
新月诗选》,从这些待作中,多少可以见出新月诗派的基本面貌和特色。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
新月派为
梁实秋、
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随后,它也便销声匿迹了。
综上所述,从
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徐志摩在其中都起着主角的作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他发出悲叹:“一年,又一年,再过一年,新月望到圆,圆望到残。”(《
爱的灵感》)
到了1933年6月,随着《
新月》月刊的
停刊,
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也就中止了。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主要代表作
社会影响
(1)新月诗派的
新格律诗理论出现在中国新诗艺术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月诗派主张新诗创作态度的理性和严谨,倡导新诗格律化,化解了
白话诗的生存危机和新诗坛的混乱。
(2)
新月派在新诗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新诗理论,并在创作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应当说新诗艺术的真正建立是自新月派开始的,尤其是“三美理论”是在充分研究和尊重诗歌艺术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的新诗的美学标准,是对新诗发展问题的最早的、系统的、科学的认识。
(3)新月派的
诗歌理论和实践对后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是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产生了像
闻一多、徐志摩、
朱湘、
林徽因等诗坛上耀眼的星辰,更在于催生了新的诗派——
现代主义诗派 。